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诞生记 金秋的北京。2010年10月18日下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 闭幕 肩负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期望,全会经过充分讨论、认真审议, 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 下简称《建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会明确提出未来5年符合我国国情、顺 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是继续推进我国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坚定前进信心,激发奋进力量。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豪情满怀迈上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新征程。 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谋划未来的宏伟蓝图,在继往开来的历史关节点上更 加彰显时代意义 党中央高瞻远瞩、科学判断,处在关键时期、攻坚时期,要紧紧抓住我国发 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这是“十 二五”规划建议承上启下、与时俱进的历史新方位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十二五”规划即将铺开的承接之年。站在两个五 年规划的时空交替点上,回首过去极不平凡的5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 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拼搏,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 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这5年,我们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推进,各项事业蓬勃发 展,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这5年,我们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 全面实施和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 这5年,我们战胜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和舟曲 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国 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十二五”规划诞生记 金秋的北京。2010年10月18日下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 闭幕。 肩负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期望,全会经过充分讨论、认真审议,一 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 下简称《建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会明确提出未来5年符合我国国情、顺 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是继续推进我国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坚定前进信心,激发奋进力量。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豪情满怀迈上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新征程。 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谋划未来的宏伟蓝图,在继往开来的历史关节点上更 加彰显时代意义—— 党中央高瞻远瞩、科学判断,处在关键时期、攻坚时期,要紧紧抓住我国发 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这是“十 二五”规划建议承上启下、与时俱进的历史新方位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十二五”规划即将铺开的承接之年。站在两个五 年规划的时空交替点上,回首过去极不平凡的5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 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拼搏,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 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这5年,我们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推进,各项事业蓬勃发 展,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这5年,我们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 全面实施和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 这5年,我们战胜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和舟曲 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国 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任务依然艰巨。“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发 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本世纪第二个10年正在启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步入具有决定意义的新阶 段。 统揽国内全局,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再 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 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抓住机遇推动发展任重而道 综观国际风云,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围绕市场 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 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中流击水,趁势而上。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聚精会神 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这 是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承上启下的历史方位所在,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使命所在。 站在历史的关节点上,党中央髙瞻远瞩,运筹帷幄,提早部署硏究规划,科 学谋划发展蓝图 209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中央政 治局会议讨论决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问题,这项重大任务开始启动。 未雨绸缪,着眼未来。“十二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在前期准备上更早、更充 分、发动的面更宽,更注重倾听各方面意见。 208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十二五ˆ规划前期 重大课题硏究在全社会公开招标,并委托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进行相关研 究。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委托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 者在内的一批国际知名专家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献计献策。 2009年10月,中央直接部署“十二五时期30个重大课题,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 行深入研究,国内67个部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1万多名专家参与研 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任务依然艰巨。“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发 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本世纪第二个10年正在启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步入具有决定意义的新阶 段。 统揽国内全局,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再 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 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抓住机遇推动发展任重而道 远。 综观国际风云,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围绕市场、 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 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中流击水,趁势而上。