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 语文试卷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考|2.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共17道小题。第一、二、三大题为必答题,第四 生 五、六大题为选答题。第1、2、3、7、8、9、10(2)、11、14(1)、14(2)、15(1) 须 15(2)小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其它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知|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必答题 、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1-5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晋军函陵军:军队B.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 C.唯君图之图:考虑D.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高兴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其无礼于晋 以:因为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这样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焉:哪里 D.吾其还也 其:还是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下臣虽强壮,但是不如别人 B.焉用亡郑以陪邻一一为什么要用灭掉郑国的办法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一一况且您曾经得到过晋君的赏赐啊!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一一依靠别人的力量而保护自己,不仁义 4.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选文中的“东道主”是指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 人:现代生活中,“东道主”的意思是_①。选文中的“行李”是指②,现在“行 李”的意思是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2分) 5.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下面的“课文背景形势图”,用选文原句填空。(4分)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1页(共 8 页) 2016 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 语文试卷 考 生 须 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 8 页,共六道大题,共 17 道小题。第一、二、三大题为必答题,第四、 五、六大题为选答题。第 1、2、3、7、8、9、10⑵、11、14⑴、14⑵、15⑴、 15⑵小题,必须用 2B 铅笔作答,其它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必答题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1-5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A.晋军.函陵 军:军队 B.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 C.唯君图.之 图:考虑 D.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高兴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A.以.其无礼于晋 以:因为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这样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焉:哪里 D.吾其.还也 其:还是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下臣虽强壮,但是不如别人。 B.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用灭掉郑国的办法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得到过晋君的赏赐啊!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而保护自己,不仁义。 4.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选文中的“东道主”是指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 人;现代生活中,“东道主”的意思是 ① 。选文中的“行李”是指 ② ,现在“行 李”的意思是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2分) 5.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下面的“课文背景形势图”,用选文原句填空。(4分) 本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考场号 座位序号
