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南高中、黄石二中、鄂州高中2013-2014学年高一5月联考语文 命题学校∵:黄石二中命题教师:李辉汪颉审题教师:南美程 考试时间:2014年5月8日上午 试卷满分: 150分 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浸渍(zi) 譬(pi)如 船舷(xuan) (hun)沌初开 B.曲阜(fu) 广袤(mao) 搭讪(shan) 滂(pa 沱大雨 C.脖颈(geng) 蓓(bei)蕾 气氛(fen) 开花结(jie) 果 D.侮(wu)辱 脚踝(huai) 租赁(nin) 虎视眈 (dan)眈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懵懂舟楫 切搓琢磨 磕磕绊绊 B.博奕 涟漪睡眼惺忪 引亢高歌 C.弘扬 流连 无齿谰言 淡泊明志 D.凭空 桅杆 殒身不恤 桀骜不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都希望度过美好的桑榆暮景,但现阶段中国许多老人的现实却并非如此, 子女为生计四处奔波,无暇顾及老人,“空巢”现象普遍。 B.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 请”出中学教材,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闪烁其词。 C.日本前内阁执意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导致中日两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 几乎裹足不前,两国关系面临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严峻的局面 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 几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互联网全新的安全形势影响下,原有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体系已基本失效, 必须通过创新的方法来迎接和解决这些新的挑战。 B.北京市门头沟区成立全国首家“绿色银行”,将银行业的储蓄理念引入全民 植树行动中来,试图以新的方式对义务植树进行追踪管理。 C.清华大学研究表明,《算表》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实用算具,被称作世界 数学史乃至中国数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现。 D.为了更好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管理层一定要做好考核员工的业 绩,对于成绩突出的和无私奉献的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一生追求“爱 “自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再别康桥》是他 最后一次重访英国剑桥离别时所作,表达告别剑桥的淡淡哀愁。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 倡导者,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琵琶行》等
湖北省鄂南高中、黄石二中、鄂州高中 2013-2014 学年高一 5 月联考语文 命题学校:黄石二中 命题教师: 李辉汪颉 审题教师: 南美程 考试时间:2014 年 5 月 8 日上午 — 试卷满分: 150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 (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浸渍(zì) 譬(pì)如 船舷(xuán) 混 (hùn)沌初开 B.曲阜(fù) 广袤(mào) 搭讪(shàn) 滂(páng) 沱大雨 C.脖颈(gěng) 蓓( bèi)蕾 气氛(fēn) 开花结(jiē) 果 D.侮(wú)辱 脚踝(huái) 租赁(nìn) 虎视眈 (dān)眈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懵懂 舟楫 切搓琢磨 磕磕绊绊 B.博奕 涟漪 睡眼惺忪 引亢高歌 C.弘扬 流连 无齿谰言 淡泊明志 D.凭空 桅杆 殒身不恤 桀骜不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都希望度过美好的桑榆暮景,但现阶段中国许多老人的现实却并非如此, 子女为生计四处奔波,无暇顾及老人,“空巢”现象普遍。 B.某大学副教授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的行为有违交通法规,应将《背影》 “请”出中学教材,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闪烁其词。 C.