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 2016.11 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 三山五园”是对三山五园是对北京西郊皇家园林的总称,这种说法岀现于清朝中晩期。"三山 五园″包括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畅春园和圆明园。 静宜园位于地势较高的香山,园中建筑因山就势,参差错落,散点式镶嵌在山体之中。“园林之 胜,重在山水。水池作为点缀,或出现在殿前以丰富较窄的院落空间,或处于园中以增加园林趣味。 静宜园占地149公顷,1677年成为康熙的行宫,后来虽有添建,但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自然生态, 深邃优雅。 静明园的个性与静宜园不同。静明园所在的玉泉山,湖山尺度非常有限,占地仅65公顷。玉泉 山虽因泉水丰沛而得名,但水面并不大,山体狭长,呈南北走向。在这种地形上如何建设园林呢? 建筑要和湖山尺度配合好,建筑群采用散点布局,高低相映。山顶上的香岩寺和玉峰塔规模不大, 山脚下的建筑多一层。这样就凸显出玉峰塔的高耸。乾隆非常喜欢玉泉山的风光,亲自为静明园内 十六景命名,正殿名为“廓然大公”,后殿名为"涵万象”,意蕴深远。 畅春园位于今北京大学西墙外畅春园宿舍带原是明代武淸侯李伟修建的私家园林“凊华园”, 也叫“李园”,康熙时更名为畅春园。畅春园以水景为主,水面宽阔,“江淮以北亦当第一也” 凊朝改建时仍“因水成景”。畅舂园的叠山艺术也堪称一绝,原来的土山和新添建的假山,岗峰连 接;加之遍植各色鲜花树木,绿树成荫,给人天人合一之感,是兼有政治和游乐功能的离宫型园林。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囻明园,既有金碧辉煌的宫殿,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又吸取了欧 洲的建筑形式,是世界园林的集大成者。圆明园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平地造园的典范,园内步移景 易,景观层出不穷,特色之多,首屈一指。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在“三山五园”中规模最大。有 仙境、欧式园林等景观,也有理政、居住、宗教等场所,这些层峦疊嶂的建筑都是雍正至咸丰五朝 皇帝改造的结果,也大多体现岀其治国理念。清王朝把囻明园作为第二政治中心。 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在五园当中建造最晩,但最能体现皇家气派。相比于囻明园,清漪园 湖山相映,形象立体。但万寿山总体轮廓平缓,高度仅60米,长度达到1000米,且仅山体西半部 前临水面经过人工改造,水面向东、西扩展,形成东西最宽处1600米、南北长1930米的水面, 水体大大超过了山体;同时,西堤的设置,将玉泉山和稍远的西山借入国内,而昆明湖东侧又与邻 近的畅舂园、圆明园相呼应。这些使“三山五园”在空间上的联系更加紧密。在万寿山中部,耸立
1/12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 2016.11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8 题。 材料一 “三山五园”是对三山五园是对北京西郊皇家园林的总称,这种说法出现于清朝中晚期。“三山 五园”包括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畅春园和圆明园。 静宜园位于地势较高的香山,园中建筑因山就势,参差错落,散点式镶嵌在山体之中。“园林之 胜,重在山水。”水池作为点缀,或出现在殿前以丰富较窄的院落空间,或处于园中以增加园林趣味。 静宜园占地 149 公顷,1677 年成为康熙的行宫,后来虽有添建,但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自然生态, 深邃优雅。 静明园的个性与静宜园不同。静明园所在的玉泉山,湖山尺度非常有限,占地仅 65 公顷。玉泉 山虽因泉水丰沛而得名,但水面并不大,山体狭长,呈南北走向。在这种地形上如何建设园林呢? 建筑要和湖山尺度配合好,建筑群采用散点布局,高低相映。山顶上的香岩寺和玉峰塔规模不大, 山脚下的建筑多一层。这样就凸显出玉峰塔的高耸。乾隆非常喜欢玉泉山的风光,亲自为静明园内 十六景命名,正殿名为“廓然大公”,后殿名为“涵万象”,意蕴深远。 畅春园位于今北京大学西墙外畅春园宿舍一带,原是明代武清侯李伟修建的私家园林“清华园”, 也叫“李园”,康熙时更名为畅春园。畅春园以水景为主,水面宽阔,“江淮以北亦当第一也”, 清朝改建时仍“因水成景”。畅春园的叠山艺术也堪称一绝,原来的土山和新添建的假山,岗峰连 接;加之遍植各色鲜花树木,绿树成荫,给人天人合一之感,是兼有政治和游乐功能的离宫型园林。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既有金碧辉煌的宫殿,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又吸取了欧 洲的建筑形式,是世界园林的集大成者。圆明园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平地造园的典范,园内步移景 易,景观层出不穷,特色之多,首屈一指 ....。圆明园占地 350 公顷,在“三山五园”中规模最大。有 仙境、欧式园林等景观,也有理政、居住、宗教等场所,这些层峦叠嶂 ....的建筑都是雍正至咸丰五朝 皇帝改造的结果,也大多体现出其治国理念。清王朝把圆明园作为第二政治中心。 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在五园当中建造最晚,但最能体现皇家气派。相比于圆明园,清漪园 湖山相映,形象立体。但万寿山总体轮廓平缓,高度仅 60 米,长度达到 1000 米,且仅山体西半部 前临水面经过人工改造,水面向东、西扩展,形成东西最宽处 1600 米、南北长 1930 米的水面, 水体大大超过了山体;同时,西堤的设置,将玉泉山和稍远的西山借入国内,而昆明湖东侧又与邻 近的畅春园、圆明园相呼应。这些使“三山五园”在空间上的联系更加紧密。在万寿山中部,耸立