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聚精会神 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这 是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承上启下的历史方位所在,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使命所在。 站在历史的关节点上,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提早部署研究规划,科 学谋划发展蓝图。 2009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中央政 治局会议讨论决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问题,这项重大任务开始启动。 未雨绸缪,着眼未来。“十二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在前期准备上更早、更充 分、发动的面更宽,更注重倾听各方面意见。 2008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十二五”规划前期 重大课题研究在全社会公开招标,并委托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进行相关研 究。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委托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 者在内的一批国际知名专家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献计献策。 2009年10月,中央直接部署“十二五”时期30个重大课题,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 行深入研究,国内67个部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1万多名专家参与研 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
2010年2月,中央决定:成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文件起草组,在中央政治局 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负责文件起草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任 起草组组长,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任副组长 2010年4月2日,文件起草组正式成立。成员有来自有关部门和地方的78位领 导干部和专家学者 起草工作启动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犹存,国内外经济环境存在很大的不确 定性。为充分做好文件起草工作,起草组成员系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初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 神,以及参考有关部门关于“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成果。 4月中下旬,起草组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天津、内蒙古、辽宁、江苏、浙 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陕西、甘肃等13个省区市深入调 研,共召开31个座谈会,同423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群众进行交流,并到 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形成了8份有分量、有见解的调研 报告。 建议》起草过程,是不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机 遇而不可丧失机遇,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起草组对今后5年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 了更为清晰的判断。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一指导思想在《建 议》起草之初就率先明确,为《建议》起草明确了前进方向 讨论、研究、起草、修改.…….起草组全体同志聚精会神、全力以赴投入紧张 的起草工作。在6个多月的时间里,起草组共召开9次全体会议、100多次工作班子 会议,对《建议》稿反复修改,先后正式改稿30多次。一场场讨论、一次次推 敲、一遍遍修改...《建议》稿在科学、民主决策过程中逐渐完善。 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是中国共产党的优 良传统,也是起草好《建议》稿的重要保证- 十二五”规划建议稿起草工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始终坚持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要求,凝聚着全党全 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 2010年7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
2010年2月,中央决定:成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文件起草组,在中央政治局 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负责文件起草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任 起草组组长,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任副组长。 2010年4月2日,文件起草组正式成立。成员有来自有关部门和地方的78位领 导干部和专家学者。 起草工作启动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犹存,国内外经济环境存在很大的不确 定性。为充分做好文件起草工作,起草组成员系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初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 神,以及参考有关部门关于“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成果。 4月中下旬,起草组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天津、内蒙古、辽宁、江苏、浙 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陕西、甘肃等13个省区市深入调 研,共召开31个座谈会,同423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群众进行交流,并到 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形成了8份有分量、有见解的调研 报告。 《建议》起草过程,是不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机 遇而不可丧失机遇,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起草组对今后5年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 了更为清晰的判断。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一指导思想在《建 议》起草之初就率先明确,为《建议》起草明确了前进方向。 讨论、研究、起草、修改……起草组全体同志聚精会神、全力以赴投入紧张 的起草工作。在6个多月的时间里,起草组共召开9次全体会议、100多次工作班子 会议,对《建议》稿反复修改,先后正式改稿30多次。一场场讨论、一次次推 敲、一遍遍修改……《建议》稿在科学、民主决策过程中逐渐完善。 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是中国共产党的优 良传统,也是起草好《建议》稿的重要保证—— “十二五”规划建议稿起草工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始终坚持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要求,凝聚着全党全 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 2010年7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
这是孟津县平乐镇张盘村的一块玉米田,胡锦涛总书记沿着田垄走进田间, 询问正在施肥、除草的几位村民粮食收成怎样、收λ多少。村民崔建森说:“政策 很好,再加大些投入力度就更好了!”总书记说:国家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十 五”时期我们将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总书记走进田间地头与村民畅谈,成为中央领导同志围绕《建议》起草调研 的生动写照 党中央对《建议》起草工作高度重视。《建议》报送的每一稿,胡锦涛总书 记都认真审阅,提出重要指导意见。总书记先后主持4次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 议、2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起草工作汇报和讨论审议文件稿,作出重要指示。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议》要具有思想性、战略性、导向性,内容要充 实、亮点要突出,对策举措上要有“干货”。要增强忧患意识,体现改革创新。 2010年7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他在讲话中强调 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 待,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保障和改 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成为文件 起草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 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 志也十分关心《建议》的起草工作,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 作为文件起草组组长,温家宝总理先后多次主持起草组会议,讨论研究《建 议》稿。 在文件起草过程中,温家宝总理提出了“高、新、深、实、精”的要求——要有 全球视野,把握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要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 出新对策、新举措:要符合规律、符合国情,顺应民心,处理好遵循规律和符合 国情的关系,处理好人民需要和适应国情的关系;要符合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 既有宏观性、战略性,也要有具体抓手;要突出重点,要研究重大问题,提出重 大方针。李克强副总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和审阅修改意见,并就有关问题深入进 行调查研究 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是中国共产党 的优良传统,也是起草好《建议》稿的重要保证
