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2014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 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 卡指定的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 4.答案必须按要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2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6题。(15分) 4月18日,中央电视台启动的《中国成语大会》以中国璀璨的传统文化输出和 chuan bo 为己任,向全国电视观众呈现成语之美。节目组在继承优秀文化A丰富电视节目表现内容等方面进行 了有益 tan suo,其充满正能量的节目内容成了亿万人关注的焦点。本次比赛以独特多元的 游戏形式开展紧张精彩的晋级赛框架,邀请于丹、郦波、纪连海、钱文忠等文化名人担仼评论j abin,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位成语高手参加比赛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 2.在横线A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1分) A处的标点是▲。 3.画线句子有语病,你的修改意见是 (2分) 4.生活即语文,文中“正能量”这个词语近来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频繁出现,你对该词的 理解是 (2分) 5.通海中学将举办“传承传统文化,关注时代热点”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以下 任务。(4分) (1)正在热播的成语大赛再次掀起人们关注成语的热潮,同学们将围绕成语开展相关内容的讨 论,请你为本次讨论提供一个有价值的话题 (2)今天是马年,请你写出含“马”字的成语(不少于2个) 6.今年2月,节目组拟聘请著名电视节目制作人关正文先生担任本节目策划人,聘期为一年 请你为《中国成语大会》节目组拟写一份聘书。(3分) 1/8
1 / 8 江苏省海安县 2014 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 6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 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 卡指定的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 4.答案必须按要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23 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 1-6 题。(15 分) 4 月 18 日,中央电视台启动的《中国成语大会》以中国璀璨的传统文化输出和 chuán bō 为己任,向全国电视观众呈现成语之美。节目组在继承优秀文化 A 丰富电视节目表现内容等方面进行 了有益 tàn suǒ,其充满正能量的节目内容成了亿万人关注的焦点。本次比赛以独特多元的 游戏形式开展紧张精彩的晋级赛框架,邀请于丹、郦波、纪连海、钱文忠等文化名人担任评论 ji ā bīn,来自全国各地的 300 位成语高手参加比赛。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 分) 2.在横线 A 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1 分) A 处的标点是 ▲ 。 3.画线句子有语病,你的修改意见是: ▲ ▲ (2 分) 4.生活即语文,文中“正能量”这个词语近来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频繁出现,你对该词的 理解是: ▲ ▲ ▲ (2 分) 5.通海中学将举办“传承传统文化,关注时代热点”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以下 任务。(4 分) ⑴正在热播的成语大赛再次掀起人们关注成语的热潮, 同学们将围绕成语开展相关内容的讨 论,请你为本次讨论提供一个有价值的话题。 ▲ ▲ ⑵今天是马年,请你写出含“马”字的成语(不少于 2 个) ▲ ▲ 6.今年 2 月,节目组拟聘请著名电视节目制作人关正文先生担任本节目策划人,聘期为一年。 请你为《中国成语大会》节目组拟写一份聘书。(3 分) ▲ ▲ ▲ ▲ ▲ ▲
