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一八年海陵区中考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叶片有灵性,叶雕显神奇。生物mei()浸泡,多工序处理,耐腐防shi 折而不断。顺着天然 叶脉纹理精雕细刻,薄如蝉yi(),色z()自然,手感柔顺,便于收藏。叶片装进大世界,灵动传神 汇风情。泰州叶雕大师黄太生的作品,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发现泰州之美:一叶一世界》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一一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B.《泰州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近日发布,公开征求意见 C.“唉!你这人真是……”他气愤极了。 D.兴化的“红膏河蟹”、泰兴的“黄桥烧饼”、靖江的“蟹黄汤包”、“双鱼肉脯”,都是泰州地区 的经典美食 3.下列语句表述准确无误的一项是(▲)(2分) A.我在这次“悦动海陵”旅游节期间过得非常开心,诚挚感谢你的一路奉陪。 B.“沐、梅、湖、缎”四个字的造字法相同。 C.学校男子篮球队队员们大多十七八岁,正值豆蔻年华。 D.4月14日,在俄罗斯一再的反复警告下,英美法依然对叙利亚发动了空袭。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 浮光跃金, ②辛苦遭逢起一经, ,死而后已 ④ 大渡桥横铁索寒 ⑤登高远眺,总能令人豪情满怀。杜甫《望岳》中“ 抒发了他勇于攀登、 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王安石《登飞来峰》以“ 表现他拨云见日、高瞻远瞩 的豪迈气概 5.名著阅读。(6分) (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填空。(3分) 当夜,两个孩子果然如约而来。他们坐在树荫底下等着。这是个偏僻的地方,又值夜半,迷信的说法 把这地方搞得阴森森的。沙沙作响的树叶像是鬼怪们在窃窃私语,暗影里不知有多少魂灵埋伏着,远处不 时传来沉沉的狗吠,一只猫头鹰阴森地厉叫着、 选文中的“两个孩子”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 他们半夜来到树林是 为了▲。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两项是(▲)(▲)(3分,多选不得分,选对一项得1 分,选对两项得3分) A.《父亲的病》回忆了作者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 方等种种表现。文章既讽刺庸医,也批评封建主义的孝道 B.即使双目失明、双腿瘫痪,保尔也从不曾失去生活信心,他决定以写作去实现人生价值,把写好的 小说寄给朱赫来征求意见,小说最终获得成功。 C.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威力无穷,但青牛怪却有一个白森森的“金刚琢”,竟能把金箍棒一古
1 二○一八年海陵区中考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 30 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叶片有灵性,叶雕显神奇。生物méi( )浸泡,多工序处理,耐腐防 shí( ),折而不断。顺着天然 叶脉纹理精雕细刻,薄如蝉 yì( ),色 zé( )自然,手感柔顺,便于 收藏。叶片装进大世界,灵动传神 汇风情。泰州叶雕大师黄太生的作品,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发现泰州之美:一叶一世界》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 ...的一项是( ▲ )(2 分) A. 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B.《泰州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近日发布,公开征求意见。 C.“唉!你这人真是……”他气愤极了。 D.兴化的“红膏河蟹”、泰兴的“黄桥烧饼”、靖江的“蟹黄汤包”、“双鱼肉脯”,都是泰州地区 的经典美食。 3.下列语句表述准确无误 ....的一项是( ▲ )(2 分) A.我在这次“悦动海陵”旅游节期间过得非常开心,诚挚感谢你的一路奉陪。 B.“沐、梅、湖、缎”四个字的造字法相同。 C.学校男子篮球队队员们大多十七八岁,正值豆蔻年华。 D.4 月 14 日,在俄罗斯一再的反复警告下,英美法依然对叙利亚发动了空袭。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①~④每题 1 分,第⑤题 4 分) ①浮光跃金, ▲ 。 ②辛苦遭逢起一经, ▲ 。 ③ ▲ ,死而后已。 ④ ▲ ,大渡桥横铁索寒。 ⑤登高远眺,总能令人豪情满怀。杜甫《望岳》中“ ▲ , ▲ ”,抒发了他勇于攀登、 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王安石《登飞来峰》以“ ▲ , ▲ ” 表现他拨云见日、高瞻远瞩 的豪迈气概。 