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公共羽毛球)体育课教案 学年 学期 总学期 总课次16单元课次1课时100分 课1、内容:羽毛球运动起源、特点及运动价值 课的类型理论老师姜小峰 的2、课的目的:使学生充分了解羽毛球运动技术与战术的各种 班级 男女 特点,建立一种整体化思想。 人数 人 容及任务 上课时间 地点 课时 练习 的部分 组织教法 次|时 数间 羽毛球运动从开创至今,技术与战术的发展从简单到全面,从全面到快速 灵活,从快速灵活到多变,产生了几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在开创时期,这一时期英国选手垄断整个世界羽坛,虽然他们的 技术比较单一,打法陈旧,几乎没有战术变化。但他们的技术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 位,为羽毛球运动传播到全世界立下了头功。直到1939年,丹麦、加拿大等国选 手以良好的体力和进攻型战术向英国选手发起了挑战,这才打破了英国选手称霸羽 坛的局面,在第36届全英锦标赛上,英国选手仅获一枚混双金牌;第37、38届全 英锦标赛冠军全给丹麦选手囊括而去。 第二次飞跃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这是羽毛球的技术与战术全 面发展的时期,男子技术优势从欧洲全面转向亚洲,形成了亚洲人在世界羽坛上称 雄的局面。50年代,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为代表,他们主要以拉、吊来控制 球的落点,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来西亚的王炳顺、庄友明。他们使马来西亚接连三次 获得汤姆斯杯赛冠军,包揽了1950-1957年八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单打冠军和 1951-1954年四届双打冠军。从1958年开始,羽毛球技术开始向快速、灵活的方 向发展,以印尼的陈友福为代表,以较快的速度运用下压抢网和加强扣杀上网的技 术打败了以技术性为代表的打法,从此开创了印尼控制世界羽坛的局面。从1958 年至1979年,印度尼西亚共七次荣获汤姆斯杯 在这一时期,中国虽然没有参加正式世界比赛,但技术与战术水平提高很快, 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以汤仙虎,侯加昌为代表的中国选手体现了快攻打法特点 快攻打法除了脚步移动快,还表现在后场跳起扣杀后快速上网高点击球、两边起跳 突击、发球抢攻等方面,特别是他们″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以绝对优势压 倒了印尼队和欧洲队,为推动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中国的 快攻技术开始被国际羽坛所接受。到60年代未70年代初,在研究中国技术特点的 基础上,世界羽坛注重了速度和进攻,发展了新技术;出现了以印尼梁海量为代表 的劈杀技术,以林水镜为代表的双脚起跳扣球技术,使世界羽毛球技术水平迅速提 高
延安大学( 公共羽毛球 )体育课教案 学 年 学 期 总学期 总课次 16 单元课次 1 课时 100 分 课 的 内 容 及 任 务 1、 内容:羽毛球运动起源、特点及运动价值 2、 课的目的:使学生充分了解羽毛球运动技术与战术的各种 特点,建立一种整体化思想。 课的类型 理论 老师 姜小峰 班 级 男 女 人 数 人 上课时间 地 点 课 的 部 分 时 间 内 容 练习 组 织 教 法 备 次 注 数 时 间 一、羽毛球运动从开创至今,技术与战术的发展从简单到全面,从全面到快速 灵活,从快速灵活到多变,产生了几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在开创时期,这一时期英国选手垄断整个世界羽坛,虽然他们的 技术比较单一,打法陈旧,几乎没有战术变化。但他们的技术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 位,为羽毛球运动传播到全世界立下了头功。直到 1939 年,丹麦、加拿大等国选 手以良好的体力和进攻型战术向英国选手发起了挑战,这才打破了英国选手称霸羽 坛的局面,在第 36 届全英锦标赛上,英国选手仅获一枚混双金牌;第 37、38 届全 英锦标赛冠军全给丹麦选手囊括而去。 