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填到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书,可以唤酲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wng的灵魂。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 精神家园的憧jng;读冰心的诗,我感悟了纯真细n的情感;读培根的随笔,我体会到了 精辟深suⅰ的晢理。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央视主持人路一鸣说:“能力比知识重要,善恶比能力重要。” B.党和政府一定会继续努力,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C.“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了2015年十大语文差错,电影《失孤》也上榜,属片名表 达错误。 D.看一个城市的好坏,就是看树上的鸟、水中的鱼、野猫野狗,过得怎么样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B.巴黎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恐怖分子袭击事件,共造成数百人左右伤亡 C.发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D.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表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一④每题1分,⑤题4分) ①焚膏油以继晷, ②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诗歌如一壶香茗,芬芳了四季,诗意了人生。新燕啄春泥,我们同白居易感知“乱花渐 欲迷人眼”的生机;夏意醉琅琊,我们随欧阳修感受“佳木秀而繁阴”的清凉:秋风破茅屋, 我们与杜甫同享“ ”的济世情怀;冬雪飘边塞,我 们和岑参共赏“ ”的春意雪景。 5.名著阅读。(6分) (1)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格列佛游记》的作者通过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手法和离奇的故事情节,深刻剖析了当 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B.格列佛当了“羚羊号”船长,第三次外出航海,他的部下图谋不轨,把他长期禁闭在 舱里,后来又把他抛弃在了小人国 C.《五猖会》里的父亲责令我在去看五猖会前背书,让我无比沮丧;《无常》中,我在 乡间迎神会上最愿见的是活无常。 D.《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让孩子们做危险的事 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后来又造谣说我偷家里东西。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填到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 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 wǎng 的灵魂。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 精神家园的憧 jǐng;读冰心的诗,我感悟了纯真细 nì的情感;读培根的随笔,我体会到了 精辟深 suì的哲理。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 ...的一项是(2 分) A.央视主持人路一鸣说:“能力比知识重要,善恶比能力重要。” B.党和政府一定会继续努力,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C.“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了 2015 年十大语文差错,电影《失孤》也上榜,属片名表 达错误。 D.看一个城市的好坏,就是看树上的鸟、水中的鱼、野猫野狗,过得怎么样。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B.巴黎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恐怖分子袭击事件,共造成数百人左右伤亡。 C.发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D.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表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①—④每题 1 分,⑤题 4 分) ①焚膏油以继晷, 。 ②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 ④ ,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诗歌如一壶香茗,芬芳了四季,诗意了人生。