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的。他们艺术性强,知觉压抑。 (7)外倾直觉型。这种类型的人,外倾而偏于直觉功能,他们力图从客观世界中发 现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并不断寻求新的可能性。他们对于各种尚孕育于萌芽状态但有发 展前途的事物具有敏锐的感觉,并且不断追求客观事物的新奇性。外倾直觉型的人可以 成为新事业的发起人,但不能坚持到底。荣格认为,商人、承包人、经纪人等通常属于 这类型的人。 (8)内倾直觉型。这种类型的人,内倾而偏于直觉功能,他们力图从精神现象中发 现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内倾直觉型的人不关心外界事物,脱离实际,善幻想,观点新颖, 但有点稀奇古怪。荣格认为,艺术家属于内倾直觉型。 这样,就形成四维八级十六种人格类型。 (三)人格特质论 特质理论最早源自研究人格个别差异的类型理论,如罗马医生盖伦提出的四种气质 类型理论、克瑞奇米尔的体型说等。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 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第一个特质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心理学家卡特尔接受了奥尔波 特关于人格特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特质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运用因素分 析的方法把人格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是特质理论的创始人,他和同事对描述人格特征的17953个形容词进行研 究,并逐渐减少到数目较少的一些特质名称上,认为的人格是包括各种特质的动力组织, 这些特质决定了个体适应的独特性。 奥尔波特认为个人所具有的个人特质不是对一个人的人格起相同的影响和作用的。 他进而把人格特质按其对人格不同的影响和作用,区分为三个重叠交叉层次:首要特质、 重要特质和次要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是美国伊利诺大学心理学教授,是采用因素分析法研究人格特质的著名代 表。他同意奥尔波特的看法,认为人格中有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但认为奥尔波特列举 的奥尔波特特质太多、太繁,于是把1万多个形容人格特质的词归类为171个,然后用 统计学方法归并为35个特质群,卡特尔称之为表面特质。 表面特质是可直接观察的个体行为的外在表现,不是人格的本质。根源特质是指那 6
6 出来的。他们艺术性强,知觉压抑。 (7)外倾直觉型。这种类型的人,外倾而偏于直觉功能,他们力图从客观世界中发 现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并不断寻求新的可能性。他们对于各种尚孕育于萌芽状态但有发 展前途的事物具有敏锐的感觉,并且不断追求客观事物的新奇性。外倾直觉型的人可以 成为新事业的发起人,但不能坚持到底。荣格认为,商人、承包人、经纪人等通常属于 这类型的人。 (8)内倾直觉型。这种类型的人,内倾而偏于直觉功能,他们力图从精神现象中发 现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内倾直觉型的人不关心外界事物,脱离实际,善幻想,观点新颖, 但有点稀奇古怪。荣格认为,艺术家属于内倾直觉型。 这样,就形成四维八级十六种人格类型。 (三)人格特质论 特质理论最早源自研究人格个别差异的类型理论,如罗马医生盖伦提出的四种气质 类型理论、克瑞奇米尔的体型说等。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 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第一个特质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心理学家卡特尔接受了奥尔波 特关于人格特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特质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运用因素分 析的方法把人格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是特质理论的创始人,他和同事对描述人格特征的 17953 个形容词进行研 究,并逐渐减少到数目较少的一些特质名称上,认为的人格是包括各种特质的动力组织, 这些特质决定了个体适应的独特性。 奥尔波特认为个人所具有的个人特质不是对一个人的人格起相同的影响和作用的。 他进而把人格特质按其对人格不同的影响和作用,区分为三个重叠交叉层次:首要特质、 重要特质和次要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是美国伊利诺大学心理学教授,是采用因素分析法研究人格特质的著名代 表。他同意奥尔波特的看法,认为人格中有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但认为奥尔波特列举 的奥尔波特特质太多、太繁,于是把 1 万多个形容人格特质的词归类为 171 个,然后用 统计学方法归并为 35 个特质群,卡特尔称之为表面特质。 表面特质是可直接观察的个体行为的外在表现,不是人格的本质。根源特质是指那
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既可能是个别的特 质,也可能是共同的特质。它们是人格层次中最重要的一层。 为探究人格的基本特质,卡特尔运用因素分析法对5个表面特质表面特质进一步 分析,获得16个根源特质,并编制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16℉)。这16种 人格特质是: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 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3、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 艾森克是英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他从特质理论出发,以因素分析法和传统的实 验心理学方法相结合,长期研究人格问题,并把兴趣从特质转向维度,从而确立了自己 的人格理论。 艾森克反对把人格定义抽象化,强调人格具有稳定持久性。他的类型不是传统上的 类型理论,而是用特质论的人格维度观点来改造类型他的人格类型,实际上是一般性的 特质。艾森克认为人格有三个基本维度:内外倾向性、神经质、精神质。 艾森克认为内外倾向性和情绪性是两个互相垂直的维度。以内外倾向性为纬,情绪 性为经,形成人格二维模型,与古希腊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三、人格测试 人格测试是以人格为测量对象的测验。目前应用较多的人格测验有明尼苏达多项人 格调查表(MPI)、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罗夏 墨迹测验、大五人格问卷。 (一)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PI) PI是由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特威和麦肯利采用经验法编制而成,是世界上使用较 多的人格自陈量表,不但可提供医疗上的诊断。用来鉴别各种精神病求助者时与临床诊 断的符合率较高,而且也用于正常人的人格评定。 (二)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F) 16F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于1949年编制的,共187个题目。量表包括乐群性 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 世故性、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这16种根源特质。16℉应用广泛, 可以作为了解心理障碍的个性原因,作为心理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也可以用于人才的 选拔。 (三)艾森克人格问卷(EQ)
7 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既可能是个别的特 质,也可能是共同的特质。它们是人格层次中最重要的一层。 为探究人格的基本特质,卡特尔运用因素分析法对 35 个表面特质表面特质进一步 分析,获得 16 个根源特质,并编制了《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测试》(16PF)。这 16 种 人格特质是: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 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3、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 艾森克是英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他从特质理论出发,以因素分析法和传统的实 验心理学方法相结合,长期研究人格问题,并把兴趣从特质转向维度,从而确立了自己 的人格理论。 艾森克反对把人格定义抽象化,强调人格具有稳定持久性。他的类型不是传统上的 类型理论,而是用特质论的人格维度观点来改造类型他的人格类型,实际上是一般性的 特质。艾森克认为人格有三个基本维度:内外倾向性、神经质、精神质。 艾森克认为内外倾向性和情绪性是两个互相垂直的维度。以内外倾向性为纬,情绪 性为经,形成人格二维模型,与古希腊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三、人格测试 人格测试是以人格为测量对象的测验。目前应用较多的人格测验有明尼苏达多项人 格调查表(MMPI)、卡特尔 16 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罗夏 墨迹测验、大五人格问卷。 (一)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 MMPI 是由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特威和麦肯利采用经验法编制而成,是世界上使用较 多的人格自陈量表,不但可提供医疗上的诊断。用来鉴别各种精神病求助者时与临床诊 断的符合率较高,而且也用于正常人的人格评定。 (二)卡特尔 16 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 16PF 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于 1949 年编制的,共 187 个题目。量表包括乐群性、 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 世故性、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这 16 种根源特质。16PF 应用广泛, 可以作为了解心理障碍的个性原因,作为心理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也可以用于人才的 选拔。 (三)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