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一中广水一中天门中学 湖北省仙桃中学浠水一中潜江中学六校 2015届高三元月调考 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浠水一中命题教师:付志华蔡火坤陈清毕在峰 审题学校:潜江中学审题教师:汪铮 考试时间:2015年1月6日上午9:00-11:00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号、班级、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上。m-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语言基础知识(共15分,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场合/捧场泊车/湖泊屏障/屏退左右 B.累赘/磊落靡费/消弭菁华/不矜不伐 C.脾脏/睥睨哺育/胸脯瑕疵/遐迩闻名 D.仿效/发酵烙印/唠叨癸丑/焚膏继晷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作揖常春藤险相环生蓬头垢面 B.婆娑挖墙脚慨当以慷亭亭玉立 C.凄惋圆舞曲寻死觅活地崩山摧 D.通牒白内瘴意气用事咄咄逼人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深入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全面加强部队革命化现代 化正规化建设。 ②15日,香港警方_完持续近80天的“占领中环”非法集会后,各种商铺便纷纷打出节日 促销广告 ③高兴了躺在洁白的雪堆里面,仰望浩瀚的苍穹,静观疏林水墨画,夕阳下的雪山,任风 雪亲近你的脸颊,任白云飘荡蓝天,一种世外桃源_的清静感觉,痛痛快快享受那种畅游后 的快感 A.切实处理随意超凡脱俗 B.扎实处置任意超尘出世 C.扎实处理随意超尘出世 D.切实处置任意超凡脱俗」
大冶一中 广水一中 天门中学 湖北省仙桃中学 浠水一中 潜江中学 六校 2015 届高三元月调考[ 来源:学科网] 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浠水一中 命题教师:付志华 蔡火坤 陈清 毕在峰 审题学校:潜江中学 审题教师:汪铮 考试时间:2015 年 1 月 6 日上午 9:00—11:00 试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号、班级、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上。[来源:学科网]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 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基础知识(共 15 分,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场.合/捧场. 泊.车/湖泊. 屏.障/屏.退左右 B.累.赘/磊.落 靡.费/消弭. 菁.华/不矜.不伐 C.脾.脏/睥.睨 哺.育/胸脯. 瑕.疵/遐.迩闻名 D.仿效./发酵. 烙.印/唠.叨 癸.丑/焚膏继晷.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作揖 常春藤 险相环生 蓬头垢面 B. 婆娑 挖墙脚 慨当以慷 亭亭玉立 C. 凄惋 圆舞曲 寻死觅活 地崩山摧 D. 通牒 白内瘴 意气用事 咄咄逼人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深入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全面加强部队革命化现代 化正规化建设。 ②15 日,香港警方 完持续近 80 天的“占领中环”非法集会后,各种商铺便纷纷打出节日 促销广告。 ③高兴了 躺在洁白的雪堆里面,仰望浩瀚的苍穹,静观疏林水墨画,夕阳下的雪山,任风 雪亲近你的脸颊,任白云飘荡蓝天,一种世外桃源 的清静感觉,痛痛快快享受那种畅游后 的快感。 A. 切实 处理 随意 超凡脱俗 B. 扎实 处置 任意 超尘出世 C. 扎实 处理 随意 超尘出世 D. 切实 处置 任意 超凡脱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仅在 国内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在国际反腐败合作方面也频出新招、狠招,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初 步形成合力 B.易建联现身深圳,除了球员的身份,他的新标签是US17篮球文化体验店的老板,昨天, 在南山区保利文化广场正式开业。 C.2008年开始,澳门开始给澳门居民发红包,永久居民一次发5000澳门元,非永久居民 也发3000澳门元,澳门特首崔世安说,明年每个红包将超过万元发放给居民 D.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 件,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的、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 被尊为儒家经典。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其作品按音乐分 为“风”“雅”“颂”三部分。 B.中国现代文学名家辈出,佳作纷呈,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有沈从文的《边城》,更有巴金的《激流三部曲》、鲁迅《祝福》和《阿Q正传》,等等 C.《红楼梦》里的香菱是位让人感叹唏嘘的女子。四岁时的元宵节被人拐卖,稍长后被薛蟠 抢去做小妾,宝钗给她取名香菱。虽在薛蟠娶妻后饱受欺凌,但最终被扶为正室,生子得福, 得以善终。 D.《九三年》是被誉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岀的代表雨果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晩 年炉火纯青之作。作为故事开头的《炮兽》中场景描写是为人物塑造服务的。在这个狭小而 摇晃的舞台上,人们的性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表现。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章阅读)(共9分,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两汉“《书》教”首在治政 翟文铖 《尚书》保存了中华民族原初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历来被视为帝王将相的政治教科书 因此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深远。同是一部《尚书》,不同历史时期接受的重点和阐释的方式 相距甚远,因此钱宗武等著名学者近年来倡导断代《尚书》学研究,但目前就成果而言, 除清代外,其他朝代的断代《尚书》学仍是学界公认的薄弱环节。