第二次飞跃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中期,这是羽毛球的技术与战术全 面发展的时期,男子技术优势从欧洲全面转向亚洲,形成了亚洲人在世界羽坛上称 雄的局面。 50 年代,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为代表,他们主要以拉、吊来控制 球的落点,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来西亚的王炳顺、庄友明。他们使马来西亚接连三次 获得汤姆斯杯赛冠军,包揽了 1950-1957 年八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单打冠军和 1951-1954 年四届双打冠军。从 1958 年开始,羽毛球技术开始向快速、灵活的方 向发展,以印尼的陈友福为代表,以较快的速度运用下压抢网和加强扣杀上网的技 术打败了以技术性为代表的打法,从此开创了印尼控制世界羽坛的局面。从 1958 年至 1979 年,印度尼西亚共七次荣获汤姆斯杯。 在这一时期,中国虽然没有参加正式世界比赛,但技术与战术水平提高很快, 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以汤仙虎,侯加昌为代表的中国选手体现了快攻打法特点。 快攻打法除了脚步移动快,还表现在后场跳起扣杀后快速上网高点击球、两边起跳 突击、发球抢攻等方面,特别是他们"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以绝对优势压 倒了印尼队和欧洲队,为推动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中国的 快攻技术开始被国际羽坛所接受。到 60 年代未 70 年代初,在研究中国技术特点的 基础上,世界羽坛注重了速度和进攻,发展了新技术;出现了以印尼梁海量为代表 的劈杀技术,以林水镜为代表的双脚起跳扣球技术,使世界羽毛球技术水平迅速提 高
课时 练习 的部 内 组织教法 次时 分间 第三次飞跃是80年代,世界羽坛技术与战术向快速进攻、全面、多变的方向发展,以中国 印尼、印度、丹麦、马来西亚、韩国为代表的各国选手打法更全面,变化更多,速度更快,特 长突出,攻守兼备而备领风骚,技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进入了世界羽毛球运动史上的巅 峰期 80年代初,代表人物有林水镜、韩健、来劲、苏吉亚托、普拉卡什、费罗斯特、 米土木、陈昌杰等。最为突出的典型是林水镜,他速度快、进攻凶狠,而费罗斯特、 韩健则以控制对方后场的进攻、加强防守、创造条件抢攻而闻名。 80年代中后期,代表人物有杨阳、赵剑华、熊国宝、罗天宁、阿迪、魏仁芳、 拉·西德克、朴柱奉、霍那、拉尔森等。杨阳、赵剑华将快、狠、准的打法发展成 拉吊进攻和变速突击的打法;阿迪、魏仁芳发展了技术全面、快速、准确的打法 到了90年代,者将们的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新的技术又开始形成。 印度尼西亚年轻集团军和韩国的凶狠拼拾作风、马来西亚西德克兄弟的拉吊技术以 及中国吴文凯、刘军为代表的快攻型打法在世界羽坛上各领风骚 世界女子羽毛球运动起步较晚,它的技术也是随着男子的技术提高而提高的。20世纪40 年代末期至50年代初期,丹麦女子选手的技术领先一步,她们获得全英羽毛球锦标赛七项单 打冠军、五次双打冠军,到了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美国女选手吸收了男子快攻、打吊 等羽毛球打法,竞技实力显著增强,从1954年至1967年14届全英锦标赛,她们获得了13次 女单冠军,并获3届尤伯杯赛冠军。60年代末期,日本女队在进攻的基础上加强了防守,以 严密的防守,寻找进攻机会,从而显示了相当的优势。她们从1965-1981年接连5次获得尤 伯杯冠军,6次获全英锦标赛女单、女双冠军 中国女子羽毛球从50年代起步,60年代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当时以陈王娘、 梁小牧、梁秋霞为代表的中国女选手,学习男子技术动作,以快攻、灵巧的技术在 各种场合击败过世界冠军。