新燕啄春泥,我们同白居易感知“乱花渐 欲迷人眼”的生机;夏意醉琅琊,我们随欧阳修感受“佳木秀而繁阴”的清凉;秋风破茅屋, 我们与杜甫同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济世情怀;冬雪飘边塞,我 们和岑参共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春意雪景。 5.名著阅读。(6 分) ⑴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格列佛游记》的作者通过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手法和离奇的故事情节,深刻剖析了当 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B.格列佛当了“羚羊号”船长,第三次外出航海,他的部下图谋不轨,把他长期禁闭在 舱里,后来又把他抛弃在了小人国。 C.《五猖会》里的父亲责令我在去看五猖会前背书,让我无比沮丧;《无常》中,我在 乡间迎神会上最愿见的是活无常。 D.《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让孩子们做危险的事, 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后来又造谣说我偷家里东西。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
恶她的 (2)《朝花夕拾》是用娴熟的文学手法写成的优美的散文珍品,作者擅长描摹人物的神情心 态,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除夕夜长妈妈教少年鲁迅如何吃福橘 如何讲“吉利”话和元旦清晨等待鲁迅“恭喜”的情景,把这个农村妇女的 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范爱农》中写范爱农得知恩师被杀后,违逆众人意见,反对发抗 议电报的细节,把他 的性格刻画得入木 分。(2分) (3)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皇帝邀请格列佛观看宫廷表演前,小 人国人民已经不再觉得格列佛对他们会有危险了,有时会 在格列佛的身体上玩耍。他们是怎么玩耍的?(2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学问和智慧》里写道:“有智慧的人……纵然硏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 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请你参加某班级“智慧语文” 活动,就下面一些小问题的探究,尝试开启自己的智慧之门。 (1)【对联里的“智慧”】姜堰某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学校想挑选内容适合的三副对联, 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摄影社,以示祝贺。送给文学社的对联是:“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请你替这个学校从下面的四副对联挑选出两联合适的分别送给戏剧社和 摄影社。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③看我非我,我 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 戏剧社: 摄影社 (只填序号) (2)【谜语里的“智慧”】猜谜语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根据下列谜面猜 成语,任选两幅图案,将序号和成语写在横线上。(4分) 口凶 語語言筐 (2 3 4 序号 成语 序号:成语: (3)【广告里的“智慧”】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 则好的广告语会让人过目不忘,比如右边的这幅公益广 告,“雾霾,让你前途无‘亮’”的广告语非常巧妙, 请你简要赏析。(2分) 、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唐崔珏《和友人鸳鸯之什》(其一),完成第7题。(6分)
恶她的。 ⑵《朝花夕拾》是用娴熟的文学手法写成的优美的散文珍品,作者擅长描摹人物的神情心 态,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除夕夜长妈妈教少年鲁迅如何吃福橘、 如何讲“吉利”话和元旦清晨等待鲁迅“恭喜”的情景,把这个农村妇女的 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范爱农》中写范爱农得知恩师被杀后,违逆众人意见,反对发抗 议电报的细节,把他 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 分。(2 分) ⑶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皇帝邀请格列佛观看宫廷表演前,小 人国人民已经不再觉得格列佛对他们会有危险了,有时会 在格列佛的身体上玩耍。他们是怎么玩耍的?