起一组建筑群,从山顶到山脚装点南坡,再以700多米的长廊作为前山建筑群与昆明湖之间的束带, 这样就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壮观气势。 (取材于郭黛妲《三山五园:北京历史文化最辉煌的乐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能体现“三山五园”共同特点的一项是(3分) A.造景因地制宜B.布局错落有致 C.高峰深谷相映D.具有皇家气派 2.根据“材料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静宜园因山就势,散点布局,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 B.静明园中建筑物规模不大,与玉泉山水窄山狭的地形相配合 C.在前朝园林基础上改建成的畅春园,以水景为主,山景亦佳。 D.清王朝依据治国理念来改造圆明园,使其成为第二政治中 3.材料一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玲珑剔透B.首屈一指C.层峦叠嶂D.无与伦比 4.下列描写景观的文字出自《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其体现的风格,与材料一中皇家园林风格最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 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B.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只见 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如翠带飘砜,或如金绳盘屈…… C.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 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 D.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髙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 彩焕螭头……只见正面现出一座玉石牌坊来,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2分) 二人正计较,就有贾政遣人来回贾母说:“二月二十二日子好,哥儿姐儿们就好搬进去的。 这几日内遣人进去分派收拾。”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甲,贾迎舂住了缀锦楼,探春 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纨住 宝玉丙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A.潇湘馆稻香村怡红院B.稻香村潇湘馆怡红院 C.潇湘馆怡红院稻香村D.稻香村怡红院潇湘馆 材料二 自然山水学,不仅有着广泛的实用性,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从古至今,自然山水思想被 皇家贵族与平民百姓广泛运用,它影响着寺院、庭院、村落、住宅等的建设。 山水思想中的核心要素是“山河襟带”,即三面山脉环绕,地势向南面开放,开放的平地有河 川或水池,形成“聚气而使其不散”的“围绕”式空间格局。 三山五园”地处北京城的西北郊。北京城符合中国古代建都选址的原则:背山临水。南朝范 缜曾在《幽州赋》中形容北京:“虎踞龙盘,形势雄伟。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 济,形胜甲于天下,诚天府之国也
2/12 起一组建筑群,从山顶到山脚装点南坡,再以 700 多米的长廊作为前山建筑群与昆明湖之间的束带, 这样就产生了无与伦比 ....的壮观气势。 (取材于郭黛妲《三山五园:北京历史文化最辉煌的乐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能体现“三山五园”共同特点的一项是(3 分) A.造景因地制宜 B.布局错落有致 C.高峰深谷相映 D.具有皇家气派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静宜园因山就势,散点布局,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 B.静明园中建筑物规模不大,与玉泉山水窄山狭的地形相配合。 C.在前朝园林基础上改建成的畅春园,以水景为主,山景亦佳。 D.清王朝依据治国理念来改造圆明园,使其成为第二政治中心。 3.材料一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A.玲珑剔透 B.首屈一指 C.层峦叠嶂 D.无与伦比 4.