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州市二0一五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 上,通过复杂的矛盾jige,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cuo折与 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fan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展示了普通人在 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名著荐读”之《平凡的世界》(路遥)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泰州晩报》刊登文章,解答如何申报“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B.我市推动医药产业链前延后伸,全力建设医、药、养、游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集聚示 范区。 C.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D.由泰州团市委扶持投拍的微电影《人戏》,成功入围2015年第68届戛纳电影节“短 片角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五一假期,我们徜徉在凤城河风景区,领略自然之美,品味人文之趣,真是恰然自 得 B.“胡瑗读书节”活动中,语文名师就如何有效阅读的话题说长道短,同学们深感受 益匪浅 C.近期,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一篇文章《素颜泰州》,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泰州的众多 美食。 D.泰州老行当展馆里的游人摩肩接踵,大家饶有兴味地观赏着那些承载着儿时记忆的 物品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 ①更喜岷山千里雪, ②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③行远必自尔, ④越明年, 百废具兴。 ⑤古代诗人常常借酒言事抒怀。范仲淹在《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词句中,借写守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家乡和功 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之情:陆游在《游山西村》“ 诗句中, 借写农人备酒待客来展现农村丰收的欢悦气象,赞美淳朴的民风与人情。 5.名著阅读。(6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 起目睹了“坟场惨案”,其 案情的真相是 (3分)。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一孙行者一弼马温一齐天 大圣一孙悟空一斗战胜佛。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B.《格列佛游记》中,“我”在“语言学校”参观时,了解到三位教授曾计划取消本
泰州市二 O 一五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 30 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 上,通过复杂的矛盾 jiū ge,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cuò折与 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 fán 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展示了普通人在 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名著荐读”之《平凡的世界》(路遥)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泰州晚报》刊登文章,解答如何申报“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B.我市推动医药产业链前延后伸,全力建设医、药、养、游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集聚示 范区。 C.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来源:学_ 科_网Z_X_ X_K] D.由泰州团市委扶持投拍的微电影《人戏》,成功入围 2015 年第 68 届戛纳电影节“短 片角”。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五一假期,我们徜徉在凤城河风景区,领略自然之美,品味人文之趣,真是怡然自 ... 得.。 B.“胡瑗读书节”活动中,语文名师就如何有效阅读的话题说长道短 ....,同学们深感受 益匪浅。 C.近期,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一篇文章《素颜泰州》,言简意赅 ....地介绍了泰州的众多 美食。 D.泰州老行当展馆里的游人摩肩接踵 ....,大家饶有兴味地观赏着那些承载着儿时记忆的 物品。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①~④每题 1 分,第⑤题 4 分) ①更喜岷山千里雪, ②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③行远必自尔, ④越明年, , 百废具兴。 ⑤ 古 代 诗 人常 常 借 酒 言 事 抒 怀 。 范仲 淹 在 《 渔 家 傲 · 塞 下 秋来 风 景异》 “ , ”词句中,借写守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家乡和功 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之情;陆游在《游山西村》“ , ”诗句中, 借写农人备酒待客来展现农村丰收的欢悦气象,赞美淳朴的民风与人情。 5.名著阅读。(6 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 一起目睹了“坟场惨案”,其 案情的真相是 。(3 分)。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一孙行者一弼马温一齐天 大圣一孙悟空一斗战胜佛。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B.《格列佛游记》中,“我”在“语言学校”参观时,了解到三位教授曾计划取消本
国语言中的所有词汇,但遭到了很多硕学聪明人的反对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在描写修 筑轻便铁路的过程中,写到了土匪袭击工地、建设者开展劳动竞赛等内容。 D.“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他记扮《水浒传》 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散 文《五猖会》,引文中的“赤须”是梁山好汉杨志。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2014年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这一天,学校开展了“情暖盲道”专题实践活动, 你也参与其中。 (1)【“展板”再现】请你把“展板二”上漫画的讽刺意思向新华中学的学生代表晓华 做一个解说。(2分) 为能富入行走 铺说竹通路,用持 上南凸师的条 展板一:小贴士展板二:盲对“盲”展板三:“老兄,你也琨醉啦?“限板四:街头宣传 (2)【宣传倡议】参观结束后,晓华随即代表自己的学校草拟了一份倡议书,请你帮他 完善 ①结合“展板三”上的漫画寓意,补全倡议书中的第二项条款。(2分) 关于建设和保护盲道的倡议书 相关单位及各位市民朋友 盲道是盲人安全出行的保障,但在现实生活中,它常常被摊贩、违 规停放的车辆,甚至是电线杆、消防栓等公用设施占用,这给盲人朋友 出行带来了安全隐患。为了还给他们一个温暖通畅的盲道,我们向相关 单位及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各单位要加大保护盲道的宣传力度 、修建盲道要 、单位及个人要做到不占用、不破坏盲道。 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建设和保护好盲道! ②根据倡议书格式要求,按序补全缺漏的两个项目的具体内容。(2分) A B ③在“展板四”图片中,两句标语的结构形式不一致,根据“关心他人奉献爱心”一句
