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迪:语词。子:慈也。从子保:从而爱护之。面:缅,即背也。稽:碍。 面稽:违背不顺。天若:天所顺从,即天意也。指夏之后王违背天意。坠:丧 失。命:天命。 [11]格:神降临也。[12]冲:幼。冲子谓成王。遗: 余,指弃而不用。寿者(g0u):年高德劭之人。[13]稽:考。矧:亦。有: 又。稽谋:考询。自:于。 “鸣呼!有王虽小,元子哉!其丕能诚于小民,今休[1];王不 敢后,用顾畏于民碞[2]。 “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3)]。旦日[4]:‘其作大邑,其自时 配皇天[5];毖祀于上下,其自时中乂[6];王厥有成命治民,今 休[]。'王先服殷御事,比介于我有周御事,节性,惟日其迈[8]。 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9]。 [注释] [1]诚(xin):咸,和也。今:即。休:美。[2]后:迟缓。用:以。碞:同 岩,危险可怕,指殷民难治。又,一说碞同屈(i论),多言之意。 [3]绍:通 卧,卜问。服:治。土中:古代认为洛邑居天下(九州)之中心,故云。 [4]旦:周公名。召公在成王前引述周公的话。按礼制,君前臣名,故直称周 公名。[5]自时:自是,由此。配皇天:配,配享。意指祭天时用周的始 祖配享。《孝经》:“昔在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6]毖:慎。上下:谓天神、地柢。中:即前文土中。又:治。 [7]厥:句中 语气词。成:定。以上是召公引述周公之言。 [8]先:尚也,重视之意。 服:用。比:亲。介:古本作介,即迩,近也。后误为介。有:语助词。节性:节 制、调和性情。《吕氏春秋·重己》:“节乎性也”。惟:乃。迈:读为劢,勉也。 [9]作:作为。所:句末语助词。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1]。我不敢知
日[2],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3],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 德,乃早坠厥命[4]。我不敢知日,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 知日,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兹 二国命,嗣若功5]。 “王乃初服[6]。鸣呼!若生子[7],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 命[8]。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历年[9];知今我初服,宅新邑,肆 惟王其疾敬德[10]。王其德之用,析天永命[11]。其惟王勿以小民 淫用非彝,亦敢殄戮;用乂民,若有功[12]。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 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显[13]。上下勤恤,其日我受天命,丕若有 夏历年,式勿替有殷历年[14],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 [注释] [1]监:同鉴(镜),鉴戒。 [2]敢:表谦敬语气。 [3]服:受。历:久 也。 [4]其:句中语气助词。延:长也。 [5]我:指周。惟兹二国命: 就是惟兹二国命是监,承上文省略“监”字。功:事也。这是指借镜二国所以 兴亡之命运,以继承其事。 [6]服:事。初服:始任政务。[7]生: 养,教养的意思。 [8]贻:传。 [9]其:将然之词。命:给予。 [10]知:闻知。宅:居住。肆:故。 [11]其:庶几。之:是。析:求。永 命:长久的国运。[12]以:使。淫:过度。彝:法。亦敢:犹言亦勿敢,承 上文勿字而省也。殄(ti):绝,灭。义若:乃。意谓不要迫使小民多行违法 的事,也不要用杀戮来治理百姓,这样治民才会有功绩。 [13]元:首。 刑:法。意谓王之地位乃德之表率,为小民所取法。越王显:于是王乃光显。 [14]丕:乃。式:用。替:废。 ◆ 四 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仇民、百君子越友民1】,保受 王威命明德。王末有成命[2],王亦显。我非敢勤,惟恭奉币,用供 王能祈天永命[3]
[注释] [1]予小臣:召公自称。仇民:殷之顽民与三监叛者。百君子:众多的殷周之 贤士大夫。友民:顺从周王朝的臣民。 [2]末:终。 [3]奉币:谓奉 玉帛等以进献给王祭祀。能:善。(说明:《尚书》六篇注释,参考了古代注疏 与近人屈万里、周秉钧、王世舜、江灏、钱宗武等人的注释及杨宽《西周史》。) [思想指要]本篇属《周书》。从召公的诰辞中,我们可知周 初统治集团具有非常深沉的忧患意识。他们总结和借鉴了夏、殷 兴亡的历史经验教训,以天命论为依据,把天命与德政,与统治者 的德行,与对老百姓的爱护,联系了起来。在这里,古老的天命论 通过忧患意识的作用,却反过来变成了人事主体积极有为的创造 性(光大文王、武王的伟业)和道德的主体意识(敬德忧民,节性 自津)的存在根源。除了“敬”和“忧患意识”的观念外,本篇“王 以小民爱天永命”的思想,也值得注意。 ◆二五
二、《诗经》选 [著作简介]《诗》由《风》、《雅》、《颂》三部分组 成,共计三百零五篇,大抵是西周至春秋时的作品,相 传由孔子删订而成。风、赋、比、兴、雅、颂,为《诗》之 “六义”。朱熹《诗经集传序》云:“若夫《雅》、《颂》之 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辞。其语和而庄, 其义宽而密,其作者注注圣人之徒,故所以为万世法程 而不可易者也。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 子,闵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 善闭邪之意,光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此《诗》之 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 也
文 王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1]!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 命不时[2];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喜喜文王,令闻不已[3)];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4]。文王孙 子,本支百世[5];凡周之士,不显亦世[6]!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8]。王国克 生,维周之桢[9];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10]!假哉天命!有商孙子[11]。商之 孙子,其丽不亿[12];上帝既命,侯于周服[13]。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土肤敏,裸将于京[14]。厥作棵将,常 服黼寻[15];王之荩臣,无念尔祖[16]。 无念而祖,聿修厥德[17];永言配命,自求多福[18]。殷之未丧 师,克配上帝[19];宜鉴于殷,骏命不易[20]。 命之不易,无遏而躬[21];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22]。上天之 载,无声无臭[23];仪刑文王,万邦作孚[24]。 二人 [注释] [1]於(w咖):感叹之词。下同。昭:明,著现。 [2]不显:不、不古通,大 也;显:明。不时:犹言岂不时。时:训美,或训适时。 [3]壹喜(wěiwěi): 强勉的样子。喜、免一声之转。[4]陈:敷布。锡:施。一说陈锡,多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