日本前内阁执意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导致中日两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 几乎裹足不前,两国关系面临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严峻的局面。 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 几。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互联网全新的安全形势影响下,原有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体系已基本失效, 必须通过创新的方法来迎接和解决这些新的挑战。 B. 北京市门头沟区成立全国首家“绿色银行”,将银行业的储蓄理念引入全民 植树行动中来,试图以新的方式对义务植树进行追踪管理。 C. 清华大学研究表明,《算表》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实用算具 ,被称作世界 数学史乃至中国数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现。 D.为了更好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管理层一定要做好考核员工的业 绩,对于成绩突出的和无私奉献的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一生追求“爱”、 “自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再别康桥》是他 最后一次重访英国剑桥离别时所作,表达告别剑桥的淡淡哀愁。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 倡导者,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琵琶行》等
C.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善于以诗歌反映社会 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其诗作表现了他自己统一天 下的理想和壮志 D.海明威,美国记者和作家,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是美国“迷 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1952年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意境虽然很重要,但不能把有无意境当成衡量诗歌艺术高低的唯一标尺。中国古 典诗歌有以意境胜者,有不以意境胜者。有意境者固然高,无意境者未必低。屈 原的《天问》、曹操的《龟虽寿》、李白的《扶风豪士歌》、杜甫的《北征》以 及文天祥的《正气歌》,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很难说它们的意境如何,但谁也 不能否认它们是第一流的佳构。仅用意境这一根标尺去衡量丰富多彩的古典诗 歌,显然是不妥的 这种观点源自王国维的一句话:“词以意境为最上。”然而这句话怎样理解、是 否正确,都值得深思。《人间词话》不仅标举意境,而且不止一次讲到气象,甚 至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 口。”可见王国维并没有狭隘到只认意境不认其他的地步,果真如此,也只能说 这是他个人的艺术趣味,而不能当成科学的论断 不仅有无意境不是衡量诗歌艺术高下的唯一标尺,而且意境本身也有高下之别。 不辨意境之髙下,是难与谈诗的。意境包涵着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不 是一个纯艺术的概念;意境的高下,不仅仅是艺术水平的表现。正如风格取决于 人格:艺术境界的髙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诗人的思想境界。不同的诗人面对同 景物会写出意境不同的作品,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畅当的同题之作;杜 甫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与高适、岑参、薛据的同题之作。而同一诗人在不同 时期也会创造出美学价值不同的意境,如王维前后期山水诗意境之不同。由于诗 人的思想感情具有复杂性,所以即使是同一个诗人在同一个时期所写的作品,其 意境的高下也未必相同。此外,体裁对意境也有一定的影响,所谓诗庄词媚,不 仅是风格的差异,也是诗境与词境的区别。把意境仅仅局限于艺术的范围,既不 考察诗人的境界,又不区别意境的高下,唯以意境为上,这无助于诗歌的理解、 评论和欣赏。 讨论意境的文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参 考前人关于意境的论述,偏重于从诗歌创作的实践出发,联系创作心理和欣赏心 理,归纳众多的诗例,得出自己的结论。另一类是研究王国维的意境说。对王氏 的观点加以阐释、评论,或溯其源流,或控其精微。以上两类文章硏究的对象既 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属于中国诗歌的艺术理论与艺术分析,目的是总结中国诗 歌的艺术经验,找出中国诗歌的艺术特点。后者属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范围,目 的是对王国维的文艺思想作出恰当的评价。这两种研究都是必要的。但不论采取 哪一种方法,都有一个如何对待王国维的问题。王国维在前人的基础上,多方面 探讨了意境的涵义,建立了一个新的诗歌的标准,他的贡献是卓著的。但王国维 对意境的论述远未臻于完善。我们可以用王国维的意境说去阐释古代的诗歌,但 不应拘守王氏之说。我们完全可以从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提出一套更完善更系 统更能揭示中国诗歌艺术规律的意境说来。王国维作了总结的,我们仍可在更髙