国语言中的所有词汇,但遭到了很多硕学聪明人的反对。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在描写修 筑轻便铁路的过程中,写到了土匪袭击工地、建设者开展劳动竞赛等内容。 D.“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他记扮《水浒传》 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散 文《五猖会》,引文中的“赤须”是梁山好汉杨志。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 2014 年 10 月 15 日“国际盲人节”这一天,学校开展了“情暖盲道”专题实践活动, 你也参与其中。 (1)【“展板”再现】请你把“展板二”上漫画的讽刺意思向 新华中学的学生代表晓华 做一个解说。(2 分) [来源:Z* x x *k.Com] (2)【宣传倡议】参观结束后,晓华随即代表自己的学校草拟了一份倡议书,请你帮他 完善。 ①结合“展板三”上的漫画寓意,补全倡议书中的第二项条款。(2 分) [来源:学+科+网 Z+X+X+K] ②根据倡议书格式要求,按序补全缺漏的两个项目的具体内容。(2 分) A、 B、 [来源:学科网] ③在“展板四”图片中,两句标语的结构形式不一致,根据“关心他人奉献爱心”一句 关于建设和保护盲道的倡议书 相关单位及各位市民朋友 盲道是盲人安全出行的保障,但在现实生活中,它常常被摊贩、违 规停放的车辆,甚至是电线杆、消防栓等公用设施占用,这给盲人朋友 出行带来了安全隐患。为了还给他们一个温暖通畅的盲道,我们向相关 单位及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各单位要加大保护盲道的宣传力度。 二、修建盲道要 。 三、单位及个人要做到不占用、不破坏盲道。 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建设和保护好盲道!
的结构特点,“行人请勿占用盲道”可修改为: 。(2分) 、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7题。(6分)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夫石①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注】①望夫石:亦作望夫山。 (1)“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 句意思相近。(1分) (2)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3分)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 不绝。 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 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 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 以示人 蘧①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 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 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 疵议。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选自《春渚纪闻》) 【注】①即本文的作者何蘧。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至有一字穷岁月( )②及见今人所藏遗稿( ③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 ④得东坡完生数诗稿(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 A.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C.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D.何有于我哉(《<论语>》) 9.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分) (1)疑皆冲口而成(标在动宾之间) 1⊙渊明为小邑(标在主谓之间) 翻译下列句子。(4分)
的结构特点,“行人请勿占用盲道”可修改为: 。(2 分) 二、阅读理解(共 60 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 7 题。(6 分)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夫石①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注】①望夫石:亦作望夫山。 (1)“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 ”一句意思相近。(1 分) (2)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3 分)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 不绝。 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 果。 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11 题。(14 分)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 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 以示人。 蘧①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 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 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 疵议。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选自《春渚纪闻》) 【注】①即本文的作者何蘧。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至有一字穷.岁月 ( ) ②及.见今人所藏遗稿( ) ③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 ) ④得东坡完生数.诗稿(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 A.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C.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D.何有于.我哉(《<论语>》) 9.