5.名著阅读。(6 分) ⑴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填空。(3 分) 当夜,两个孩子果然如约而来。他们坐在树荫底下等着。这是个偏僻的地方,又值夜半,迷信的说法 把这地方搞得阴森森的。沙沙作响的树叶像是鬼怪们在窃窃私语,暗影里不知有多少魂灵埋伏着,远处不 时传来沉沉的狗吠,一只猫头鹰阴森地厉叫着。 选文中的“两个孩子”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 ▲ 和 ▲ ,他们半夜来到树林是 为了 ▲ 。 ⑵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两项..是( ▲ )( ▲ )(3 分,多选不得分,选对一项得 1 分,选对两项得 3 分) A.《父亲的病》回忆了作者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 方等种种表现。文章既讽刺庸医,也批评封建主义的孝道。 B.即使双目失明、双腿瘫痪,保尔也从不曾失去生活信心,他决定以写作去实现人生价值,把写好的 小说寄给朱赫来征求意见,小说最终获得成功。 C.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威力无穷,但青牛怪却有一个白森森的“金刚琢”,竟能把金箍棒一古
脑儿套去,孙悟空不得不另行设法。 D.宋江是梁山上的主要领导人,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指挥才能,但忠君思想浓厚。为此,他将“忠义 堂”改为“聚义厅”,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 E.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运用夸张荒诞手法,想象了一个名叫慧骃国的人兽颠倒的国 度,讽刺了人性的丑陋与人类社会的弊端。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阅读,让城市更文明。泰州市不断推进“书香泰州”建设工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你 也参与其中。 (1)【漂流书屋】泰州市区首批200多个无人值守的“共享漂流书屋”,陆续在公交站台、街道社区等场 所投放使用。你和同学小明一起乘坐公交车,到站后,小明随手将从漂流书屋中借来的书丢在车座上。请 你对他的不文明行为加以劝说。(2分) (2)【全民阅读】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泰州邮政公司举办了《全民阅读》特种邮票首发仪式。请你结 这枚邮票的构图要素,阐述其寓意,至少两点。(2分 ·。。 120 (3)【阅读调査】市区某中学调査了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存在的问题(两个),并提出相应合理建议。(4分) 某中学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读书目的 占比」书类别占比 随意阅读 动漫偶像 60% 兴趣爱好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开阔视野 地理历史 ①问题: ②建议 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陆游的《送七兄赴扬州帅幕》一诗,完成第7题。(6分)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注】①七兄:指陆游仲兄陆濬,行七。扬州帅:即淮南东路安抚使。幕:幕府。 ②胡马:指金兵。③诸公:指当时朝中的掌权者。④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这里代指普通人 7.(1)本首诗中交代写作背景的一句是 (2分) (2)有人认为“吾辈空怀畎亩忧”一句中的“空”字用得很妙,请赏析。(2分) (3)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人以“刍荛”自比,流露了其因不满现实而产生的归隐之意。 B.“涕俱流”这一细节,包含着诗人心中对七兄安危和国家命运的担忧。 C.尾联移情于景,诗人自己不忍与七兄分别,却不直接道出,而是将这种感情赋予多情的乱絮和飞
2 脑儿套去,孙悟空不得不另行设法。 D.宋江是梁山上的主要领导人,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指挥才能,但忠君思想浓厚。为此,他将“忠义 堂”改为“聚义厅”,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 E.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运用夸张荒诞手法,想象了一个名叫慧骃国的人兽颠倒的国 度,讽刺了人性的丑陋与人类社会的弊端。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 阅读,让城市更文明。泰州市不断推进“书香泰州”建设工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你 也参与其中。 ⑴【漂流书屋】泰州市区首批 200 多个无人值守的“共享漂流书屋”,陆续在公交站台、街道社区等场 所投放使用。