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形势与政策》讲义 专题三民法典一—一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教学目的】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 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教学中,让学 生深入了解民法典出台的时代背景与历史进程。了解民法典的基本内 容与每一个中国公民息息相关,帮助学生牢固树拉正确法律观念,成 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守法公民。了解民法典的编纂与出台是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重要里程 碑,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提升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重点内容】 1.民法典颁布的时代背景与历史进程 2.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 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 3.民法典颁布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1.颁布实施民法典的时代背景。 2.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36
1 / 36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形势与政策》讲义 专题三 民法典——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教学目的】 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 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教学中,让学 生深入了解民法典出台的时代背景与历史进程。了解民法典的基本内 容与每一个中国公民息息相关,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法律观念,成 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守法公民。了解民法典的编纂与出台是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重要里程 碑,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提升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重点内容】 1.民法典颁布的时代背景与历史进程 2.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 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 3.民法典颁布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1. 颁布实施民法典的时代背景。 2. 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3.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教学导入】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 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第二天下午,习近 平总书记就主持了以“切实实施民法典”为主题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 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2020年第12期《求是》刊发 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 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这次集体学 习的目的是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推动民法典实施, 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 益。讲话强调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 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 民法典教育。 这部受到中央高度重视、民众万干瞩目的《民法典》为什么在 2020年颁布实施呢?如何理解它的时代背景?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对于我们国家、社会和海一位公民又意味着什么?下面我们将从《民 法典》颁布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民法典颁布的时代背景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会发展的特殊时期,2020年5月28日,凝疑聚几代人心血和期盼 的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呱呱坠地”。7编1260条、10多万字, 2/36
2 / 36 3. 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教学导入】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 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第二天下午,习近 平总书记就主持了以“切实实施民法典”为主题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 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2020年第12期《求是》刊发 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 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这次集体学 习的目的是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推动民法典实施, 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 益。讲话强调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 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 民法典教育。 这部受到中央高度重视、民众万千瞩目的《民法典》为什么在 2020年颁布实施呢?如何理解它的时代背景?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对于我们国家、社会和每一位公民又意味着什么?下面我们将从《民 法典》颁布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民法典颁布的时代背景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会发展的特殊时期,2020 年 5 月 28 日,凝聚几代人心血和期盼 的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呱呱坠地”。7 编 1260 条、10多万字
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篇章结构最复杂,汲取中华民 族五千年优秀文化和丰硕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的民法典,既重任在肩, 又星光熠熠。 (一)立法目的 为什么要立这样一部民法典呢?立法目的,又称为立法的宗旨、 立法的旨意,是制定本法所要达到的社会目的。在民法典第一条就开 宗明义的确立了立法目的即“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 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 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回应新时代人民需求,保障民事主体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的不断积累,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希望对权利的保护 更加充分、更加有效。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折射到法 治领域,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法治需求与法治发展不充 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全 面发展等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量部分;另一方面,法律优质产品供 给不足、立法不优、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监督不力、权力制约失衡、 权利保护缺位等问题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仍很突出。表现在:我国 现行法律体系中包括了相当规模的民事单行立法,这些法律在一定程 度上满足了人民的需要,但是,不同单行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散乱零 3/36
