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以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严酷的事实,迫使人类自己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作一 次全面的反省:人类发展只有合理地利用自然,才能维护和发展人类所创逵的文明,人类应当既注 意代内需求,也应当关注代际公平,与自然界共生共荣、协调发展,求得“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 和谐日标。于是,人类在认识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不断升华境界,提高自身素质,逐渐达成了“天 人调谐”的思想共识,进入了协调自然的阶段。 天人调谐,是我国自古以来研究天人之学的一条主线,是中国天人之学的精华,也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精华。中国古代大多数思想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趋上都主张一种垫体观的理论,把人与自 然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墊体。他们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尊重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客观规律, 并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既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既不屈从自然, 又不破坏自然。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隶,而是自然的朋友,要参与大自然造 化养育万物的活动。在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朴素整体观的同叶,也明确承认人 在世界中具有重要地位。人美和万物一样,是天地自然而然的产物,人美社会是自然发展的结果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同时,人具有重要的地位,“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这万物之中,只有人, 才可与天地相提并论,合称“三才”。天、地、人作为各自独立的形态虽或有别,但作为一个宇宙 生命的整体,合德并进,圆融无间,才是夭人调谐的最高境界。古人认为,天有天之道,地有地之 道,人有人之道。天地之道,即指自然界阴阳刚柔的变化法则、规律。人道指的是道德准则和治国 原则。人遒应当效法夭道,也就是说,人要服从自然熴律,通过认识和效法夭道,就可以从中汲取 教益,引伸出人事所遵循的原则。 节选自《传承中华精神建设和谐文化》) 8.下列说法,最能体现“合德并进,圆融无间”境界的一项是 A.人类若要和自然和谐统一,必须“自强不息”,发挥主动创造精神,积极参加白然的演进 B.人类若要和自然和谐统…,必须“厚德载物”以宽大的胸怀接纳万物,并在人类活动中不超 出自然的限度。 C.人类若要和自然和谐统一,必须“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不菲薄, 不张扬,善待自然。 D.人类若要和自然和谐统,必须“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充分利用自然。 9.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只有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达成与自然共生共荣、协调发展的思想共识,才能持续和发展 自己所创造的文明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终于认识到自然的内在价值,于是充分依靠科技力量,井与自然 和谐相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文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C.老子提出的尊重自然、师法白然、按自然规律办事的观点,体现了“人天协调”的朴素思想, 对现实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D.人类可以从自然界阴阳刚柔的变化法则和变化规律中吸取营养,以指导我们的行动,使之成 为为政为人为事的准则。 10.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人类经历了怎样的认识过程?用三个短语概括。(3分) 答 语文试题安第3页共8页 blog. sira. corn. cri/zingaokao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