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验教学内容 对课程 实验项目 目标的 编号 实验类型 黎 实验目的 实验项目内容 支排度 了解常用抑郁诊断工 84098401 必速 840998402 2 了解常用焦虑诊断工 具,知晓自评与他评 量表的区别, 必修 1率提明尼苏达人格上班聚 测试问卷的适用方法 结果解释与诊断报 告 840998404 2 必修 1.了解合理情绪技术 证 的原理 效体会心理的 2心理咨询的程序 注:实验项目编号:课程代码+顺序号,如1802105+01即180210501 实验类型:演示、验证、设计、综合 实验要求:必修、选修 三、课程思政素材 课程思攻素材 对课程目标的支排度 对应实验项目名称 敦学方法 美丽心灵 人格测试 课外视频学习 √ 2 精神疾病与康复 抑郁实验 讨论 主撰人:陈松 审核人:魏永峰,齐海丽 教学院长:金龙 日期:2018年11月22日 32
32 二、实验教学内容 三、课程思政素材 序 号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实验项目名称 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目标 1 目标 2 1 美丽心灵 人格测试 课外视频学习 √ √ 2 精神疾病与康复 抑郁实验 讨论 √ √ 主撰人:陈松 审核人:魏永峰,齐海丽 教学院长:金龙 日期:2018 年 11 月 22 日 实验项目 编号 实验 项目 名称 学 时 实 验 类 型 实验 要求 每 组 人 数 实验目的 实验项目内容 对课程 目标的 支撑度 目 标 1 目 标 2 84098401 抑 郁 症 测 量 22 综 合 型 必选 了解常用抑郁诊断工 具,知晓自评与他评 量表的区别。 1.问卷计分; 2.项目维度; √ √ 840998402 焦 虑 症 测 量 2 2 综 合 型 必修 了解常用焦虑诊断工 具,知晓自评与他评 量表的区别。 1.问卷计分; 2.项目维度; √ √ 840998403 人 测 测量 2 2 探 究 型 必修 1.掌握明尼苏达人格 测试问卷的适用方法 2.结果解释与诊断报 告 1.数据处理 2.结果解释 √ √ 840998404 认 知 疗法 2 2 验 证 必修 1.了解合理情绪技术 的原理 2 心理咨询的程序 1.体会心理问题与 咨询方法的选择 2.体会心理咨询的 效果 √ √ 注:实验项目编号:课程代码+顺序号,如 1802105+01 即 180210501 实验类型:演示、验证、设计、综合 实验要求:必修、选修
《国外社会学理论》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国外社会学理论(Foreign Sociology Theory) 课程编号:8402003 分:3学分 学时:总学时48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40讨论学时:6其他学时:2 课程负责人:姜地忠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它向学生介绍国外社会学发展过程中主要代表 人物的思想理论,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西方社会学各理论流派的历史演化、发展脉 络、基本范式和核心观点,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使之形成以深刻的思想观点为基础观 察、理解和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为深入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开展社会工作研究莫定理 论基础。 This is the fundamental course for social work major.It introduces the ideas and theories of the main figures in the foreign sociology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equips students with a systematic view of dynamics of various schools,development trends and streams,basic paradigms as well as their core values.It aims to enhance students'theore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encourage them to observe.comprehend and analyses social reality with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It also contributes to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which enables students to seek social work knowledge and develop valuable researches. 2.课程目标 2.1专业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促使学生系统了解国外社会学各理论流派的历史演化、发展脉络、基本 范式和核心观点,厘清各理论流派之间的分歧和共同之处:熟练掌握国外社会学理论发展过 程中主要代表任务的主要思想,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批判和反思:能够熟练运用所 学的有关理论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2.2思政目标 社会学的理 2日 是稳 定社 秩序与推动社会进步,因此每个思想家都是观察和参 的途 ·故 以及对人类命运不懈关 的意识
33 《国外社会学理论》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国外社会学理论(Foreign Sociology Theory) 课程编号:8402003 学 分:3 学分 学时:总学时 48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40 讨论学时:6 其他学时:2 课程负责人:姜地忠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它向学生介绍国外社会学发展过程中主要代表 人物的思想理论,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西方社会学各理论流派的历史演化、发展脉 络、基本范式和核心观点,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使之形成以深刻的思想观点为基础观 察、理解和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为深入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开展社会工作研究奠定理 论基础。 This is the fundamental course for social work major. It introduces the ideas and theories of the main figures in the foreign sociology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equips students with a systematic view of dynamics of various schools, development trends and streams, basic paradigms as well as their core values. It aims to enhance students ’ theore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encourage them to observe, comprehend and analyses social reality with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It also contributes to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which enables students to seek social work knowledge and develop valuable researches. 