党政规范化阶段 起点: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 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讨论的前提:党在依法治国中居于 “领导地位”(杨景宇,1997)。 即:党在立法、行政、司法、普法等 方面发挥纵览全局的领导作用(王秀 奎、初爱娟,1998)
党政规范化阶段 ◼ 起点: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 法治国” 的基本方略。 ◼ 讨论的前提:党在依法治国中居于 “领导地位”(杨景宇,1997)。 ◼ 即:党在立法、行政、司法、普法等 方面发挥纵览全局的领导作用(王秀 奎、初爱娟,1998)
党政规范化阶段 代表性观点: ■新时期的党政体制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制度 安排,其理想状态是党与国家在制度、功 能和政治过程上的协调与耦合,而不是简 单的党政分开,应当从党的领导制度建设 国家制度建设和推进依法治国三个方面着 手改善党政体制(林尚立,2002)。 党政体制不应简单地讨论“分开”或是 “合一”的问题,新型党政关系应当是既 “分开”,又 “分开” ”相结合(刘靖北,2002)
党政规范化阶段 ◼ 代表性观点: ◼ 新时期的党政体制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制度 安排,其理想状态是党与国家在制度、功 能和政治过程上的协调与耦合,而不是简 单的党政分开,应当从党的领导制度建设、 国家制度建设和推进依法治国三个方面着 手改善党政体制(林尚立,2002)。 ◼ 党政体制不应简单地讨论“分开”或是 “合一”的问题,新型党政关系应当是既 “分开”,又“合一” 、 “分开”与“合 一”相结合(刘靖北,2002)
党政规范化阶段 学者普遍放弃了“党政分开”的争论。 因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实质和核心是政党政 治,很难想象没有政党的推动和参与现代 民主政治如何运作(商爱玲、周振超, 2003) ■强调“党政分开”,只是能够反映二者的 “分”,而忽视了二者之间相联系的方面, 往往容易产生误导(朱光磊、周振超, 2004)
党政规范化阶段 ◼ 学者普遍放弃了“党政分开”的争论。 ◼ 因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实质和核心是政党政 治,很难想象没有政党的推动和参与现代 民主政治如何运作(商爱玲、周振超, 2003)。 ◼ 强调“党政分开”,只是能够反映二者的 “分”,而忽视了二者之间相联系的方面, 往往容易产生误导(朱光磊、周振超, 2004)
党政规范化阶段 出现了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反思 张志明(2004):西方也有政党政治, 但没有党政不分,党政不分根源于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 济就必须使党政体制规范化 ■孙国华(2005):以往“党政一体化” 的提法并无不妥 ■张君良(2006):分与不分都不恰当, 关键在分合有度
党政规范化阶段 ◼ 出现了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反思: ◼ 张志明(2004):西方也有政党政治, 但没有党政不分,党政不分根源于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 济就必须使党政体制规范化。 ◼ 孙国华(2005):以往“党政一体化” 的提法并无不妥 。 ◼ 张君良(2006) :分与不分都不恰当, 关键在分合有度
党政规范化阶段 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视角: 王邦佐(2000):生态学角度 王长江(2002):比较分析的角度 杨德山(2005):学说史的角度 李庄(2006):执政文明角度 ■吴春元(2006):和谐社会的角度 刘序明(2006):新公共管理的角度
党政规范化阶段 ◼ 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视角: ◼ 王邦佐(2000):生态学角度 ◼ 王长江(2002):比较分析的角度 ◼ 杨德山(2005):学说史的角度 ◼ 李 庄(2006):执政文明角度 ◼ 吴春元(2006):和谐社会的角度 ◼ 刘序明(2006):新公共管理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