到了80年代,中国女子羽毛球队和男子队一样,全面 走向世界,以张爱玲、韩爱萍、李玲蔚等为代表的中国女队,技术全面、打法多变 主动积极、快速突击性强,开创了世界女子羽毛球技术与战术的全盛时期 90年代出现了中国的唐九红。黄华、叶钊颖和印尼的王莲香、韩国的方珠贤等为代表的 世界级优秀选手,表明女子技术动作更接近男子,比赛更加紧张激烈 综观世界羽坛,世界羽毛球运动技术与战术发展总趋势正在向"快速、全面、进 攻和多拍”方向发展,快速反映在出手动作、步法移动和判断反应以及战术变化等 方面的速度加快;全面是指技术全面,攻守兼备,控球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身体素 质和心理素质;进攻是凭技术特长,采用先发制人,积极主动,以抢攻为主;多拍 是在战术变化中,从若干次攻守回合中,提高控球能力,减少失误,力争主动,控 制比赛局面
课 的 部 分 时 间 内 容 练习 组 织 教 法 备 次 注 数 时 间 第三次飞跃是 80 年代,世界羽坛技术与战术向快速进攻、全面、多变的方向发展,以中国、 印尼、印度、丹麦、马来西亚、韩国为代表的各国选手打法更全面,变化更多,速度更快,特 长突出,攻守兼备而备领风骚,技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进入了世界羽毛球运动史上的巅 峰期。 80 年代初,代表人物有林水镜、韩健、来劲、苏吉亚托、普拉卡什、费罗斯特、 米土木、陈昌杰等。最为突出的典型是林水镜,他速度快、进攻凶狠,而费罗斯特、 韩健则以控制对方后场的进攻、加强防守、创造条件抢攻而闻名。 80 年代中后期,代表人物有杨阳、赵剑华、熊国宝、罗天宁、阿迪、魏仁芳、 拉·西德克、朴柱奉、霍那、拉尔森等。杨阳、赵剑华将快、狠、准的打法发展成 拉吊进攻和变速突击的打法;阿迪、魏仁芳发展了技术全面、快速、准确的打法。 到了 90 年代,者将们的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新的技术又开始形成。 印度尼西亚年轻集团军和韩国的凶狠拼拾作风、马来西亚西德克兄弟的拉吊技术以 及中国吴文凯、刘军为代表的快攻型打法在世界羽坛上各领风骚。 世界女子羽毛球运动起步较晚,它的技术也是随着男子的技术提高而提高的。20 世纪 40 年代末期至 50 年代初期,丹麦女子选手的技术领先一步,她们获得全英羽毛球锦标赛七项单 打冠军、五次双打冠军,到了 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中期,美国女选手吸收了男子快攻、打吊 等羽毛球打法,竞技实力显著增强,从 1954 年至 1967 年 14 届全英锦标赛,她们获得了 13 次 女单冠军,并获 3 届尤伯杯赛冠军。60 年代末期,日本女队在进攻的基础上加强了防守,以 严密的防守,寻找进攻机会,从而显示了相当的 优势。她们从 1965-1981 年接连 5 次获得尤 伯杯冠军,6 次获全英锦标赛女单、女双冠军。 中国女子羽毛球从 50 年代起步,60 年代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当时以陈王娘、 梁小牧、梁秋霞为代表的中国女选手,学习男子技术动作,以快攻、灵巧的技术在 各种场合击败过世界冠军。到了 80 年代,中国女子羽毛球队和男子队一样,全面 走向世界,以张爱玲、韩爱萍、李玲蔚等为代表的中国女队,技术全面、打法多变。 主动积极、快速突击性强,开创了世界女子羽毛球技术与战术的全盛时期。 90 年代出现了中国的唐九红。黄华、叶钊颖和印尼的王莲香、韩国的方珠贤等为代表的 世界级优秀选手,表明女子技术动作更接近男子,比赛更加紧张激烈。 综观世界羽坛,世界羽毛球运动技术与战术发展总趋势正在向"快速、全面、进 攻和多拍"方向发展,快速反映在出手动作、步法移动和判断反应以及战术变化等 方面的速度加快;全面是指技术全面,攻守兼备,控球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身体素 质和心理素质;进攻是凭技术特长,采用先发制人,积极主动,以抢攻为主;多拍 是在战术变化中,从若干次攻守回合中,提高控球能力,减少失误,力争主动,控 制比赛局面