这是孟津县平乐镇张盘村的一块玉米田,胡锦涛总书记沿着田垄走进田间, 询问正在施肥、除草的几位村民粮食收成怎样、收入多少。村民崔建森说:“政策 很好,再加大些投入力度就更好了!”总书记说:国家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十 二五”时期我们将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总书记走进田间地头与村民畅谈,成为中央领导同志围绕《建议》起草调研 的生动写照…… 党中央对《建议》起草工作高度重视。《建议》报送的每一稿,胡锦涛总书 记都认真审阅,提出重要指导意见。总书记先后主持4次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 议、2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起草工作汇报和讨论审议文件稿,作出重要指示。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议》要具有思想性、战略性、导向性,内容要充 实、亮点要突出,对策举措上要有“干货”。要增强忧患意识,体现改革创新。 2010年7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他在讲话中强调, 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 待,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保障和改 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成为文件 起草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 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 志也十分关心《建议》的起草工作,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 作为文件起草组组长,温家宝总理先后多次主持起草组会议,讨论研究《建 议》稿。 在文件起草过程中,温家宝总理提出了“高、新、深、实、精”的要求——要有 全球视野,把握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要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 出新对策、新举措;要符合规律、符合国情,顺应民心,处理好遵循规律和符合 国情的关系,处理好人民需要和适应国情的关系;要符合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 既有宏观性、战略性,也要有具体抓手;要突出重点,要研究重大问题,提出重 大方针。李克强副总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和审阅修改意见,并就有关问题深入进 行调查研究。 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是中国共产党 的优良传统,也是起草好《建议》稿的重要保证
8月16日,中南海怀仁堂。胡锦涛总书记在这里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 《建议》稿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 议。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十二五”规划献计献策 今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 北。他们到农村、进企业、访社区,就“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深入细 致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 在文件起草组成立后的第4天,中共中央于4月6日发出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 研究“十二五”规划建议问题征求全党意见的通知,这份通知下发到各部门各地区 120家单位。随后,起草组召开座谈会、专题汇报会,听取专家意见和有关汇报 全国政协举行专题协商会,就“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 涓涓细流,汇流成川。文件稿起草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发扬民 主、广开言路的生动实践。 5月8日,起草组正式开始文件起草; 6月9日,国务院召开党组会议讨论《建议》提纲送审稿 6月17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第一次审议《建议》 7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第二次审议《建议》 7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第一次审议《建议》稿,并 决定将《建议》稿下发征求意见。 8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通知,就《建议》(征求意见稿)在120多个单 位、部分党内老同志和党的十七大代表中,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20多天时间 里,起草组共收到各类意见和建议2200多条。起草组逐一进行研究,对文件稿作 了360多处修改,吸收780多条意见和建议,特别是注意采纳了收入分配、社会保 障、医疗卫生、教育、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9月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文件起草组第八次会议,听取文件反馈和修改 情况,与起草组成员逐段研究各方面意见和吸收采纳情况。按照这次会议意见, 起草组又对文件进行了仔细修改 9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了吸收采纳意 见的情况汇报,研究《建议》修改意见 稿、二稿、三稿…..《建议》稿在一次次修改中逐步丰富、完善、成熟
8月16日,中南海怀仁堂。胡锦涛总书记在这里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 《建议》稿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 议。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十二五”规划献计献策。 今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 北。他们到农村、进企业、访社区,就“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深入细 致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 在文件起草组成立后的第4天,中共中央于4月6日发出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 研究“十二五”规划建议问题征求全党意见的通知,这份通知下发到各部门各地区 120家单位。随后,起草组召开座谈会、专题汇报会,听取专家意见和有关汇报; 全国政协举行专题协商会,就“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 涓涓细流,汇流成川。文件稿起草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发扬民 主、广开言路的生动实践。 5月8日,起草组正式开始文件起草; 6月9日,国务院召开党组会议讨论《建议》提纲送审稿; 6月17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第一次审议《建议》 稿; 7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第二次审议《建议》 稿; 7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第一次审议《建议》稿,并 决定将《建议》稿下发征求意见。 8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通知,就《建议》(征求意见稿)在120多个单 位、部分党内老同志和党的十七大代表中,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20多天时间 里,起草组共收到各类意见和建议2200多条。起草组逐一进行研究,对文件稿作 了360多处修改,吸收780多条意见和建议,特别是注意采纳了收入分配、社会保 障、医疗卫生、教育、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9月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文件起草组第八次会议,听取文件反馈和修改 情况,与起草组成员逐段研究各方面意见和吸收采纳情况。按照这次会议意见, 起草组又对文件进行了仔细修改。 9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了吸收采纳意 见的情况汇报,研究《建议》修改意见。 一稿、二稿、三稿……《建议》稿在一次次修改中逐步丰富、完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