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 分) (1)疑皆冲口而成(标在动宾之间)[来源:学§科§网] (2)渊明为小邑(标在主谓之间)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2分) 译文 (2)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记承天寺夜游》)(2分) 译文 11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 三)阅读管丽红的《微课与慕课》文章片断,完成12-14题。(10分) ①微课的概念,在国内,最早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在201年提出的,他认为 二‘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 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这个阶 段对微课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资源建设,而忽略了其应用性、互动性和扩展性等特征 ②但随着国内微课发展和建设昀逐步推进,胡老师又在2012年对这一定义做了更进一 步的解释:“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 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突出了微课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 源,更是基于某个知识点/环节的一个简短而完整的“教学过程”或“教学活动”。这个定 义无疑要准确很多,微课资源不再是静态的,而是生长发展的,不断完善的 ③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起初微课是应在线学习而产生的。2004年夏天,美国的萨尔曼呵 汗开始用雅虎的一款绘图软件作为共享记事本,再加上电话辅导异地的表妹学习数学。后来 在 You Tube①上录像,继而在2007年辞职创立可汗学院,并最终把其发展成为一家通过在 线图书馆收藏了3500多部各类学科教学视频的教育性非营利组织。这位的美国人用一共不 超过300美元的视频设备通过录制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上传到网上供世界各地的人们免 费使用。与此同时,英国教师电视网也开始了微课视频资源的建设。从2004年的7年间开 发了3500个20分钟(主要授课过程大约!0分钟)左右的精品微课视频,受到来自全世 界范围的众多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喜欢。 ④可以说早期的英美微课主要是以上传视频供需要的人在线观看使用为主,类似于网 络视频公开课,或者说就是一种“短而精”的视频公开课。而真正把微课和课堂教学结合起 来的是被戏称为“一分钟教授”的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教授。目 前该学院已经推广应用了“微课”这一教学形式。他们主要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 录制一系列1-3分钟的教学视频,突出关键的概念、主题和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根 据所提供的资源和活动,建构自己需要的知识。 (选自《科学大观园》,有删改) 【注】① You Tube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 12.请简要列出“微课”的两个主要特征。(2分) 13按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4分) (1)请说出第①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2)简要分析第③段括号中内容的作用。(2分) 14.请概括出选文的说明思路。(4分) (四)阅读阳作华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河水川流不息,你这次踏进河,水流走了,你下次再踏进时,又来了新的水,所以“人
(1)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2 分) 译文: (2)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记承天寺夜游》)(2 分) 译文: 11.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 。(2 分) (三)阅读管丽红的《微课与慕课》文章片断,完成 12-14 题。(10 分) ①微课的概念,在国内,最早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在 2 011 年提出的,他认为: “‘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 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这个阶 段对微课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资源建设,而忽略了其应用性、互动性和扩展性等特征。 ②但随着国内微课发展和建设昀逐步推进,胡老师又在 201 2 年对这一定义做了更进一 步的解释:“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 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突出了微课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 源,更是基于某个知识点/环节的一个简短而完整的“教学过程”或“教学活动”。这个定 义无疑要准确很多,微课资源不再是静态的,而是生长发展的,不断完善的。 ③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起初微课是应在线学习而产生的。2 004 年夏天,美国的萨尔曼·可 汗开始用雅虎的一款绘图软件作为共享记事本,再加上电话辅导异地的表妹学习数学。后来 在 YouTube①上录像,继而在 2 007 年辞职创立可汗学院,并最终把其发展成为一家通过在 线图书馆收藏了 35 00 多部各类学科教学视频的教育性非营利组织。这位的美国人用一共不 超过 300 美元的视频设备通过录制 1 0 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上传到网上供世界各地的人们免 费使用。与此同时,英国教师电视网也开始了微课视频资源的建设。从 2 004 年的 7 年间开 发了 35 00 个 2 0 分钟(主要授课过程大约 ........1 0 ..分钟..)左右的精品微课视频,受到来自全世 界范围的众多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喜欢。 ④可以说早期的英美微课主要是以上传视频供需要的人在线观看使用为主,类似于网 络视频公开课,或者说就是一种“短而精”的视频公开课。而真正把微课和课堂教学结合起 来的是被戏称为“一分钟教授”的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教授。目 前该学院已经推广应用了“微课”这一教学形式。他们主要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 录制一系列 1-3 分钟的教学视频,突出关键的概念、主题和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根 据所提供的资源和活动,建构自己需要的知识。 (选自《科学大观园》,有删改) 【注】①YouTube 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 12.请简要列出“微课”的两个主要特征。(2 分) 13.按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4 分) (1)请说出第①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 分) (2)简要分析第③段括号中内容的作用。(2 分) 14.请概括出选文的说明思路。(4 分) (四)阅读阳作华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文,完成 15-17 题。(10 分) ①河水川流不息,你这次踏进河,水流走了,你下次再踏进时,又来了新的水,所以“人
