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名校联盟冲刺高考最后一卷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是修辞?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 的这样一个工作过程。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都是把语言材料组织起来,表达 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告诉别人一件事,说明一个问题,或者表示一个意见。语 言材料很多,在表达的时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认真细致地选择,并且能很迅 速地选出最需要、最适当的说法,就是修辞的能力 修辞不是自己制造什么花样翻新的说法,而是从现有的语言材料中精心选择。修 辞既然是选择的过程,就得有选择标准。 选择语言材料是为了使我们说的话、写的文章具有准确性,就是能够把客观事物 在我们头脑里的反映准确地表达出来。不仅准确,而且富有表现力,这是我们选 择语言材料最根本的考虑。 所谓准确性、表现力,不能单单从自己主观方面考虑。语言是交际工具,有说的 方,有听的一方;有写的一方,有读的一方。说的人、写的人不仅要考虑主观 万面的目的,也要考虑客观万面的要求。只有主客观统一,表达效果才会更好 这就涉及对象和场合的问题了。在不同的场合,就需要有一定区别,就是说要得 体。对你的家里人和熟悉的同志很严肃;或者向领导汇报时,嘻嘻哈哈,“谈笑 风生”,都不得体。所以,修辞在选择语言材料、组织语言材料时,要考虑对象, 注意场合,即得体。所谓得体,就是在真实的、实事求是的前提之下,根据具体 的场合、具体的对象,采取恰当的说法,表现女一种应有的修养,一种比较高尚 的思想精神面貌。不论口头上说话,是书面上写文章,都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选择语言材料,是进行修辞工作的又一个重要的标准。修辞有时代性,有社会性 从古到今语言是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语言材料有不少是从古到今一直沿用的, 也有不少是逐渐产生的,所以,它既有历史的连贯性,又有不同时代的时代性。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交流思想感情是一种社交活动,它不能不受社会发展 变革的影响。然而,语言又是一个全民性的交际工具,它不像社会变革那么剧烈 所以,在各个不同的社会里,它既有某些共同性的东西,又有不同社会的一些不 同风习、特点的反映。因此,语言材料的好与不好,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 既有要求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学习修辞,不能完全没有时代观点,不 能完全没有社会观点。我们今天的社会对于语言的运用,首先要求准确挫,也就 是要求实事求是,要求朴实,当然也要求有表现力。然而,必须明确,表现力是 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存在的,失去了准确性,谈不到表现力。假话、大话、空话不 论装饰得多么好,因为它是不准确的,所以也是缺乏表现力的,不仅不是我们提 倡的,并且是反对的。 最后要说到,修辞既是一个选择过程,那么,我们只有对语言知道得多,在我们 头脑里有丰富的积累,才有选择的余地。如果语言材料不够用,表现力就更谈不 上了。因此,学习修辞的先决条件是要丰富自己的语言,不这样,就谈不上修辞 能力。所以,仅仅把修辞看成一种技巧或技术是不够的。丰富语言不是一件孤立 的事情,它同思想的提高、知识的充实、生活经验的积累,关系非常密切。在这
2016 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名校联盟冲刺高考最后一卷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什么是修辞?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 的这样一个工作过程。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都是把语言材料组织起来,表达 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告诉别人一件事,说明一个问题,或者表示一个意见。语 言材料很多,在表达的时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认真细致地选择,并且能很迅 速地选出最需要、最适当的说法,就是修辞的能力。 修辞不是自己制造什么花样翻新的说法,而是从现有的语言材料中精心选择。修 辞既然是选择的过程,就得有选择标准。 选择语言材料是为了使我们说的话、写的文章具有准确性,就是能够把客观事物 在我们头脑里的反映准确地表达出来。