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作者在描绘富庶、宁静的江阴城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 进行描写,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 D.颔联虽然有个“喧”字,其实是写静的。入夜的小城寂静安谧,只一两声江 鸟的鸣叫,打破了晚上的宁静。正因为太安静,所以才觉得即使是几声鸟鸣,也 是一种喧哗,正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对比手法 14.本诗一反送别诗的伤感惆怅,语带调侃却愈显情真意切。请结合诗的后两联 简析这种特色 十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2017届陕西西安市铁一中学高三上学 期三模语文试卷) 木棉花歌 【清】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 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 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 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17.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开篇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粤江木 棉花开的繁盛景象 B.诗人以“尧时十日”的传说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象写出了木棉花红艳 热烈的特征。 C.“浓须大面”“壮气高冠”是将军的风仪雄姿,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显示了 木棉花的勃勃英气。 D.诗的前十二句由近及远,虚实相生,选取不同角度,对木棉花着意刻画,意 象鲜明,声情激越。 E.这首诗描写木棉花形神兼备,既写了木棉花动人的形色,又体现了木棉花内 在的精神品格 18.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解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 花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三月考语 文试卷)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剌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C.作者在描绘富庶、宁静的江阴城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 进行描写,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 D.颔联虽然有个“喧”字,其实是写静的。入夜的小城寂静安谧,只一两声江 鸟的鸣叫,打破了晚上的宁静。正因为太安静,所以才觉得即使是几声鸟鸣,也 是一种喧哗,正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对比手法。 14.本诗一反送别诗的伤感惆怅,语带调侃却愈显情真意切。请结合诗的后两联 简析这种特色。 十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2017 届陕西西安市铁一中学高三上学 期三模语文试卷) 木棉花歌 【清】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 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 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 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17.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开篇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粤江木 棉花开的繁盛景象。 B.诗人以“尧时十日”的传说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象写出了木棉花红艳 热烈的特征。 C.“浓须大面”“壮气高冠”是将军的风仪雄姿,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显示了 木棉花的勃勃英气。 D.诗的前十二句由近及远,虚实相生,选取不同角度,对木棉花着意刻画,意 象鲜明,声情激越。 E.这首诗描写木棉花形神兼备,既写了木棉花动人的形色,又体现了木棉花内 在的精神品格。 18.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解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 花”。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高三月考语 文试卷)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 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 非之感。 8.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7.CE 8.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 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 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 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解析】 17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这是考查对诗 歌语言以及技巧的分析。C项“夏日景色”错误,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 非夏日。E项,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韦曲花无 赖,家家恼煞人”只是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春天韦曲的花盛开,在微风的吹拂 下像小孩子那样活泼可爱,让人流连忘返,春花把家家户户装点得姹紫嫣红,实 在热爱喜爱。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应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选项辨析。本题的C 项对诗句中的景物分析有误,诗中花无赖,藤梢新,是典型的春景;“白发好禁 春”意思是满头白发的自己正好消受春天的美景,可见诗歌写的是春天的美景, 并非是“夏日”。E项对景情的分析有误,“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 感”,但本诗首联“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只是单纯的写景,作者因韦曲春 景而动归隐之怀。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 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这是考査诗歌的情感。题干中给出“小乌巾”的注解“刘岩隐逸不仕,常 著缁衣小乌巾”,使我们知道诗人因为韦曲春景之美而心生归隐之意。“何时占 丛竹”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的向往,与前面对韦曲美景的赞赏一脉相承。“头戴小 乌巾”运用典故,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而诗歌后面的注释表明了作诗背景 “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求仕不得,难免心灰意冷,于是说上几句归隐之语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 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 妙。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 非之感。 18.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 17.CE 18.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 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 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 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解析】 17.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这是考查对诗 歌语言以及技巧的分析。C 项“夏日景色”错误,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 非夏日。E 项,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韦曲花无 赖,家家恼煞人”只是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春天韦曲的花盛开,在微风的吹拂 下像小孩子那样活泼可爱,让人流连忘返,春花把家家户户装点得姹紫嫣红,实 在热爱喜爱。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应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选项辨析。本题的 C 项对诗句中的景物分析有误,诗中花无赖,藤梢新,是典型的春景;“白发好禁 春”意思是满头白发的自己正好消受春天的美景,可见诗歌写的是春天的美景, 并非是“夏日”。E 项对景情的分析有误,“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 感”,但本诗首联“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只是单纯的写景,作者因韦曲春 景而动归隐之怀。 1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 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题干中给出“小乌巾”的注解“刘岩隐逸不仕,常 著缁衣小乌巾”,使我们知道诗人因为韦曲春景之美而心生归隐之意。“何时占 丛竹”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的向往,与前面对韦曲美景的赞赏一脉相承。“头戴小 乌巾”运用典故,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而诗歌后面的注释表明了作诗背景 “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求仕不得,难免心灰意冷,于是说上几句归隐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