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防治 六、防治 六、防治 六、防治 * 应采用以选育和利用抗病丰产优质良种为中心, 应采用以选育和利用抗病丰产优质良种为中心, 应采用以选育和利用抗病丰产优质良种为中心, 应采用以选育和利用抗病丰产优质良种为中心, 应采用以选育和利用抗病丰产优质良种为中心, 应采用以选育和利用抗病丰产优质良种为中心, 应采用以选育和利用抗病丰产优质良种为中心, 应采用以选育和利用抗病丰产优质良种为中心, 防病栽培措施为基础,辅以适时施药保护的综合防 防病栽培措施为基础,辅以适时施药保护的综合防 防病栽培措施为基础,辅以适时施药保护的综合防 防病栽培措施为基础,辅以适时施药保护的综合防 防病栽培措施为基础,辅以适时施药保护的综合防 防病栽培措施为基础,辅以适时施药保护的综合防 防病栽培措施为基础,辅以适时施药保护的综合防 防病栽培措施为基础,辅以适时施药保护的综合防 治措施。 治措施。 治措施。 治措施。 1 1 1 1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 2 2 2 .加强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 3 3 3 3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 (1) (1) (1) (1) 种子消毒处理 种子消毒处理 种子消毒处理 种子消毒处理 (2) (2) (2) (2) (2) (2) (2) (2) 喷药保护 喷药保护 喷药保护 喷药保护
六、防治 六、防治 六、防治 六、防治 * 应采用以选育和利用抗病丰产优质良种为中心, 应采用以选育和利用抗病丰产优质良种为中心, 应采用以选育和利用抗病丰产优质良种为中心, 应采用以选育和利用抗病丰产优质良种为中心, 应采用以选育和利用抗病丰产优质良种为中心, 应采用以选育和利用抗病丰产优质良种为中心, 应采用以选育和利用抗病丰产优质良种为中心, 应采用以选育和利用抗病丰产优质良种为中心, 防病栽培措施为基础,辅以适时施药保护的综合防 防病栽培措施为基础,辅以适时施药保护的综合防 防病栽培措施为基础,辅以适时施药保护的综合防 防病栽培措施为基础,辅以适时施药保护的综合防 防病栽培措施为基础,辅以适时施药保护的综合防 防病栽培措施为基础,辅以适时施药保护的综合防 防病栽培措施为基础,辅以适时施药保护的综合防 防病栽培措施为基础,辅以适时施药保护的综合防 治措施。 治措施。 治措施。 治措施。 1 1 1 1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 2 2 2 .加强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 3 3 3 3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 (1) (1) (1) (1) 种子消毒处理 种子消毒处理 种子消毒处理 种子消毒处理 (2) (2) (2) (2) (2) (2) (2) (2) 喷药保护 喷药保护 喷药保护 喷药保护
二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Rice sheath blight Rice sheath blight Rice sheath blight Rice sheath blight 一、症状 一、症状 * * 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 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 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 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 穗部。 穗部。 叶鞘 叶鞘 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 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 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 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 后呈 后呈 椭圆形 椭圆形 或 或 云形病斑 云形病斑 。 。 叶片 叶片 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叶片发病严重时,叶片早枯, 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叶片发病严重时,叶片早枯, 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叶片发病严重时,叶片早枯, 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叶片发病严重时,叶片早枯, 可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即使抽穗,病斑蔓延至穗部,造 可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即使抽穗,病斑蔓延至穗部,造 可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即使抽穗,病斑蔓延至穗部,造 可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即使抽穗,病斑蔓延至穗部,造 成瘪谷增加,粒重下降,并可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 成瘪谷增加,粒重下降,并可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 成瘪谷增加,粒重下降,并可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 成瘪谷增加,粒重下降,并可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 * * 湿度大时,病部长有 湿度大时,病部长有 湿度大时,病部长有 湿度大时,病部长有 白色蛛丝状菌丝 白色蛛丝状菌丝 白色蛛丝状菌丝 白色蛛丝状菌丝 及扁球形或不规则形 及扁球形或不规则形 及扁球形或不规则形 及扁球形或不规则形 的暗褐色 的暗褐色 菌核 菌核 ,菌丝与菌核相连。后期在病部还可见 ,菌丝与菌核相连。后期在病部还可见 ,菌丝与菌核相连。后期在病部还可见 ,菌丝与菌核相连。后期在病部还可见 白粉状 白粉状 霉层 霉层 ( ( 担子和担孢子 担子和担孢子 ) ) 。