你和同学小明一起乘坐公交车,到站后,小明随手将从漂流书屋中借来的书丢在车座上。请 你对他的不文明行为加以劝说。(2 分) ▲ ⑵【全民阅读】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泰州邮政公司举办了《全民阅读》特种邮票首发仪式。请你结 合这枚邮票的构图要素,阐述其寓意,至少两点 ....。(2 分) ▲ ▲ ▲ ⑶【阅读调查】市区某中学调查了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存在的问题(两个),并提出相应..合理建议。(4 分) 某中学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表 读书目的 占 比 书籍类别 占 比 随意阅读 48% 动漫偶像 60% 兴趣爱好 34% 文学艺术 22% 助力写作 12% 科学技术 10% 开阔视野 6% 地理历史 8% ①问题: ▲ ②建议: ▲ 二、阅读理解(共 60 分) (一)阅读陆游的《送七兄赴扬州帅幕》①一诗,完成第 7 题。(6 分)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②集瓜州。诸公③谁听刍荛④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注】①七兄:指陆游仲兄陆濬,行七。扬州帅:即淮南东路安抚使。幕:幕府。 ②胡马:指金兵。③诸公:指当时朝中的掌权者。④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这里代指普通人。 7.⑴本首诗中交代写作背景的一句是 ▲ , ▲ 。(2 分) ⑵有人认为“吾辈空怀畎亩忧”一句中的“空”字用得很妙,请赏析。(2 分) ▲ ⑶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2 分) A.诗人以“刍荛”自比,流露了其因不满现实而产生的归隐之意。 B.“涕俱流”这一细节,包含着诗人心中对七兄安危和国家命运的担忧。 C.尾联移情于景,诗人自己不忍与七兄分别,却不直接道出,而是将这种感情赋予多情的乱絮和飞
D.这首诗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所抒发的情感有相似之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世居广陵,起自寒贱。年二十余,依宋丹阳尹刘秉,秉诛后,事太祖 文皇为门下书佐 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止,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 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 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益吾私宅!” 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选自《梁书·吕僧珍传》,有删改) 【注释】①在任:担任南兖州刺史时。②从父兄子:即堂侄。③既止:回故乡做官。④常分:固定的 职业。⑤叨越:非分占有。⑥督邮廨:督邮,官名。廨,旧时对官署的称呼。⑦适:出嫁。⑧卤簿:侍从。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不私亲戚(▲) ②岂可妄求叨越(▲) ③但当速反葱肆耳(▲) ④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 其真无马邪(《马说》) B.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陈涉世家》) C.其乡人曰(《曹刿论战》) D.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分) 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益吾私宅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11.请概括文中体现吕僧珍“平心率下,不私亲戚”高尚品性的事例。(2分) (三)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2~14题。(10分) 【A】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 门新的技术科学。从诞生以来,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从人工智能的发 展现状和特点来看,未来人工智能是基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成本的需要。如制造业中智能机器人 对生产流水线工人的替代、智能化信息系统对手工作业的替代等 (选自2018年04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B】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 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硏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这 是“人工智能”这一表述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百度、阿里、腾讯等公司在语音识别、神经网络、图 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突破,小米公司也设立了探索实验室,试图尽快推出人工智能重 量级产品。众多传统家电企业,也开始在智能电视领域进行布局。 选自2017年12月《财经内参》有删改)