两汉《尚书》学在整个“《书》 教”研究中具有特殊地位,因为它不仅处于《尚书》学传统的前源时期,对当时的政治哲学、 社会沿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整个汉文化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 马士远毕十年之功,撰写一部近百万言的学术专著—《两汉〈尚书〉学研究》。 作为“五经”之一的《尚书》,经典化的过程就是其思想文化播撒社会的过程,也是“《书》 教”传统逐步确立的过程。“《书》教”传统涉及社会文化的诸多层面,如何界定把握显然不 是个简单问题。该书作者认为,“《书》教”主要蕴含着知识、观念和文献三大体系,三者的 交互发展奠定了“《书》教”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具体地说,文献指由《尚书》衍生出的各 类诠释文本;知识指《尚书》及《尚书》学诸多文献中的名物制度:观念指其中蕴含的各类 重要文化观念,如《洪范》“五行”观念对于汉代人宇宙观和认识论之建构的影响,《禹贡》 九州观念对汉代郡国行政区域之划分的影响,《吕刑》观念对汉代律例制定的影响,等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仅在 国内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在国际反腐败合作方面也频出新招、狠招,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初 步形成合力。 B. 易建联现身深圳,除了球员的身份,他的新标签是 US17 篮球文化体验店的老板,昨天, 在南山区保利文化广场正式开业。 C. 2008 年开始,澳门开始给澳门居民发红包,永久居民一次发 5000 澳门元,非永久居民 也发 3000 澳门元,澳门特首崔世安说,明年每个红包将超过万元发放给居民。 D. 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 件,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的、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 被尊为儒家经典。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其作品按音乐分 为“风”“雅”“颂”三部分。 B.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辈出,佳作纷呈,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有沈从文的《边城》,更有巴金的《激流三部曲》、鲁迅《祝福》和《阿 Q 正传》,等等。 C.《红楼梦》里的香菱是位让人感叹唏嘘的女子。四岁时的元宵节被人拐卖,稍长后被薛蟠 抢去做小妾,宝钗给她取名香菱。虽在薛蟠娶妻后饱受欺凌,但最终被扶为正室,生子得福, 得以善终。 D.《九三年》是被誉为 19 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雨果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晚 年炉火纯青之作。作为故事开头的《炮兽》中场景描写是为人物塑造服务的。在这个狭小而 摇晃的舞台上,人们的性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表现。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章阅读)(共 9 分,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两汉“《书》教”首在治政 翟文铖 《尚书》保存了中华民族原初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历来被视为帝王将相的政治教科书, 因此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深远。同是一部《尚书》,不同历史时期接受的重点和阐释的方式 相距甚远,因此钱宗武等著名学者近年来倡导断代《尚书》学研究,但目前就成果而言, 除清代外,其他朝代的断代《尚书》学仍是学界公认的薄弱环节。两汉《尚书》学在整个“《书》 教”研究中具有特殊地位,因为它不仅处于《尚书》学传统的前源时期,对当时的政治哲学、 社会沿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整个汉文化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 马士远毕十年之功,撰写一部近百万言的学术专著——《两汉〈尚书〉学研究》。 作为“五经”之一的《尚书》,经典化的过程就是其思想文化播撒社会的过程,也是“《书》 教”传统逐步确立的过程。“《书》教”传统涉及社会文化的诸多层面,如何界定把握显然不 是个简单问题。该书作者认为,“《书》教”主要蕴含着知识、观念和文献三大体系,三者的 交互发展奠定了“《书》教”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具体地说,文献指由《尚书》衍生出的各 类诠释文本;知识指《尚书》及《尚书》学诸多文献中的名物制度;观念指其中蕴含的各类 重要文化观念,如《洪范》“五行”观念对于汉代人宇宙观和认识论之建构的影响,《禹贡》 九州观念对汉代郡国行政区域之划分的影响,《吕刑》观念对汉代律例制定的影响,等等
这三个系统的划分不仅明确了“《书》教”包含的具体内容,而且从宏观角度厘清了研究思路 和逻辑框架,可谓高屋建瓴 《尚书》及“《书》教”文献广博,包罗万象,涉及政治、法律、地理、历法、军事、经济、 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马著认为,《尚书》提出了“天之断命”续命于天”剿 绝其命”恭行天之罚”改殷之命”的说法,已经体现出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这表明商人、 周人已经开始认定国家得失系天命所赐,初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天命观。汉代 “《书》教”承袭了这一观念,一些学者依此思维方式对朝代更迭的规律性等作出进一步阐释, 把它推衍为政治权力合法性的依据,因此当时无论对于帝国的巩固,还是对于意识观念的整 合,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尚书·洪范》己经提及五行观念,汉代《尚书》学者敏感地意识 到了这一观念的文化生成功能,对此加以衍生和诠释,当时流行的“五德终始”说、“三统 说(即“三正”说)无不深受“洪范五行”说的浸染,而这些理念对于当时凝聚意志、规范人 心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也许有人认为,本书的研究对象尚处两汉,时代久远,应该是象牙塔里的工作,与现实 全无牵涉。这自然是一种误解,如果学术无补于现实,则本身就会丧失价值依托。《两汉〈尚 书〉学研究》的研究对象虽然远在两汉,但学术观点却呼应着当代文化建设的宏伟策略。鉴 古知今,洞悉汉代《尚书》学精义及其发展理路,传承它所体现的本固邦宁、协和万邦的和 谐精神,领悟它灵活沉实的治政智慧,自然可以为当代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提供 宝贵的历史经验,从而把继承中国优秀传统的文化使命落到实处,真正增强中华民族的文 化软实力。 (《光明日报》2014年12月8日) 6.下列对《尚书》和“《书》教”的表述,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尚书》历来被统治者当作治国安邦的政治教材,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普遍而深远的影 响,因而也为中华民族保存了原初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 B.“《书》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点和方式差别很大,因此当代学者倡导推行断代《尚 书》学研究,只是目前的研究成果没有得到学界的充分肯定。 C.《尚书》是“五经”之一,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及到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在向 社会传播思想文化的过程中,《尚书》的文化地位日益凸现 D.“《书》教”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与《尚书》的尊为经典相生相伴的,目前学术界仍 难以选择合适的角度正确界定把握“《书》教”传统。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两汉《尚书》学不仅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哲学、社会沿革,而且客观促进了汉文化特 色的形成,因此在整个“《书》教”研究中意义重大。 B.汉代一些学者依照《洪范》“五行”观念,建构汉代人的宇宙观和认识论,阐释朝代更 迭的规律性,推衍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C.《尚书》蕴含的各类重要文化观念对汉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已经产生了具体而明显的影 响,比如划分行政区域、制定律例等。 D.当代学者和决策者可以借助《两汉〈尚书〉学研究》这一平台,掌握汉代《尚书》学 精髓,领悟其灵活沉实的政治智慧,促进当代的政治社会文化建设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马士远认为,知识、观念和文献共同构成了“《书》教”的三大体系,三者的交互 发展奠定了“《书》教”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
这三个系统的划分不仅明确了“《书》教”包含的具体内容,而且从宏观角度厘清了研究思路 和逻辑框架,可谓高屋建瓴。 《尚书》及“《书》教”文献广博,包罗万象,涉及政治、法律、地理、历法、军事、经济、 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马著认为,《尚书》提出了“天之断命”“续命于天”“剿 绝其命”“恭行天之罚”“改殷之命”的说法,已经体现出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这表明商人、 周人已经开始认定国家得失系天命所赐,初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天命观。汉代 “《书》教”承袭了这一观念,一些学者依此思维方式对朝代更迭的规律性等作出进一步阐释, 把它推衍为政治权力合法性的依据,因此当时无论对于帝国的巩固,还是对于意识观念的整 合,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尚书·洪范》已经提及五行观念,汉代《尚书》学者敏感地意识 到了这一观念的文化生成功能,对此加以衍生和诠释,当时流行的“五德终始”说、“三统” 说 (即“三正”说)无不深受“洪范五行”说的浸染,而这些理念对于当时凝聚意志、规范人 心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也许有人认为,本书的研究对象尚处两汉,时代久远,应该是象牙塔里的工作,与现实 全无牵涉。这自然是一种误解,如果学术无补于现实,则本身就会丧失价值依托。《两汉〈尚 书〉学研究》的研究对象虽然远在两汉,但学术观点却呼应着当代文化建设的宏伟策略。鉴 古知今,洞悉汉代《尚书》学精义及其发展理路,传承它所体现的本固邦宁、协和万邦的和 谐精神,领悟它灵活沉实的治政智慧,自然可以为当代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提供 宝贵的历史经验,从而把继承 中国优秀传统的文化使命落到实处,真正增强中华民族的文 化软实力。 (《光明日报》2014 年 12 月 8 日) 6. 下列对《尚书》和“《书》教”的表述,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尚书》历来被统治者当作治国安邦的政治教材,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普遍而深远的影 响,因而也为中华民族保存了原初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来源: 学科网] B. “《书》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点和方式差别很大,因此当代学者倡导推行断代《尚 书》学研究,只是目前的研究成果没有得到学界的充分肯定。 C.《尚书》是“五经”之一,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及到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在向 社会传播思想文化的过程中,《尚书》的文化地位日益凸现。 D. “《书》教”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与《尚书》的尊为经典相生相伴的,目前学术界仍 难以选择合适的角度正确界定把握“《书》教”传统。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两汉《尚书》学不仅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哲学、社会沿革,而且客观促进了汉文化特 色的形成,因此在整个“《书》教”研究中意义重大。 B. 汉代一些学者依照《洪范》“五行”观念,建构汉代人的宇宙观和认识论,阐释朝代更 迭的规律性,推衍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C.《尚书》蕴含的各类重要文化观念对汉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已经产生了具体而明显的影 响,比如划分行政区域、制定律例等。 D. 当代学者和决策者可以借助《两汉〈尚书〉学研究》这一平台,掌握汉代《尚书》学 精髓,领悟其灵活沉实的政治智慧,促进当代的政治社会文化建设。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士远认为,知识、观念和文献共同构成了“《书》教”的三大体系,三者的交互 发展奠定了“《书》教”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