课时 练习 组织教法 次时 数间 从90年代世界羽坛发展趋势来看,实力优势仍在亚洲,男子以印度尼西亚、马 来西亚、韩国、中国四驾马车为主,印度尼西亚继续保持强劲势头。除此以外,欧 洲的丹麦、瑞典也在奋起直追,有望再展雄风。女于以中国、印尼、韩国三国鼎立 于世界女子羽坛,继续保持绝对优势,但欧洲的瑞典、丹麦、英格兰选手也正在悄 悄崛起。 二、国际羽联所管辖的世界性比赛有: 汤姆斯杯( Thomas Cup)世界羽毛球男子团体赛,尤伯杯( Uner Cup)世界羽毛球女子团 体赛,苏迪曼杯( Suliman Cup)世界羽毛球男女混合团体赛,世界羽毛球锦标赛( World Badminton Championships)单项比赛,世界杯赛( World cup)单项比赛,世界羽毛球大奖总 决赛( World grand prix finds)单项比赛,世界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 World junior Championships),奥林匹克运动会羽毛球比赛(0 lympic games)共设五个单项,男子单打、 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男女混合双打。 三、当今羽毛球打法种类,从技术流派和风格来说,主要有三个类型 1、欧洲式 强调重心稳、落点准、以稳为主。技术上讲究步法的条理性(一般运用小步结合大步,速 度较慢)和回中心位置。打法是用高远球和放网前、挑球结合拉吊四角以调动对方,主动伺机 扣杀。这种打法击球力量大,落点准、反手颇具威力。近年来加强了速度,跑动趋向积极,打 法也较以前积极主动。 2、亚洲式 在稳准的前提下强调快速进攻,技术特点是突出前臂和手腕的力量,脚下步法移动快(注 意运用弹跳和蹬跨),挥拍动作小,注意鞭打的协调用力,击球点高,常用快杀,快吊和劈杀, 上网快,网前多采用搓球(取代了欧洲式的放网前、挑球)和推平球,后场反手部位也多用头顶 的杀、吊、击后场等技术击球,尤以印尼运用的最为突出。 3、中国式 特点是快、狠、准、活。在技术与战术上表现为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基本技 术全面熟练,特长突出,进攻点多,封网积极,劈杀凶狠,防守稳中有刁,守中有攻,能攻善 守,力求快、狠,准、活有机结合。特点是快、狠、准、活。在技术与战术上表现为以我为主、 以攻为主、以快为主、基本技术全面熟练,特长突出,进攻点多,封网积极,劈杀凶狠,防守 稳中有刁,守中有攻,能攻善守,力求快、狠,准、活有机结合 显然,世界羽毛球运动的格局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欧亚对抗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世界羽坛的全盛时期有望早日到来
课 的 部 分 时 间 内 容 练习 组 织 教 法 备 次 注 数 时 间 从 90 年代世界羽坛发展趋势来看,实力优势仍在亚洲,男子以印度尼西亚、马 来西亚、韩国、中国四驾马车为主,印度尼西亚继续保持强劲势头。除此以外,欧 洲的丹麦、瑞典也在奋起直追,有望再展雄风。女于以中国、印尼、韩国三国鼎立 于世界女子羽坛,继续保持绝对优势,但欧洲的瑞典、丹麦、英格兰选手也正在悄 悄崛起。 二、国际羽联所管辖的世界性比赛有: 汤姆斯杯(Thomas Cup)世界羽毛球男子团体赛,尤伯杯(Uner Cup)世界羽毛球女子团 体赛,苏迪曼杯(Sudiman Cup))世界羽毛球男女混合团体赛,世界羽毛球锦标赛(World Badminton Championships)单项比赛,世界杯赛(World Cup)单项比赛,世界羽毛球大奖总 决赛(World Grand Prix Findls)单项比赛,世界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World Junior Championships),奥林匹克运动会羽毛球比赛(Olympic Games)共设五个单项,男子单打、 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男女混合双打。 三、当今羽毛球打法种类,从技术流派和风格来说,主要有三个类型: 1、欧洲式 强调重心稳、落点准、以稳为主。技术上讲究步法的条理性(一般运用小步结合大步,速 度较慢)和回中心位置。打法是用高远球和放网前、挑球结合拉吊四角以调动对方,主动伺机 扣杀。这种打法击球力量大,落点准、反手颇具威力。近年来加强了速度,跑动趋向积极,打 法也较以前积极主动。 2、亚洲式 在稳准的前提下强调快速进攻,技术特点是突出前臂和手腕的力量,脚下步法移动快(注 意运用弹跳和蹬跨),挥拍动作小,注意鞭打的协调用力,击球点高,常用快杀,快吊和劈杀, 上网快,网前多采用搓球(取代了欧洲式的放网前、挑球)和推平球,后场反手部位也多用头顶 的杀、吊、击后场等技术击球,尤以印尼运用的最为突出。 