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赋子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3.评价: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就此诞生。三、1975年《宪法》1.背景一一1956年,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打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国家导向改变2.内容:1975年《宪法》除序言外,分四章共30条。从内容上看,知识拓展:深入解析1975年《宪法》的历这部宪法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但由于制定于“文化天章命”的动荡时期,存在严重的缺点和问题。史背景及对国家的影3.评价:1975年《宪法》相比于1954年《宪法》而言,实属是大倒响退四、1978年《宪法》1.背景一一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为适应新形势,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委员组成的修宪委员会谁备进行修改宪法。2.内容:1978年《宪法》与前两部宪法的结构一致,条文有所增加。从内容上看,1978年《宪法》恢复了1954年《宪法》的一些基本原则,指知识拓展:文化大革明我国进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规定了国家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命结束后政治权力和3.评价:1978年《宪法》本身仍存在许多缺陷,同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国家方针政策的转变全会以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经两次修改,仍不能导致《宪法》的改变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五、1982年《宪法》1.背景一一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国家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教学重点:1982年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2.内容1982年《宪法》由序言、4章138条组成。与前几部宪法相《宪法》修改的主要比,该部宪法的特点在于:第一,确定四项基本原则为总的指导思想。第二,内容及其影响宪法强调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点,同时又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第四,保障和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第五,开始注意促进国家机构的民主化和效率化。3.评价:反映了我国政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标志着我国社会主知识拓展:中央大政方针的改变如何导致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宪法内容的变化课程小结引领学生回顾本次课的重点内容:1.1949年《共同纲领》的性质和主要内容;2.1954年宪法的制定背景和历史意义;3.1982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认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赋子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3.评价: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就此诞生。 三、1975 年 《宪法》 1.背景——1956 年,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打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国家导向改变。 2.内容:1975 年《宪法》除序言外,分四章共 30 条。从内容上看, 这部宪法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但由于制定于 “文化大草命”的动 荡时期,存在严重的缺点和问题。 3.评价:1975 年《宪法》相比于 1954 年《宪法》而言,实属是大倒 退 四、1978 年 《宪法》 1.背景——1976 年 10 月,“文化大革命〞结束。为适应新形势,由 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委员组成的修宪委员会谁备进行修改宪法。 2.内容:1978 年《宪法》与前两部宪法的结构一致,条文有所增加。 从内容上看,1978 年《宪法》恢复了 1954 年《宪法》的一些基本原则,指 明我国进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规定了国家在新时期的总任务。 3.评价:1978 年《宪法》本身仍存在许多缺陷,同时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经两次修改,仍不能 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 五、1982 年《宪法》 1.背景——1978 年 12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 出了从 1979 年起把国家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2.内容 1982 年《宪法》由序言、4 章 138 条组成。与前几部宪法相 比,该部宪法的特点在于:第一,确定四项基本原则为总的指导思想。第二, 宪法强调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点,同时又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 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第四,保障和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第五, 开始注意促进国家机构的民主化和效率化。 3.评价:反映了我国政華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标志着我国社会主 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课程小结 引领学生回顾本次课的重点内容: 1.1949 年《共同纲领》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2.1954 年宪法的制定背景和历史意义; 3.1982 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知识拓展:深入解析 1975 年《宪法》的历 史背景及对国家的影 响 知识拓展:文化大革 命结束后政治权力和 国家方针政策的转变 导致《宪法》的改变 教学重点:1982 年 《宪法》修改的主要 内容及其影响 知识拓展:中央大政 方针的改变如何导致 宪法内容的变化
参考文献许崇德,胡锦光.宪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06:p69-81.魏定仁,傅思明.宪法发展简史[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09.120-230板书设计北洋军闷时期革命根据地时期清末OOO中华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新中国作业、思考及练习1.我国1954年《宪法》具有哪些基本特点?对1982年宪法有什么影响?2.如何理解我国宪法发展的经验和教训?3.为什么说现行宪法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教学反思本堂课讲的是中国宪法的发展历史,带领学生们回顾初高中历史中的内容,结合对历史事件的评析来认识宪法的发展过程,帮同学们理解历史与宪法的关系。主要让学生了解清末到现在,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强大作出了哪些努力,最后又是如何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对于学生了解现在的社会状况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老师个人讲述部分较多,学生参与部分较少,需要增加教学安排