2. 课程目标 2.1 专业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促使学生系统了解国外社会学各理论流派的历史演化、发展脉络、基本 范式和核心观点,厘清各理论流派之间的分歧和共同之处;熟练掌握国外社会学理论发展过 程中主要代表任务的主要思想,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批判和反思;能够熟练运用所 学的有关理论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2.2 思政目标 社会学的理论目标是稳定社会秩序与推动社会进步,因此每个思想家都是观察和参与本 国现实中找寻本国发展与进步的途径,并为人类探索达致自由、解放与幸福的道路。故此,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思想家理论的同时学习思想家关注现实的家国情怀, 以及对人类命运不懈关怀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第一章导论 学习方法:理解西方社会理论关注 弟二的会尖证论 论实证神 社会有机体的 教学日 有机休进化类型及各阶的特任 机城团 意社会学方法的准 教学目标:捉社会事实社会比率、集体表 《宗教生活的基本 宗教的社会性作用 《关于费尔巴哈的 教学 .提。 运动规律理解社 其内 哲学手稿》 内容 社会互动矛盾,社 基本形式,社会 统 学内容: 主义现代 .2主 埋想类型分析方 解 教伦理与资本主文现代化的来和性关系。 2 灵、自我与会
34 二、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第一章 导论 教学内容:西方社会学的兴起;实证主义、人 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后现代化和重 建现代化;理解、选择、创造。 教学目标:了解西方社会学兴起的现实社会背 景与理论渊源;掌握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马 克思主义的立足基础与理论取向,掌握西方社 会学理论的学习方法;理解西方社会理论关注 主题的变化轨迹。 2 √ √ 第二章 孔德的社会实证论 教学内容:社会实证论概况;实证方法;社会 三阶段理论;秩序与进步;人道教。 教学目标:掌握社会实证论的基本观点,实证 方法,秩序与进步的实现条件;了解社会三阶 段理论、人道教的核心思想。 4 选读: 1.《论实证精神》 √ √ 第三章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 教学内容:寻求真正的客观性;社会有机体的 分化与整合;社会有机体的进化类型。 教学目标:掌握社会学实现客观性研究的途 径,社会有机体分化与整合的形式;理解社会 有机体进化类型及各阶段的特征。 2 √ √ 第四章 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 教学内容:社会事实的性质与解释;机械团结 与有机团结;社会团结的威胁与维持;宗教生 活的基本形式。 教学目标:掌握社会事实、社会比率、集体表 象的概念,社会事实的性质及解释原则,机械 团结与有机体团结的概念及两种团结社会的 特征,社会团结与三种自杀类型的逻辑联系, 宗教的社会性作用。 4 选读: 1.《社会学方法的准 则》 2.《社会分工论》 3.《宗教生活的基本 形式》 4.《自杀论》 √ √ 第五章 马克思的社会实践论 教学内容:实践观;社会实践的展开结构;社 会结构的矛盾运动;社会实践的异化与批判。 教学目标:掌握实践的涵义、特点,异化的概 念,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表现,社会结构的矛 盾运动规律;理解社会实践的展开结构及其内 在逻辑。 4 选读: 1.《共产党宣言》 2.《关于费尔巴哈的 提纲》 3.《德意志意识形态》 4.《1844 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 √ √ 第六章 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 教学内容:社会互动形式,社会互动矛盾,社 会互动规模、文化悲剧的困惑。 教学目标:掌握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社会互 动中的冲突与凝聚,统治与服从的矛盾关系, 二人群体、三人群体、大鬼名模社会互动的特 征;理解文化悲剧理论。 2 √ 第七章 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 教学内容:社会行动的理解方式,社会行动的 理想类型,权威类型与科层制,新教伦理与资 本主义现代化。 教学目标:掌握人本主义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 理解,理想类型分析方法,四种社会行动理想 类型,三种权威类型,科层制的特点;理解新 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亲和性关系。 4 选读: 1.《社会科学方法论》 2.《新教伦理与资本 主义精神》 3.《经济与社会》(上、 下) √ √ 第八章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 教学内容:社会行为主义,主观定义与符号世 界,自我意识的分化与发展,社会组织的心理 结构。 2 选读: 《心灵、自我与社会》 √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 第九章,霍曼斯的人际交换论 能,社会交换的 情感 本与报酬 选读 会交换中的权 社会生活中的交 与权》 与外部交换的基本原则 理解社会交换中 内容, 配社会行为 物与派生物 的 非逻辑社会行为的理论指 盖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了解精英织 2 选读社会行动的结构 教学目标: 会 狗功能框,T解壮会构的分化与整 教内容:中程的能分箭基保,社会功 社会理论与社会 结构》 数内容意识形态的木与化,政治识 《意识形态与乌托 木质, 形态的区 知识社 学的所究方法:理解 识分子的关系,欧洲意识形态 西方现代社会学中实证主义对 人本主义对实 学的超 实基础及西方社 学后现代转向的基本表现
35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社 会学从宏观向微观研究转向的意义,自我意识 分化与发展的阶段与过程,社会组织的心理基 础;掌握主观定义、姿势对话、象征符号的含 义。 第九章 霍曼斯的人际交换论 教学内容:小群体的结构与功能,社会交换的 基本形式,群体凝聚力与交换权力。 教学目标:掌握情感、活动、成本与报酬、惩 罚与强化、数量与价值、失落与满足、投资于 公平的涵义,小群体结构的形式与功能,社会 交换的基本形式;理解群体凝聚力强化的影响 因素,交换权力形成的过程。 2 √ 第十章 布劳的社会交换结构论 教学内容:社会交换的结构,社会交换中的权 利结构,社会交换与社会宏观结构。 教学目标:掌握内部报酬与外部报酬的涵义, 内部交换与外部交换的基本原则,群体内部及 群体间权力结构的形成过程;理解社会交换中 社会宏观权力结构的形成过程。 2 选读: 1.《社会生活中的交 换与权力》 √ 第十一章 帕累托的非理性实证论 教学内容:非逻辑的社会行为,支配社会行为 的剩余物与派生物,精英统治循环论 教学目标:掌握非逻辑社会行为的涵义,研究 非逻辑社会行为的理论指向;理解剩余物和派 生物及其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了解精英统 治循环理论。 