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个人哥名文章,不代国能计局熏,转成引用时务请守本网“版权明” 海南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优化分析 2003-06-05 产业结构优化指一个动态的行为,使某一区域的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优。这是一项复杂的社 会系统工程,目的主要是形成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内在推动力,获得经济增长和资源配 置高效化。近代各国的经验表明,国民经济的总量增长与结构变迁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产业结构的演变往往能成为推动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的基础的启动因素。当前海南经济运行中 存在一个重大障碍表现为需求不足,显然,我省经济已进入需要以结构变迁来启动和支撑总 量扩张的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将直接地对未来的经济发展速度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面 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和我国加入wT0使经济对外更加开放,我们应努力构建与资源优化配 置相适应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结构,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好地发挥资源比较优势, 拓展国民经济的成长空间。本文根据海南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从单位分布、构成的 角度深入分析海南基本单位产业结构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合理产业结 构的对策与建议。 海南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特征 海南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结果显示,2001年底,全省除城乡住户和个体工商户外, 共有各类法人单位31428个,与1996年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结果相比,增加13296个,增 长73.3%:共有各类产业活动单位43060个,增加14638个,增长51.5%。从全部基本单位 普查资料中可以解读出海南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特征 (一)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的三次产业构成呈现“三、二、一”分布,第三产业仍占 据主导地位。据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査资料显示,全省法人单位的一、二、三产业构成由1996 年的3.4:16.5:80.1转变为6.2:13.2:80.6,法人单位调整进程缓慢,继续呈现“三、 二、一”结构特征,第三产业单位较多,所占比重明显高于第一、二产业。其中,从事第 产业的法人单位占总体的比重由1996年的3.4%提高到6.2%,提高了2.8个百分点;从事第 二产业的法人单位所占比重由16.6%下降到13.2%,下降了3.4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 法人单位所占比重由80.1%提高到80.6%,提高了0.5个百分点(见表1)。 表1法人单位三次产业构成及变动情况 2001年 1996年 「2001年比1996年增减 单位数(个)比重(%)单位数(个)比重(%)绝对数(个)相对数(%) 总数31428 100.018132 100.0 13296 73.3 第一产业|1948 6.261 3.4 1334 2.2倍 第二产业4154 13.2 3001 16.6 1153 38.4 第三产业25326 80.6 14517 80.1 10809 74.5 据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全省产业活动单位的 产业结构由1996年 的2.6:13.2:84.2转变到2001年的5.0:11.3:83.7,产业活动单位调整缓慢,继续呈 现“三、二、一”结构特征,第三产业单位较多,所占比重明显高于第一、二产业。其中, 从事第一产业的产业活动单位占总体的比重由2.6%提高到2001年的5.0%,提高了2.4个百 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产业活动单位所占的比重由13.2%下降到11.3%,下降了1.9个百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改版日期2002年3月31日
凡 个 人 署 名 文 章 ,均 不 代 表 国 家 统 计 局 观 点 。转 载 或 引 用 时 务 请 遵 守 本 网“ 版 权 声 明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统 计 局 最 新 改 版 日 期 2002 年 3 月 31 日 海南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优化分析 2003-06-05 产业结构优化指一个动态的行为,使某一区域的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优。这是一项复杂的社 会系统工程,目的主要是形成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内在推动力,获得经济增长和资源配 置高效化。近代各国的经验表明,国民经济的总量增长与结构变迁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产业结构的演变往往能成为推动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的基础的启动因素。当前海南经济运行中 存在一个重大障碍表现为需求不足,显然,我省经济已进入需要以结构变迁来启动和支撑总 量扩张的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将直接地对未来的经济发展速度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面 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和我国加入 WTO 使经济对外更加开放,我们应努力构建与资源优化配 置相适应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结构,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好地发挥资源比较优势, 拓展国民经济的成长空间。本文根据海南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从单位分布、构成的 角度深入分析海南基本单位产业结构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合理产业结 构的对策与建议。 一、海南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特征 海南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结果显示,2001 年底,全省除城乡住户和个体工商户外, 共有各类法人单位 31428 个,与 1996 年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结果相比,增加 13296 个,增 长 73.3%;共有各类产业活动单位 43060 个,增加 14638 个,增长 51.5%。