从形势图看,晋国处在秦、郑之间,攻打郑国对晋国最有利,而对秦国利益不大。因此, 烛之武在与秦伯的谈话中,首先以“①”,说明即使消灭郑国,秦国也无法越过别国统 治郑国,又以“_②”说明晋国的扩张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最后得出亡郑是“阙秦以 利晋”的结论,成功说服了秦伯 二、名著阅读(8分) 依据相关名著中的内容,完成6-8题 6.《边城》的结尾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句话充满了凄 凉、哀愁,还饱含着牵挂与期盼,意味深长。句中的“这个人”指的是 (2分) 7.下列对《边城》中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边城茶峒有在端午节捉鸭子、赛船的习俗,翠翠的爱情故事与此有关。 B.老船夫与孙女儿翠翠相依为命,生活很拮据,但依然很受人们的尊重 C.天保和傩送每夜轮流唱歌以表达对翠翠的爱慕之情,这让翠翠很反感。 D.老船夫在雷雨之夜去世,乐善好施的船总顺顺帮着料理了老人的后事 8.《呐喊》中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句子,对下列句子出处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这是《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呐喊。 “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 来。”这是《一件小事》中“我”的反省。 C.“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社戏》中“我”的思考。 D.“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这是《阿Q正传》中阿Q的口头禅 、文学作品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9-13题。 风波 鲁迅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地收了它通黄的光线了。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 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 这时候,九斤老太正在大怒,拿破芭蕉扇敲着凳脚说:“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 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 还是死的好。立刻就要吃饭了,还吃炒豆子,吃穷了一家子!” 伊的曾孙女儿六斤捏着一把豆,正从对面跑来,见这情形,便直奔河边,藏在乌桕树后 伸出双丫角的小头,大声说:“这老不死的! 这村庄的女人生下孩子,多喜欢用秤称了轻重,便用斤数当作小名。九斤老太自从庆祝 了五十大寿以后,便渐渐地变了不平家,常说伊年青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 没有现在这般硬;总之现在的时世是不对了。何况六斤比伊的曾祖,少了三斤,比伊父亲七 斤,又少了一斤。所以伊又用劲说:“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伊的儿媳七斤嫂子将饭籃在桌上一摔,愤愤地说:“六斤生下来的时候,不是六斤五两 么?我想便是太公和公公,也不见得正是九斤八斤十足 七斤嫂忽然看见七斤从小巷口转出,便对他嚷道:“你这死尸怎么这时候才回来!不管 人家等着你开饭!”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不捏锄头柄了;他帮人撑着航船,早晨从鲁镇 进城,傍晚又回到鲁镇,因此很知道些时事: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 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他在村人里面,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了 七斤一手捏着象牙嘴白铜斗六尺多长的湘妃竹烟管,低着头,慢慢地走来,坐在矮凳上 气说:“皇帝坐了龙庭了。” 七斤嫂呆了一刻,忽而恍然大悟地道:“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 七斤又叹一口气,说:“我没有辫子。” 皇帝要辫子么?” 皇帝要辫子。” 你怎么知道呢?”七斤嫂赶忙地问 “咸亨酒店里的人,都说要的。” 七斤嫂这时从直觉上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因为威亨酒店是消息灵通的所在。伊 转眼瞥见七斤的光头,便怪他恨他怨他;忽然又绝望起来,装好一碗饭,搡在七斤的面前道 “还是赶快吃你的饭罢!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来么?” 七斤嫂吃完三碗饭,偶然抬起头,心坎里便禁不住突突地发跳。伊透过乌桕叶,看见又 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2页(共 8 页) 从形势图看,晋国处在秦、郑之间,攻打郑国对晋国最有利,而对秦国利益不大。因此, 烛之武在与秦伯的谈话中,首先以“ ① ”,说明即使消灭郑国,秦国也无法越过别国统 治郑国,又以“ ② ”说明晋国的扩张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最后得出亡郑是“阙秦以 利晋”的结论,成功说服了秦伯。 二、名著阅读(8分) 依据相关名著中的内容,完成6-8题。 6.《边城》的结尾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句话充满了凄 凉、哀愁,还饱含着牵挂与期盼,意味深长。句中的“这个人”指的是 。(2分) 7.下列对《边城》中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边城茶峒有在端午节捉鸭子、赛船的习俗,翠翠的爱情故事与此有关。 B.老船夫与孙女儿翠翠相依为命,生活很拮据,但依然很受人们的尊重。 C.天保和傩送每夜轮流唱歌以表达对翠翠的爱慕之情,这让翠翠很反感。 D.老船夫在雷雨之夜去世,乐善好施的船总顺顺帮着料理了老人的后事。 8.《呐喊》中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句子,对下列句子出处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这是《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呐喊。 B.“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 来。”这是《一件小事》中“我”的反省。 C.“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社戏》中“我”的思考。 D.“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这是《阿 Q 正传》中阿 Q 的口头禅。 