二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Rice sheath blight Rice sheath blight Rice sheath blight Rice sheath blight 一、症状 一、症状 * * 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 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 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 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 穗部。 穗部。 叶鞘 叶鞘 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 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 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 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 后呈 后呈 椭圆形 椭圆形 或 或 云形病斑 云形病斑 。 。 叶片 叶片 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叶片发病严重时,叶片早枯, 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叶片发病严重时,叶片早枯, 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叶片发病严重时,叶片早枯, 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叶片发病严重时,叶片早枯, 可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即使抽穗,病斑蔓延至穗部,造 可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即使抽穗,病斑蔓延至穗部,造 可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即使抽穗,病斑蔓延至穗部,造 可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即使抽穗,病斑蔓延至穗部,造 成瘪谷增加,粒重下降,并可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 成瘪谷增加,粒重下降,并可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 成瘪谷增加,粒重下降,并可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 成瘪谷增加,粒重下降,并可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 * * 湿度大时,病部长有 湿度大时,病部长有 湿度大时,病部长有 湿度大时,病部长有 白色蛛丝状菌丝 白色蛛丝状菌丝 白色蛛丝状菌丝 白色蛛丝状菌丝 及扁球形或不规则形 及扁球形或不规则形 及扁球形或不规则形 及扁球形或不规则形 的暗褐色 的暗褐色 菌核 菌核 ,菌丝与菌核相连。后期在病部还可见 ,菌丝与菌核相连。后期在病部还可见 ,菌丝与菌核相连。后期在病部还可见 ,菌丝与菌核相连。后期在病部还可见 白粉状 白粉状 霉层 霉层 ( ( 担子和担孢子 担子和担孢子 ) ) 。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1. 1. 1. 1. 初期症状 2. 2. 2. 2. 茎和叶鞘症状及菌核 茎和叶鞘症状及菌核 3-5. 3-5. 3-5. 3-5. 叶部症状 6. 6. 6. 6. 穗部症状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1. 1. 1. 1. 初期症状 2. 2. 2. 2. 茎和叶鞘症状及菌核 茎和叶鞘症状及菌核 3-5. 3-5. 3-5. 3-5. 叶部症状 6. 6. 6. 6. 穗部症状
二、病原 二、病原 * 病 原 物 病 原 物 有 性 态 有 性 态 为 瓜 亡 革 菌 为 瓜 亡 革 菌 为 瓜 亡 革 菌 为 瓜 亡 革 菌 [ [ Thanatephorus Thanatephorus Thanatephorus Thanatephorus cucumeris cucumeris cucumeris cucumeris (Frank) Domk ] (Frank) Domk ] (Frank) Domk ] (Frank) Domk ] ,担子菌亚门亡革菌 ,担子菌亚门亡革菌 ,担子菌亚门亡革菌 ,担子菌亚门亡革菌 属 属 无 性 态 无 性 态 为 茄 丝 核 菌 为 茄 丝 核 菌 为 茄 丝 核 菌 为 茄 丝 核 菌 ( ( Rhizoctonia solani Rhizoctonia solani Rhizoctonia solani Rhizoctonia solani K K ü ü hn) hn) ,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 ,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 ,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 ,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
二、病原 二、病原 * 病 原 物 病 原 物 有 性 态 有 性 态 为 瓜 亡 革 菌 为 瓜 亡 革 菌 为 瓜 亡 革 菌 为 瓜 亡 革 菌 [ [ Thanatephorus Thanatephorus Thanatephorus Thanatephorus cucumeris cucumeris cucumeris cucumeris (Frank) Domk ] (Frank) Domk ] (Frank) Domk ] (Frank) Domk ] ,担子菌亚门亡革菌 ,担子菌亚门亡革菌 ,担子菌亚门亡革菌 ,担子菌亚门亡革菌 属 属 无 性 态 无 性 态 为 茄 丝 核 菌 为 茄 丝 核 菌 为 茄 丝 核 菌 为 茄 丝 核 菌 ( ( Rhizoctonia solani Rhizoctonia solani Rhizoctonia solani Rhizoctonia solani K K ü ü hn) hn) ,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 ,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 ,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 ,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
1. 1. 1. 1. 菌丝体和其上产生的担子 菌丝体和其上产生的担子 菌丝体和其上产生的担子 菌丝体和其上产生的担子 菌丝体和其上产生的担子 菌丝体和其上产生的担子 菌丝体和其上产生的担子 菌丝体和其上产生的担子 2. 2. 2. 2. 担子 担子 担子 担子 3. 3. 3. 3. 担孢子 担孢子 担孢子 担孢子
1. 1. 1. 1. 菌丝体和其上产生的担子 菌丝体和其上产生的担子 菌丝体和其上产生的担子 菌丝体和其上产生的担子 菌丝体和其上产生的担子 菌丝体和其上产生的担子 菌丝体和其上产生的担子 菌丝体和其上产生的担子 2. 2. 2. 2. 担子 担子 担子 担子 3. 3. 3. 3. 担孢子 担孢子 担孢子 担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