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期末试题汇编 记叙文阅读 【2014东城期末】(一)阅读课文《故乡》选段,完成1517题。(共15分) ①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轮金黄的囻月,下面是海边的 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 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②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 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 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 (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工;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 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 来管祭器的。 ③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 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他是能装凉捉小鸟雀的。 ④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 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 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 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⑤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⑥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⑦“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 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 角鸡,鹁鸪,蓝背
1 2014 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期末试题汇编 记叙文阅读 【2014 东城期末】(一)阅读课文《故乡》选段,完成 15-17 题。(共 15 分) ①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 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 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②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 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 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 (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工;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 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 来管祭器的。 ③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 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 ④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 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 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 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⑤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⑥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⑦“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 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 角鸡,鹁鸪,蓝背……
⑧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⑨闰土又对我说 ⑩“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 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①“管贼么? ⑩“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底下, 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①3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一—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 狗而很凶猛 ④“他不咬人么? ①“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 是油一般的滑…. ⑩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 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①“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③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 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⑩9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 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 有再见面 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 了 15.课文节选部分成功地塑造了“少年闰土”的形象,请从下面几个方面对“少年闰土”加以概括。(每方
2 ⑧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⑨闰土又对我说: ⑩“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 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⑪“管贼么?” ⑫“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底下, 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⑬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 狗而很凶猛。 ⑭“他不咬人么?” ⑮“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 是油一般的滑……” ⑯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 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⑰“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⑱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 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⑲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 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 有再见面。 ⑳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 乡了。 15.课文节选部分成功地塑造了“少年闰土”的形象,请从下面几个方面对“少年闰土”加以概括。(每方
面用四个字回答)(4分) ①语言: ③对“我”的态度: ②动作: ④对生活的态度: 16.联系选文内容,说说儿时的故乡“美”在哪里。(4分) 17.选文充分展示了儿时故乡的美丽,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生动感人。作者是如何做到这 点的?请以第①段和第@段为例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50字)(7分) 答案: 15要点:①朴实生动②干脆利落③友好热情④天真乐观每要点各1分,共4分。 16要点①自然景致,色彩鲜艳,充满生机。②闫土形象,自然美好。O与闰土的关系,纯真友好。④ 作者对故乡的情思美。每要点各1分,共4分。 17示例:选文第①段通过生动的描写,如写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等,写岀了儿时故乡 的多姿多彩,对儿时故乡的眷恋之情自然流露,真实感人;选文第r段通过恰当的议论抒情写出了少年闰 土给作者展开了一个广阔而美丽的世界,既强调了少年闫土对我的影响,也更加生动地表现了儿时故乡的 美丽和作者对儿时故乡的眷恋之情。第①段分析3分,第I8段分析3分,语言表达1分,共7分。 【2014西城期末】(一)阅读《最美人瑞这样走来》,完成第15-17题。(共15分) 最美人瑞这样走来 柳鸣九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就和杨绛先生做过邻居,于是比起别人,我便 多了一些熟悉与就近景仰的机会。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对她这样的旧时代过 来的海归大家,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 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岀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和其夫君锺书先生的不拘小节、有时穿着背心短裤就 见客不同,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 ③在公众场合,季康先生总是微笑着倾听别人的发言。在学习会以及其他重要的场合中,季康先生极 少发言、表态,实在不得不讲几句的时候,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当时我们想,杨老太这是在 刘备种菜园子——深藏不露″吧。多年后看到她以“ˆ点烦″原则〔即把译文精简到不可能再精简的程度) 翻译《堂吉诃德》,才发现,这不仅是真正发自内心地尊重人,而且真正做到了会尊重人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 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而不像某些女才人那样,相识见面言必谈学术文化,似 乎不那样就显不出自己的身份与高雅。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 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岀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 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这还了得!在批斗会上,那么多党内老资格的革命干部,哪个不是服服帖帖?于是 盛怒之下的造反派对她狠加惩罚,给她剃了个阴阳头。我第一次惊奇地感到季康先生性格中的凛然。要知 道,“牛棚″里有不少从火线上转业过来的老战士,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小人 物”,也在苦等“落实政策″,精神备受煎熬。同是天涯沦落人,处境谁也不比谁强到哪儿去。说起来先生
3 面用四个字回答)(4 分) ①语言: ③对“我”的态度: ②动作: ④对生活的态度: 16.联系选文内容,说说儿时的故乡“美”在哪里。(4 分) 17.选文充分展示了儿时故乡的美丽,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生动感人。作者是如何做到这 一点的?请以第①段和第○18 段为例作简要分析。(不超过 150 字)(7 分) 答案: 15.要点:①朴实生动 ②干脆利落 ③友好热情 ④天真乐观 每要点各 1 分,共 4 分。 16.要点 ①自然景致,色彩鲜艳,充满生机。 ②闰土形象,自然美好。 ③与闰土的关系,纯真友好。 ④ 作者对故乡的情思美。 每要点各 1 分,共 4 分。 17.示例:选文第①段通过生动的描写,如写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等,写出了儿时故乡 的多姿多彩,对儿时故乡的眷恋之情自然流露,真实感人;选文第18○段通过恰当的议论抒情写出了少年闰 土给作者展开了一个广阔而美丽的世界,既强调了少年闰土对我的影响,也更加生动地表现了儿时故乡的 美丽和作者对儿时故乡的眷恋之情。第①段分析 3 分,第18○ 段分析 3 分,语言表达 1 分,共 7 分。 【2014 西城期末】(一)阅读《最美人瑞这样走来》,完成第 15-17 题。(共 15 分) 最美人瑞这样走来① 柳鸣九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就和杨绛先生做过邻居,于是比起别人,我便 多了一些熟悉与就近景仰的机会。