C.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善于以诗歌反映社会 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其诗作表现了他自己统一天 下的理想和壮志。 D.海明威,美国记者和作家,被认为是 20 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是美国“迷 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1952 年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意境虽然很重要,但不能把有无意境当成衡量诗歌艺术高低的唯一标尺。中国古 典诗歌有以意境胜者,有不以意境胜者。有意境者固然高,无意境者未必低。屈 原的《天问》、曹操的《龟虽寿》、李白的《扶风豪士歌》、杜甫的《北征》以 及文天祥的《正气歌》,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很难说它们的意境如何,但谁也 不能否认它们是第一流的佳构。仅用意境这一根标尺去衡量丰富多彩的古典诗 歌,显然是不妥的。 这种观点源自王国维的一句话:“词以意境为最上。”然而这句话怎样理解、是 否正确,都值得深思。《人间词话》不仅标举意境,而且不止一次讲到气象,甚 至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 口。”可见王国维并没有狭隘到只认意境不认其他的地步,果真如此,也只能说 这是他个人的艺术趣味,而不能当成科学的论断。 不仅有无意境不是衡量诗歌艺术高下的唯一标尺,而且意境本身也有高下之别。 不辨意境之高下,是难与谈诗的。意境包涵着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不 是一个纯艺术的概念;意境的高下,不仅仅是艺术水平的表现。正如风格取决于 人格;艺术境界的高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诗人的思想境界。不同的诗人面对同 一景物会写出意境不同的作品,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畅当的同题之作;杜 甫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与高适、岑参、薛据的同题之作。而同一诗人在不同 时期也会创造出美学价值不同的意境,如王维前后期山水诗意境之不同。由于诗 人的思想感情具有复杂性,所以即使是同一个诗人在同一个时期所写的作品,其 意境的高下也未必相同。此外,体裁对意境也有一定的影响,所谓诗庄词媚,不 仅是风格的差异,也是诗境与词境的区别。把意境仅仅局限于艺术的范围,既不 考察诗人的境界,又不区别意境的高下,唯以意境为上,这无助于诗歌的理解、 评论和欣赏。 讨论意境的文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参 考前人关于意境的论述,偏重于从诗歌创作的实践出发,联系创作心理和欣赏心 理,归纳众多的诗例,得出自己的结论。另一类是研究王国维的意境说。对王氏 的观点加以阐释、评论,或溯其源流,或控其精微。以上两类文章研究的对象既 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属于中国诗歌的艺术理论与艺术分析,目的是总结中国诗 歌的艺术经验,找出中国诗歌的艺术特点。后者属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范围,目 的是对王国维的文艺思想作出恰当的评价。这两种研究都是必要的。但不论采取 哪一种方法,都有一个如何对待王国维的问题。王国维在前人的基础上,多方面 探讨了意境的涵义,建立了一个新的诗歌的标准,他的贡献是卓著的。但王国维 对意境的论述远未臻于完善。我们可以用王国维的意境说去阐释古代的诗歌,但 不应拘守王氏之说。我们完全可以从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提出一套更完善更系 统更能揭示中国诗歌艺术规律的意境说来。王国维作了总结的,我们仍可在更高