3 / 36 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篇章结构最复杂,汲取中华民 族五千年优秀文化和丰硕人类法治文明成果的民法典,既重任在肩, 又星光熠熠。 (一)立法目的 为什么要立这样一部民法典呢?立法目的,又称为立法的宗旨、 立法的旨意,是制定本法所要达到的社会目的。在民法典第一条就开 宗明义的确立了立法目的即“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 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 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回应新时代人民需求,保障民事主体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的不断积累,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希望对权利的保护 更加充分、更加有效。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折射到法 治领域,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法治需求与法治发展不充 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全 面发展等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量部分;另一方面,法律优质产品供 给不足、立法不优、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监督不力、权力制约失衡、 权利保护缺位等问题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仍很突出。表现在:我国 现行法律体系中包括了相当规模的民事单行立法,这些法律在一定程 度上满足了人民的需要,但是,不同单行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散乱零
碎甚至相互冲突,导致法院在审判中经常遇到法律适用上的困境。还 有我国多部现行民事法律制定多年有些规定已经滞后于时代发展, 有些规定无法回应当下民众重大关切的问题。例如,婚姻法已经施行 40多年,今天的婚姻模式与40年前已经有了较大差异,财产关系更 加复杂;颁布于改革开放之初的继承,当时普通民众财产数量较少 类型简单,相应的继承规则也相对简单、继承模式单一;如今网络已 经全面影响人民的社会生活,但是网络侵权、个人隐私保护等内容尚 待通过立法予以确认、宣示、保护。这些情况的出现,都呼唤统一的 民法典出台,以不断提升法治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法治满足人民需要 的能力。 2.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推进, 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并中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 界经济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我国社会发展也达到了 新的水平。但在新的发展阶段,在当代医疗科技、老龄化社会、环境 网络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既迎来发展机遇,同 时也面临巨大挑槛战。例如,网络科技、数据科技和生物科技正在飞速 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已成为不 可阻挡的世界潮流。高科技、大数据、互联网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 巨大机遇,反过来也可能损害经济和社会的主体的利益,从而损害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秩序。我国民法典是由我国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并受 4/36
4 / 36 碎甚至相互冲突,导致法院在审判中经常遇到法律适用上的困境。还 有,我国多部现行民事法律制定多年,有些规定已经滞后于时代发展, 有些规定无法回应当下民众重大关切的问题。例如,婚姻法已经施行 40多年,今天的婚姻模式与40年前已经有了较大差异,财产关系更 加复杂;颁布于改革开放之初的继承,当时普通民众财产数量较少、 类型简单,相应的继承规则也相对简单、继承模式单一;如今网络已 经全面影响人民的社会生活,但是网络侵权、个人隐私保护等内容尚 待通过立法予以确认、宣示、保护。这些情况的出现,都呼唤统一的 民法典出台,以不断提升法治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法治满足人民需要 的能力。 2.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推进, 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并中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 界经济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我国社会发展也达到了 新的水平。但在新的发展阶段,在当代医疗科技、老龄化社会、环境、 网络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既迎来发展机遇,同 时也面临巨大挑战。例如,网络科技、数据科技和生物科技正在飞速 发展,“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 ”已成为不 可阻挡的世界潮流。高科技、大数据、互联网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 巨大机遇,反过来也可能损害经济和社会的主体的利益,从而损害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秩序。我国民法典是由我国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并受
我国政治、思想、文化、道德等上层建筑制约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民法 典,是维护社会和经济能够正常运行的有效法律形式。因此维护社会 和经济秩序,成为我国立法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此次民法典编纂颁 布的核心目标之一。 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成熟,并将 通过法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激发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无限 创造力。 3.坚定四个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支撑。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动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把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强化法律对道 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在民法典中设定了行使民事权益的基本规侧,将 诚实信用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确立为基本原侧,对民事权利 行使进行了必要限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在民法典中 得到充分反映,并贯穿民法典始终。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 书”涉及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强大的价值辐谢功能,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隔融入民法典的贯彻实施过程,是德法融合,通 过维护民法典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自觉性,能够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能够极大的推动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民法典的核心和灵魂写入立法宗旨, 以立法形式表达、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核心价值,是坚持依法 5/36
5 / 36 我国政治、思想、文化、道德等上层建筑制约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民法 典,是维护社会和经济能够正常运行的有效法律形式。因此维护社会 和经济秩序,成为我国立法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此次民法典编纂颁 布的核心目标之一。 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成熟,并将 通过法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激发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无限 创造力。 3.坚定四个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支撑。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把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强化法律对道 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在民法典中设定了行使民事权益的基本规则,将 诚实信用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确立为基本原则,对民事权利 行使进行了必要限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在民法典中 得到充分反映,并贯穿民法典始终。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 书”涉及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强大的价值辐射功能,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贯彻实施过程,是德法融合,通 过维护民法典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自觉性,能够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能够极大的推动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民法典的核心和灵魂写入立法宗旨, 以立法形式表达、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核心价值,是坚持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