下列描写景观的文字出自《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其体现的风格,与材料一中皇家园林风格最不相符 ....的一项是(3 分) A.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 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B.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只见 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如翠带飘砜,或如金绳盘屈…… C.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 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 D.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 彩焕螭头……只见正面现出一座玉石牌坊来,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 5.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2 分) 二人正计较,就有贾政遣人来回贾母说:“二月二十二日子好,哥儿姐儿们就好搬进去的。 这几日内遣人进去分派收拾。”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 甲 ,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 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纨住了 乙 ,宝玉 丙 。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A.潇湘馆 稻香村 怡红院 B.稻香村 潇湘馆 怡红院 C.潇湘馆 怡红院 稻香村 D.稻香村 怡红院 潇湘馆 材料二 自然山水学,不仅有着广泛的实用性,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从古至今,自然山水思想被 皇家贵族与平民百姓广泛运用,它影响着寺院、庭院、村落、住宅等的建设。 山水思想中的核心要素是“山河襟带”,即三面山脉环绕,地势向南面开放,开放的平地有河 川或水池,形成“聚气而使其不散”的“围绕”式空间格局。 “三山五园”地处北京城的西北郊。北京城符合中国古代建都选址的原则:背山临水。南朝范 缜曾在《幽州赋》中形容北京:“虎踞龙盘,形势雄伟。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 济,形胜甲于天下,诚天府之国也
北京西郊一带也有山有水。水流在清漪园(颐和园)一带汇集,再向东南方向流动。西北方向 有群山环绕,前面有湖泊水系,符合山环水抱的要求,环境良好,因而成为建造皇家园林的首选之 地。 那么,清漪园的山水情况如何呢?万寿山位于昆明湖的东北侧,湖水从西北方玉泉山的玉河流 向东南方的长河,最后注入渤海。清漪园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同时,对自然山水加以人工改造 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环境。为了让昆明湖位于万寿山之南,就把原来的瓮山湖扩大了将近-倍,把 挖湖的泥沙堆放在瓮山(万寿山)上。原有的西堤被取消,湖面扩大后的新堤命名为东堤。这样不 仅满足了水利需求,还使万寿山成为北面的靠山,南面则是一望无际的广阔水面。 中国古典庭园,借景是最常用的造园手法之一。明代计成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 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借景”作为中国古典造园思想的精华,被充分运用到清 漪园的改建过程中,其景观构成与“三山五园”的相互关系十分紧密。改建清漪园时,为了把西面 的玉泉山与西山最大限度地借入园内,充分考虑了湖岛的位置及岸堤的方向,一概没有建高大的建 筑物。这样,从万寿山清漪园可以邻借玉泉山,还可以【甲】西山;为了把东侧的风景借入园内, 东南面没有修建外墙,这样从清漪园就可以【乙】圆明园、畅春园一带的风光。而从香山,可以【丙】 玉泉山及万寿山,从圆明园的福海及畅眷园内也可以【丁】万寿山佛香阁及西山山脉的一部分 (取材于祝丹《北京颐和园景观与“三山五园”的构成关系》) 根据“材料二”,下列不符合自然山水学中“山河襟带”思想的一项是(2分) A.在北京西郊建造园林 选择北京作为都城 C.万寿山和昆明湖改造D.三山五园相互借景 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分别填入“材料二”甲乙丙丁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邻借俯借远借仰借B.远借邻借俯借仰借 C.远借邻借仰借俯借D.邻借远借仰借俯借 8.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回答清漪园的改造效果。(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诸君简画记 毛先舒 杭之中,稍东曰丰乐桥,桥稍东曰古橘园,故宋之橘苑也。苑废久,种橘已尽,惟有古银杏两 株,盘轮扶疏,疑为宋故物云。 园有主为诸君君简。君简少好画。又学篆刻,喜何震、陈琮刀镌,时时见古法。然不甚自贵爱 独深爱画。尝自称先君子博学游艺,尤喜翰墨。与华亭董宗伯其昌、赵文学左为密交。自其为童子 时旁侍,观两公用笔墨,挥写入妙。苍秀淡沲,董称最工;空濛潇瑟,赵为之冠。两公分间,互相 放写,终不能自掩其真也。君简既好画,日取两公画及诸家所作玩之,久而融然,化裁臻微。予间