的层次上加以总结;在他涉及的领域之外,我们还可以开拓新的领域。只有这样, 对意境的研究才能逐步深入。 (节选自《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袁行霈) 6.下列有关“意境”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用有无意境来衡量诗歌艺术高低的观点源自王国维的“词以意境为最上”。 但他对意境的论述远未臻于完善 B.意境由诗人创造,但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也会创造出美学价值不同的意境, 如王维前后期山水诗意境之不同 C.意境不是一个纯艺术的概念,它包涵着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和个性,其中 诗人的思想境界决定了意境的高下。 D.不考察诗人的境界,也不区别意境的高下,唯以意境为上,这无助于正确理 解、评论和欣赏诗歌。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歌有的有意境,有的没有意境,且无意境的诗歌未必不如有意境 的诗歌。 B.虽然说屈原的《天问》、曹操的《龟虽寿》和文天祥的《正气歌》意境朦胧, 但它们依然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C.王国维评价李太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纯以气象胜”,这首诗歌虽 然没有意境,但仍是第一流的佳构。 D.王国维用有无意境来衡量诗歌的艺术高下,这是出自他自己的艺术趣味,不 能当做科学的论断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讨论意境的文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 另一类是研究王国维的意境说。 B.研究王国维的意境说,属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范围,目的是对王国维的文艺 思想作出恰当的评价。 C.王国维对意境的论述虽远未臻于完善,但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多方面探讨了 意境的涵义,建立了一个新的诗歌的标准,他的贡献是卓著的。 D.要想深入的硏究意境,就应摆脱王氏之说,从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提出 套更完善更系统更能揭示中国诗歌艺术规律的意境说来。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将士郎扬州司法参军时府君墓志铭 【清】吴奎 府君讳阙,字舜举,世著籍彭城之滕县。君少举进士,以父任太庙斋郎,不 乐仕宦。学通古今,重意气然诺,四方之英才名士从之游。 君虽隐居,常慨然而有忧世之志,见时事有未便者,辄以劝于朝廷,不敢为 私议。士大夫尤以此多之。仁宗始封昇王。君至京师,上书请问言事章,圣召对 于便殿,进曰:“昇王宜日侍御所,预闻政事,以资其聪明。且使天下早熟其睿。 闻,帝心喜之。执政者曰:“位卑而言高,僭也。”罢之。君曰:“致吾心而已 矣,吾何求哉?”李文定与君雅厚,先是,刘随为谏官,以刚直忤,时槟于外。 文定时作相,有不足于随者,不与之进。君因曰:“公之为德也,奚于正则否? 文定曰:“正人为谁?”君曰:“刘随也。”文定嘉纳其言,即选随于朝。夏戎 叛,命君复诣阙,上攻守十有二,谓所见曰:“国家有事于边鄙,师久无功,天 下共其劳。智者宜效其谋,勇者当致其力。吾虽一命,微且远,思虑所及,不可
的层次上加以总结;在他涉及的领域之外,我们还可以开拓新的领域。只有这样, 对意境的研究才能逐步深入。 (节选自《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袁行霈) 6.下列有关“意境”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用有无意境来衡量诗歌艺术高低的观点源自王国维的“词以意境为最上”。 但他对意境的论述远未臻于完善。 B.意境由 诗人创造,但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也会创造出美学价值不同的意境, 如王维前后期山水诗意境之不同。 C.意境不是一个纯艺术的概念,它包涵着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和个性,其中 诗人的思想境界决定了意境的高下。 D.不考察诗人的境界,也不区别意境的高下,唯以意境为上,这无助于正确理 解、评论和欣赏诗歌。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诗歌有的有意境,有的没有意境,且无意境的诗歌未必不如有意境 的诗歌。 B.虽然说屈原的《天问》、曹操的《龟虽寿》和文天祥的《正气歌》意境朦胧, 但它们依然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C.王国维评价李太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纯以气象胜”,这首诗歌虽 然没有意境,但仍是第一流的佳构。 D.王国维用有无意境来衡量诗歌的艺术高下,这是出自他自己的艺术趣味,不 能当做科学的论断。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讨论意境的文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 另一类是研究王国维的意境说。 B.研究王国维的意境说,属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范围,目的是对王国维的文艺 思想作出恰当的评价。 C.王国维对意境的论述虽远未臻于完善,但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多方面探讨了 意境的涵义,建立了一个新的诗歌的标准,他的贡献是卓著的。 