(2 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 《学问和智慧》里写道:“有智慧的人……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 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请你参加某班级“智慧语文” 活动,就下面一些小问题的探究,尝试开启自己的智慧之门。 ⑴【对联里的“智慧”】 姜堰某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学校想挑选内容适合的三副对联, 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摄影社,以示祝贺。送给文学社的对联是:“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请你替这个学校从下面的四副对联挑选出两联合适的分别送给戏剧社和 摄影社。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③ 看我非我,我 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 戏剧社: 摄影社: (只填序号) ⑵【谜语里的“智慧”】猜谜语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根据下列谜面猜 成语,任选两幅图案,将序号和成语写在横线上。(4 分) 序号: 成语: 序号: 成语: ⑶【广告里的“智慧”】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一 则好的广告语会让人过目不忘,比如右边的这幅公益广 告,“雾霾,让你前途无‘亮’”的广告语非常巧妙, 请你简要赏析。(2 分) 二、阅读理解(共 60 分) (一)阅读唐•崔珏《和友人鸳鸯之什①》(其一),完成第 7 题。(6 分)
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逐梭齐上玉人机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注】①什:《诗经》雅、颂十篇为一什,故诗章有“篇什”之称。②鬣(1ie):鸳鸯头 顶上的长羽毛。③瓦:一俯一仰成对组合的瓦叫鸳鸯瓦,是人们根据鸳鸯比翼双飞的形状制 作、排列的。④梭:织布机上的梭子。人们把织有鸳鸯图案的锦锻叫鸳鸯锦,是根据鸳鸯 双飞并栖的情状精心织出来的。⑤本句指采莲姑娘打桨归来。桡:船桨。 7.(1)崔珏这首诗很有特色,作者因此被誉为“崔鸳鸯”。下面选项中哪位诗人的称号不是 因为其诗句而得名的(1分) A.郑谷“郑鹧鸪”B.宋祁“红杏尚书”C.李清照“李三瘦”D.杜甫“杜工部” (2)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人咏鸳鸯,首先从羽色写起。他以“翠鬣红毛”这样艳丽鲜明的字眼来形容鸳鸯,又 着意把它放在夕晖斜照的背景下来写 B.诗的第二句点明鸳鸯重情这一最重要的特征。 C.第二联诗人虚写,从鸳鸯日常的飞鸣宿食中选择这两个最能表现其重情的细节,从侧面 烘托,把鸳鸯的习性表现得维妙维肖,淋漓尽致 D.第三联就是从人和鸳鸯的这种联系上生发联想,进一步表现鸳鸯的重情。。 (3)本诗写鸳鸯,而尾联却写了采莲女,这样写有何作用?(3分) (二)阅读《诚斋夫人》节选,完成8-11题。(14分) 杨诚斋⑩夫人罗氏,年七十余,毎寒月黎明即起,诣厨躬作粥一釜,遍享奴婢,然后使 之服役。其子东山先生启曰:“天寒何自苦如此?”夫人曰:“奴婢亦人子也。”东山守吴 兴,夫人尝于郡圃种伫②,躬纺缉③以为衣,时年盖八十余矣。东山月俸,分以奉母。夫人 忽小疾,既愈,出所积券,曰:“此长物③也,自吾积此,意不乐,果致疾。今宜悉以谢医, 则吾无事矣。”平居首饰止于银衣止于绸绢。生四子三女,悉自乳,曰:“饥人之子,以哺 吾子,是诚何心哉?”诚斋父子,视金玉如粪土。诚斋、东山清介⑤绝俗,固皆得之天资, 而妇道母仪所助亦已多矣。 【注】①杨诚斋:即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②纩:麻, ③缉:把麻拆成缕连接起来。④长物:多余的东西。⑤介:正直。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诣厨躬作粥一釜( ②东山守吴兴( ③躬纺缉以为衣( ④悉自乳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今宜悉以谢医 A.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B.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C.悉以咨之(《出师表》)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时年盖八十余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翠鬣②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③,逐梭④齐上玉人机。 采莲无限兰桡女⑤,笑指中流羡尔归。 【注】①什:《诗经》雅、颂十篇为一什,故诗章有“篇什”之称。②鬣(1iè):鸳鸯头 顶上的长羽毛。③瓦:一俯一仰成对组合的瓦叫鸳鸯瓦,是人们根据鸳鸯比翼双飞的形状制 作、排列的。 ④梭:织布机上的梭子。人们把织有鸳鸯图案的锦锻叫鸳鸯锦,是根据鸳鸯 双飞并栖的情状精心织出来的。