3、中国式 特点是快、狠、准、活。在技术与战术上表现为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基本技 术全面熟练,特长突出,进攻点多,封网积极,劈杀凶狠,防守稳中有刁,守中有攻,能攻善 守,力求快、狠,准、活有机结合。特点是快、狠、准、活。在技术与战术上表现为以我为主、 以攻为主、以快为主、基本技术全面熟练,特长突出,进攻点多,封网积极,劈杀凶狠,防守 稳中有刁,守中有攻,能攻善守,力求快、狠,准、活有机结合。 显然,世界羽毛球运动的格局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欧亚对抗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世界羽坛的全盛时期有望早日到来
延安大学(公共羽毛球)体育课教案 学年 学期 总学期 总课次16单元课次2课时100分 课的类型理论老师姜小峰 内1、课的内容:羽毛球运动现状及比赛规则与常用术语。 男女 容 人数 任|2、课的任务:使学生了解擎据羽毛球运动比赛规则与裁判[上课时间 法,以便更好地掌握羽毛球运动规律。 地点 课时 练习 的部 内 容 组织教法 注 分间 羽毛球运动现状及比赛规则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是在一套相应的规则、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的空间中进行的,离 开了这些因素,运动也就失去了生命力。羽毛球运动的规则是随该项运动的产生而 产生,并随这项运动的不断发展而逐步走向成熟。当今国际上普遍通用及统一实施 的羽毛球运动规则,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羽毛球运动本身进行某些”规 范″和″限制″的,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即羽毛球运动规则;二是具体实施和监督 这套规章制度的裁判法 、挑选场地或发球权 任何一场正式比赛开始之前,参赛双方首先要做的事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通 过由裁判员抛掷挑边器确定首先发球的一方。挑边器决定的胜者具有挑选发球权 或场地的优先权。贏方选剩的一项归输方所有。挑边器是一枚类似一个硬钱币的物 体,两面由不同图案组成,也可用硬币替代 、局数和分数 1.每场正式比赛以三局二胜制决定胜负 2.女子单打11分为一局,先得11分的一方胜该局。但当比分打成9平或10平时,先获 9分60分的一方,可选择”加赛”或”不加赛"。比分为9平时加赛3分,10平则只能加赛2分 男子单打、双打和混合双打均以15分为一局,先得15分的一方胜此局。当双方的比分出现 13平或14平时,先得13分或14分的一方,有权选择"加赛”或不加赛”,13平时加赛5分,14 平时只能加赛3分。参赛选手无论作出何种选择,这种选择都只能在规定分数第一次出现后
延安大学( 公共羽毛球 )体育课教案 学 年 学 期 总学期 总课次 16 单元课次 2 课时 100 分 课 的 内 容 及 任 务 1、 课的内容:羽毛球运动现状及比赛规则与常用术语。 2、 课的任务:使学生了解掌握羽毛球运动比赛规则与裁判 法,以便更好地掌握羽毛球运动规律。 课的类型 理论 老师 姜小峰 班 级 男 女 人 数 上课时间 地 点 课 的 部 分 时 间 内 容 练习 组 织 教 法 备 次 注 数 时 间 羽毛球运动现状及比赛规则: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是在一套相应的规则、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的空间中进行的,离 开了这些因素,运动也就失去了生命力。羽毛球运动的规则是随该项运动的产生而 产生,并随这项运动的不断发展而逐步走向成熟。当今国际上普遍通用及统一实施 的羽毛球运动规则,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羽毛球运动本身进行某些"规 范"和"限制"的,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即羽毛球运动规则;二是具体实施和监督 这套规章制度的裁判法。 