三、文学作品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9-13 题。 风波 鲁迅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地收了它通黄的光线了。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 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 这时候,九斤老太正在大怒,拿破芭蕉扇敲着凳脚说:“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 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还是死的好。立刻就要吃饭了,还吃炒豆子,吃穷了一家子!” 伊的曾孙女儿六斤捏着一把豆,正从对面跑来,见这情形,便直奔河边,藏在乌桕树后, 伸出双丫角的小头,大声说:“这老不死的!” 这村庄的女人生下孩子,多喜欢用秤称了轻重,便用斤数当作小名。九斤老太自从庆祝 了五十大寿以后,便渐渐地变了不平家,常说伊年青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 没有现在这般硬;总之现在的时世是不对了。何况六斤比伊的曾祖,少了三斤,比伊父亲七 斤,又少了一斤。所以伊又用劲说:“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伊的儿媳七斤嫂子将饭篮在桌上一摔,愤愤地说:“六斤生下来的时候,不是六斤五两 么?我想便是太公和公公,也不见得正是九斤八斤十足,……” 七斤嫂忽然看见七斤从小巷口转出,便对他嚷道:“你这死尸怎么这时候才回来!不管 人家等着你开饭!”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不捏锄头柄了;他帮人撑着航船,早晨从鲁镇 进城,傍晚又回到鲁镇,因此很知道些时事: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 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他在村人里面,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了。 七斤一手捏着象牙嘴白铜斗六尺多长的湘妃竹烟管,低着头,慢慢地走来,坐在矮凳上, 叹一口气说:“皇帝坐了龙庭了。” 七斤嫂呆了一刻,忽而恍然大悟地道:“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 七斤又叹一口气,说:“我没有辫子。” “皇帝要辫子么?” “皇帝要辫子。” “你怎么知道呢?”七斤嫂赶忙地问。 “咸亨酒店里的人,都说要的。” 七斤嫂这时从直觉上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因为咸亨酒店是消息灵通的所在。伊一 转眼瞥见七斤的光头,便怪他恨他怨他;忽然又绝望起来,装好一碗饭,搡在七斤的面前道: “还是赶快吃你的饭罢!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来么?” 七斤嫂吃完三碗饭,偶然抬起头,心坎里便禁不住突突地发跳。伊透过乌桕叶,看见又
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而且穿着宝蓝色竹布的长衫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他 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宇地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 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宇汉升和马超表宇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 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 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 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因为赵七爷的这件竹布长衫,轻易是不常穿的,三年 来,只穿过两次:一次是和他怄气的麻子阿四病了的时候,一次是曾经砸烂他酒店的鲁大爷 七斤嫂记得,两年前七斤喝醉了酒,曾经骂过赵七爷是“贱胎”,所以这时便立刻直觉 到七斤的危险。 “好香的千菜 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 七斤嫂竭力赔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七爷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 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七斤嫂自言自语地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 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 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 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伊用筷子指着七斤的鼻尖说:“造反的时候 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堿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这囚徒自 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 村人聚在七斤家饭桌的周围,看客中间,八一嫂是心肠最妤的人,抱着伊的两周岁的遗 腹子,这时忙解劝说:“七斤嫂,算了罢。人不是神仙,谁知道未来事呢?便是七斤嫂,那 时不也说,没有辨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 七斤嫂没有听完,便指着八一嫂的鼻子说:“阿呀,这是什么话呵!那时我是,整整哭 了三天,谁都看见;连六斤这小鬼也都哭 ”六斤刚吃完一大碗饭,拿了空碗,伸手去 嚷着要添。七斤嫂正没好气,便用筷子在伊的双丫角中间,直扎下去,大喝道:“谁要你来 多嘴!你这偷汉的小寡妇!”扑的一声,六斤手里的空碗落在地上了,立刻破成一个很大的 缺口。七斤直跳起来,捡起破碗,合上检查一回,一巴掌打倒了六斤。六斤躺着哭,九斤老 太拉了伊的手,连说着“一代不如一代”,一同走了。 