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1.0m/(m2h) (3)异向流斜(管)板沉淀池 在给水处理中,异向流斜板沉淀池宜用于进水浊度长期低于1000NTU的原水, 斜板(管)沉淀区的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9.0 11.0m3/(m2h)。 斜板部分常用的数据是:斜板长度1=1皿,倾角为60度,板间距(或管径)30~ 50m。沉淀池斜板管下面的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斜板管上面的清水区 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1.0m (4)同向流斜板沉淀池 同向流的斜板数据一般采用:板间距35m,斜板的上部为沉淀区斜板,斜板 长度1=2.0~2.5m,倾斜角为40度;斜板的下部为排泥区斜板,斜板长度不小 于0.5m,倾斜角为60度。 同向流斜板沉淀池沉淀区的液面负荷一般为30~40m/(m2-h)。 (5)侧向流斜板沉淀池 给水处理中侧向流斜板沉淀池的数据是:斜板的结构尺寸一般为倾斜角50~ 60,板间距50~80m,斜板内的水平流速一般采用v=10~20m/s;侧向流斜 板体的容积负荷约为8~10m2/(m2h) 3.竖流式沉淀池 4.福流式沉淀池 五.澄清 1.澄清池工作原理 在澄清池中通过机械或水力作用悬浮保持着大量的矾花颗粒,其浓度一般在每 升几克,进水中经混凝剂脱稳的细小颗粒与池中保持的大量矾花颗粒发生接触 凝聚反应,被直接黏附在矾花上,然后再在澄清池的分离区与清水分离。 2.机械搅拌澄清池 水在机械搅拌澄清池中的总停留时间可采用1.2~1.5h。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
9.0~11.0m3 /(m2·h). (3) 异向流斜(管)板沉淀池 在给水处理中,异向流斜板沉淀池宜用于进水浊度长期低于 1000NTU 的原水, 斜板(管)沉淀区的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 9.0~ 11.0 m3 /(m2·h)。 斜板部分常用的数据是:斜板长度 l=1m,倾角为 60 度,板间距(或管径)30~ 50mm。沉淀池斜板管下面的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 1.5m,斜板管上面的清水区 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 1.0m。 (4)同向流斜板沉淀池 同向流的斜板数据一般采用:板间距 35mm,斜板的上部为沉淀区斜板,斜板 长度 l=2.0~2.5m,倾斜角为 40 度;斜板的下部为排泥区斜板,斜板长度不小 于 0.5m,倾斜角为 60 度。 同向流斜板沉淀池沉淀区的液面负荷一般为 30~40 m3 /(m2·h)。 (5)侧向流斜板沉淀池 给水处理中侧向流斜板沉淀池的数据是:斜板的结构尺寸一般为倾斜角 50~ 60,板间距 50~80mm,斜板内的水平流速一般采用 v=10~20mm/s;侧向流斜 板体的容积负荷约为 8~10 m3 /(m2·h). 3.竖流式沉淀池 4.福流式沉淀池 五.澄清 1.澄清池工作原理 在澄清池中通过机械或水力作用悬浮保持着大量的矾花颗粒,其浓度一般在每 升几克,进水中经混凝剂脱稳的细小颗粒与池中保持的大量矾花颗粒发生接触 凝聚反应,被直接黏附在矾花上,然后再在澄清池的分离区与清水分离。 2.机械搅拌澄清池 水在机械搅拌澄清池中的总停留时间可采用 1.2~1.5h。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
应室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控制在20~30min,其中第二反应室按计算流量的停 留时间是30~60s。u=0.8~1.1m/so 3.脉冲澄清池 脉冲澄清池的脉冲周期一般为30~40s,其中充水与放水的时间比为3:1~4 1。清水区的上升流速一般可以采用0.7~1.0m/s,悬浮层高度和清水区高度 各为1.5~2.0m 六.气浮 气浮原理 原理是在水中加入大量的微小气泡,并使其黏附在颗粒上,共冋快速上浮,从 而大大加快了颗粒的分离速度。 2.气浮池 表面负荷一般采用5.4~9m3/(mh)(u=1.5~2.5mm/s),回流比为5%~10%。 3.浮沉池 浮沉池斜板区液面负荷一般采用10m/(mh)左右。 过滤 一.过滤原理
应室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控制在 20~30min,其中第二反应室按计算流量的停 留时间是 30~60s。u0=0.8~1.1mm/s。 3.脉冲澄清池 脉冲澄清池的脉冲周期一般为 30~40s,其中充水与放水的时间比为 3:1~4: 1。清水区的上升流速一般可以采用 0.7~1.0mm/s,悬浮层高度和清水区高度 各为 1.5~2.0m。 六.气浮 1.气浮原理 原理是在水中加入大量的微小气泡,并使其黏附在颗粒上,共同快速上浮,从 而大大加快了颗粒的分离速度。 2.气浮池 表面负荷一般采用 5.4~9 m3 /(m2·h) (u0=1.5~2.5mm/s),回流比为 5%~10%。 3.浮沉池 浮沉池斜板区液面负荷一般采用 10 m3 /(m2·h)左右。 过滤 一.过滤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