D.要想深入的研究意境,就应摆脱王氏之说,从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提出一 套更完善更系统更能揭示中国诗歌艺术规律的意境说来。 三、古代诗文阅读 (共 34 分,共 7 小题) 将士 郎扬州司法参军时府君墓志铭 【清】吴奎 府君讳阙,字舜举,世著籍彭城之滕县。君少举进士,以父任太庙斋郎,不 乐仕宦。学通古今,重意气然诺,四方之英才名士从之游。 君虽隐居,常慨然而有忧世之志,见时事有未便者,辄以劝于朝廷,不敢为 私议。士大夫尤以此多之。仁宗始封昇王。君至京师,上书请问言事章,圣召对 于便殿,进曰:“昇王宜日侍御所,预闻政事,以资其聪明。且使天下早熟其睿。” 闻,帝心喜之。执政者曰:“位卑而言高,僭也。”罢之。君曰:“致吾心而已 矣,吾何求哉?”李文定与君雅厚,先是,刘随为谏官,以刚直忤,时摈于外。 文定时作相,有不足于随者,不与之进。君因曰:“公之为德也,奚于正则否?” 文定曰:“正人为谁?”君曰:“刘随也。”文定嘉纳其言,即选随于朝。夏戎 叛,命君复诣阙,上攻守十有二,谓所见曰:“国家有事于边鄙,师久无功,天 下共其劳。智者宜效其谋,勇者当致其力。吾虽一命,微且远,思虑所及,不可
不自尽。”是时,公卿重人如蔡文忠范补之辈十数公,皆与君交厚善。富丞相在 东平,欲辟君参佐。君曰:“吾老矣,不能事人。”并帅孙元规复致意,亦以是 辞焉。嘉祐四年五月三日卒。年七十有八。 君为人仁而尤孝。先君卒京师,徒跣扶柩以归。居乡里恂恂如也,唯谨而。 赀素赡而好施。羁旅之十造者如归,人一见者必曰“长者也”。而弥知其所存必 曰“君子也”。矜寡废疾,日月给薪饩,冬予苎絮。岁饥出粟赈乏绝。有遗稚乳 于路,收而字之,多所济活;死不能举,为之衣榇,凡掩藏暴憐且数千。平生未 尝断杀生物之命,昆虫草芥之细莫之伤也。将启手足,顾诸子训以孝悌忠恕, 不及于家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大夫尤以此多之 多:称赞 B.且使天下早熟其睿 睿:聪慧 C.命君复诣阙 诣:造诣 D.欲辟君参佐 辟:征召 10.下列句子中能体现府君为官态度的一项是() ①见时事有未便者,辄以劝于朝廷,不敢为私议 ②位卑而言高,僭 也 ③致吾心而已矣,吾何求哉 ④智者宜效其谋,勇者当致其力 ⑤思虑所及,不可不自尽 ⑥先君卒京师,徒跣扶柩以归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阙年龄很轻就考中了进士,并且因为父亲的原因,被任命做了太庙斋郎 他的学问贯通古今,注重意气,信守诺言 B.时阙虽然隐居,但是常常慷慨自任,有忧国忧民的志向,看到有对国家不利 的事情,便向朝廷进谏,不敢私下里议论。 C.李文定做丞相,不愿意重用刘随。为帮助刘随,时阙向李文定进言,李文定 重用了刘随。 D.对那些孤寡老人、失去劳动能力和生病的人,时阙按时送去生活物资,冬天 就给他们棉絮。每年水灾发生时,还拿出粮食救济缺粮的人。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刘随为谏官,以刚直忤,时摈于外。(3分) (2)国家有事于边鄙,师久无功,天下共其劳。(3分) (3)羁旅之士造者如归,人一见者必曰“长者也”。(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 分
不自尽。”是时,公卿重人如蔡文忠范补之辈十数公,皆与君交厚善。富丞相在 东平,欲辟君参佐。君曰:“吾老矣,不能事人。”并帅孙元规复致意,亦以是 辞焉。嘉祐四年五月三日卒。年七十有八。 君为人仁而尤孝。先君卒京师,徒跣扶柩以归。居乡里恂恂如也,唯谨而。 赀素赡而好施。羁旅之士造者如归,人一见者必曰“长者也”。而弥知其所存必 曰“君子也”。矜寡废疾,日月给薪饩,冬予苎絮。岁饥出粟赈乏绝。有遗稚乳 于路,收而字之,多所济活;死不能举,为之衣榇,凡掩藏暴胔且数千。平生未 尝断杀生物之命,昆虫草芥之细莫之伤也。将启手足,顾诸子训以孝悌忠恕,一 不及于家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大夫尤以此多之 多:称赞 B.且使天下早熟其睿 睿:聪慧 C.命君复诣阙 诣:造诣 D.欲辟君参佐 辟:征召 10.下列句子中能体现府君为官态度的一项是( ) ①见时事有未便者,辄以劝于朝廷,不敢为私议 ②位卑而言高,僭 也 ③致吾心而已矣,吾何求哉 ④智者宜效其谋,勇者当致其力 ⑤思虑所及,不可不自尽 ⑥先君卒京师,徒跣扶柩以归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阙年龄很轻就考中了进士,并且因为父亲的原因,被任命做了太庙斋郎。 他的学问贯通古今,注重意气,信守诺言。 B.时阙虽然隐居,但是常常慷慨自任,有忧国忧民的志向,看到有对国家不利 的事情,便向朝廷进谏,不敢私下里议论。 C.李文定做丞相,不愿意重用刘随。为帮助刘随,时阙向李文定进言,李文定 重用了刘随。 D.对那些孤寡老人、失去劳动能力和生病的人,时阙按时送去生活物资,冬天 就给他们棉絮。每年水灾发生时,还拿出粮食救济缺粮的人。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刘随为谏官,以刚直忤,时摈于外。(3 分) (2)国家有事于边鄙,师久无功,天下共其劳。(3 分) (3)羁旅之士造者如归,人一见者必曰“长者也”。