⑤本句指采莲姑娘打桨归来。桡:船桨 。 7. ⑴崔珏这首诗很有特色,作者因此被誉为“崔鸳鸯”。下面选项中哪位诗人的称号不是 因为其诗句而得名的(1 分) A.郑谷“郑鹧鸪” B.宋祁“红杏尚书” C.李清照“李三瘦” D.杜甫“杜工部” ⑵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诗人咏鸳鸯,首先从羽色写起。他以“翠鬣红毛”这样艳丽鲜明的字眼来形容鸳鸯,又 着意把它放在夕晖斜照的背景下来写。 B.诗的第二句点明鸳鸯重情这一最重要的特征。 C.第二联诗人虚写,从鸳鸯日常的飞鸣宿食中选择这两个最能表现其重情的细节,从侧面 烘托,把鸳鸯的习性表现得维妙维肖,淋漓尽致。 D.第三联就是从人和鸳鸯的这种联系上生发联想,进一步表现鸳鸯的重情。。 ⑶本诗写鸳鸯,而尾联却写了采莲女,这样写有何作用? (3 分) (二)阅读《诚斋夫人》节选,完成 8-11 题。(14 分) 杨诚斋夫人罗氏,年七十余,每寒月黎明即起,诣厨躬作粥一釜,遍享奴婢,然后使 之服役。其子东山先生启曰:“天寒何自苦如此?”夫人曰:“奴婢亦人子也。”东山守吴 兴,夫人尝于郡圃种纻,躬纺缉以为衣,时年盖八十余矣。东山月俸,分以奉母。夫人 忽小疾,既愈,出所积券,曰:“此长物④也,自吾积此,意不乐,果致疾。今宜悉以谢医, 则吾无事矣。”平居首饰止于银衣止于绸绢。生四子三女,悉自乳,曰:“饥人之子,以哺 吾子,是诚何心哉?”诚斋父子,视金玉如粪土。诚斋、东山清介⑤绝俗,固皆得之天资, 而妇道母仪所助亦已多矣。 【注】杨诚斋:即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纻:麻。 缉:把麻拆成缕连接起来。④长物:多余的东西。⑤介:正直。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 诣.厨躬作粥一釜 ( ) ② 东山守.吴兴 ( ) ③ 躬.纺缉以为衣 ( ) ④ 悉自乳. (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今宜悉以谢医 A.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B.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C.悉以咨之(《出师表》)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时 年 盖 八 十 余 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 译文: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译文 11.选文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诚斋夫人的勤劳?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 (三)阅读汤小小的《假如没有了小拇指》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在很多人看来,小拇指都是可有可无的,就拿玩手机来说,不管你习惯用大拇指还是 用食指,或者用中指,反正,都没小拇指什么事儿。它真是手指家族中最清闲最没用的一个 小成员,就像阑尾,除了让人多份牵挂,其他的,纯属多余 ②事实真是这样吗? ③为了验证小拇指的功用,有人做了个有趣的实验,邀请一些男士和女士,让他们随意 使用手机,发短信,查找联系人,浏览新闻,Q聊夭,想干吗干吗。而这个过程中,你知 道你的小拇指在干吗? ④据观察,它没有如你所想的那样,在一边又清闲又无聊地观望,它比所有的手指更忙 碌,因为它全程支撑着你的手机,它那薄而小的皮肤,就是一个超级稳定的固定架,让其他 的手指可以天马行空,随意做自己喜欢的事。 ⑤如果没有这个攴撑架,情况会怎样呢?当所有参与试验的人,把小拇指刻意挪开时 他们首先发现,离了小拇指,真的没什么大不了,所有的事依然可以照做。但紧接着,他们 又有了新的发现:打字速度下降了,点击的位置不精确了,手机反应迟钝了,还一不小心就 会从手中掉下来。 ⑥实验的结果就是,小拇指能够帮你更好地玩转电子产品,那么,除此之外,它还有别 的作用吗? ⑦连研究人员都曾经认为,在人类起源之初,大拇指的出现对于石质工具的使用和制作 意义重大,是它推动了人类的发展,而小拇指,根本没有任何功劳。直到1988年,某研究 团队研究了石器工具制造过程中上肢肌肉的运动水准,结果发现,只有依靠小拇指,人们才 能抓紧石芯,才能制造出工具 ⑧也就是说,小拇指能够帮你保持手中物体的平衡,如果没有它,你就不可能抓牢手中 的东西,连东西都抓不牢,大拇指再神勇,也没有用武之地啊。 ⑨其实,无论是抓石芯还是抓手机,小拇指的作用都基本相似,就是帮你固定物体并保 持物体的平衡,而且,你要抓的东西越重要,小拇指使的力气也越大,反之,如果你抓一些 无足轻重的东西,小拇指就会变得清闲起来,很多人端荼杯时,小拇指会优雅地翘起来,就 是因为,小拇指觉得这件事不需要它出手,所以偷了会儿小懒。 ⑩小拇指的重要性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根据它的特点,人们设计出了九宫 也在电子产品编程时考虑它的使用习惯,继而开发出适合大拇指和小拇指滑动的产品,它不 仅帮人固定物体,更推动和指导了创新的方向 ⑩连设计人员都如此重视你的小拇指,现在,你还会忽略它的存在,不用心保护它吗? (选自《知识窗》2014年第9期) 1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小拇指的作用。(2分) 1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5分)