从全部基本单位 普查资料中可以解读出海南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特征。 (一)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的三次产业构成呈现“三、二、一”分布,第三产业仍占 据主导地位。据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全省法人单位的一、二、三产业构成由 1996 年的 3.4:16.5:80.1 转变为 6.2:13.2:80.6,法人单位调整进程缓慢,继续呈现“三、 二、一”结构特征,第三产业单位较多,所占比重明显高于第一、二产业。其中,从事第一 产业的法人单位占总体的比重由 1996 年的 3.4%提高到 6.2%,提高了 2.8 个百分点;从事第 二产业的法人单位所占比重由 16.6%下降到 13.2%,下降了 3.4 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 法人单位所占比重由 80.1%提高到 80.6%,提高了 0.5 个百分点(见表 1)。 表 1 法人单位三次产业构成及变动情况 2001 年 1996 年 2001 年比 1996 年增减 单位数(个) 比重(%) 单位数(个) 比重(%) 绝对数(个) 相对数(%) 总 数 31428 100.0 18132 100.0 13296 73.3 第一产业 1948 6.2 614 3.4 1334 2.2 倍 第二产业 4154 13.2 3001 16.6 1153 38.4 第三产业 25326 80.6 14517 80.1 10809 74.5 据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全省产业活动单位的一、二、三产业结构由 1996 年 的 2.6:13.2:84.2 转变到 2001 年的 5.0:11.3:83.7,产业活动单位调整缓慢,继续呈 现“三、二、一”结构特征,第三产业单位较多,所占比重明显高于第一、二产业。其中, 从事第一产业的产业活动单位占总体的比重由 2.6%提高到 2001 年的 5.0%,提高了 2.4 个百 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产业活动单位所占的比重由 13.2%下降到 11.3%,下降了 1.9 个百分
凡个人哥名文章,不代国能计局熏,转成引用时务请守本网“版权明” 点:从事第三产业的产业活动单位所占比重由84.2%下降到83.7%,下降了0.5个百分点(见 表2) 表2产业活动单位三次产业构成及变动情况 2001年 1996年 2001年比1996年增减 单位数(个)比重(%)单位数(个)比重(%)绝对数(个)相对数(%) 总数43060 100.028422 100.0 14638 51.5 第一产业2149 744 2.6 1405 1.9倍 第二产业4877 11.3 3755 13.2 1122 29.9 第三产业36034 83.7 23923 84.2 12111 50.6 (二)企业法人单位、生产经营单位产业的内部结构门类齐全,传统行业仍居主导地位。 企业法人单位和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从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 看,在国民经济的16个行业门类中,除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外,每个门类都有 企业法人单位和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但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和制造 业中的食品加工、纺织、化学、建材、金属制品、普通机械制造等传统制造业仍然占据主导 地位 据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在全部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为21729个,占全 部法人单位的69.1%,比1996年增长1.1倍。企业法人单位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 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和制造业等三个行业,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64.0%(见表3) 表3企业法人单位产业内部构成 行业构成 单位数(个) 比重(%) 21729 100.0 农、林、牧、渔业 1975 采掘业 140 制造业 2343 10.8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79 建筑业 1492 6.9 地质堪査业、水利管理业 27 0.1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602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7933 36.5 金融、保险业 543 2.5 房地产业 1864 社会服务 3635 16.7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53 0.2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278 1.3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535 2.5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其他行业 1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改版日期2002年3月31日
凡 个 人 署 名 文 章 ,均 不 代 表 国 家 统 计 局 观 点 。转 载 或 引 用 时 务 请 遵 守 本 网“ 版 权 声 明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统 计 局 最 新 改 版 日 期 2002 年 3 月 31 日 点;从事第三产业的产业活动单位所占比重由 84.2%下降到 83.7%,下降了 0.5 个百分点(见 表 2)。 表 2 产业活动单位三次产业构成及变动情况 2001 年 1996 年 2001 年比 1996 年增减 单位数(个) 比重(%) 单位数(个) 比重(%) 绝对数(个) 相对数(%) 总 数 43060 100.0 28422 100.0 14638 51.5 第一产业 2149 5.0 744 2.6 1405 1.9 倍 第二产业 4877 11.3 3755 13.2 1122 29.9 第三产业 36034 83.7 23923 84.2 12111 50.6 (二)企业法人单位、生产经营单位产业的内部结构门类齐全,传统行业仍居主导地位。 企业法人单位和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从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 看,在国民经济的 16 个行业门类中,除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外,每个门类都有 企业法人单位和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但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和制造 业中的食品加工、纺织、化学、建材、金属制品、普通机械制造等传统制造业仍然占据主导 地位。 