赵七爷本来是笑着旁观的;但自从八一嫂说了“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这话以后 却有些生气了,说:“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注。张大帅就是燕 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他两手同时捏起空 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 八一嫂正气得抱着孩子发抖,忽然见赵七爷满脸油汗,瞪着眼,准对伊冲过来,便十分 害怕,不敢说完话,回身走了。赵七爷也跟着走去,通过人丛,忽然转入乌桕树后,说道“你 能抵挡他么!”跨上独木桥,扬长去了。 村人们呆呆站着,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决定七斤便要没有性命。想起 他往常对人谈论城中的新闻的时候,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所以对七斤的犯 法,也觉得有些畅快。他们也就慢慢地走散回家,关上门去睡觉。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心 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些计划,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 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 写着。 第二日清晨,七斤依旧撑航船进城,傍晩拿着一个饭碗回村,对九斤老太说,这碗是在 城内钉合的,因为缺口大,所以要十六个铜钉,三文一个,一总用了四十八文小钱。 九斤老太很不高兴地说:“一代不如一代,我是活够了。三文钱一个钉;从前的钉,这 样的么?我活了七十九岁了 此后七斤虽然是照例日日进堿,但家景总有些黯淡,村人大抵回避着,不再来听他从城 内得来的新闻。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他的女人非常高兴,问他说:“你在城里可 听到些什么? 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3页(共 8 页) 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而且穿着宝蓝色竹布的长衫。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他 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 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 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 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 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因为赵七爷的这件竹布长衫,轻易是不常穿的,三年以 来,只穿过两次:一次是和他怄气的麻子阿四病了的时候,一次是曾经砸烂他酒店的鲁大爷 死了的时候;现在是第三次了,这一定又是于他有庆,于他的仇家有殃了。 七斤嫂记得,两年前七斤喝醉了酒,曾经骂过赵七爷是“贱胎”,所以这时便立刻直觉 到七斤的危险。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 七斤嫂竭力赔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七爷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 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七斤嫂自言自语地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 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 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 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伊用筷子指着七斤的鼻尖说:“造反的时候, 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这囚徒自 (zuò) 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 村人聚在七斤家饭桌的周围,看客中间,八一嫂是心肠最好的人,抱着伊的两周岁的遗 腹子,这时忙解劝说:“七斤嫂,算了罢。人不是神仙,谁知道未来事呢?便是七斤嫂,那 时不也说,没有辫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 七斤嫂没有听完,便指着八一嫂的鼻子说:“阿呀,这是什么话呵!那时我是,整整哭 了三天,谁都看见;连六斤这小鬼也都哭,……”六斤刚吃完一大碗饭,拿了空碗,伸手去 嚷着要添。七斤嫂正没好气,便用筷子在伊的双丫角中间,直扎下去,大喝道:“谁要你来 多嘴!你这偷汉的小寡妇!”扑的一声,六斤手里的空碗落在地上了,立刻破成一个很大的 缺口。七斤直跳起来,捡起破碗,合上检查一回,一巴掌打倒了六斤。六斤躺着哭,九斤老 太拉了伊的手,连说着“一代不如一代”,一同走了。 赵七爷本来是笑着旁观的;但自从八一嫂说了“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这话以后, 却有些生气了,说:“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注。张大帅就是燕 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他两手同时捏起空 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 八一嫂正气得抱着孩子发抖,忽然见赵七爷满脸油汗,瞪着眼,准对伊冲过来,便十分 害怕,不敢说完话,回身走了。赵七爷也跟着走去,通过人丛,忽然转入乌桕树后,说道“你 能抵挡他么!”跨上独木桥,扬长去了。 村人们呆呆站着,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决定七斤便要没有性命。想起 他往常对人谈论城中的新闻的时候,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所以对七斤的犯 法,也觉得有些畅快。