B.《两汉〈尚书〉学研究》高屋建瓴,卓有成效,不仅从学术上明确了“《书》教”的 内容和形式,并且在现实中观照了当今的文化建设策略 C.“五德终始“说、”三统”说都是汉从《洪范》五行观念演变得来的,为古代凝聚意 志、规范人心、整合意识、巩固帝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与其它《尚书》学研究成果相比,《两汉〈尚书〉学研究》更能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 《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 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 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 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 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 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 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 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 公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讥刺而已也。汉兴以来,臣下百官 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 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 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 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 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 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 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本文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注】①渐:渐进发展②经事:常规之事。③论次:论述编次。 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君不君则犯犯:犯罪 B.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遣受 C.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咸:全部 D.犹不能宣尽其意宣:颂扬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春秋》者,礼仪之大宗也”的一组是() ①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②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B. 《两汉〈尚书〉学研究》高屋建瓴,卓有成效,不仅从学术上明确了“《书》教”的 内容和形式,并且在现实中观照了当今的文化建设策略。 C. “五德终始“说、”三统”说都是汉从《洪范》五行观念演变得来的,为古代凝聚意 志、规范人心、整合意识、巩固帝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 与其它《尚书》学研究成果相比,《两汉〈尚书〉学研究》更能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三、古诗文阅读(共 34 分,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 《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①久矣’。故有国 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 经事②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 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 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 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 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 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 公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讥刺而已也。汉兴以来,臣下百官 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 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 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于是论次③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 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 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 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 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本文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注】①渐:渐进发展 ② 经事:常规之事。 ③论次:论述编次。 9.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君不君则犯. 犯:犯罪 B. 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被:遭受 C. 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 咸:全部 D. 犹不能宣.