据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在全部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为 21729 个,占全 部法人单位的 69.1%,比 1996 年增长 1.1 倍。企业法人单位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 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和制造业等三个行业,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 64.0%(见表 3)。 表 3 企业法人单位产业内部构成 行业构成 单位数(个) 比重(%) 总 计 21729 100.0 农、林、牧、渔业 1975 9.1 采掘业 140 0.6 制造业 2343 10.8 电、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79 0.8 建筑业 1492 6.9 地质堪查业、水利管理业 27 0.1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 602 2.8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7933 36.5 金融、保险业 543 2.5 房地产业 1864 8.6 社会服务业 3635 16.7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53 0.2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 业 278 1.3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535 2.5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 -- 其他行业 130 0.6
凡个人哥名文章,不代国能计局熏,转成引用时务请守本网“版权明” 据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在全部产业活动单位中,面向市场的生产经营性产业 活动单位为26009个,占全部产业活动单位的60.4%,比1996年增长69.6%。生产经营性产 业活动单位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和制造业等三个行业,占全部 企业法人单位的61.1%(见表4)。 表4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产业内部构成 行业构成 单位数(个)比重(%) 总 26009 100.0 农、林、牧、渔业 L2181 8.4 采掘业 50 0.6 制造业 2657 10.2 电、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35 1.7 建筑业 1635 6 地质堪查业、水利管理业 0.1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 1159 4.5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9359 36.0 金融、保险业 1521 5.8 房地产业 1943 社会服务业 3884 14.9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60 0.2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296 1.1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48 2.1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其他行业 150 0.6 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严重制约对资源的优化配制。产业 结构是资源配置的具体载体,产业结构优化要充分体现区域资源禀赋特征。产业结构调整合 理化主要标志是与本国或地区的资源结构相匹配,能够较为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和发挥相应 优势,保证资源不断被投λ到效益最高的产业中去,有利于资源保护与环境保护,有利于可 持续发展。海南现行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不够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和发挥资源比 较优势,不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当前供需结构性失衡,过剩与短缺并存。作为 经济活动的主体的全部企业法人单位和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中,从事第三产业的单位分 别占80.6%和83.7%,而从事第一、二产业的单位总和分别仅占19.4%和16.3%,产业结构明 显不协调,这与海南拥有优越农业生产条件、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不相匹配;与同样拥有极 为丰富的油气、药物、矿产等加工工业资源不相匹配。海南农业和工业开发建设显得严重不 足,不利于资源的利用效益,不利于产业结构转换升级 (二)整体产业结构仍处于低层次的产业结构演进阶段。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上看,2001 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6年的36.8:20.9:42.3转变为35.6: 23.3:41.1,五年间的产业结构调整进展非常缓慢,继续呈现“三、一、二”的结构特征。 总的来看,海南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改版日期2002年3月31日
凡 个 人 署 名 文 章 ,均 不 代 表 国 家 统 计 局 观 点 。转 载 或 引 用 时 务 请 遵 守 本 网“ 版 权 声 明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统 计 局 最 新 改 版 日 期 2002 年 3 月 31 日 据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在全部产业活动单位中,面向市场的生产经营性产业 活动单位为 26009 个,占全部产业活动单位的 60.4%,比 1996 年增长 69.6%。生产经营性产 业活动单位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和制造业等三个行业,占全部 企业法人单位的 61.1%(见表 4)。 表 4 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产业内部构成 行业构成 单位数(个) 比重(%) 总 计 26009 100.0 农、林、牧、渔业 2181 8.4 采掘业 150 0.6 制造业 2657 10.2 电、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35 1.7 建筑业 1635 6.3 地质堪查业、水利管理业 31 0.1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 1159 4.5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9359 36.0 金融、保险业 1521 5.8 房地产业 1943 7.5 社会服务业 3884 14.9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60 0.2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296 1.1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548 2.1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 -- 其他行业 150 0.6 二、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严重制约对资源的优化配制。