2 √ √ 第十二章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 教学内容:社会行动理论,社会系统理论, A-G-I-L 框架,结构分化与整合。 教学目标:掌握“目的-手段-条件”的社会行 动研究方法,社会行动的主观取向与模式变 量,理解社会系统理论,应用 A-G-I-L 社会结 构功能框架,了解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整合。 2 选读: 1.《社会行动的结构》 √ √ 第十三章 默顿的中程功能主义 教学内容:中程功能分析的基本原则,社会功 能的复杂性,越轨、角色、人格。 教学目标:掌握中程功能分析的基本原则,显 功能、潜功能、反功能、功能失调、功能替代 越轨、失范的含义;理解默顿对宏观结构功能 主义的批判。 2 选读: 1.《社会理论与社会 结构》 √ √ 第十四章 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 教学内容:意识形态的本质与演化,政治意识 形态与知识分子,知识社会学,计划重建论。 教学目标:掌握意识形态的涵义、本质,虚假 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掌握知识社会学与意识 形态的区别,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理解政 治意识形态与知识分子的关系,欧洲意识形态 理论的发展阶段。 4 选读: 1.《意识形态与乌托 邦》 √ √ 第十五章 西方社会学的后现代转向 教学内容:西方现代社会学的困境与冲突,西 方后现代社会学的兴起。 教学目标:理解西方现代社会学中实证主义对 形而上学、人本主义对实证社会学的超越及其 面临的困境,了解西方后现代社会学兴起的现 实基础及西方社会学后现代转向的基本表现。 2 √ √
三、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后自学等教学方法,综合采用多 媒体、在线课程平台等信息化教学辅助手段,并通过提供教学参考资料、推荐课外阅读材料 等方式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知识结构。 本课程自学内容的量应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30%。自学内容主要包括在各章节结束后 完成教师布置的经典著作、经典论文等资料的阅读。自学不占上课学时,学生自学结束后 教师应通过批改阅读笔记、课堂提问与讨论等方式进行检查。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课程考核主要采用开卷方式,考试范围涵盖所有讲授和自学内容。考试内容主要考核学 生对本课程主要概念与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分别占40%和60%,其中平时成绩由出勤成绩和 作业成绩构成。 五、课程思政素材 序号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 敏学方法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法会学家涂尔干和德社会学 第四章,第七讲授 2.2激发学生 立“科 的家国情怀。 对马克思学术生平与学术思想演变 第五章 阶级解放事业奋 读。 深化学生对物主安的理解 的讲接 化劳动热 主义的理解。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高等教有出版社,2006年版。 2、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卷)》,,华夏出版社,200 年版。 4、(美)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5、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七、本课程与其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它帮助社会工作学生奠定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培养社会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课程的知识和理论。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 3y6
36 三、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后自学等教学方法,综合采用多 媒体、在线课程平台等信息化教学辅助手段,并通过提供教学参考资料、推荐课外阅读材料 等方式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知识结构。 本课程自学内容的量应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 30%。自学内容主要包括在各章节结束后 完成教师布置的经典著作、经典论文等资料的阅读。自学不占上课学时,学生自学结束后, 教师应通过批改阅读笔记、课堂提问与讨论等方式进行检查。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课程考核主要采用开卷方式,考试范围涵盖所有讲授和自学内容。考试内容主要考核学 生对本课程主要概念与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分别占 40%和 60%,其中平时成绩由出勤成绩和 作业成绩构成。 五、课程思政素材 序号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 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1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和德国社会学 家韦伯基于各自国家需要投身“一 战”的两个例子,引导学生树立“科 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籍”的家国情 怀。 第四章、第七 章 讲授 2.2 激发学生 的家国情怀。 2 对马克思学术生平与学术思想演变 全程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为 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的高尚 精神;对马克思社会学思想的讲授, 深化学生对唯物主义的理解。 第五章 讲授与课 后著作阅 读。 2.1 实 践 观、实践的 展开形式, 异化劳动批 判。 2.2 引导学生 学习马克思的 高尚情操,深 化学生对唯物 主义的理解。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 2、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3、〔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卷)》,,华夏出版社,2001 年版。 4、〔美〕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 年版。 5、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6、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7、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 七、本课程与其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它帮助社会工作学生奠定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培养社会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课程的知识和理论。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