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对她这样的旧时代过 来的海归大家,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 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和其夫君锺书先生的不拘小节、有时穿着背心短裤就 见客不同,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 ③在公众场合,季康先生总是微笑着倾听别人的发言。在学习会以及其他重要的场合中,季康先生极 少发言、表态,实在不得不讲几句的时候,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当时我们想,杨老太这是在 “刘备种菜园子——深藏不露”吧。多年后看到她以“点烦”原则(即把译文精简到不可能再精简的程度) 翻译《堂吉诃德》,才发现,这不仅是真正发自内心地尊重人,而且真正做到了会尊重人。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 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而不像某些女才人那样,相识见面言必谈学术文化,似 乎不那样就显不出自己的身份与高雅。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 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 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这还了得!在批斗会上,那么多党内老资格的革命干部,哪个不是服服帖帖?于是 盛怒之下的造反派对她狠加惩罚,给她剃了个阴阳头。我第一次惊奇地感到季康先生性格中的凛然。要知 道,“牛棚”里有不少从火线上转业过来的老战士,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小人 物”,也在苦等“落实政策”,精神备受煎熬。同是天涯沦落人,处境谁也不比谁强到哪儿去。说起来先生
们在浩劫中失去的,远比我们要多得多,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 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后来有一天 她的助手递给我一个小纸包,里面有二十元人民币,“这是先生要我交给你们的,补贴你们的家用,要你 们收下,什么道谢的话都不要讲。”那个时期,我与妻子朱虹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只有一百三四十元,承担 着抚养两个孩子与赡养双方父母的责仼,由于业务断了路,没有半点稿费收入,生活的确相当清苦。先生 雪中送炭,我们只好恭敬不如从命。没有想到,到了第二个月,又有一个小纸包。然后,第三个月,第四 个月 ⑧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毎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人,基本上都是处境倒霉、 生活拮据的青年人或“小人物″。也就是说,两位先生毎月的工资,大部分都用于接济施舍了,且持续了 好几年。从“十年浩劫″的炼狱里走岀来,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 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例。 ⑨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的学术气氛充满了“斗争”的 遗风。我访法归来写的文章,结集为《巴黎对话录》与《巴黎散记》两书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 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 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 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气酷热,希望你和朱虹同志都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锺书同 候 ⑩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 专此复谢,朱虹同志均此”,还嘱咐我们注意防暑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接到先生回信时的场景, 内心如夏天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再不可能有“锺书同候了 ①人瑞:指年岁特别大的人 (选自《最爱北京人》,有删改) 15.本文作者记录不同时期杨绛先生的若干往事,展现了先生的多个侧面的特点,请阅读③-⑨段,填写下 面表格。(4分) 时间 事件 杨绛先生的特点 文革之前 会场极少发言 文革之初 坚毅凛然 文革后期 接济青年人 20世纪80年代 谦和幽默 16.结合上下文内容来看,第⑨段画线的语句应如何理解?(4分) 17.这篇文章在写杨绛老人时,笔墨中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⑤段和第⑩ 段为例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50字)(7分) 答案 15①尊重他人(低调谦恭)②批斗会公然反抗③宽容无私④评价作者新书(给作者回信)(4分。 每个要点1分) 16杨绛先生借作者的比喻生发自己的评论,将作者的作品比作珠玉,说其作品很好;把不当的批评比作 砖头,鼓励作者自信,体现出了先生的低调谦恭和幽默的特点。(4分。珠玉1分,砖1分,低调谦恭1 分,幽默1分) 17答案示例:第⑤段作者将杨绛先生在文革时,公然反抗造反派批斗,与别人的服服帖帖作对比,突出 了她敢于维护自己尊严的勇气,写出了作者的钦佩之情。第⑩段作者将听到杨绛先生的回话与问候比作如 夏天喝了冰水那样畅快,表现出先生为人的美,写出了作者在得到这种关怀时的愉悦之情。又如,作者最 后联想到再没有“锺书同候”了,暗指可敬的两位老人如今只剩先生一人,表达岀一种深深的遗憾之情。 (7分。对第⑤段的分析3分,对第⑩段的分析3分,其中内容写法、作用深意、情感各1分,语言表达