聘书 7.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4)五岭逶迤腾细浪, 。(毛泽东《七律长征》) (5)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词句是 (6)《两小儿辩日》让我们知道即使是学问很渊博的孔子也会有不熟悉的知识,对待我们所不 知道的事物,我们应该像孔子一样诚实,正如孔子所说: (6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5分)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润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8.颔联写出了山泉的什么特点?(2分) 9.诗歌运用_▲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 的情怀。(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乔山人善琴 清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 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 “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 此,酷类其声耳。”山人默然而反。 【注】①鹘(gu):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古地名。③媪(ω):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敲 10.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2/8
2 / 8 7.用课文原句填空。(8 分) ⑴山光悦鸟性,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⑵夜阑卧听风吹雨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⑶此中有真意, ▲ 。(陶渊明《饮酒》) ⑷五岭逶迤腾细浪, ▲ 。(毛泽东《七律 长征》) ⑸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词句是: “ ▲ , ▲ ?” ⑹《两小儿辩日》让我们知道即使是学问很渊博的孔子也会有不熟悉的知识,对待我们所不 知道的事物,我们应该像孔子一样诚实,正如孔子所说: “ ▲ , ▲ 。” 二、(62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5 分)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8. 颔联写出了山泉的什么特点?(2 分) ▲ ▲ ▲ 9. 诗歌运用 ▲ 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 ▲ ▲ 的情怀。(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6 分) 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 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 “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 此,酷类其声耳。”山人默然而反。 【注】①鹘(ɡ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古地名。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敲 门。 10.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 分)
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1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2)尝得异人传授(▲) (3)款扉扣之 (4)山人默然而反(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 1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 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节选自清代林嗣环《口技》) (1)乔山人“默然”,宾客“默叹”,“默然”和“默叹”这两个词能否互换?请简述理由 (3分) 2)找出上文和链接材料中画线句写法上相同的句子,说说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7题。(19分) 生命永恒的香味 马德 ①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 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所得的,都是生命 的真意趣,大滋味。 ②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晴到朝暾 甫上。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 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世苍凉 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即便从青春读到暮年,从黑发读到白首,也自痛快淋漓,无怨无悔 ③读书是智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却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一个人在 自我精神的世界里,能够始终恬淡愉悦,一定是一本本的书,为他的心灵,暗开了一扇扇门, 默指了一条路,所以才活得豁然开朗,意境层生。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书的智慧,对人的提 升与引领所致。愚昧的人,二辈子像行进在暗夜之中,只能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活过;而智 慧的人,书是心中永远的明灯,引领自己时时淸醒,步步睿智,最终走出完美的人生