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的这句名言,说明了客观事物是永恒地运动着、 变化着的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物质都是运动变化的。拿地球来说吧,海洋变陆地 陆地变高原。我国宋代杰出的科学家沈括,根据他所作的地质考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论证 了华北平原是由河海泥沙淤积而成的。他在((梦溪笔谈》中指出:“所谓大陆者,皆浊泥 所湮耳。”1975年,我国的石油地质勘探队在冀中地区发现了任丘古潜山等高产油田, 说明了华北平原由沧海变桑田的地壳变化,也有力地证明了沈括的上述论断。众所周知,珠 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的最高峰,但你可曾想到,它原来也是从汪洋大海中钻出来的哩。根据我 国科学工作者和登山队的科学考察,大约在20亿年到6亿年以前,古海变为陆地。到了大 约1000多万年前的新生代新第三纪的末期全部露出水面,经过地壳的强烈变化,喜马拉雅 山逐渐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它的高峰——珠穆朗玛峰仍在继续升髙。每千年约升高T0 米。人类居住昀地球,不仅地壳在不断变化,而且各种生物也是变化发展的,并且永远处于 不断的进化、变异之中 ③至于社会现象的运动和变化,比自然现象的变化就显得更加明显。人类社会五种形态 有规律地依次更替,人们思想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这就不必细说了 ④总之 切皆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1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2分) 16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主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分) 17.假如用以下文字作为选文的结束语,请说说这样处理的好处。(4分)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要跟上时 代的步伐,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如果用“老眼光”看新事物,就会使自己的思想僵化, 就有掉队的危险 (五)阅读卢群的《伍铜匠》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①伍铜匠是皖北人,刚到我们这里时还不满十八岁。那时我们这里四面环水,交通很是 不便。乡亲们要想买个物品,非得坐船渡过盘龙河,再走上十多里的土路,才能在邻近的集 镇采购到想要的东西。因此,当伍铜匠摇着铜串子走进我们村时,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②“小铜匠,给换个脸盆吧。” ③“小铜匠,给做个铜勺吧。” ④“好咧。”伍铜匠笑眯眯地应答着,随即在主人家的门前稳稳地放下担子,生起炭火 忙碌起来。 ⑤伍铜匠从小师从名匠,学得一手绝妙的手艺,祭器、文具、日用品几乎是无所不能 再加上他爱动脑筋,能够根据主人的喜好设计出各种形状和纹饰,所以很快赢得乡人的赏识, 后来还赢得了一位姑娘的芳心 ⑥相中伍铜匠的那位姑娘是盘龙乡的美人,年纪轻轻的,家中的门槛就快被媒人踏破。 但姑娘不为所动,却对伍铜匠情有独钟 ⑦伍铜匠没有辜负姑娘的厚爱,入赘①不久就被推举参加县里的技术比武活动,并以 座创意独特、做工精巧、玲珑剔透的铜摆件《耕牛闹春》,捧回“能工巧匠”金色奖牌 ⑧文革期间,大队干部找到伍铜匠,请他帮宣传队打制一面铜锣。伍铜匠从未打制过响
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的这句名言,说明了客观事物是永恒地运动着、 变化着的。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物质都是运动变化的。拿地球来说吧,海洋变陆地, 陆地变高原。我国宋代杰出的科学家沈括,根据他所作的地质考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论证 了华北平原是由河海泥沙淤积而成的。他在((梦溪笔谈》中指出:“所谓大陆者,皆浊泥 所湮耳。”1 97 5 年,我国的石油地质勘探队在冀中地区发现了任丘古潜山等高产油田, 说明了华北平原由沧海变桑田的地壳变化,也有力地证明了沈括的上述论断。众所周知,珠 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的最高峰,但你可曾想到,它原来也是从汪洋大海中钻出来的哩。根据我 国科学工作者和登山队的科学考察,大约在 2 0 亿年到 6 亿年以前,古海变为陆地。到了大 约 1000 多万年前的新生代新第三纪的末期全部露出水面,经过地壳的强烈变化,喜马拉雅 山逐渐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它的高峰——珠穆朗玛峰仍在继续升高。每千年约升高 70 米。人类居住昀地球,不仅地壳在不断变化,而且各种生物也是变化发展的,并且永远处于 不断的进化、变异之中。 ③至于社会现象的运动和变化,比自然现象的变化就显得更加明显。人类社会五种形态 有规律地依次更替,人们思想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这就不必细说了。 ④总之,“一切皆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1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2 分) 16.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主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 分) 17.假如用以下文字作为选文的结束语,请说说这样处理的好处。(4 分)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要跟上时 代的步伐,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如果用“老眼光”看新事物,就会使自己的思想僵化, 就有掉队的危险。 (五)阅读卢群的《伍铜匠》一文,完成 18-21 题。(20 分) ①伍铜匠是皖北人,刚到我们这里时还不满十八岁。那时我们这里四面环水,交通很是 不便。乡亲们要想买个物品,非得坐船渡过盘龙河,再走上十多里的土路,才能在邻近的集 镇采购到想要的东西。因此,当伍铜匠摇着铜串子走进我们村时,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②“小铜匠,给换个脸盆吧。” ③“小铜匠,给做个铜勺吧。” ④“好咧。”伍铜匠笑眯眯地应答着,随即在主人家的门前稳稳地放下担子,生起炭火 忙碌起来。 ⑤伍铜匠从小师从名匠,学得一手绝妙的手艺,祭器、文具、日用品几乎是无所不能。 再加上他爱动脑筋,能够根据主人的喜好设计出各种形状和纹饰,所以很快赢得乡人的赏识, 后来还赢得了一位姑娘的芳心。 ⑥相中伍铜匠的那位姑娘是盘龙乡的美人,年纪轻轻的,家中的门槛就快被媒人踏破。 但姑娘不为所动,却对伍铜匠情有独钟。 ⑦伍铜匠没有辜负姑娘的厚爱,入赘①不久就被推举参加县里的技术比武活动,并以一 座创意独特、做工精巧、玲珑剔透的铜摆件《耕牛闹春》,捧回“能工巧匠”金色奖牌。 ⑧文革期间,大队干部找到伍铜匠,请他帮宣传队打制一面铜锣。伍铜匠从未打制过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