不仅准确,而且富有表现力,这是我们选 择语言材料最根本的考虑。 所谓准确性、表现力,不能单单从自己主观方面考虑。语言是交际工具,有说的 一方,有听的一方;有写的一方,有读的一方。说的人、写的人不仅要考虑主观 万面的目的,也要考虑客观万面的要求。只有主客观统一,表达效果才会更好。 这就涉及对象和场合的问题了。在不同的场合,就需要有一定区别,就是说要得 体。对你的家里人和熟悉的同志很严肃;或者向领导汇报时,嘻嘻哈哈,“谈笑 风生”,都不得体。所以,修辞在选择语言材料、组织语言材料时,要考虑对象, 注意场合,即得体。所谓得体,就是在真实的、实事求是的前提之下,根据具体 的场合、具体的对象,采取恰当的说法,表现女一种应有的修养,一种比较高尚 的思想精神面貌。不论口头上说话,是书面上写文章,都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选择语言材料,是进行修辞工作的又一个重要的标准。修辞有时代性,有社会性。 从古到今语言是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语言材料有不少是从古到今一直沿用的, 也有不少是逐渐产生的,所以,它既有历史的连贯性,又有不同时代的时代性。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交流思想感情是一种社交活动,它不能不受社会发展 变革的影响。然而,语言又是一个全民性的交际工具,它不像社会变革那么剧烈。 所以,在各个不同的社会里,它既有某些共同性的东西,又有不同社会的一些不 同风习、特点的反映。因此,语言材料的好与不好,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 既有要求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学习修辞,不能完全没有时代观点,不 能完全没有社会观点。我们今天的社会对于语言的运用,首先要求准确挫,也就 是要求实事求是,要求朴实,当然也要求有表现力。然而,必须明确,表现力是 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存在的,失去了准确性,谈不到表现力。假话、大话、空话不 论装饰得多么好,因为它是不准确的,所以也是缺乏表现力的,不仅不是我们提 倡的,并且是反对的。 最后要说到,修辞既是一个选择过程,那么,我们只有对语言知道得多,在我们 头脑里有丰富的积累,才有选择的余地。如果语言材料不够用,表现力就更谈不 上了。因此,学习修辞的先决条件是要丰富自己的语言,不这样,就谈不上修辞 能力。所以,仅仅把修辞看成一种技巧或技术是不够的。丰富语言不是一件孤立 的事情,它同思想的提高、知识的充实、生活经验的积累,关系非常密切。在这
样的基础上,语言会逐渐地丰富起来。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学习一点修辞 知识,这时,修辞知识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提高起来 (选自《张志公文集》第2卷,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史意思的一项是() 那种认为修辞仅是一种技巧,把话这么装饰那么装饰说漂亮些,制造什么花 样翻新的说法,仅从现代的语言材料中精心选择,对此,作者是持否定的态度 B.作者认为修辞的准确性和表现力既要考虑主观,又要考虑客观,力求主客观 的统一,主观就是选择准确而有表现力的语言,客观就是说话的对象和场合。 C.作者论述修辞选择的第二个标准时,认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各有不 同的特点和习惯,使用语言也往往带有自己的时代色彩和社会色彩。 D.作者强调丰富的语言积累是修辞选择的条件,充分论述了只有个人思想的、 知识的充实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联系起来,语言的积累就自然会丰富起来。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辞就是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能把语言材料组织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认真细致地选择,并且能很迅速地选出最需要、最适当的说法 B.作者在论述修辞选择的第一个标准时,首先说明为什么语言运用要讲究准确 和富有表现力,进而说明怎样的语言才是准确的、富有表现力的。 C.无论口头或书面表达,准确性都是选择语言材料最根本考虑的问题,同时还 涉及对象和场合的问题,要适合对象、适应场合、说话要真实、亲切、得体。 D.语言是一种社交活动,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在不同的社会里,它既 有某啊啊共同性也呈现出一啊啊不同的风习和特点,因而,学习修辞必须要与时 代、社会同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思路是先提出问题,然后指岀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既然是选择,必然 有标准,接着写选择的两个标准,最后说选择的条件。 