3 / 8 于 旅 中 独 奏 洞 庭 之 曲 1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⑴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 ) ⑵尝.得异人传授( ▲ ) ⑶款扉扣.之 ( ▲ ) ⑷山人默然而反.( ▲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 分)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 ▲ ▲ ▲ 1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 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节选自清代林嗣环《口技》) ⑴ 乔山人“默然”,宾客“默叹”,“默然”和“默叹”这两个词能否互换?请简述理由。 (3 分) ▲ ▲ ▲ ⑵ 找出上文和链接材料中画线句写法上相同的句子,说说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 分) ▲ ▲ ▲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4-17 题。(19 分) 生命永恒的香味 马 德 ①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 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所得的,都是生命 的真意趣,大滋味。 ②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晴到朝暾 甫上。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 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世苍凉, 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即便从青春读到暮年, 从黑发读到白首, 也自痛快淋漓, 无怨无悔。 ③读书是智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却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一个人在 自我精神的世界里,能够始终恬淡愉悦,一定是一本本的书,为他的心灵,暗开了一扇扇门, 默指了一条路,所以才活得豁然开朗,意境层生。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书的智慧,对人的提 升与引领所致。愚昧的人,一辈子像行进在暗夜之中,只能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活过;而智 慧的人,书是心中永远的明灯,引领自己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走出完美的人生
④读书可以培养人儒雅的气度 书博采百家之灵气,荟萃文化之精髓,古今中外 万千气象,云集其中。这些书,足以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完美人的灵魂。常读书 的人,一言 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锦心绣口,才华横溢 其实就是指书 的灵秀,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过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然后,由内及外 附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翩然的风度,一种迷离的气质,超凡脱俗 卓然于众人之上 ⑤被命运的大书影响过的人,不会轻易被生活打败。在这个世界上,有经历过大起大落 大荣大辱,九死一生而百折不挠的人,有遭遇过多舛的命运,遭受过灭顶的打击而顽强拼争 过来的人,读这些人物的著作或传记,常常让人热血喷涌,灵魂震撼。这样的书,连缀在字 里行间的,都是精神之钙。读它,可以厚重人的内涵,使人变得刚强勇毅,不畏强暴,不畏 艰险,从而淡定地面对生活呈现给自己的一切。 ⑥读书的人不会孤独。一本本书,就是一个个心灵的朋友,在独酌的时候,它会与你同 饮:在孤寂的时候,它会与你静坐。它是平淡的朋友,不喧哗,不招摇,以自身的智慧丰富 着你的智慧,以自身的儒雅引领着你的儒雅,以自身的内涵厚重着你的内涵。