3 花。 D.这首诗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所抒发的情感有相似之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11 题。(14 分)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世居广陵,起自寒贱。年二十余,依宋丹阳尹刘秉,秉诛后,事太祖 文皇为门下书佐。 僧珍在任①,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②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止③,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 “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④,岂可妄求叨越⑤,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 督邮廨⑥,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益吾私宅!” 姊适⑦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卤簿⑧到其宅,不以为耻。 (选自《梁书·吕僧珍传》,有删改) 【注释】①在任:担任南兖州刺史时。②从父兄子:即堂侄。③既止:回故乡做官。④常分:固定的 职业。⑤叨越:非分占有。⑥督邮廨:督邮,官名。廨,旧时对官署的称呼。⑦适:出嫁。⑧卤簿:侍从。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不私.亲戚( ▲ ) ②岂.可妄求叨越( ▲ ) ③但.当速反葱肆耳( ▲ ) ④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 ▲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例句: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 A.其真无马邪(《马说》) B.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陈涉世家》) C.其乡人曰(《曹刿论战》) D.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 分) 置 立 以 来 便 在 此 地 岂 可 益 吾 私 宅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 ▲ ⑵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 11.请概括文中体现吕僧珍“平心率下,不私亲戚”高尚品性的事例。(2 分) ▲ (三)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 12~14 题。(10 分) 【A】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 门新的技术科学。从诞生以来,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从人工智能的发 展现状和特点来看,未来人工智能是基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成本的需要。如制造业中智能机器人 对生产流水线工人的替代、智能化信息系统对手工作业的替代等。 (选自 2018 年 04 月《中国青年报》 有删改 ) 【B】李克强总理在 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 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这 是“人工智能”这一表述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百度、阿里、腾讯等公司在语音识别、神经网络、图 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突破,小米公司也设立了探索实验室,试图尽快..推出人工智能重 量级产品。众多传统家电企业,也开始在智能电视领域进行布局。 (选自 2017 年 12 月《财经内参》 有删改)