产业 结构是资源配置的具体载体,产业结构优化要充分体现区域资源禀赋特征。产业结构调整合 理化主要标志是与本国或地区的资源结构相匹配,能够较为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和发挥相应 优势,保证资源不断被投入到效益最高的产业中去,有利于资源保护与环境保护,有利于可 持续发展。海南现行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不够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和发挥资源比 较优势,不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当前供需结构性失衡,过剩与短缺并存。作为 经济活动的主体的全部企业法人单位和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中,从事第三产业的单位分 别占 80.6%和 83.7%,而从事第一、二产业的单位总和分别仅占 19.4%和 16.3%,产业结构明 显不协调,这与海南拥有优越农业生产条件、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不相匹配;与同样拥有极 为丰富的油气、药物、矿产等加工工业资源不相匹配。海南农业和工业开发建设显得严重不 足,不利于资源的利用效益,不利于产业结构转换升级。 (二)整体产业结构仍处于低层次的产业结构演进阶段。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上看,2001 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1996 年的 36.8:20.9:42.3 转变为 35.6: 23.3:41.1,五年间的产业结构调整进展非常缓慢,继续呈现“三、一、二”的结构特征。 总的来看,海南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
凡个人哥名文章,不代国能计局熏,转成引用时务请守本网“版权明” 很低,整体产业结构处于低层次的产业结构演进阶段。而当前工业发达国家都已进入了以第 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高级阶段,世界平均也已进入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阶段(见表5)。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1)农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结构中仍占有较大比重,现代化水平较低。2001 年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高达35.6%,而全国占15.2%,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 大的比重,农业结构层次、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仍然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产出水平低下 产品附加值偏低,支持工业化能力有限。(2)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竞争力不强,是产业结构中 最为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海南对工业投入很少,丰富的工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 开发,致使工业发展相当缓慢,经济规模小,既少反哺农业,又不足以支撑第三产业兴起 始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短腿”。2001年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法人仅为2662个 仅占企业法人的12.2%;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仅为3242个 仅占全部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的12.5%。2001年工业增加值仅占GDP的16.30%;工业 化程度很低,仅为0.3109,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3)第三产业根基薄弱,其内部结构也不 尽合理。尽管海南的第三产业占的比重最大,但与世界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见表5),而 且我们不应该忽视,海南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农业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工业 基础薄弱等这样的基本省情上的,根基较为薄弱。主要原因是海南的产业结构演变具有自己 的特点,第三产业在没有经过农业化、工业化的阶段,跃居三次产业主导地位,因而不具备 工业化国家的成长条件。这种结构不合理即第三产业没有坚实的 产业做基础,发展后 劲显得不足,近几年来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已明显放慢,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从第三产业 增加值内部结构看,主要以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及餐饮业等传统产业为主,而金融保险业、 房地产业、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比重则较小,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较低,不利于产业结构 的优化和升级(见表6)。从全部基本单位看,企业法人单位和生产性产业活动单位主要集 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分别占全部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 和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的74.2%和69.9% 表5海南与中国、世界GDP产业结构的对比 构成(%) 海南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41.1 第一产业 15.2 第二产业 51.2 第三产业 33.6 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改版日期2002年3月31日