它不说话,却 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你的思索。它以自己的简单,成就着你的丰富,它以自己的开放与接纳, 完善着你的精神世界。 ⑦时光流逝,岁月不言,生命一天天在书香的濡染中,会变得愈加醇厚耐品,一种灵魂 的香味,自然会生发出来,飘逸四散。那如兰的一缕芬芳,就是我们留存在这个世界上最美 的痕迹。 (有删改) 14.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读书能让生命散发永恒香味”这一观点 的。(6分) 15.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6.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第⑤段“这样的书,连缀在字里行间的,都是精神之钙”一句中,“精神之钙”在文中具 体指 (2)将“有诗云:是真名士自风流”和“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两句分别放在第④段A、B 处,最恰当的是:A处为 ,B处为 17.请根据自己阅读名著的经验,仿照示例,围绕第⑤段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5分) 示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主人公海伦·凯勒又盲又聋,但她在老师的指导下拼命 地摸读,不分昼夜地书写,手指头摸出了血也决不放弃,就这样凭着顽强的毅力一生写下了
4 / 8 ④读书可以培养人儒雅的气度。 A 。书博采百家之灵气,荟萃文化之精髓,古今中外, 万千气象,云集其中。这些书,足以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完美人的灵魂。常读书 的人,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锦心绣口,才华横溢。 B ,其实就是指书 的灵秀,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过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然后,由内及外, 附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翩然的风度,一种迷离的气质,超凡脱俗, 卓然于众人之上。 ⑤被命运的大书影响过的人,不会轻易被生活打败。在这个世界上,有经历过大起大落 大荣大辱,九死一生而百折不挠的人,有遭遇过多舛的命运,遭受过灭顶的打击而顽强拼争 过来的人,读这些人物的著作或传记,常常让人热血喷涌,灵魂震撼。这样的书,连缀在字 里行间的,都是精神之钙。读它,可以厚重人的内涵,使人变得刚强勇毅,不畏强暴,不畏 艰险,从而淡定地面对生活呈现给自己的一切。 ⑥读书的人不会孤独。一本本书,就是一个个心灵的朋友,在独酌的时候,它会与你同 饮;在孤寂的时候,它会与你静坐。它是平淡的朋友,不喧哗,不招摇,以自身的智慧丰富 着你的智慧,以自身的儒雅引领着你的儒雅,以自身的内涵厚重着你的内涵。它不说话,却 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你的思索。它以自己的简单,成就着你的丰富,它以自己的开放与接纳, 完善着你的精神世界。 ⑦时光流逝,岁月不言,生命一天天在书香的濡染中,会变得愈加醇厚耐品,一种灵魂 的香味,自然会生发出来,飘逸四散。那如兰的一缕芬芳,就是我们留存在这个世界上最美 的痕迹。 (有删改) 14.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读书能让生命散发永恒香味”这一观点 的。(6 分) ▲ ▲ ▲ 15.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 分) ▲ ▲ ▲ 16.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4 分) ⑴第⑤段“这样的书,连缀在字里行间的,都是精神之钙”一句中,“精神之钙”在文中具 体指: ▲ ▲ 。 ⑵将“有诗云:是真名士自风流”和“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两句分别放在第④段 A、B 处,最恰当的是:A 处为 ▲ ▲ ,B 处为 ▲ ▲ 。 17.请根据自己阅读名著的经验,仿照示例,围绕第⑤段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5 分) 示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主人公海伦·凯勒又盲又聋,但她在老师的指导下拼命 地摸读,不分昼夜地书写,手指头摸出了血也决不放弃,就这样凭着顽强的毅力一生写下了