他们也就慢慢地走散回家,关上门去睡觉。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心 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些计划,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 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 写着。……” 第二日清晨,七斤依旧撑航船进城,傍晚拿着一个饭碗回村,对九斤老太说,这碗是在 城内钉合的,因为缺口大,所以要十六个铜钉,三文一个,一总用了四十八文小钱。 九斤老太很不高兴地说:“一代不如一代,我是活够了。三文钱一个钉;从前的钉,这 样的么?我活了七十九岁了,……” 此后七斤虽然是照例日日进城,但家景总有些黯淡,村人大抵回避着,不再来听他从城 内得来的新闻。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他的女人非常高兴,问他说:“你在城里可 听到些什么?
“没有听到些什么。” “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 “他们没有说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 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 你想,不坐龙庭了罢?” “我想,不坐了罢。” 现在的七斤,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了,大家见了,都笑嘻嘻地招呼。九 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六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病一拐地往未 九二年十月。 (有删改 【注】张大帅:指北洋军阀张勋。清朝灭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部下剪辫子,并于1917年率领 他的“辫子军”进入北京,拥末代皇帝溥仪复辟。 9.下列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字形以及对句中加点字的注音、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囚徒自(zuo)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 ②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 A.横线上应填“做”;“累”读作“lei”,意思是“使疲劳”;“模”读作“m”s B.横线上应填“作”“累”读作“lei”,意思是“使疲劳”:“模”读作“m”。 C.横线上应填“作”;“累”读作“li”,意思是“牵连”;“模”读作“m”。 横线上应填“做”;“累”读作“l6i”,意思是“牵连”;“模”读作“mo” 10.小说中写到了“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请完成下面与“三国”有关的(1)(2)题。 (1)《三国志》为“二十四史”之一:而《三国演义》则为长篇章回小说,其作者是① 赵七爷所熟悉的“五虎将”除了黄忠、马超、张飞外,还有“大意失荆州”的_②和 引发“刘备摔阿斗”的_③_。(3分) (2)下列语句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D.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11.下列有关赵七爷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赵七爷在革命后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表现了他 对太平生活的向往 B.当七斤等与他有仇的人遭遇灾祸时,赵七爷便幸灾乐祸,穿上长衫以示庆贺,可见他 心胸狭隘,报复心强。 C.赵七爷说北洋军阀张勋是张翼德的后代,还有一支丈八蛇矛,可见这位“出色人物兼 学问家”其实也是愚昧无知的。 D.赵七爷又将辫子盘在顶上,这说明他明白皇帝不可能再坐龙庭,因此也和村人一样尊 敬七斤,开始安心过不要辫子的新生活。 12.文中写到的金圣叹对《三国志》的“批评”,指的是“批注”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即用 简洁而中肯的语言在文中空白处写上点评或注解的内容,表达自己阅读时的体会和思考 有人对《风波》文末的画线句子,批注道:“变了,又不变。”请你谈谈如此批注的依据。 (5分) 13.关于这篇小说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反思辛亥革命的失败,也有人认为是批判民众的极度 愚昧与落后,还有人认为是批判守旧复古的思想。你更认可哪一个?请结合本文,并联 系你读过的鲁迅其他作品,对你认可的主旨予以说明。(5分) 选答题 第四、五两道大题为阅读选答题,请选定其中一道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4页(共 8 页) “没有听到些什么。” “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 “他们没有说。”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 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你想,不坐龙庭了罢?” “我想,不坐了罢。” 现在的七斤,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了,大家见了,都笑嘻嘻地招呼。九 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健康。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 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六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地往来。 一九二〇年十月。 (有删改) 【注】张大帅:指北洋军阀张勋。清朝灭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部下剪辫子,并于 1917 年率领 他的“辫子军”进入北京,拥末代皇帝溥仪复辟。 9.