3/12 北京西郊一带也有山有水。水流在清漪园(颐和园)一带汇集,再向东南方向流动。西北方向 有群山环绕,前面有湖泊水系,符合山环水抱的要求,环境良好,因而成为建造皇家园林的首选之 地。 那么,清漪园的山水情况如何呢?万寿山位于昆明湖的东北侧,湖水从西北方玉泉山的玉河流 向东南方的长河,最后注入渤海。清漪园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同时,对自然山水加以人工改造, 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环境。为了让昆明湖位于万寿山之南,就把原来的瓮山湖扩大了将近一倍,把 挖湖的泥沙堆放在瓮山(万寿山)上。原有的西堤被取消,湖面扩大后的新堤命名为东堤。这样不 仅满足了水利需求,还使万寿山成为北面的靠山,南面则是一望无际的广阔水面。 中国古典庭园,借景是最常用的造园手法之一。明代计成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 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借景”作为中国古典造园思想的精华,被充分运用到清 漪园的改建过程中,其景观构成与“三山五园”的相互关系十分紧密。改建清漪园时,为了把西面 的玉泉山与西山最大限度地借入园内,充分考虑了湖岛的位置及岸堤的方向,一概没有建高大的建 筑物。这样,从万寿山清漪园可以邻借玉泉山,还可以【甲】西山;为了把东侧的风景借入园内, 东南面没有修建外墙,这样从清漪园就可以【乙】圆明园、畅春园一带的风光。而从香山,可以【丙】 玉泉山及万寿山,从圆明园的福海及畅眷园内也可以【丁】万寿山佛香阁及西山山脉的一部分。 (取材于祝丹《北京颐和园景观与“三山五园”的构成关系》) 6.根据“材料二”,下列不符合自然山水学中“山河襟带”思想的一项是(2 分) A.在北京西郊建造园林 B.选择北京作为都城 C.万寿山和昆明湖改造 D.三山五园相互借景 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分别填入“材料二”甲乙丙丁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邻借 俯借 远借 仰借 B.远借 邻借 俯借 仰借 C.远借 邻借 仰借 俯借 D.邻借 远借 仰借 俯借 8.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回答清漪园的改造效果。(6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4 题。 诸君简画记 毛先舒 杭之中,稍东曰丰乐桥,桥稍东曰古橘园,故宋之橘苑也。苑废久,种橘已尽,惟有古银杏两 株,盘轮扶疏,疑为宋故物云。 园有主为.诸君君简。君简少好画。又学篆刻,喜何震、陈琮刀镌,时时见古法。然不甚自贵.爱, 独深爱画。尝自称先君子博学游艺,尤喜翰墨。与华亭董宗伯其昌、赵文学左为密交。自其为童子 时旁侍,观两公用笔墨,挥写入妙。苍秀淡沲,董称最工;空濛潇瑟,赵为之冠。两公分间,互相 放写,终不能自掩其.真也。君简既好画,日取两公画及诸家所作玩之,久而融然,化裁臻微。予间
问君简:“子此画法谁氏?″君简笑日:“吾且忘吾手,安知谁法?”予闻而惶然,不复知所问矣 大体得法于古人,不必以甚似为工。萧远疏逸,绝蹊径矣。 君简先世多显官。尊君伯茂公,豪贤多资。至君简而日贫。君简不知贫,惟日弄笔墨自娱。客 过索画,君简即与画,然持钱来者甚少;君简亦耻役手为金钱。或持钱赠君简,君简便受之。午突 无烟,君简得钱即酤酒,坐待所与密者过,引壶斟酌,醉而后已。君简交不滥不黩,游好三四人, 周旋久之,义亦弥笃。室处委巷,起居于于尔 夫君简身不习宦,非逃者也;画不为售,非艺者也;交不干上,非为名者也。吾于君简,不知 所以名之。虽然,岂其无得于中而能若是与?岁既暮,银杏叶方落矣,不知近客来亦多遗钱否?吾 当过与君简坐枯树而饮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不甚自贵爱贵:看重 B.客过索画,君简即与画过:经过 C.午突无烟,君简得钱即酤酒突:烟囱 D.不知近客来亦多遗钱否遗:赠送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园有主为诸君君简窃为大王不取也 B.终不能自掩其真也其孰能讥之乎 C.周旋久之,义亦弥笃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D.吾当过与君简坐枯树而饮吾尝终日而思矣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观两公用笔墨,挥写入妙 观看两位先生作画,挥笔创作达到了神妙境界 B.尊君伯茂公,豪贤多资 君简的父亲伯茂公,有很多豪贤资助他 .室处委巷,起居于于尔 君简的家在陋巷中,他却生活得悠然自得 D.夫君简身不习宦,非逃者也 君简不学习做官的本领,但也不是避世者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 ①君简亦耻役手为金钱 ②吾于君简,不知所以名之 13.文章第二段写了诸君简学画的过程,请用三个四字词语依次加以概括。(4分) 14.下面两句话分别反映了诸君简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请选择其中一句,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 法。(6分) ①君简不知贫,惟日弄笔墨自娱。②吾且忘吾手,安知谁法?