B.只有通过广泛阅读优秀的读物,从各个渠道留心生活里的那啊啊优美的有用 的语言材料,不断地充实自己的语言积累,使自己的头脑里有一个丰富的语言宝 库,才能提高修辞能力。 C.作者强调“假话、大话、空话”缺乏表现力,也与修辞无关。如“我不慎丢 失茶杯一只,有拾到者请送级部办公室,本人万分感激,必有重谢!”之类的话, 我们要坚决反对。 D.王安石写“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多次更易,最后才选定了“绿”字。正 体现丁张志公先生关于修辞“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 言材料”的界定。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淮南王名安,厉王长子也。长,高皇帝之子也。其母赵氏女,为赵王张敖美人 髙皇帝七年讨韩信于铜醍,信亡走匈奴,上遂北至楼烦。还过赵,不礼赵王。赵 王献美女赵氏女,得幸有身。赵王不敢内之于宫,为筑舍于外。及贯高等谋反发 觉,并逮治王,尽收王家及美人,赵氏女亦与焉。吏以得幸有身闻上,上方怒赵 王,未理也。赵美人弟兼,因辟阳侯审食其言之吕后,吕后不肯白,辟阳侯亦不 强争。及赵美人生男,恚而自杀。吏奉男诣上,上命吕后母之,封为淮南王
样的基础上,语言会逐渐地丰富起来。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学习一点修辞 知识,这时,修辞知识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提高起来。 (选自《张志公文集》第 2 卷,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1 年版,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史意思的一项是( ) A.那种认为修辞仅是一种技巧,把话这么装饰那么装饰说漂亮些,制造什么花 样翻新的说法,仅从现代的语言材料中精心选择,对此,作者是持否定的态度。 B.作者认为修辞的准确性和表现力既要考虑主观,又要考虑客观,力求主客观 的统一,主观就是选择准确而有表现力的语言,客观就是说话的对象和场合。 C.作者论述修辞选择的第二个标准时,认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各有不 同的特点和习惯,使用语言也往往带有自己的时代色彩和社会色彩。 D.作者强调丰富的语言积累是修辞选择的条件,充分论述了只有个人思想的、 知识的充实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联系起来,语言的积累就自然会丰富起来。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辞就是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能把语言材料组织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认真细致地选择,并且能很迅速地选出最需要、最适当的说法。 B.作者在论述修辞选择的第一个标准时,首先说明为什么语言运用要讲究准确 和富有表现力,进而说明怎样的语言才是准确的、富有表现力的。 C.无论口头或书面表达,准确性都是选择语言材料最根本考虑的问题,同时还 涉及对象和场合的问题,要适合对象、适应场合、说话要真实、亲切、得体。 D.语言是一种社交活动,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在不同的社会里,它既 有某啊啊共同性也呈现出一啊啊不同的风习和特点,因而,学习修辞必须要与时 代、社会同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思路是先提出问题,然后指出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既然是选择,必然 有标准,接着写选择的两个标准,最后说选择的条件。 B.只有通过广泛阅读优秀的读物,从各个渠道留心生活里的那啊啊优美的有用 的语言材料,不断地充实自己的语言积累,使自己的头脑里有一个丰富的语言宝 库,才能提高修辞能力。 C.作者强调“假话、大话、空话”缺乏表现力,也与修辞无关。如“我不慎丢 失茶杯一只,有拾到者请送级部办公室,本人万分感激,必有重谢!”之类的话, 我们要坚决反对。 D.王安石写“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多次更易,最后才选定了“绿”字。正 体现丁张志公先生关于修辞“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 言材料”的界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淮南王名安,厉王长子①也。长,高皇帝之子也。其母赵氏女,为赵王张敖美人。 高皇帝七年讨韩信于铜鞮,信亡走匈奴,上遂北至楼烦。还过赵,不礼赵王。赵 王献美女赵氏女,得幸有身。赵王不敢内之于宫,为筑舍于外。及贯高等谋反发 觉,并逮治王,尽收王家及美人,赵氏女亦与焉。吏以得幸有身闻上,上方怒赵 王,未理也。赵美人弟兼,因辟阳侯审食其言之吕后,吕后不肯白,辟阳侯亦不 强争。及赵美人生男,恚而自杀。吏奉男诣上,上命吕后母之,封为淮南王
