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由展开性乐段构成的单一部曲式17②每句都有自己的高潮点。前两句的高潮点在句首,后两句的高潮点在句尾。③全曲总高潮在第三句(转句)全曲一处。④高潮形成的手段主要是依靠旋律线的升降。上行模进手法和节奏的变化、积累,也是总高潮形成的重要手段。【分析作业】1.江苏民歌《孟姜女》。2.陕北民歌《三十里铺》。3.斯克里亚宾《第五首前奏曲》Op.11No.5第四节由展开性乐段构成的单一部曲式【实例分析】肖邦:《C大调前奏曲》Op.28No.1【分析过程与要点】1.本曲从头至尾都是同一种音型的贯穿,像是一首练习曲,主旋律很不明显。但并非没有旋律,只不过是隐藏在音型之中而已。因此,分析本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找到主旋律的位置。尽管这个织体是多声部、多层次的,但只要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主旋律其实就在次中音声部(那个带附点的旋律声部)。2.找到主旋律后就可以根据其材料及和声来判断内部结构了。因为这首乐曲每小节的节奏都是一样的,如果只根据节奏是无法找到乐逗的。但根据旋律材料仍然可以看到第8小节处是一个句逗,因为从第9小节开始又是曲首开始的材料了。而且第1一8小节的旋律走向刚好是一个起伏线条,并停在属和弦半终止上。从第9小节起是第一句开始材料的重复,但只重复4小节,往后并未像第一句那样掉头往下,而是继续上行直到第15小节,显然这是乐句在扩充展开。第15小节掉头后并未继续下行,反而立即又回头再连续不断地上行,一直冲到第21小节的最高音,这是这个乐句的第二次扩充展开。从第21小节高音下行到第25小节,和声才在C大调的D一T完全终止式上结束这个长大的展开性乐句,也就同时结束了这个乐段。后面10小节是乐曲的尾声。3.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充分展开。这首前奏曲是一个由展开性乐段构成的单一部曲式。【谱面分析标记】谱1-8肖邦:《C大调前奏曲》Op.28No.1A段a句Agitator一-C大:TDeTT6SDDS
18第一章单一部曲式72222O中车iigDT2家命心Q:DD6T6S6SOuleT21E#店中中中9D7TDDvii?Ke28伊中年中年厅D1TT【文字分析报告】肖邦的24首钢琴前奏曲(Op.28),每一首都富有个性,都有一个独立的音乐形象。这首《C大调前奏曲》是其中的第一首,初看好像是一首练习曲,但只要认真分析,就不难体味到它那浪漫主义的情怀。这是一首不断流尚着激情的小型乐曲,它自始至终像一股小溪在向前流动,一直到尾声的不断重复中才渐渐停息下来。曲式定义及图式本曲曲式是由一个两句体展开性乐段构成的单一部曲式。其曲式图式为:
第四节由展开性乐段构成的单一部曲式19A乐段al乐句尾声4+46+1+5+5V10小乐乐乐乐乐节乐叠数节节入节节汇节调性C大调二、主题分析本曲主题为第一个乐句。谱1-9①(a)②(b)动机这个主题包含两个对比性乐节(4+4),同时也就包含两个对比性的主题因素。第一乐节因素(a)的旋律线为上行级进,节奏强调附点八分音符的重复第二个乐节因素(b)的旋律线刚好相反,是下行级进,节奏与(a)相同,形成了一起一伏的大波浪线条。它宛如一条小溪在山间盘旋不断地向前流动,也好像青春的激情在不断跳跃中起伏荡漾。明亮的C大调,“二对三”的节奏交织形成的特殊织体贯穿始终。功能明确而完整的开放性和声序进(主和弦一下属和弦一一重属和弦一一属七和弦),的节拍,这一切音乐要素的综合使用,使主题形象更加鲜明。如果再把这个主题细分的话,还可以认为这8小节的主题本身就是一个主题动机的展开性乐句。第1小节就是主题动机的原形,第2、3小节是动机的重复,第4小节是上三度模进,第5小节是主题动机的倒影,第6、7小节是倒影的重复,第8小节是倒影的下四度模进。三、细部分析a句(第1一8小节)主题的原始呈示,是一个对比方整句。a句(第9—25小节)是主题的展开。其内部结构为(6+1)+(5+5)的展开性乐句。