4 们在浩劫中失去的,远比我们要多得多,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 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后来有一天, 她的助手递给我一个小纸包,里面有二十元人民币,“这是先生要我交给你们的,补贴你们的家用,要你 们收下,什么道谢的话都不要讲。”那个时期,我与妻子朱虹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只有一百三四十元,承担 着抚养两个孩子与赡养双方父母的责任,由于业务断了路,没有半点稿费收入,生活的确相当清苦。先生 雪中送炭,我们只好恭敬不如从命。没有想到,到了第二个月,又有一个小纸包。然后,第三个月,第四 个月…… ⑧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人,基本上都是处境倒霉、 生活拮据的青年人或“小人物”。也就是说,两位先生每月的工资,大部分都用于接济施舍了,且持续了 好几年。从“十年浩劫”的炼狱里走出来,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 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⑨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 世纪 80 年代初,国内的学术气氛充满了“斗争”的 遗风。我访法归来写的文章,结集为《巴黎对话录》与《巴黎散记》两书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 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 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 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希望你和朱虹同志都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锺书同 候。” ⑩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 “专此复谢,朱虹同志均此”,还嘱咐我们注意防暑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接到先生回信时的场景, 内心如夏天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再不可能有“锺书同候了”。 ①人瑞:指年岁特别大的人。 (选自《最爱北京人》,有删改) 15.本文作者记录不同时期杨绛先生的若干往事,展现了先生的多个侧面的特点,请阅读③-⑨段,填写下 面表格。(4 分) 时间 事件 杨绛先生的特点 文革之前 会场极少发言 ① 文革之初 ② 坚毅凛然 文革后期 接济青年人 ③ 20 世纪 80 年代 ④ 谦和幽默 16.结合上下文内容来看,第⑨段画线的语句应如何理解?(4 分) 17.这篇文章在写杨绛老人时,笔墨中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⑤段和第⑩ 段为例作简要分析。(不超过 150 字)(7 分) 答案: 15.①尊重他人(低调谦恭) ②批斗会公然反抗 ③宽容无私 ④评价作者新书(给作者回信)(4 分。 每个要点 1 分) 16.杨绛先生借作者的比喻生发自己的评论,将作者的作品比作珠玉,说其作品很好;把不当的批评比作 砖头,鼓励作者自信,体现出了先生的低调谦恭和幽默的特点。(4 分。珠玉 1 分,砖 1 分,低调谦恭 1 分,幽默 1 分) 17.答案示例:第⑤段作者将杨绛先生在文革时,公然反抗造反派批斗,与别人的服服帖帖作对比,突出 了她敢于维护自己尊严的勇气,写出了作者的钦佩之情。第⑩段作者将听到杨绛先生的回话与问候比作如 夏天喝了冰水那样畅快,表现出先生为人的美,写出了作者在得到这种关怀时的愉悦之情。又如,作者最 后联想到再没有“锺书同候”了,暗指可敬的两位老人如今只剩先生一人,表达出一种深深的遗憾之情。 (7 分。对第⑤段的分析 3 分,对第⑩段的分析 3 分,其中内容写法、作用深意、情感各 1 分,语言表达
1分) 【2014海淀期末】(一)阅读《琴证》,完成15-17题。(共15分) 琴证 ①春雨潇潇,雨湖岸边的柳树,绿蒙蒙的,湿淋淋的,仿佛是-幅写意国画。不远处,是-条面朝雨 湖的小街,开着—个个小店铺,卖画、卖古玩…,街上很清静。蓟良真撑着把油纸伞,来到了儿子蓟声 开的“天风琴店 ②“爹,今天下雨,你怎么又来了? ③“我怕有人来换琴,就最后一把没换了,唉,我担心怕是等不来了。蓟良真呷一口热茶,叹息道, “唉,我一世英名,就毁在那一年所制的琴上。这剩下的最后一把,不知何时才能换回啊。我就为等这 把琴撑着身活着。” ④蓟良真今年七十有六,是古城赫赫有名的专制京胡的高手。他十岁跟着父亲学习制作京胡,后来古 城成立了制琴厂,他就去当了一名技师。他自有制琴的秘诀:一是选料精;二是制艺精纯,无-处不费尽 心思;三是他极熟悉京剧各个流派的唱腔,京胡便能因人而制,名角在台上唱起来,可说是酣畅淋漓。蓟 良真制琴往往在琴杆上刻上一行小字蓟氏后人良真制于X年X月。 ⑤此时,望着门外迷蒙的细雨,蓟良真的思绪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样板戏”正风行全国,剧 团铆足劲儿地演出,京胡也就成了抢手货。制琴厂忽然接到上级的任务≯半个月内必须制出三十把京胡!任 务交给了蓟良真,让他领着工人日夜制作。这么多把琴,时间又如此紧迫,蓟良真不能—亲手制作,只 能是大体上把把关。半个月,做了三十把琴!看着那些琴,蓟良真恨不得一把火全烧了,这是什么玩意 让他难受的是,厂领导还让他在琴杆上刻上这样一行字东风制琴厂蓟良真小组研制于Ⅹ年Ⅹ月。交琴后, 厂里受到了表彰。那面红锦旗像火一样,灼得蓟良真心痛了好多年。 ⑥世道终于清平了。蓟良真一直惦记着那三十把琴,不知流落何方。那上面刻着他的名字,一想起来, 就觉得真个是毁了他蓟家的名声 ⑦蓟良真满了一个花甲,退休了。蓟声在父亲的指点下,开了这家“天风琴店”,蓟良真作出了一个 重大决策以最好的材料最好的技艺,重做三十把京胡,换回当年那-一批货色。十多年过去了,三十把京胡
5 1 分) 【2014 海淀期末】(一)阅读《琴证》,完成 15-17 题。(共 15 分) 琴证 ①春雨潇潇,雨湖岸边的柳树,绿蒙蒙的,湿淋淋的,仿佛是一幅写意国画。不远处,是一条面朝雨 湖的小街,开着一个个小店铺,卖画、卖古玩……街上很清静。蓟良真撑着一把油纸伞,来到了儿子蓟声 开的“天风琴店”。 ② “爹,今天下雨,你怎么又来了?” ③ “我怕有人来换琴,就最后一把没换了,唉,我担心怕是等不来了。”蓟良真呷一口热茶,叹息道, “唉,我一世英名,就毁在那一年所制的琴上。这剩下的最后一把,不知何时才能换回啊。我就为等这一 把琴撑着身活着。” ④蓟良真今年七十有六,是古城赫赫有名的专制京胡的高手。他十岁跟着父亲学习制作京胡,后来古 城成立了制琴厂,他就去当了一名技师。他自有制琴的秘诀:一是选料精;二是制艺精纯,无一处不费尽 心思;三是他极熟悉京剧各个流派的唱腔,京胡便能因人而制,名角在台上唱起来,可说是酣畅淋漓。蓟 良真制琴,往往在琴杆上刻上一行小字:蓟氏后人良真制于 X 年 X 月。 ⑤此时,望着门外迷蒙的细雨,蓟良真的思绪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样板戏”正风行全国,剧 团铆足劲儿地演出,京胡也就成了抢手货。制琴厂忽然接到上级的任务:半个月内必须制出三十把京胡!任 务交给了蓟良真,让他领着工人日夜制作。这么多把琴,时间又如此紧迫,蓟良真不能一一亲手制作,只 能是大体上把把关。半个月,做了三十把琴!看着那些琴,蓟良真恨不得一把火全烧了,这是什么玩意!更 让他难受的是,厂领导还让他在琴杆上刻上这样一行字:东风制琴厂蓟良真小组研制于 X 年 X 月。交琴后, 厂里受到了表彰。那面红锦旗像火一样,灼得蓟良真心痛了好多年。 ⑥世道终于清平了。蓟良真一直惦记着那三十把琴,不知流落何方。那上面刻着他的名字,一想起来, 就觉得真个是毁了他蓟家的名声。 ⑦蓟良真满了一个花甲,退休了。蓟声在父亲的指点下,开了这家“天风琴店”,蓟良真作出了一个 重大决策:以最好的材料最好的技艺,重做三十把京胡,换回当年那一批货色。十多年过去了,三十把京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