暨孝文皇帝即位,长弟上书愿相见,诏至长安。日从游宴,骄蹇如家人兄弟。怨 辟阳侯不争其母于吕后,因椎杀之,上非之。肉袒北阁谢罪,夺四县,还归国。 为黄屋左纛°,称东帝,坐徒蜀严道,死于雍。上闵之,封其四子为列侯。时民 歌之曰:“一尺缯,好童童。一升粟,饱蓬蓬。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上闻之 曰:“以我贪其地邪?”乃召四侯而封之。其一人病薨,长子安袭封淮南王,次 为衡山王,次为庐江王。太傅贾谊谏曰:“怨雠之人,不可贵也。”后淮南、衡 山卒反,如贾谊言。 初,安为辩达,善属文。皇帝为从父,数上书召见。孝文皇帝甚重之,诏使为《离 骚赋》,自旦受诏,日早食已,上爱而秘之。天下方术之士,多归焉,于是遂与 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等八人,及诸儒大山、小山 之徒,共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 静,出入经道。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 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号曰 “鸿烈”。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故夫学者,不论《淮南》 则不知大道之深也。是以先贤通儒述作之士,莫不援采以验经传。以父讳“长” 故其所著,诸“长”字皆曰“修”。光禄大夫刘向校定撰具,名之《准南》。又 有十九篇者,谓之“淮南外篇”。 自诱之少,从故侍中同县卢君,受其句读,诵举大义。会遭兵灾,天下棋峙,亡 失书传。废不寻修,二十余载。建安十年,辟司空掾,除东郡濮阳令,睹时人少 为淮南者,惧遂凌迟,于是于朝哺事毕之间,乃深思先师之训,参以经传道家 之言,比方其事,为之注解,悉载本文,并举音读。典农中郎将弁揖借八卷刺之 会揖身丧,遂亡不得。至十七年迁监河东,复更补足。浅学寡见,未能备悉。其 所不达,注以未闻。唯博物君子览而详之,以劝后学者云尔。 (选自《中国序跋鉴赏词典》,作者东汉高诱) 注]①厉王长:刘长,汉高祖刘邦之子,封为淮南王。②为黄屋左纛:指刘长图 谋称帝,兴兵作乱。③凌迟: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这里借用此词是表明作者对 “时人少为淮南者”的情形深为忧虑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 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 B.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 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 C.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 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 D.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 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文皇帝就是汉文帝刘恒,孝文是他的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 称呼的名号。 B.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一般就叫“薨” C.从父即父亲的兄弟,刘安的父亲和孝文皇帝都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 D.讳即避讳、忌讳,在古代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 回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暨孝文皇帝即位,长弟上书愿相见,诏至长安。日从游宴,骄蹇如家人兄弟。怨 辟阳侯不争其母于吕后,因椎杀之,上非之。肉袒北阁谢罪,夺四县,还归国。 为黄屋左纛②,称东帝,坐徒蜀严道,死于雍。上闵之,封其四子为列侯。时民 歌之曰:“一尺缯,好童童。一升粟,饱蓬蓬。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上闻之 曰:“以我贪其地邪?”