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比至于国者 比:等到 D.兔而哭 免:避免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君之言过矣 B.无以使其下 何礼之有 其家必凶 C.以有礼也 D.行哭而往 吾以彰晏子之教也而加于夫子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人如果不讲礼义,为什么不早点儿死掉 B.寡人不敏,无良左右,淫蛊寡人 我不聪明,身边不良的人,过分地蛊惑我 C.用三献礼焉,赚酒尝膳 用献酒三次的礼节,含了一口酒,吃了一口菜 寡人犹且淫佚而不收,怨罪重积于百姓 我还是过于放纵却不知收敛,把怨恨深深地积聚在百姓身上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左右何罪?君若无礼,则好礼者去,无礼者至。 ②自以为迟,下车而趋;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景公让晏子去掉礼数与之同乐,引发了晏子对“礼”的阐述。 B.晏子认为如今人民不敢造反作乱,其原因在于畏惧礼义。 C.景公听取了晏子的建议,立即当面换好服装并重新安排酒席 D.晏子死后,景公不拘礼制地哭悼,足见晏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14.晏子死后,景公感叹“吾失夫子则亡”,请以文中内容为例分析景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 法。(5分) 、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甲辰八月辞故里
C.比.至于国者 比:等到 D.免.而哭 免:避免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君之.言过矣 B.无以使其.下 何礼之.有 其.家必凶 C.以.有礼也 D.行哭而.往 吾以.彰晏子之教也 而.加于夫子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人如果不讲礼义,为什么不早点儿死掉 B.寡人不敏,无良左右,淫蛊寡人 我不聪明,身边不良的人,过分地蛊惑我 C.用三献礼焉,嗛酒尝膳 用献酒三次的礼节,含了一口酒,吃了一口菜 D.寡人犹且淫佚而不收,怨罪重积于百姓 我还是过于放纵却不知收敛,把怨恨深深地积聚在百姓身上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 分) ①左右何罪?君若无礼,则好礼者去,无礼者至。 ②自以为迟,下车而趋;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景公让晏子去掉礼数与之同乐,引发了晏子对“礼”的阐述。 B.晏子认为如今人民不敢造反作乱,其原因在于畏惧礼义。 C.景公听取了晏子的建议,立即当面换好服装并重新安排酒席。 D.晏子死后,景公不拘礼制地哭悼,足见晏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14.晏子死后,景公感叹“吾失夫子则亡”,请以文中内容为例分析景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 法。(5 分)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5—18 题。 甲辰八月辞故里①
张煌言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淅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注释:①此诗是明末抗淸英雄张煌言不幸被捕,由故里转解杭州时所作。②鸱夷,皮革 制的囊。传说伍子胥死后,吴王把他的尸体装在鸱夷里,浮于江中。伍子胥魂怒,驱水为钱 塘江的江潮,常乘素车白马,立于潮头。 15.下列对诗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设问起笔,既表明了诗人辞别故里后的去向,又暗示了诗人生死抉择的意向 B.颔联写西湖畔于谦墓、岳飞祠,“日月”“乾坤”两意象开阔了意境,彰显了先贤的精神。 C.颈联写诗人愿与先贤平分三席墓地,为自己的“丹心”而无愧,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尾联为全诗情感发展的高潮,诗人借伍子胥的典故尽抒抗清之志,悲壮之气震撼人心 16.“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运用了虚写的手法,描写想象的未来之景,下面 诗句中运用了此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王勃《咏风》) B.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D.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跳》) 17.张煌言有怎样一颗“丹心”?从全诗看,颔联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6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屈原在《国殇》中,也塑造了拥有“丹心”的将士形象:“诚既勇兮又以武,_。身既 死兮神以灵, ②中华民族有着众多拥有“丹心”的仁人志士,如:“后值倾覆,_,”的贤相诸葛 ③《甲辰八月辞故里》一诗尾联使用了虚写的手法,设想了为国捐躯后的情景。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也用了虚写的手法,描写了过去的英雄人物,如:“遥想公瑾当年,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张煌言 国亡家破欲何之? 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② ! 注释:①此诗是明末抗清英雄张煌言不幸被捕,由故里转解杭州时所作。②鸱夷,皮革 制的囊。传说伍子胥死后,吴王把他的尸体装在鸱夷里,浮于江中。伍子胥魂怒,驱水为钱 塘江的江潮,常乘素车白马,立于潮头。 15.下列对诗作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以设问起笔,既表明了诗人辞别故里后的去向,又暗示了诗人生死抉择的意向。 B.颔联写西湖畔于谦墓、岳飞祠,“日月”“乾坤”两意象开阔了意境,彰显了先贤的精神。 C.颈联写诗人愿与先贤平分三席墓地,为自己的“丹心”而无愧,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尾联为全诗情感发展的高潮,诗人借伍子胥的典故尽抒抗清之志,悲壮之气震撼人心。 16.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运用了虚写的手法,描写想象的未来之景,下面 诗句中运用了此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王勃《咏风》) B.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D.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7.张煌言有怎样一颗“丹心”?从全诗看,颔联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6 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 分) ①屈原在《国殇》中,也塑造了拥有“丹心”的将士形象:“诚既勇兮又以武, 。身既 死兮神以灵, !” ②中华民族有着众多拥有“丹心”的仁人志士,如:“后值倾覆, , ”的贤相诸葛 亮。 ③《甲辰八月辞故里》一诗尾联使用了虚写的手法,设想了为国捐躯后的情景。苏轼《念奴 娇 赤壁怀古》也用了虚写的手法,描写了过去的英雄人物,如:“遥想公瑾当年, , 。” 四、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9—24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