14部著作,成了20世纪美国有名的作家。一个生活在无声无色世界里的弱女子,却诞生了生 命的奇迹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22分) 榆钱树越来越少 马国福 ①大自然仿佛一个高明的军师,把榆钱树不规则地布阵在村庄周围,以强大的根系渗透 到地表下面,像卫兵一样日夜守护着故乡的水土。 ②记忆中,年少的时候,春天里村庄到处都是榆钱。翠绿的榆钱一簇簇密密地爬在树干 上,仿佛在写一部书,风是它的笔墨,每一个字里都粘着甜蜜等你品味 ③那时候物质匮乏,我们常常吃不饱,四五月的时候,我们几个伙伴就爬到墙头上摘榆 树枝,个子高的就爬树,个子矮的就捡爬上树的伙伴从树上扔下来的榆钱。抢来榆钱枝,揪 上一簇,放进嘴里,贪棽地嚼,嘴甲绿色的汁液顺着嘴角直往下滴,我们顾不上刚换的干嵂 衣裳,抄起袖子就擦。时间长了,袖子上积起淤痂,明晃晃的,厚且坚硬。至今回想起来, 那时吃榆钱的滋味那么香甜,终生难忘 ④记得四月末五月初的时候,成熟的榆钱变成一枯黄色,在风中凋落,乡间没有太多的 娱乐,我们的许多玩具都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榆钱就是一种。起风的时候,落在地上的 榆钱随着风力滚动,我们顺眷风追,嬉笑声在巷子里回响,受惊吓的麻雀飞到高高的树冠上、 电线杆上,看着树下嬉闹的我们,似乎也在享受因为一片片榆钱的滚动在幼小的心窝里漾起 的快乐。数不清的榆钱浩浩荡荡,滚滚向前,如冋战场上岀阵的车马,而我们就是驾驶车马 的战士,满腔豪情又简单快乐 ⑤故乡的榆钱树似乎有着超凡的生命力,命运把它们抛到哪里,它们不挑剔,不抱怨, 只是抓住机会,生根发芽,石头缝里、泥墙头上、屋檐的瓦逢里,都能扎根、繁衍。只要挨 到水份和泥土,它就守住了自己的江山。它遵循的不光是大自然的意志,更是用自身微弱的 力量掌握生命走向的信仰,也正是这种意志和力量成就了我的信仰,让年少的我奋勇拼搏 走出了村庄 ⑥光阴就像这榆钱落到岁月深处,我一天天长大,简单的快乐因为纷繁的世事而变得复 杂。现在,很少因为一枚落叶的滚动而涌起快乐,因为一株腊梅的斗雪而骤升感动,而那些 记忆深处的榆钱却像栽在我生命里程中的一个个路标,留住生命过往的幸福,激活生命前行 的力量。 ⑦这几年,每回一次故乡,都要到村庄走走转转,我惊讶地看到村子里几乎没有了榆钱, 它们去哪儿了呢?村子里的土路全部变成了水泥路,土墙全部变成了城镇化的统一材料的砖 墙,家里的房舍鲜见有木质材料,全部变成了砖、瓦、铁、水泥。这些现代工业化的材质挤 占着树木的家园,一点一点地驱逐着树木的生命源头,使家园如此单调。且睹这毫无牛气的 村庄怎能不让人心生悲凉? ⑧村口唯一一棵榆钱树,网状的树皮布满厚厚的裂纹,就像历史课本上的甲骨文,记录 着村庄的变迁史,坚硬水泥覆盖下的土地也对此作了最好的诠释。 ⑨再过十几年几十年,我该怎样向出生在城市的女儿描绘词典里“榆树”的说明来打开 她茫然的想象? (有删改) 18.通读全文,概括作者对榆钱树留存的幸福记忆。(3分) 5
5 / 8 14 部著作,成了 20 世纪美国有名的作家。一个生活在无声无色世界里的弱女子,却诞生了生 命的奇迹。 ▲ ▲ ▲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8-22 题。(22 分) 榆钱树越来越少 马国福 ①大自然仿佛一个高明的军师,把榆钱树不规则地布阵在村庄周围,以强大的根系渗透 到地表下面,像卫兵一样日夜守护着故乡的水土。 ②记忆中,年少的时候,春天里村庄到处都是榆钱。翠绿的榆钱一簇簇密密地爬在树干 上,仿佛在写一部书,风是它的笔墨,每一个字里都粘着甜蜜等你品味。 ③那时候物质匮乏,我们常常吃不饱,四五月的时候,我们几个伙伴就爬到墙头上摘榆 树枝,个子高的就爬树,个子矮的就捡爬上树的伙伴从树上扔下来的榆钱。抢来榆钱枝,揪 上一簇,放进嘴里,贪婪地嚼,嘴里绿色的汁液顺着嘴角直往下滴,我们顾不上刚换的干净 衣裳,抄起袖子就擦。时间长了,袖子上积起淤痂,明晃晃的,厚且坚硬。至今回想起来, 那时吃榆钱的滋味那么香甜,终生难忘。 ④记得四月末五月初的时候,成熟的榆钱变成一枯黄色,在风中凋落,乡间没有太多的 娱乐,我们的许多玩具都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榆钱就是一种。起风的时候,落在地上的 榆钱随着风力滚动,我们顺着风追,嬉笑声在巷子里回响,受惊吓的麻雀飞到高高的树冠上、 电线杆上,看着树下嬉闹的我们,似乎也在享受因为一片片榆钱的滚动在幼小的心窝里漾起 的快乐。数不清的榆钱浩浩荡荡,滚滚向前,如同战场上出阵的车马,而我们就是驾驶车马 的战士,满腔豪情又简单快乐。 ⑤故乡的榆钱树似乎有着超凡的生命力,命运把它们抛到哪里,它们不挑剔,不抱怨, 只是抓住机会,生根发芽,石头缝里、泥墙头上、屋檐的瓦逢里,都能扎根、繁衍。只要挨 到水份和泥土,它就守住了自己的江山。它遵循的不光是大自然的意志,更是用自身微弱的 力量掌握生命走向的信仰,也正是这种意志和力量成就了我的信仰,让年少的我奋勇拼搏, 走出了村庄。 ⑥光阴就像这榆钱落到岁月深处,我一天天长大,简单的快乐因为纷繁的世事而变得复 杂。现在,很少因为一枚落叶的滚动而涌起快乐,因为一株腊梅的斗雪而骤升感动,而那些 记忆深处的榆钱却像栽在我生命里程中的一个个路标,留住生命过往的幸福,激活生命前行 的力量。 ⑦这几年,每回一次故乡,都要到村庄走走转转,我惊讶地看到村子里几乎没有了榆钱, 它们去哪儿了呢?村子里的土路全部变成了水泥路,土墙全部变成了城镇化的统一材料的砖 墙,家里的房舍鲜见有木质材料,全部变成了砖、瓦、铁、水泥。这些现代工业化的材质挤 占着树木的家园,一点一点地驱逐着树木的生命源头,使家园如此单调。目睹这毫无生气的 村庄怎能不让人心生悲凉? ⑧村口唯一一棵榆钱树,网状的树皮布满厚厚的裂纹,就像历史课本上的甲骨文,记录 着村庄的变迁史,坚硬水泥覆盖下的土地也对此作了最好的诠释。 ⑨再过十几年几十年,我该怎样向出生在城市的女儿描绘词典里“榆树”的说明来打开 她茫然的想象? (有删改) 18. 通读全文,概括作者对榆钱树留存的幸福记忆。(3 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