凡 个 人 署 名 文 章 ,均 不 代 表 国 家 统 计 局 观 点 。转 载 或 引 用 时 务 请 遵 守 本 网“ 版 权 声 明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统 计 局 最 新 改 版 日 期 2002 年 3 月 31 日 很低,整体产业结构处于低层次的产业结构演进阶段。而当前工业发达国家都已进入了以第 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高级阶段,世界平均也已进入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阶段(见表 5)。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⑴农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结构中仍占有较大比重,现代化水平较低。2001 年农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仍高达 35.6%,而全国占 15.2%,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 大的比重,农业结构层次、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仍然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产出水平低下, 产品附加值偏低,支持工业化能力有限。⑵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竞争力不强,是产业结构中 最为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海南对工业投入很少,丰富的工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 开发,致使工业发展相当缓慢,经济规模小,既少反哺农业,又不足以支撑第三产业兴起, 始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短腿”。2001 年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法人仅为 2662 个, 仅占企业法人的 12.2%;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仅为 3242 个, 仅占全部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的 12.5%。2001 年工业增加值仅占 GDP 的 16.30%;工业 化程度很低,仅为 0.3109,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⑶第三产业根基薄弱,其内部结构也不 尽合理。尽管海南的第三产业占的比重最大,但与世界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见表 5),而 且我们不应该忽视,海南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农业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工业 基础薄弱等这样的基本省情上的,根基较为薄弱。主要原因是海南的产业结构演变具有自己 的特点,第三产业在没有经过农业化、工业化的阶段,跃居三次产业主导地位,因而不具备 工业化国家的成长条件。这种结构不合理即第三产业没有坚实的一、二产业做基础,发展后 劲显得不足,近几年来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已明显放慢,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从第三产业 增加值内部结构看,主要以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及餐饮业等传统产业为主,而金融保险业、 房地产业、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比重则较小,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较低,不利于产业结构 的优化和升级(见表 6)。从全部基本单位看,企业法人单位和生产性产业活动单位主要集 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分别占全部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 和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的 74.2%和 69.9%。 表 5 海南与中国、世界 GDP 产业结构的对比 行 业 构 成(%) 海 南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中 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世 界 35.6 23.3 41.1 15.2 51.2 33.6
凡个人哥名文章,不代国能计局熏,转成引用时务请守本网“版权明” 第一产业 6.5 第二产业 31.6 第三产业 61.9 注:中国、海南产业结构比例为2001年数据,世界为1997年数据。 表6海南GDP产业结构内部比例(2001年) 构成(%) 第一产业 35.61 第二产业 23.29 #工业 16.30 建筑业 第三产业 41.10 #运输邮电业 商业饮食业 12.81 金融保险业 6.02 房地产业 1.79 社会服务业 4.50 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 0.98 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业 2.84 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 2.15 其他 0.77 (三)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对结构演进的推动力小。海南现代的高科技产业起点低 数量很少,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也仍然较低。主要表现在:加工工业的技术水平落后 资源消耗大、附加值低的产业比重高,而技术知识密集型的附加值高的制造业比重低。当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改版日期2002年3月31日
凡 个 人 署 名 文 章 ,均 不 代 表 国 家 统 计 局 观 点 。转 载 或 引 用 时 务 请 遵 守 本 网“ 版 权 声 明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统 计 局 最 新 改 版 日 期 2002 年 3 月 31 日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6.5 31.6 61.9 注:中国、海南产业结构比例为 2001 年数据,世界为 1997 年数据。 表 6 海南 GDP 产业结构内部比例(2001 年) 行 业 构 成(%)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 业 建筑业 第三产业 #运输邮电业 商业饮食业 金融保险业 房地产业 社会服务业 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 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业 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 其 他 35.61 23.29 16.30 7.00 41.10 8.96 12.81 6.02 1.79 4.50 0.98 2.84 0.29 2.15 0.77 (三)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对结构演进的推动力小。海南现代的高科技产业起点低、 数量很少,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也仍然较低。主要表现在:加工工业的技术水平落后, 资源消耗大、附加值低的产业比重高,而技术知识密集型的附加值高的制造业比重低。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