乃召四侯而封之。其一人病薨,长子安袭封淮南王,次 为衡山王,次为庐江王。太傅贾谊谏曰:“怨雠之人,不可贵也。”后淮南、衡 山卒反,如贾谊言。 初,安为辩达,善属文。皇帝为从父,数上书召见。孝文皇帝甚重之,诏使为《离 骚赋》,自旦受诏,日早食已,上爱而秘之。天下方术之士,多归焉,于是遂与 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等八人,及诸儒大山、小山 之徒,共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 静,出入经道。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 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号曰 “鸿烈”。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故夫学者,不论《淮南》, 则不知大道之深也。是以先贤通儒述作之士,莫不援采以验经传。以父讳“长”, 故其所著,诸“长”字皆曰“修”。光禄大夫刘向校定撰具,名之《准南》。又 有十九篇者,谓之“淮南外篇”。 自诱之少,从故侍中同县卢君,受其句读,诵举大义。会遭兵灾,天下棋峙,亡 失书传。废不寻修,二十余载。建安十年,辟司空掾,除东郡濮阳令,睹时人少 为淮南者,惧遂凌迟③,于是于朝哺事毕之间,乃深思先师之训,参以经传道家 之言,比方其事,为之注解,悉载本文,并举音读。典农中郎将弁揖借八卷刺之。 会揖身丧,遂亡不得。至十七年迁监河东,复更补足。浅学寡见,未能备悉。其 所不达,注以未闻。唯博物君子览而详之,以劝后学者云尔。 (选自《中国序跋鉴赏词典》,作者东汉高诱) [注]①厉王长:刘长,汉高祖刘邦之子,封为淮南王。②为黄屋左纛:指刘长图 谋称帝,兴兵作乱。③凌迟: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这里借用此词是表明作者对 “时人少为淮南者”的情形深为忧虑。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 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 B.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 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 C.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 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 D.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 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孝文皇帝就是汉文帝刘恒,孝文是他的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 称呼的名号。 B.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一般就叫“薨”。 C.从父即父亲的兄弟,刘安的父亲和孝文皇帝都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 D.讳即避讳、忌讳,在古代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 回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刘安的祖母是赵王送给刘邦的美女,生下刘安的父亲刘长后就自杀了。刘邦 让吕后做了刘长的母亲,并封刘长为淮南王。刘安后来因为父亲的冤死袭封了淮 南王。 B.刘安文才很高,当时的“方术之士”大多归附他,刘安还和“诸儒”有广泛 的交往,《淮南》在当时很有影响。 C.作者通过叙述自身经历表明《淮南》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年轻时就受 业学习,后来经历了动荡,一边做官,一边注解《淮南》。 D.全文从叙写史事起笔,行文简洁流畅,层次分明。作者本人对《淮南》这部 书很是推崇,他注解《淮南》的大致过程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孝文皇帝甚重之,诏使为《离骚赋》,自旦受诏,日早食已,上爱而秘之。 (2)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8-9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8.上片开头两句“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 分) 9.杜甫在《蜀相》中写到“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晏殊在本词 中也写到“叶底黄鹂一两声”。