尽其意 宣:颂扬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春秋》者,礼仪之大宗也”的一组是( ) ①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②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③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④《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⑤《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⑥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 A.①⑤⑥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③④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司马迁与壶遂的对话来看,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是他曾担任太史令的职务,不愿 弃置天子圣明盛德而不予记载,埋没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功业而不予载述,从而违背先父 的临终遗言。 B.因为上没有圣明君主,处在下面又得不到任用,所以孔子撰写《春秋》。留下一部空洞 的史文来裁断礼义,当作一代帝王的法典 C.《春秋》之中记载了三十六次弑君事件,五十二次亡国事件和诸侯不计其数的不能保其国 家的事件。所以《春秋》是一部讥刺历史的著作。 D.司马迁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 横被腐刑,愤懑不平之辞,使读者不禁掩卷叹息。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 (2)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3)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不超过6处)(3分)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 贫耗多逢忧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共8分,2小题) 夜坐有感 何梦桂 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世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到夜深。 【注】①何梦桂,淳安人,南宋遗民诗人,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筑室湖南小酉源。② 云龙:君臣风云际会。③参差:排箫,古乐器名 (1)本诗颔联为人称道,运用了比喻、寓情于景、化用典故等手法,请选一种作具体赏析。 (4分) (2)诗题为“夜坐有感”,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小题,按所答的前5个记分) (5分)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庄子《逍遥游》) (2),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 (3)子曰:“岁寒,。”(《论语十则》) (4),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5)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李白《蜀道难》) (7)心非木石岂无感,。(鮑照《拟行路难其四》)
③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 ④《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⑤《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 ⑥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 A. ①⑤⑥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1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司马迁与壶遂的对话来看,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是他曾担任太史令的职务,不愿 弃置天子圣明盛德而不予记载,埋没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功业而不予载述,从而违背先父 的临终遗言。 B. 因为上没有圣明君主,处在下面又得不到任用,所以孔子撰写《春秋》。留下一部空洞 的史文来裁断礼义,当作一代帝王的法典。 C.《春秋》之中记载了三十六次弑君事件,五十二次亡国事件和诸侯不计其数的不能保其国 家的事件。所以《春秋》是一部讥刺历史的著作。 D. 司马迁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 横被腐刑,愤懑不平之辞,使读者不禁掩卷叹息 。 1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 (2)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3)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 贫耗多逢忧患。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共 8 分,2 小题) 夜坐有感 何梦桂① 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世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①何梦桂,淳安人,南宋遗民诗人,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筑室湖南小酉源。② 云龙:君臣风云际会。③参差:排箫,古乐器名。 (1)本诗颔联为人称道,运用了比喻、寓情于景、化用典故等手法,请选一种作具体赏析。 (4 分) (2)诗题为“夜坐有感”,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 分) 15. 补写出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限选 5 个小题,如超过 5 个小题,按所答的前 5 个记分)。 (5 分)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庄子《逍遥游》) (2) ,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 (3)子曰:“岁寒, 。”(《论语十则》) (4)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5)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7)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