一、挑选场地或发球权 任何一场正式比赛开始之前,参赛双方首先要做的事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通 过由裁判员抛掷挑边器确定首先发球的一方 。挑边器决定的胜者具有挑选发球权 或场地的优先权。赢方选剩的一项归输方所有。挑边器是一枚类似一个硬钱币的物 体,两面由不同图案组成,也可用硬币替代。 二、局数和分数 1.每场正式比赛以三局二胜制决定胜负。 2.女子单打 11 分为一局,先得 11 分的一方胜该局。但当比分打成 9 平或 10 平时,先获 9 分 60 分的一方,可选择"加赛"或"不加赛"。比分为 9 平时加赛 3 分,10 平则只能加赛 2 分。 男子单打、双打和混合双打均以 15 分为一局,先得 15 分的一方胜此局。当双方的比分出现 13 平或 14 平时,先得 13 分或 14 分的一方,有权选择"加赛"或"不加赛",13 平时加赛 5 分,14 平时只能加赛 3 分。参赛选手无论作出何种选择,这种选择都只能在规定分数第一次出现后
课时 练习 组织教法 次时 数间 下一次发球开始前作出。 3.一旦选手作出加赛选择,比赛重新开始,加赛分数必须从0比0开始计算,先 获得加赛规定分数的一方为该局的胜者. 4.比赛中,如果比分出现13平(女子单打为9平),而先获该分数的一方未选择 加赛,当比分第二次出现规定加赛分数14平(女子单打为10平)的情况时,先获 14分(女单10分)的选手仍然拥有″加赛″或"不加赛"的选择权。 三、发球权、得分和交换发球权 1.在比赛中,发球一方获胜为得分,并继续拥有发球权。如果发球一方失误,则交 换发球权,此时对方只获得发球权,不能计得分。 2.在双打和混合双打中,每局开始时,首先发球的一方第一轮只有一次发球权,如 果发球方输球,则须先交换发球权。此后,双方每轮均有二次发球权,当第一发球 员输球后,由同一方的第二发球员行使发球权。如第二发球员再次失误,则必须将 发球权交予对方 3.下一局比赛开始时,均由上一局的胜方先发球。 四、交换场地 1.第一局比赛结束,双方应交换场地进行第二局的比赛.如前二局双方战成1比1 时,双方也应交换场地进行决胜局的比赛,即第三局的比赛。在第三局比赛中,当 任何一方先得8分(15分为一局)、6分(11分为一局)时,必须再次交换场地 后,才能进行余下的比赛。 2.在比赛中,如选手未按规则规定,按时、正确地交换场地,一经发现,应立即交 换、已得分数有效,并继续进行比赛. 五、发球和接发球 有发球权的一方称发球方,对方则称为接发球方。 1.发球时脚不得踩发球区的任何界线。 2.一旦双方选手站好位置,发球员的球拍一开始挥动即为发球开始,发球员的
课 的 部 分 时 间 内 容 练习 组 织 教 法 备 次 注 数 时 间 下一次发球开始前作出。 3.一旦选手作出加赛选择,比赛重新开始,加赛分数必须从 0 比 0 开始计算,先 获得加赛规定分数的一方为该局的胜者. 4.比赛中,如果比分出现 13 平(女子单打为 9 平),而先获该分数的一方未选择 加赛,当比分第二次出现规定加赛分数 14 平(女子单打为 10 平) 的情况时,先获 14 分(女单 10 分)的选手仍然拥有"加赛"或"不加赛"的选择权。 三、发球权、得分和交换发球权 1.在比赛中,发球一方获胜为得分,并继续拥有发球权。如果发球一方失误,则交 换发球权,此时对方只获得发球权,不能计得分。 2.在双打和混合双打中,每局开始时,首先发球的一方第一轮只有一次发球权,如 果发球方输球,则须先交换发球权。此后,双方每轮均有二次发球权,当第一发球 员输球后,由同一方的第二发球员行使发球权。如第二发球员再次失误,则必须将 发球权交予对方。 3.下一局比赛开始时,均由上一局的胜方先发球。 四、交换场地 1.第一局比赛结束,双方应交换场地进行第二局的比赛.如前二局双方战成 1 比 1 时,双方也应交换场地进行决胜局的比赛,即第三局的比赛。在第三局比赛中,当 任何一方先得 8 分(15 分为一局)、6 分(11 分为一局)时,必须再次交换场地 后,才能进行余下的比赛。 2.在比赛中,如选手未按规则规定,按时、正确地交换场地,一经发现,应立即交 换、已得分数有效,并继续进行比赛. 五、发球和接发球 有发球权的一方称发球方,对方则称为接发球方。 1.发球时脚不得踩发球区的任何界线。 2.一旦双方选手站好位置,发球员的球拍一开始挥动即为发球开始,发球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