下列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字形以及对句中加点字的注音、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这囚徒自(zuò) 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 ②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 A.横线上应填“做”;“累”读作“lèi”,意思是“使疲劳”;“模”读作“mú”。 B.横线上应填“作”;“累”读作“lèi”,意思是“使疲劳”;“模”读作“mó”。 C.横线上应填“作”;“累”读作“lěi”,意思是“牵连”;“模”读作“mú”。 D.横线上应填“做”;“累”读作“lěi”,意思是“牵连”;“模”读作“mó”。 10.小说中写到了“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请完成下面与“三国”有关的⑴⑵题。 ⑴《三国志》为“二十四史”之一;而《三国演义》则为长篇章回小说,其作者是 ① 。 赵七爷所熟悉的“五虎将”除了黄忠、马超、张飞外,还有“大意失荆州”的 ② 和 引发“刘备摔阿斗”的 ③ 。(3 分) ⑵下列语句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不相同 ...的一项是(3 分)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D.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11.下列有关赵七爷的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3 分) A.赵七爷在革命后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表现了他 对太平生活的向往。 B.当七斤等与他有仇的人遭遇灾祸时,赵七爷便幸灾乐祸,穿上长衫以示庆贺,可见他 心胸狭隘,报复心强。 C.赵七爷说北洋军阀张勋是张翼德的后代,还有一支丈八蛇矛,可见这位“出色人物兼 学问家”其实也是愚昧无知的。 D.赵七爷又将辫子盘在顶上,这说明他明白皇帝不可能再坐龙庭,因此也和村人一样尊 敬七斤,开始安心过不要辫子的新生活。 12.文中写到的金圣叹对《三国志》的“批评”,指的是“批注”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即用 简洁而中肯的语言在文中空白处写上点评或注解的内容,表达自己阅读时的体会和思考。 有人对《风波》文末的画线句子,批注道:“变了,又不变。”请你谈谈如此批注的依据。 (5 分) 13.关于这篇小说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反思辛亥革命的失败,也有人认为是批判民众的极度 愚昧与落后,还有人认为是批判守旧复古的思想。你更认可哪一个?请结合本文,并联 系你读过的鲁迅其他作品,对你认可的主旨予以说明。(5 分) 选答题 第四、五两道大题为阅读选答题,请选定其中一 .....道.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第六大题为作文选做题,请在16和17小题中,选定其中一题写作。注意:写作时必须 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的题号方框涂黑。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孳乳为汉唐的代面,蕃昌为宋 元的涂面,到明清形成了脸谱。脸谱的作用,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 写意和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 务。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 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 不同行当的脸谱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 洁面”。而“净行”“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图案复杂 因此也称为“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是指净的面部绘画。戏剧表演时,“花脸”与“俊 扮”冋时上场,就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生、旦的俊美之相和净、丑的怪诞之容。脸谱 的浓重、鲜明的油彩和多样的图案,再配上净行“吼叫式”的粗犷声腔,形成了强烈的艺术 刺激,使观众兴奋并宣泄了情绪 脸谱用特定的谱式(脸谱式样)、图案和色彩,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 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碎脸四种。“整脸”是指 在整个脸上只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不歪不破,略画眉、眼、鼻和纹理。“三块瓦脸”是 在整脸的基础上再利用口鼻把面部分为左右的脸谱。“花三块瓦脸”是把三块瓦脸的分界边 缘艺术化,加上各式图案的脸谱。如窦尔墩是一位除暴安良的草莽英雄,性格刚强,善使双 钩,武芑超群。他的脸谱为蓝色“花三块瓦脸”,为了突出他的侠气,在面眉间画有护手钩 的图样。“碎脸”,即不对称脸,左右不一,用来形容面貌丑陋,或表现反面角色。 脸谱常以蝙蝠、燕翼、蝶翅等为图案勾画眉眼面颊,结合夸张的鼻窝、嘴窝来刻画面部 表情,表达人物或威武、或奷诈等性格特征。如“蝴蝶脸”多用于刚直不阿、诙谐爽朗性格 的角色,像水浒好汉中的李逵。又以谱式中特定的元素,如太极、八卦、日月、雷电、龙凤、 虎豹等传达出某种特定含义,如鲁智深是僧人,他脸谱的额头上带有表示舍利子的红色圆形 图案;姜维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神机妙算;杨七郎额头有一繁体“虎”字,以显示其勇猛 无比。开朗乐观的脸谱总是舒眉展眼,悲伤或綦戾的脸谱多是曲眉合目。勾画时以“鱼尾纹′ 的高低曲直来反映年龄,用“法令纹”的上下开合来表现气质,用“印堂纹”的不同图案象 征人物性格。 脸谱常用的颜色,有红、白、黑、绿、蓝、黄、紫、金、银等。红表示忠义、勇武,有 血性;水白表示奸诈、多谋;油白表示狂妄骄纵或刚愎自用;黑表示性格严肃、不苟言笑 或刚毅、耿直,又表示粗莽豪爽、威武有力;绿表示勇猛、暴躁、粗豪;蓝表示豪爽、骁勇 性格刚强、桀骜不驯;黄表示忠勇、暴烈、剽悍或工于心计;紫表示稳健、持重、静穆,有 正义感;金、银表示庄严、威武等。