参考文献 许崇德,胡锦光.宪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06:p69-81. 魏定仁,傅思明.宪法发展简史[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09.120-230. 板书设计 作业、思考及练习 1. 我国 1954 年《宪法》具有哪些基本特点?对 1982 年宪法有什么影响? 2. 如何理解我国宪法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3. 为什么说现行宪法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 教学反思 本堂课讲的是中国宪法的发展历史,带领学生们回顾初高中历史中的内容,结合对历 史事件的评析来认识宪法的发展过程,帮同学们理解历史与宪法的关系。主要让学生了解 清末到现在,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强大作出了哪些努力,最后又是如 何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对于学生了解现在的社会状况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老师个人讲述部分较多,学生参与部分较少,需要增加教学安排
第四讲宪法结构与宪法原则授课授学2学时宪法结构与宪法原则题目时长1.知识目标:了解宪法结构的构成部分,理解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掌握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及与西方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的异同。教学2.能力目标:了解和掌握宪法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法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学目标习宪法学的价值和意义、学习宪法学的基本方法,能够自主地学习宪法学知识;3.素养目标:树立正确的宪法价值观,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1.宪法结构的构成部分;教学2.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重点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及与西方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的异同。教学1.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难点2.宪法各项基本原则的来源及重要性教学1.讲授法2.问题教学法3.讨论式教学法方法教学多媒体PPT、学习通手段
第四讲 宪法结构与宪法原则 授课 题目 宪法结构与宪法原则 授学 时长 2 学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宪法结构的构成部分,理解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掌握我国 宪法的基本原则及与西方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的异同。 2.能力目标:了解和掌握宪法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法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学 习宪法学的价值和意义、学习宪法学的基本方法,能够自主地学习宪法学知 识; 3.素养目标:树立正确的宪法价值观,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教学 重点 1. 宪法结构的构成部分; 2. 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 3.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及与西方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的异同。 教学 难点 1. 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 2. 宪法各项基本原则的来源及重要性 教学 方法 1. 讲授法 2. 问题教学法 3. 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 手段 多媒体 PPT、学习通
宪法结构与宪法原则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利用学习通扫码签到。准备上课。课程导入上节课我们讲的是中国宪法的发展历史,分为清末、中华民国时期、北洋军阀互动提间:回顾第一节课的内容: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革命根据地时期和新中国以后。么是宪法的主要之前儿节课讲过了宪法的特征、本质和中外的发展进程,本节课学习宪法的结内容?特征和本构与原则。质?讲授新知第一节宪法结构(1学时)提间:宪法序言中一、宪法序言每一段讲的是什么内容?(一)第1-2条中国历史(二)第3-6条20世纪大事件提间:宪法序言的(三)第7条国家现在任务意义是什么?有(四)第8-9条国家未来任务没有法律效力?(五)第10-12条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国内外条件(六)第13条确认宪法的地位和作用二、宪法正文(一)第一章总纲1-3条:政治制度4+30+31:民族制度(国家结构形式)5:法治原则6-18:经济制度(公有制、所有权、市场经济)
宪法结构与宪法原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安排 利用学习通扫码签到。 准备上课。 课程导入 上节课我们讲的是中国宪法的发展历史,分为清末、中华民国时期、北洋军阀 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革命根据地时期和新中国以后。 之前几节课讲过了宪法的特征、本质和中外的发展进程,本节课学习宪法的结 构与原则。 讲授新知 第一节 宪法结构(1 学时) 一、宪法序言 (一)第 1-2 条 中国历史 (二)第 3-6 条 20 世纪大事件 (三)第 7 条 国家现在任务 (四)第 8-9 条 国家未来任务 (五)第 10-12 条 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国内外条件 (六)第 13 条 确认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二、宪法正文 (一)第一章 总纲 1-3 条:政治制度 4+30+31:民族制度(国家结构形式) 5:法治原则 6-18:经济制度(公有制、所有权、市场经济) 互动提问:回顾第 一节课的内容:什 么是宪法的主要 内容?特征和本 质? 提问:宪法序言中 每一段讲的是什 么内容? 提问:宪法序言的 意义是什么?有 没有法律效力?
19-26:社会制度(教育、科学、医疗、文艺、计划生育等)27-31:行政管理制度民族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国有经济、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国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农村集体经济、社会主义市场家、民主集中制经济所有权制度社会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土地、公共财产、私有财国家工作人员、武装力量、教育、科学、医疗、文艺、产等计划生育等行政区划等32:特殊主体外国人(二)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思政元素:通过学参与习宪法的原则,建选举与被选举立学生对自己的受益监督与请求宪法权利的认识,02社会经济权利从而培养学生形自由文化教育权利0成尊崇宪法、维护人身宪法的思想平等政治表达宗教信仰安全、平等权(三)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三节国务院第四节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五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第六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第七节监察委员会第八节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9-26:社会制度(教育、科学、医疗、文艺、计划生育等) 27-31:行政管理制度 32:特殊主体外国人 (二)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三)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 国务院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七节 监察委员会 第八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思政元素:通过学 习宪法的原则,建 立学生对自己的 宪法权利的认识, 从而培养学生形 成尊崇宪法、维护 宪法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