【C】实际上,人工智能也是一把“双刃剑”,其有可能出现的场景是“机器排斥人工”。比如,全 球最大的12家投资银行里,最普通的研究人员平均年薪都有50万美元,如此令人羡慕的岗位也存在被替 代的可能。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唯一的信息平台,信息看似变得多而自由,但其实由于 人工智能的原因,垄断我们所要获得的信息也就变得容易了。此外,人工智能的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2016年的围棋人机对弈中,谷歌设計开发的阿法狗与韩国的李世冇对弈局,所消耗的机器运行成本 达到了3000美元。而在此期间,人类对手可能只消耗了一碗石锅拌饭。 (选自微信公众号“失飞的纸飞机”有删改) 12.下列对三则材料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现在使用的所有人工智能技术,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动成本。 B.全球最大的12家投资银行里,最普通研究人员的岗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C.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化的推进,各类企业着力研发人工智能的相关产品 D.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别人无法掌控我们需要的信息,信息使用更加自由 13.材料【C】中划线句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3分) 14.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1)材料【B】中的“尽快”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2)“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对此处“双刃剑”的理解。(3分) 四)、阅读沈杰群的《唱出来的《长恨歌》“俘虏”现代人耳朵》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目前,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有个片段火爆网络。“经典传唱人”王铮亮与已过世的王之 炀老人隔空“对唱”《长恨歌》,戳中网友泪点,让大家惊叹:原来唱出来的《长恨歌》如此好听!第 次发现这首经典爱情诗的正确“打开方式”,经典的魅力超乎想象。 ②其实,近似歌唱的吟诵,才是古人读诗最源本的“打开方式”。不过,这种经典演绎方式世人遗忘 ③观众之所以感到吟诵出来的古诗词生动、好听,是因为吟诵能最完整地表达古诗词的丰富魅力。吟 诵是一种介于读和唱之间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口头表现形式。吟,是哼唱之意:诵,是抑扬顿挫地诵读 古人创作的所有诗词都是被赋予深厚音乐性的,包含平仄的格律、骈散顿挫的变化。中国文字是有声音的 每一个平平仄仄的音调,都是一把解锁诗词意蕴的钥匙,更是帮助现代人记忆一首诗的隐形通道。余光中 曾在《自豪与自幸一一我的国文启蒙》一文里感慨吟诵之于诗词古文学习的妙处。他回忆学生时代老师教 周敦颐的《爱莲说》时,“摇头晃脑,用川腔吟诵,有金石之声”。用正确的方式读诗,感知诗词意蕴, 这种积极影响是足以在一个人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贯彻一生的。 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许多人对白居易的爱 情金句都烂熟于心。但是与读其他好诗一样,大多数人却忽略了“读诗”的关键环节,诗句的意境都是通 过字面脑补而来的,虽然能一字不落地背诵大量诗篇,古人写作期许的美意却被辜负了一大半,诗词也显 得淡而无味。 ⑤如果仅仅让经典进行生硬的时空“平移”,或是把它当成现代人达成些许目的的美化工具,那么经 典的传播就丧失了意义。让我们用吟诵的方式打开古诗词吧!这样经典才能真正深入人心,转化为现代人 的文化涵养和美学品味,为精神生活增添美意与遐思 15.说说文章第①段有哪些作用。(3分)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用吟诵的方式学习古诗词有哪些好处。(3分)
4 【C】实际上,人工智能也是一把“双刃剑”,其有可能出现的场景是“机器排斥人工”。比如,全 球最大的 12 家投资银行里,最普通的研究人员平均年薪都有 50 万美元,如此令人羡慕的岗位也存在被替 代的可能。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唯一的信息平台,信息看似变得多而自由,但其实由于 人工智能的原因,垄断我们所要获得的信息也就变得容易了。此外,人工智能的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 2016 年的围棋人机对弈中,谷歌设计开发的阿法狗与韩国的李世石对弈一局,所消耗的机器运行成本 达到了 3000 美元。而在此期间,人类对手可能只消耗了一碗石锅拌饭。 (选自微信公众号“失飞的纸飞机” 有删改) 12.下列对三则材料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 分) A.现在使用的所有人工智能技术,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动成本。 B.全球最大的 12 家投资银行里,最普通研究人员的岗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C.