乐句开始四小节是a句第一个乐节的重复,并紧接着继续作半音上行的模进展开,这个六小节扩充性乐节将主题乐句的高潮点向上推高了三度。紧接着在上三度的主题因素(b)却并未下行展开,反而压缩后出现一次,变成了乐汇。这是因为音乐还需要继续推进,不需要立即缓解的结果。接下来有一个五小节的乐节是主题因素(a)的第二次更大展开,它从上五度的高点开始,再一次连续做了五次半音上行模进,把音乐推向了全曲最高点(d)。与此同时,构成和声基础的低音部及所有的内声部也都随之向上逐级推进,和声的紧张度不断积累、增长,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达到了乐曲的最高潮。最后一个乐节是主题因素(b)的展开,它从乐曲的最高音逐级模进下行,未作重复,经过一个由重属导七和弦一一终止四六和弦一一属七和弦一主和弦组成的完全终止式,完成了乐段的陈述。整个a句对主题做了两次长大而强有力的展开,一次比一次更高更强。由于冲力太大,第二乐句结束时还不足以使激情平息,故后面还有一个较长的尾声
20第一章单一部曲式尾声(第25一34小节)是与a句结束和弦叠人进来的。这个长达10小节的尾声,不仅体现了前述结构的综合,也包括(a)、(b)两个主题因素的综合。通过这个尾声,使高潮所带来的动力性被继续耗尽,直至终止。四、整体分析1.材料布局全曲的材料是用一个主题材料的呈示及其展开所构成。第一句是主题材料的呈示。第二句是主题材料的两次展开。我们不仅从乐曲内部的次级结构(乐句)中可以看出上述材料布局的展开性,而且还可以从更细小的再次级结构(乐节、乐汇)中看到主题材料布局的展开性。也就是说这首乐曲不仅是一个展开性乐段,而且每个乐句也都是同一主题动机材料展开形成的展开句。这种从整体到局部材料布局的一致性,使全曲获得了高度的统一,音乐形象更加集中而突出。2.调性布局全曲为C大调,高潮处有向下属方向和属方向的短暂离调。起始调性稳定而明亮,乐段的属半终止与主全终止呼应明确,和声序进功能完整。尾声中主和弦的持续使乐曲终止更加稳定。3.起伏与高低潮布局图示如下:A尾声al从上图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①第一句有一个起伏,第二句有两个起伏。三个起伏相连,一浪高过一浪。②三个起伏和高点的形成主要由旋律线升降造成。③总高潮在全曲一处,除旋律线的上行以外,不协和弦及离调的运用和力度的增强(丹),也是形成高潮的手段。【分析作业】1.格里格《我爱你》。2.斯克里亚宾《g小调前奏曲》Op.11No.22。3.贝多芬《第十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部(1一21小节)Op.31No.2
第五节 由复乐段构成的单一部曲式 21第五节由复乐段构成的单一部曲式【实例分析】肖邦:《c小调圆舞曲》第一部分Op.64No.2【分析过程与要点】1.这段32小节的音乐从材料上看,很明显可分为16+16两个部分,它们的材料基本相同2.再分析前16小节的内部结构。从材料上分析,第5—8小节是第1—4小节的下三度模进,第9小节继续下行模进时却形成了一个绵绵不断的长达8小节的展开性走句。显然,这16小节的结构应该是4+4(模进句)+8(展开句)的三个不等长乐句。它停在#c小调的属七和弦上。后16小节与前16小节的内部结构完全一样,只是结束材料有所变化,改为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收拢性终止。3.从规模上看,前16小节已经完全可以构成一个乐段了,但它停在属七和弦上,是一个开放性乐段。后16小节也同样是一个乐段,收拢结束在主和弦上,是一个收拢性乐段。两个乐段的材料基本相同,终止式构成呼应关系,因此,这是一个典型的由复乐段构成的单一部曲式。【谱面分析标记】谱1-10肖邦:《#c小调圆舞曲》第一部分Op.64No.2A复乐段A段a句TempogiustoVa'句之特T小:DDTD7VI6Vb句天林热G伊特VIIADIVIDI7Dh22韩营/III8DDT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