脸谱,根据人物的品格、性情等进行用色,多种谱式与 多样顔色的组合赋予了脸谱丰富的内涵。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怪诞(dan)粗犷( guang) B.面颊(xia)角色(jio) C.暴戾(11)骁(xiao)勇 D.桀骜(ao)剽(piao)悍 (2)结合语境,对下列词语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胚胎:比喻事物的初始状态。形象说明远古时期的图腾与后来的脸谱有关 B.滥觞: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指事物的起源。说明脸谱起源于春秋时 期的傩祭。 C.孳乳:孳,指“滋生”,乳,指“生育”。说明汉唐时期的“代面”就是后来的脸谱 D.蕃昌:蕃,指“繁茂”,昌,指“兴盛”。说明到宋元时期,“代面”取代了“涂面”, 脸谱开始兴盛 (3)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脸谱的作用有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 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5页(共 8 页) 第六大题为作文选做题,请在 16 和 17 小题中,选定其中一题 ......写作。注意:写作时必须 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的题号方框涂黑。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8 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⑴-⑸题。 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孳乳为汉唐的代面,蕃昌为宋 元的涂面,到明清形成了脸谱。脸谱的作用,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 写意和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 务。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 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 不同行当的脸谱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 “洁面”。而“净行”“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图案复杂, 因此也称为“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是指净的面部绘画。戏剧表演时,“花脸”与“俊 扮”同时上场,就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生、旦的俊美之相和净、丑的怪诞..之容。脸谱 的浓重、鲜明的油彩和多样的图案,再配上净行“吼叫式”的粗犷..声腔,形成了强烈的艺术 刺激,使观众兴奋并宣泄了情绪。 脸谱用特定的谱式(脸谱式样)、图案和色彩,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 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碎脸四种。“整脸”是指 在整个脸上只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不歪不破,略画眉、眼、鼻和纹理。“三块瓦脸”是 在整脸的基础上再利用口鼻把面部分为左右的脸谱。“花三块瓦脸”是把三块瓦脸的分界边 缘艺术化,加上各式图案的脸谱。如窦尔墩是一位除暴安良的草莽英雄,性格刚强,善使双 钩,武艺超群。他的脸谱为蓝色“花三块瓦脸”,为了突出他的侠气,在面眉间画有护手钩 的图样。“碎脸”,即不对称脸,左右不一,用来形容面貌丑陋,或表现反面角色。 脸谱常以蝙蝠、燕翼、蝶翅等为图案勾画眉眼面颊..,结合夸张的鼻窝、嘴窝来刻画面部 表情,表达人物或威武、或奸诈等性格特征。如“蝴蝶脸”多用于刚直不阿、诙谐爽朗性格 的角色..,像水浒好汉中的李逵。又以谱式中特定的元素,如太极、八卦、日月、雷电、龙凤、 虎豹等传达出某种特定含义,如鲁智深是僧人,他脸谱的额头上带有表示舍利子的红色圆形 图案;姜维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神机妙算;杨七郎额头有一繁体“虎”字,以显示其勇猛 无比。开朗乐观的脸谱总是舒眉展眼,悲伤或暴戾..的脸谱多是曲眉合目。勾画时以“鱼尾纹” 的高低曲直来反映年龄,用“法令纹”的上下开合来表现气质,用“印堂纹”的不同图案象 征人物性格。 脸谱常用的颜色,有红、白、黑、绿、蓝、黄、紫、金、银等。红表示忠义、勇武,有 血性;水白表示奸诈、多谋;油白表示狂妄骄纵或刚愎自用;黑表示性格严肃、不苟言笑, 或刚毅、耿直,又表示粗莽豪爽、威武有力;绿表示勇猛、暴躁、粗豪;蓝表示豪爽、骁勇..、 性格刚强、桀骜..不驯;黄表示忠勇、暴烈、剽悍..或工于心计;紫表示稳健、持重、静穆,有 正义感;金、银表示庄严、威武等。脸谱,根据人物的品格、性情等进行用色,多种谱式与 多样颜色的组合赋予了脸谱丰富的内涵。 ⑴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怪诞.(dàn) 粗犷.(ɡuǎnɡ) B.面颊.(xiá) 角.色(jiǎo) C.暴戾.(lì) 骁.(xiāo)勇 D.桀骜.(ào) 剽.(piāo)悍 ⑵结合语境,对下列词语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胚胎:比喻事物的初始状态。形象说明远古时期的图腾与后来的脸谱有关。 B.滥觞: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指事物的起源。说明脸谱起源于春秋时 期的傩祭。 C.孳乳:孳,指“滋生”,乳,指“生育”。说明汉唐时期的“代面”就是后来的脸谱。 D.蕃昌:蕃,指“繁茂”,昌,指“兴盛”。说明到宋元时期,“代面”取代了“涂面”, 脸谱开始兴盛。 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脸谱的作用有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 ① 、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