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化的推进,各类企业着力研发人工智能的相关产品。 D.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别人无法掌控我们需要的信息,信息使用更加自由。 13.材料【C】中划线句运用了 ▲ 和 ▲ 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 ▲ 。(3 分) 14.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 分) ⑴材料【B】中的“尽快”不能去掉,为什么?(2 分) ▲ ⑵“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对此处“双刃剑”的理解。(3 分) ▲ (四)、阅读沈杰群的《唱出来的〈长恨歌〉“俘虏”现代人耳朵》一文,完成 15~17 题。(10 分) ①目前,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有个片段火爆网络。“经典传唱人”王铮亮与已过世的王之 炀老人隔空“对唱”《长恨歌》,戳中网友泪点,让大家惊叹:原来唱出来的《长恨歌》如此好听!第一 次发现这首经典爱情诗的正确“打开方式”,经典的魅力超乎想象。 ②其实,近似歌唱的吟诵,才是古人读诗最源本的“打开方式”。不过,这种经典演绎方式世人遗忘 已久。 ③观众之所以感到吟诵出来的古诗词生动、好听,是因为吟诵能最完整地表达古诗词的丰富魅力。吟 诵是一种介于读和唱之间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口头表现形式。吟,是哼唱之意;诵,是抑扬顿挫地诵读。 古人创作的所有诗词都是被赋予深厚音乐性的,包含平仄的格律、骈散顿挫的变化。中国文字是有声音的。 每一个平平仄仄的音调,都是一把解锁诗词意蕴的钥匙,更是帮助现代人记忆一首诗的隐形通道。余光中 曾在《自豪与自幸——我的国文启蒙》一文里感慨吟诵之于诗词古文学习的妙处。他回忆学生时代老师教 周敦颐的《爱莲说》时,“摇头晃脑,用川腔吟诵,有金石之声”。用正确的方式读诗,感知诗词意蕴, 这种积极影响是足以在一个人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贯彻一生的。 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许多人对白居易的爱 情金句都烂熟于心。但是与读其他好诗一样,大多数人却忽略了“读诗”的关键环节,诗句的意境都是通 过字面脑补而来的,虽然能一字不落地背诵大量诗篇,古人写作期许的美意却被辜负了一大半,诗词也显 得淡而无味。 ⑤如果仅仅让经典进行生硬的时空“平移”,或是把它当成现代人达成些许目的的美化工具,那么经 典的传播就丧失了意义。让我们用吟诵的方式打开古诗词吧!这样经典才能真正深入人心,转化为现代人 的文化涵养和美学品味,为精神生活增添美意与遐思。 15.说说文章第①段有哪些作用。(3 分) ▲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用吟诵的方式学习古诗词有哪些好处。(3 分) ▲
17.请概括出全文的论证思路。(4分) (五)阅读李丹崖的《草木恩典》,完成18~21题。(20分) ①草的香,似乎只有在两个时间可以闻出来。 ②一是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的时候。这时候的草,像是慷慨就义,被镰刀、被车轮,割断、碾压,散 发出奇特的生命的香。这香味,让人觉得有一种拿生命才换得来的美。我小时候喂过牛,给牛铡过草。当 祖母把成捆的青草放到铡刀下,我奋力挥动胳膊,向下一压,咔嚓,草被斩成了两段,旋即散发出一股诱 人的香。我追求这种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是具有动物性的,格外爱这些草木滋味。 到与众不能氛即我图在中,我中宽家的一到明人衔 来抓药,父亲把那些或叶、或花、或根、或果的中药材用纱布包起来,放到砂锅内熬煮,满屋子的中药香。 在滚沸的高温作用下,我觉得这才能彻彻底底地闻到草木的香味。 ④秋天到了,草木走向成熟。儿时,乡间的农忙时节需要大量的劳力参与,那些身强体健的小伙伴也 都被父母派去割稻打场了。身小力薄的我干不了农活,放羊是我唯一的活。我把羊拴在溪边的小树上,羊 羔吃奶,母羊反刍,我呢,则效仿羊的样子,去尝一尝草根。看着田野里累得汗流浃背的小伙伴们,此时 的我,躺在蓝天自云下嚼着草根,我觉得,这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⑤羊吃草,在我看来,简直是一件艺术。用舌头把草揽到嘴里,嚓嚓而食,羊毛洁自似雪,羊的嘴唇 粉红似桃,青草如翡翠一样耐看。整幅画面简直太有感觉了 ⑥草木的根深深扎进土地,通过叶面来进行光合作用,它是最能吸纳天地灵气的。所以,维生素多蕴 含在很多青菜当中,牛羊通过青草来摄取营养,我们再通过牛羊的肉来摄取营养。然后,牛羊和人的粪便 又可作为肥料给青草带去营养。这个循环看起来有些吊诡,实际上,又是多么巧妙的一个轮回。青草,在 这样的一个轮回中,无疑扮演了“双面人生”,还这个世界天蓝水碧,它们的一生近乎伟大 ⑦我有一位诗人朋友,他有种奇怪的感觉,每次在城市居住久了,吃得大鱼大肉,诗性会逐渐泯灭, 会写不出东西,这个时候,他都会到山区的寺院里,找一处周遭长满茂密树木的禅房来住,日日食蔬,这 样,就能诗性重返。