(3 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 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选自顾炎武《廉耻》)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 (宋)袭万顷 秋事雨已毕,秋容晴为妍。新香浮襬桠①,馀润溢潺湲 机杼蛩②声里,犁锄鹭影边。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 【注】①襬桠(baya):稻名。②蛩:古书上指蟋蟀 (1)诗的五六两句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诗人为什么发出“吾生一何幸”的感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 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 今。(曹操《短歌行》) (2)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 轼《赤壁赋》 (3)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 园田居》) (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屈 原《离骚》) (5)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 琶行》) (6)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7)故不积跬步 (荀子 《劝学》) (8) ,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 说》)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山其实一直都站在那里 谢云 ①在这座城市绵缠了好几天的雨,总算停了。雨其实是好雨,不仅退去了持 续已久的酷暑高温,还将城市里一向灰蒙昏暗的天空,洗得干干净净、朗朗阔阔 的,连空气也显得格外清新、温润。晚饭后在滨河广场散步,妻突然指着西北天 际,那一江大水流来的方向,惊喜地说:看,那儿的山! ②循着她的手指望去,就看到了那一带依稀的远山。层峦叠嶂,嵯峨相拥, 仙人列阵般,远远地站在这座城市的西北方向,宛若一道屏风,又似一堵城墙 雄伟,壮观,又带着些隐约的超尘脱俗的俊逸之气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 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选自顾炎武《廉耻》)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雨 后 (宋)袭万顷 秋事雨已毕,秋容晴为妍。新香浮䆉稏①,馀润溢潺湲。 机杼蛩②声里,犁锄鹭影边。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 【注】①䆉稏(bà yà):稻名。②蛩:古书上指蟋蟀。 (1)诗的五六两句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请作简要赏析。(4 分) (2)诗人为什么发出“吾生一何幸”的感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 5 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 过 5 个,按所答的前 5 个小题计分)(5 分) (1)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 今。(曹操《短歌行》) (2)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 轼《赤壁赋》) (3)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 园田居》) (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屈 原《离骚》) (5)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 琶行》) (6)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 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7)故不积跬步, 。(荀子 《劝学》) (8) ,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 说》)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 20 分,共 4 小题) 山其实一直都站在那里 谢云 ①在这座城市绵缠了好几天的雨,总算停了。雨其实是好雨,不仅退去了持 续已久的酷暑高温,还将城市里一向灰蒙昏暗的天空,洗得干干净净、朗朗阔阔 的,连空气也显得格外清新、温润。晚饭后在滨河广场散步,妻突然指着西北天 际,那一江大水流来的方向,惊喜地说:看,那儿的山! ②循着她的手指望去,就看到了那一带依稀的远山。层峦叠嶂,嵯峨相拥, 仙人列阵般,远远地站在这座城市的西北方向,宛若一道屏风,又似一堵城墙。 雄伟,壮观,又带着些隐约的超尘脱俗的俊逸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