⑴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 译文: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译文: 11.选文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诚斋夫人的勤劳?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 分) (三)阅读汤小小的《假如没有了小拇指》一文,完成 12-14 题。(10 分) ①在很多人看来,小拇指都是可有可无的,就拿玩手机来说,不管你习惯用大拇指还是 用食指,或者用中指,反正,都没小拇指什么事儿。它真是手指家族中最清闲最没用的一个 小成员,就像阑尾,除了让人多份牵挂,其他的,纯属多余。 ②事实真是这样吗? ③为了验证小拇指的功用,有人做了个有趣的实验,邀请一些男士和女士,让他们随意 使用手机,发短信,查找联系人,浏览新闻,QQ 聊天,想干吗干吗。而这个过程中,你知 道你的小拇指在干吗? ④据观察,它没有如你所想的那样,在一边又清闲又无聊地观望,它比所有的手指更忙 碌,因为它全程支撑着你的手机,它那薄而小的皮肤,就是一个超级稳定的固定架,让其他 的手指可以天马行空,随意做自己喜欢的事。 ⑤如果没有这个支撑架,情况会怎样呢?当所有参与试验的人,把小拇指刻意挪开时, 他们首先发现,离了小拇指,真的没什么大不了,所有的事依然可以照做。但紧接着,他们 又有了新的发现:打字速度下降了,点击的位置不精确了,手机反应迟钝了,还一不小心就 会从手中掉下来。 ⑥实验的结果就是,小拇指能够帮你更好地玩转电子产品,那么,除此之外,它还有别 的作用吗? ⑦连研究人员都曾经认为,在人类起源之初,大拇指的出现对于石质工具的使用和制作 意义重大,是它推动了人类的发展,而小拇指,根本没有任何功劳。直到 1988 年,某研究 团队研究了石器工具制造过程中上肢肌肉的运动水准,结果发现,只有依靠小拇指,人们才 能抓紧石芯,才能制造出工具。 ⑧也就是说,小拇指能够帮你保持手中物体的平衡,如果没有它,你就不可能抓牢手中 的东西,连东西都抓不牢,大拇指再神勇,也没有用武之地啊。 ⑨其实,无论是抓石芯还是抓手机,小拇指的作用都基本相似,就是帮你固定物体并保 持物体的平衡,而且,你要抓的东西越重要,小拇指使的力气也越大,反之,如果你抓一些 无足轻重的东西,小拇指就会变得清闲起来,很多人端茶杯时,小拇指会优雅地翘起来,就 是因为,小拇指觉得这件事不需要它出手,所以偷了会儿小懒。 ⑩小拇指的重要性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根据它的特点,人们设计出了九宫格, 也在电子产品编程时考虑它的使用习惯,继而开发出适合大拇指和小拇指滑动的产品,它不 仅帮人固定物体,更推动和指导了创新的方向。 连设计人员都如此重视你的小拇指,现在,你还会忽略它的存在,不用心保护它吗? (选自《知识窗》2014 年第 9 期) 1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小拇指的作用。(2 分) 1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5 分)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⑥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 (2)文章第④段开头的“据观察”,是否多余?请说出你的理解。(2分) 14.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拇指觉得这件事不需要它出手,所以偷了会儿小懒”,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使说明生动形象 B.你要抓的东西越重要,小拇指使的力气也越大 C.如果你抓一些无足轻重的东西,小拇指就会变得清闲起来 D.在人类起源之初,大拇指的出现对于石质工具的使用和制作意义重大,是它推动了人 类的发展,而小拇指,根本没有任何功劳。 (四)阅读蒋勋功的《遭遇被让座》,完成15-17题。(10分) ①公交车上抢座位,本不是什么新闻。可是,一辆公交车上就发生了这样一幕,一个老 太太和一个小孩子同时抢一个座位,小孩子捷足先登,老太太非要坐。小孩子不同意,老太 太恼羞成怒,竟然一屁股坐在小孩子的腿上。见此,小孩的母亲赶过来理论,于是一场争斗 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有媒体以“挟人让座”为题,由“抢”到“挟”,性质有了明显的变化。 ②问题是发生在一老一幼两个人身上,按规定,这两个都有优先享受照顾的权利,尊老 爱幼嘛!从权益的角度讲,凡是购了票,一票一座,应该受到保护。坐不坐、让不让是购票 人自己的事。让位体现风格,不让也有权利。当事人不同意,真还不能强迫。不让座往往被 不分青红皂白受到谴责,多少是有失公正的。 ③推而广之,做好事完全基于个人的自愿,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觉行为,不屈服于任何 外在的压力。比如义务献血,抽的是个人的血,不能强行把针头插进别人的血管。遇见不幸 跌在地上的陌生人,他可以选择扶与不扶。捐款捐物,是个人掏腰包,不能强求。如此等等 可以倡导这种美德,培育良好风气。