他说,他获奖最多的诗作,一般都是寺院里的那些草木和蔬菜给予的。 ⑧一这是何其美妙的草木恩典! ⑨有时候,我实在羡慕那些古人,居住的全部是木材架构的房子,戴的帽子是斗笠,披的是蓑衣,穿 的是木屐或草鞋,这样,才有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现如今,你披着淸是塑料味道的雨衣, 着不透气的胶鞋,能“任平生”吗? ⑩我不是过激。只是想表达,人一亲近草木,就滋生了健康,就培育了高雅,就构建了和谐。 ①草木,也许自己都不知晓它们的义举,但,一岁一枯荣,它们一直在轮回。也多亏了这份坚守, 这种任性,才让我们有机会在草木的恩典中养眼,养身,养心 (选自2017年12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8.通读全文,梳理出草木的“恩典”,完成填空。(6分) ①草木之香, ②牛羊食草 ▲:③人亲近草木, 19.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6分) (1)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⑥段中“双面人生”的理解。(3分) 20.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篇文章通过叙写草木的恩典,赞美了草木给人们带来物质和精神的享受,呼吁人们要亲近自然
5 17.请概括出全文的论证思路。(4 分) ▲ (五)阅读李丹崖的《草木恩典》,完成 18~21 题。(20 分) ①草的香,似乎只有在两个时间可以闻出来。 ②一是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的时候。这时候的草,像是慷慨就义,被镰刀、被车轮,割断、碾压,散 发出奇特的生命的香。这香味,让人觉得有一种拿生命才换得来的美。我小时候喂过牛,给牛铡过草。当 祖母把成捆的青草放到铡刀下,我奋力挥动胳膊,向下一压,咔嚓,草被斩成了两段,旋即散发出一股诱 人的香。我追求这种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是具有动物性的,格外爱这些草木滋味。 ③另一是在草被熬煮的时候。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医。小时候,我常常爱在他的中药橱边转悠,可以闻 到与众不同的草木香氛,就好像这些香味纠缠在一起,我置身其中可以免除疾病的侵扰一样。遇到病人前 来抓药,父亲把那些或叶、或花、或根、或果的中药材用纱布包起来,放到砂锅内熬煮,满屋子的中药香。 在滚沸的高温作用下,我觉得这才能彻彻底底地闻到草木的香味。 ④秋天到了,草木走向成熟。儿时,乡间的农忙时节需要大量的劳力参与,那些身强体健的小伙伴也 都被父母派去割稻打场了。身小力薄的我干不了农活,放羊是我唯一的活。我把羊拴在 溪边的小树上,羊 羔吃奶,母羊反刍,我呢,则效仿羊的样子,去尝一尝草根。看着田野里累得汗流浃背的小伙伴们,此时 的我,躺在蓝天白云下嚼着草根,我觉得,这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⑤羊吃草,在我看来,简直是一件艺术。用舌头把草揽到嘴里,嚓嚓而食,羊毛洁白似雪,羊的嘴唇 粉红似桃,青草如翡翠一样耐看。整幅画面简直太有感觉了。 ⑥草木的根深深扎进土地,通过叶面来进行光合作用,它是最能吸纳天地灵气的。所以,维生素多蕴 含在很多青菜当中,牛羊通过青草来摄取营养,我们再通过牛羊的肉来摄取营养。然后,牛羊和人的粪便 又可作为肥料给青草带去营养。这个循环看起来有些吊诡,实际上,又是多么巧妙的一个轮回。青草,在 这样的一个轮回中,无疑扮演了“双面人生”,还这个世界天蓝水碧,它们的一生近乎伟大。 ⑦我有一位诗人朋友,他有种奇怪的感觉,每次在城市居住久了,吃得大鱼大肉,诗性会逐渐泯灭, 会写不出东西,这个时候,他都会到山区的寺院里,找一处周遭长满茂密树木的禅房来住,日日食蔬,这 样,就能诗性重返。他说,他获奖最多的诗作,一般都是寺院里的那些草木和蔬菜给予的。 ⑧——这是何其美妙的草木恩典! ⑨有时候,我实在羡慕那些古人,居住的全部是木材架构的房子,戴的帽子是斗笠,披的是蓑衣,穿 的是木屐或草鞋,这样,才有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现如今,你披着满是塑料味道的雨衣, 穿着不透气的胶鞋,能“任平生”吗? ⑩我不是过激。只是想表达,人一亲近草木,就滋生了健康,就培育了高雅,就构建了和谐。 ⑪ 草木,也许自己都不知晓它们的义举,但,一岁一枯荣,它们一直在轮回。也多亏了这份坚守, 这种任性,才让我们有机会在草木的恩典中养眼,养身,养心…… (选自 2017 年 12 月《人民日报》 有删改) 18.通读全文,梳理出草木的“恩典”,完成填空。(6 分) ①草木之香, ▲ ;②牛羊食草, ▲ ;③人亲近草木, ▲ 。 19.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 ▲ ⑵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⑥段中“双面人生”的理解。(3 分) ▲ 20.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2 分) A.这篇文章通过叙写草木的恩典,赞美了草木给人们带来物质和精神的享受,呼吁人们要亲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