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劳动中的权力关系。 第二节社会性别差异的生产和再生产 一、性别社会化 1.性别社会化 个体关于性别角色及其规范的学习过程,是贯穿人一生的性别认同过程。 2.性别认同 由个体认同自己生理上的性别而形成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二、实现过程 1.婴幼儿期的性别社会化一一模仿 2.学龄期的社会化一一强化 3.成年阶段一一自我的社会化 4.老年期一一边缘化 第三节社会性别差异理论 一、劳动分工和父权制 1.私有制是社会性别差异出现的前提的观点 2.父权制的观点狭义父权制和广义父权制 3.女权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从亲属关系到性别制度 列维·施特劳斯《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 三、心理学观点 四、社会学理论 1.功能主义观点 2.冲突主义和性别分层 3.结构主义理论
6 家务劳动中的权力关系。 第二节 社会性别差异的生产和再生产 一、性别社会化 1.性别社会化 个体关于性别角色及其规范的学习过程,是贯穿人一生的性别认同过程。 2.性别认同 由个体认同自己生理上的性别而形成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二、实现过程 1.婴幼儿期的性别社会化——模仿 2.学龄期的社会化——强化 3.成年阶段——自我的社会化 4.老年期——边缘化 第三节 社会性别差异理论 一、劳动分工和父权制 1.私有制是社会性别差异出现的前提的观点 2.父权制的观点 狭义父权制和广义父权制。 3.女权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从亲属关系到性别制度 列维·施特劳斯《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 三、心理学观点 四、社会学理论 1.功能主义观点 2.冲突主义和性别分层 3.结构主义理论
4.女权主义的立场理论 五、多学科综合观念 第四节女性的主体意识 一、主体意识的界定 主体意识和女性的主体意识。 二、主体意识发展过程与矛盾分析 1.发展过程 自在自然阶段一一自知自觉阶段一一自强自为阶段。2.矛盾分析 三、主体意识的内容 1.自主意识 2.竞争意识 3.进取意识 4.创新意识 第五节女性的价值选择 一、价值问题的提出 1.人生价值的含义 2.女性人生价值的表现 二、价值选择 1.女性人生价值选择的特殊性 2.女性所遇到的“鱼和熊掌”问题 3.优化人生的价值选择 三、价值实现 1.女性人生价值实现的障碍分析 外在与内在因素
7 4.女权主义的立场理论 五、多学科综合观念 第四节 女性的主体意识 一、主体意识的界定 主体意识和女性的主体意识。 二、主体意识发展过程与矛盾分析 1.发展过程 自在自然阶段——自知自觉阶段——自强自为阶段。 2.矛盾分析 三、主体意识的内容 1.自主意识 2.竞争意识 3.进取意识 4.创新意识 第五节 女性的价值选择 一、价值问题的提出 1.人生价值的含义 2.女性人生价值的表现 二、价值选择 1.女性人生价值选择的特殊性 2.女性所遇到的“鱼和熊掌”问题 3.优化人生的价值选择 三、价值实现 1.女性人生价值实现的障碍分析 外在与内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