也可以批评指责各种冷血行为,见难不帮、见危不救应 当受到良心的谴贲。但是,做好事不能挟迫于人 ④这一挟迫,虽然是贬损别人,反而是自己的道德缺失。那么想过没有,你坐了,别人 只能站着;你舒服了,别人就不舒服了。这样,就把自己的舒服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何 况那个座位本来就是别人坐的,那份舒服本来是别人享受的。挟迫人家道德高尚,那你自己 的道德又跑到哪里去了? ⑤老虎也会念佛,任何人都有慈悲的一面。当善举成为普遍行为时,整个社会的风气应 当会好起来。而当做好事还有顾忌时,那么选择犹豫、退却、躲避就不应受到指责了。有人 就利用别人的善良,滋润着自己的生活;有人就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别人的帮助,把一切当成 应该。开始送上几个鸡蛋,知道感谢,二次,三次,还知道说声谢谢,慢慢地,以为这是天 经地义的。如果哪一次没及时送来,或者不送,攻击、指责是必然的,全是别人的错。有人 倒在地上,如果没有人敢去搀扶,不奇怪,那是因为怕受牵连;有人抢劫,甚至杀人,如果 没有人见义勇为,不奇怪,那是因为有时英雄流血还要流泪;有人要救助、募捐,如果畇应 者寥寥,不奇怪,因为担心那欯物不知会流向何方。事情容易颠倒,性质须臾发生变化,不 放心,不甘心。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还去挟迫他人做好事,只能适得其反。 ⑥这个世界并不缺乏爱,缺的是一种氛围。爱的氛围营造,是每个人的事,是全社会的 事 15.在这篇一事一议的文章中,作者是因什么事而引发议论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⑥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 分) (2)文章第④段开头的“据观察”,是否多余?请说出你的理解。(2 分) 14.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拇指觉得这件事不需要它出手,所以偷了会儿小懒”,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使说明生动形象。 B.你要抓的东西越重要,小拇指使的力气也越大。 C.如果你抓一些无足轻重的东西,小拇指就会变得清闲起来。 D.在人类起源之初,大拇指的出现对于石质工具的使用和制作意义重大,是它推动了人 类的发展,而小拇指,根本没有任何功劳。 (四)阅读蒋勋功的《遭遇被让座》,完成 15-17 题。(10 分) ①公交车上抢座位,本不是什么新闻。可是,一辆公交车上就发生了这样一幕,一个老 太太和一个小孩子同时抢一个座位,小孩子捷足先登,老太太非要坐。小孩子不同意,老太 太恼羞成怒,竟然一屁股坐在小孩子的腿上。见此,小孩的母亲赶过来理论,于是一场争斗 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有媒体以“挟人让座”为题,由“抢”到“挟”,性质有了明显的变化。 ②问题是发生在一老一幼两个人身上,按规定,这两个都有优先享受照顾的权利,尊老 爱幼嘛!从权益的角度讲,凡是购了票,一票一座,应该受到保护。坐不坐、让不让是购票 人自己的事。让位体现风格,不让也有权利。当事人不同意,真还不能强迫。不让座往往被 不分青红皂白受到谴责,多少是有失公正的。 ③推而广之,做好事完全基于个人的自愿,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觉行为,不屈服于任何 外在的压力。比如义务献血,抽的是个人的血,不能强行把针头插进别人的血管。遇见不幸 跌在地上的陌生人,他可以选择扶与不扶。捐款捐物,是个人掏腰包,不能强求。如此等等。 可以倡导这种美德,培育良好风气。也可以批评指责各种冷血行为,见难不帮、见危不救应 当受到良心的谴责。但是,做好事不能挟迫于人。 ④这一挟迫,虽然是贬损别人,反而是自己的道德缺失。那么想过没有,你坐了,别人 只能站着;你舒服了,别人就不舒服了。这样,就把自己的舒服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何 况那个座位本来就是别人坐的,那份舒服本来是别人享受的。挟迫人家道德高尚,那你自己 的道德又跑到哪里去了? ⑤老虎也会念佛,任何人都有慈悲的一面。当善举成为普遍行为时,整个社会的风气应 当会好起来。而当做好事还有顾忌时,那么选择犹豫、退却、躲避就不应受到指责了。有人 就利用别人的善良,滋润着自己的生活;有人就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别人的帮助,把一切当成 应该。开始送上几个鸡蛋,知道感谢,二次,三次,还知道说声谢谢,慢慢地,以为这是天 经地义的。如果哪一次没及时送来,或者不送,攻击、指责是必然的,全是别人的错。有人 倒在地上,如果没有人敢去搀扶,不奇怪,那是因为怕受牵连;有人抢劫,甚至杀人,如果 没有人见义勇为,不奇怪,那是因为有时英雄流血还要流泪;有人要救助、募捐,如果响应 者寥寥,不奇怪,因为担心那款物不知会流向何方。事情容易颠倒,性质须臾发生变化,不 放心,不甘心。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还去挟迫他人做好事,只能适得其反。 ⑥这个世界并不缺乏爱,缺的是一种氛围。爱的氛围营造,是每个人的事,是全社会的 事。 15.在这篇一事一议的文章中,作者是因什么事而引发议论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