4/12 问君简:“子此画法谁氏?”君简笑曰:“吾且忘吾手,安知谁法?”予闻而憆然,不复知所问矣。 大体得法于古人,不必以甚似为工。萧远疏逸,绝蹊径矣。 君简先世多显官。尊君伯茂公,豪贤多资。至君简而日贫。君简不知贫,惟日弄笔墨自娱。客 过.索画,君简即与画,然持钱来者甚少;君简亦耻役手为金钱。或持钱赠君简,君简便受之。午突. 无烟,君简得钱即酤酒,坐待所与密者过,引壶斟酌,醉而后已。君简交不滥不黩,游好三四人, 周旋久之.,义亦弥笃。室处委巷,起居于于尔。 夫君简身不习宦,非逃者也;画不为售,非艺者也;交不干上,非为名者也。吾于君简,不知 所以名之。虽然,岂其无得于中而能若是与?岁既暮,银杏叶方落矣,不知近客来亦多遗.钱否?吾 当过与君简坐枯树而.饮。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然不甚自贵.爱 贵:看重 B.客过.索画,君简即与画 过:经过 C.午突.无烟,君简得钱即酤酒 突:烟囱 D.不知近客来亦多遗.钱否 遗:赠送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园有主为.诸君君简 窃为.大王不取也 B.终不能自掩其.真也 其.孰能讥之乎 C.周旋久之.,义亦弥笃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D.吾当过与君简坐枯树而.饮 吾尝终日而.思矣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观两公用笔墨,挥写入妙 观看两位先生作画,挥笔创作达到了神妙境界 B.尊君伯茂公,豪贤多资 君简的父亲伯茂公,有很多豪贤资助他 C.室处委巷,起居于于尔 君简的家在陋巷中,他却生活得悠然自得 D.夫君简身不习宦,非逃者也 君简不学习做官的本领,但也不是避世者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 分) ①君简亦耻役手为金钱。 ②吾于君简,不知所以名之。 13.文章第二段写了诸君简学画的过程,请用三个四字词语依次加以概括。(4 分) 14.下面两句话分别反映了诸君简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请选择其中一句,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 法。(6 分) ①君简不知贫,惟日弄笔墨自娱。 ②吾且忘吾手,安知谁法?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7题 情诗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吹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乌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唏 游子叹泰离①,处者歌式微②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释: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 役不已之意。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 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 B.三、四句写鱼儿安然游于渌水之中,翔鸟自由地高飞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阔。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16.“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下列诗句运用了这一手法的一项 是(3分) A.“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B.“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17.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 同?(6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謙,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曹植的《情诗》写道“清风吹我衣”。“风”是古诗文中的常用意象,如《论语·侍坐》用 ”来呈现理想的生活图景:陶渊明用在《归去来兮辞》 中借“ 烘托归乡途中的轻快心情: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抒发亡国之痛。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从一个人身上辨认出契词夫
5/12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5——17 题。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 清风吹我衣。 游鱼潜渌水, 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 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 今来白露唏。 游子叹黍离①,处者歌式微②。 慷慨对嘉宾, 凄怆内伤悲。 注释: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 役不已之意。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 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 B.三、四句写鱼儿安然游于渌水之中,翔鸟自由地高飞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阔。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16.“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下列诗句运用了这一手法的一项 是(3 分) A.“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 B.“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17.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 同?(6 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 分) 曹植的《情诗》写道“清风吹我衣”。“风”是古诗文中的常用意象,如《论语·侍坐》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呈现理想的生活图景;陶渊明用在《归去来兮辞》 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烘托归乡途中的轻快心情;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亡国之痛。 四、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9—24 题。 从一个人身上辨认出契诃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