请简要分析两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髙》中,不仅写出了自然之秋,而且暗含对人生之秋强烈而深刻 的体悟的诗句是“, (2)《论语》中,表明君子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要给他人以足够的理 解和宽容的句子是“,”。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提了三条建议,其中严明赏罚、将宫府视为 体的一条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怀念可染先生 黄永玉 ①可染先生逝世了。离开他那么远,我很想念他,为他守几个钟头的灵,和他告 别,看一眼他最后的容颜,不枉我们友谊一场。唉!可借办不到了。 ②他比我大16岁,也就是说,我回北京28岁那一年。他才44岁。那算什么年 龄呢?太年轻了。往昔如梦,几乎不信我们曾经在那时已开始的友谊,那一段温 暖时光
A.刘安的祖母是赵王送给刘邦的美女,生下刘安的父亲刘长后就自杀了。刘邦 让吕后做了刘长的母亲,并封刘长为淮南王。刘安后来因为父亲的冤死袭封了淮 南王。 B.刘安文才很高,当时的“方术之士”大多归附他,刘安还和“诸儒”有广泛 的交往,《淮南》在当时很有影响。 C.作者通过叙述自身经历表明《淮南》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年轻时就受 业学习,后来经历了动荡,一边做官,一边注解《淮南》。 D.全文从叙写史事起笔,行文简洁流畅,层次分明。作者本人对《淮南》这部 书很是推崇,他注解《淮南》的大致过程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孝文皇帝甚重之,诏使为《离骚赋》,自旦受诏,日早食已,上爱而秘之。 (2)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 8-9 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8.上片开头两句“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 分) 9.杜甫在《蜀相》中写到“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晏殊在本词 中也写到“叶底黄鹂一两声”。请简要分析两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不仅写出了自然之秋,而且暗含对人生之秋强烈而深刻 的体悟的诗句是“ , ”。 (2)《论语》中,表明君子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要给他人以足够的理 解和宽容的句子是“ , ”。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提了三条建议,其中严明赏罚、将宫府视为 一体的一条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怀念可染先生 黄永玉 ①可染先生逝世了。离开他那么远,我很想念他,为他守几个钟头的灵,和他告 别,看一眼他最后的容颜,不枉我们友谊一场。唉!可借办不到了。 ②他比我大 16 岁,也就是说,我回北京 28 岁那一年。他才 44 岁。那算什么年 龄呢?太年轻了。往昔如梦,几乎不信我们曾经在那时已开始的友谊,那一段温 暖时光
③一九五三年,我带着7个月大的黑蛮,从香港回到北京。先住在北京沈从文表 叔家。不久,学校就已经给我安排好住处。那就是我将安居10年左右的大雅宝 胡同甲二号。 ④第一个到新家来探望我们的就是可染夫妇。一群孩子一一二三十个大小不同的 脸孔趴在窗口参观这次的探望。他们知道,有一个从香港搬来的小家庭从今天起 将和他们共享以后的几十年的命运。可染夫妇给我的印象那么好! ⑤“欢迎你们来,太好了!太好了!没有想到两位这么年轻!太好了!太好了!刚来 有什么缺的,先拿我们的用用!一一你们广东人,北京话讲得那么好!” ⑥我说:“她是广东人,我是湖南人。 ⑦“好!好!我们告辞了,以后大家在一起住了。” ⑧北京大雅宝胡同甲二号,是中央美术学院教员宿舍。我们的院子一共是三进, 连起来一长条。中院第一家是我们。后院东南西北紧紧4排房子。不整齐的砌砖 的天井夹着一口歪斜的漏水口。南房一排3间房子,两间有高低不平的地板, 做卧室,一做客斤;另一间靠东的水泥地的窄间是画室,地面有两平方尺的水泥 盖子,过去是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藏发报机的秘密仓库,现在用来储放大量的碑 帖。每间房的南墙各有一扇窗,透过客厅的窗可看到中院我栽的葡萄和一切活动 这就是李可染住了许多年的家 ⑨大雅宝甲二号的夜晚各方面都是浓郁的。孩子们都躲进屋子,屋子里溢出晚饭 的香味,温暖的灯光混合看杯盘的声音透出窗口,院子里交织着甜蜜的影子。这 是1953年,春天。 ⑩和可染先生夫妇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今年年初的一个什么会上。我给了他几枝英 国水彩赭石颜料,这东西画人物皮肤很见效,比眼前的中国颜料细腻。他一直是 相信我的话的,但没有机会听到他说是否好用的的消息了 11“文革”以后除了被国家邀请与作人、淑芳先生夫妇,可染、佩珠先生夫妇 黄胄老弟夫妇住在一个好地万画任务画之外,记得只去过可染先生家一次。为什 么只一次?只是不忍心。一个老人有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创作氛围,一种艺术 思路的逻辑线索。不光是时间问题。客人来了,真诚地高兴;客人走了,再回到 原来的兴致已不可能。不是被恶毒地破坏,不是干扰,只是自我迷失。我也老了, 有这种感受,不能不为他设想。 12不过10年以来,倒是在我们家有过几次聚会。那是因为两个孩子都在国外 放暑假回家,请伯伯、伯母们吃一次饭。照例约请可染夫妇,作人夫妇,君武夫 妇,苗子、郁风夫妇,丁井文老兄,周葆华老弟,间或木刻家李少言兄和一些偶 然从外地来的好朋友。梅溪做的菜在诸位心目中很有威信。大家一起也很好玩, 说笑没有个尽头。到了晚上9点10点,车子来接他们回家了,都不情愿走,可 染和作人两位老人还比赛划拳,谁输谁先走。一次杨凡老弟恰巧也在,照了不少 相片。 13“世上无不散的筵席”。孩子都长大了,伯伯、叔叔们一天天老去,虽明白这 是常规常理,却不免感慨怆然。 14和可染先生夫妇多次谈到大雅宝胡同的每一件零碎小事,他们都那么兴奋, 充满快乐的回忆,说我的记性好,要我快些写出来。当然,他们是希望通过我的 回忆重温那一段甜美的生活的。我答应了,我以为可染先生会起码活到九十岁 “仁者寿”嘛!不料他来不及看我的这些片段了。惟愿有一天把这篇文章祭奠在 他的灵前
③一九五三年,我带着 7 个月大的黑蛮,从香港回到北京。先住在北京沈从文表 叔家。不久,学校就已经给我安排好住处。那就是我将安居 10 年左右的大雅宝 胡同甲二号。 ④第一个到新家来探望我们的就是可染夫妇。一群孩子——二三十个大小不同的 脸孔趴在窗口参观这次的探望。他们知道,有一个从香港搬来的小家庭从今天起 将和他们共享以后的几十年的命运。可染夫妇给我的印象那么好! ⑤“欢迎你们来,太好了!太好了!没有想到两位这么年轻!太好了!太好了!刚来, 有什么缺的,先拿我们的用用!——你们广东人,北京话讲得那么好!” ⑥我说:“她是广东人,我是湖南人。” ⑦“好!好!我们告辞了,以后大家在一起住了。” ⑧北京大雅宝胡同甲二号,是中央美术学院教员宿舍。我们的院子一共是三进, 连起来一长条。中院第一家是我们。后院东南西北紧紧 4 排房子。不整齐的砌砖 的天井夹着一口歪斜的漏水口。南房一排 3 间房子,两间有高低不平的地板,一 做卧室,一做客斤;另一间靠东的水泥地的窄间是画室,地面有两平方尺的水泥 盖子,过去是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藏发报机的秘密仓库,现在用来储放大量的碑 帖。每间房的南墙各有一扇窗,透过客厅的窗可看到中院我栽的葡萄和一切活动。 这就是李可染住了许多年的家。 ⑨大雅宝甲二号的夜晚各方面都是浓郁的。孩子们都躲进屋子,屋子里溢出晚饭 的香味,温暖的灯光混合看杯盘的声音透出窗口,院子里交织着甜蜜的影子。这 是 1953 年,春天。 ⑩和可染先生夫妇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今年年初的一个什么会上。我给了他几枝英 国水彩赭石颜料,这东西画人物皮肤很见效,比眼前的中国颜料细腻。他一直是 相信我的话的,但没有机会听到他说是否好用的的消息了。 11“文革”以后除了被国家邀请与作人、淑芳先生夫妇,可染、佩珠先生夫妇, 黄胄老弟夫妇住在一个好地万画任务画之外,记得只去过可染先生家一次。为什 么只一次?只是不忍心。一个老人有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创作氛围,一种艺术 思路的逻辑线索。不光是时间问题。客人来了,真诚地高兴;客人走了,再回到 原来的兴致已不可能。不是被恶毒地破坏,不是干扰,只是自我迷失。我也老了, 有这种感受,不能不为他设想。 12 不过 10 年以来,倒是在我们家有过几次聚会。那是因为两个孩子都在国外, 放暑假回家,请伯伯、伯母们吃一次饭。照例约请可染夫妇,作人夫妇,君武夫 妇,苗子、郁风夫妇,丁井文老兄,周葆华老弟,间或木刻家李少言兄和一些偶 然从外地来的好朋友。梅溪做的菜在诸位心目中很有威信。大家一起也很好玩, 说笑没有个尽头。到了晚上 9 点 10 点,车子来接他们回家了,都不情愿走,可 染和作人两位老人还比赛划拳,谁输谁先走。一次杨凡老弟恰巧也在,照了不少 相片。 13“世上无不散的筵席”。孩子都长大了,伯伯、叔叔们一天天老去,虽明白这 是常规常理,却不免感慨怆然。 14 和可染先生夫妇多次谈到大雅宝胡同的每一件零碎小事,他们都那么兴奋, 充满快乐的回忆,说我的记性好,要我快些写出来。当然,他们是希望通过我的 回忆重温那一段甜美的生活的。我答应了,我以为可染先生会起码活到九十岁, “仁者寿”嘛!不料他来不及看我的这些片段了。惟愿有一天把这篇文章祭奠在 他的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