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C: 小孩儿帮助蝴蝶脱蛹而出本身表明了他具有一颗爱心,而这个爱心却造成蝴蝶的死 亡。爱,有时也是一种伤害。看看许多父母的行为,这个材料不又是一次启示吗? 《爱,有时也是一种伤害》 学生D: 小孩儿的所作所为表明他对蝴蝶脱蛹的过程不了解。当然,我们对小孩儿不必苛求, 因为他也许还没有上学,或者上了学还没有学到这方面的知识。不过,这则材料的寓意却 是深刻的:无知和愚昧往往造成悲剧。 《无知、愚昧往往造成悲剧》 学生E: 蝴蝶脱蛹之后“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是因为它缺少了痛苦挣扎的全过程,完成这 过程只能靠自己,不能凭借外力的帮助。它启示我们,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是很难一帆 风顺的,它往往包含着挫折、失败及痛苦的折磨。 《经历苦难》 【例文三】 最后一只蚊子 王宇峰 阿文是世界上最后一只蚊子。它虽然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但从母亲遗传的信息中 清楚地了解了过去的一切。阿文母亲在遗言中警告它,千万不能接近人类。阿文体内聚集 作的多 着八百种杀虫剂的毒素,可它竟然还活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蚊子似乎生来是最贱 的生物,人类不用任何理由就可以不假思索地予以歼灭。人类的一项决议使全球有人的地 方、没人的地方都投放了杀蚊剂。阿文的同伴相继死去。 样性与独特性 这天,中毒不轻而又饥肠辘辘的阿文,飞行在丛林中。灵敏的嗅觉告诉它植物的枝叶 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制剂。阿文艰难地飞行着,每隔一分钟就必须停下来,否则翅膀就要抽 搐。虽然很不情愿,阿文却不得不停下,栖在树干上。这时一只黄雀飞过来,看上去也面 黄肌瘦的,可能也是最后的幸存者了。阿文不觉产生了怜悯之情 阿文又一次鼓足劲,飞了起来。这次它只坚持了半分钟,就停下来,两眼直冒金星, 它太虛弱了。这时它发现一头野猪,吐着白沫,临死前的痉挛使它强健的后腿蜷成畸形。 阿文把心一横:好歹也做个饱死鬼……不出阿文所料,野猪体内含有第八百零一种致命的1 毒素,阿文的遗传信息中没有记录。是人类新研制的还是野猪体内突变产生的,谁知道 呢? 一阵剧痛使阿文昏死过去。阿文从半空中沉沉地跌在地上。丛林中没有任何昆虫敢接
近阿文,它们早已知道自己种群衰败的原因了。 第二天旱上,当阿文被强烈的紫外线惊醒的时候,它知道,自己又躲过了一劫—一幸 免于第八百零一种毒素。它决定离开这里,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可是,哪里最安全呢? 不是有人说,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吗?对,就到人类居住的地方去。阿文飞出丛 林,来到一个城市。阿文在最饥饿的时候,不得不叮了一个人。当天晚上,那个人就死 了 阿文看着那个人口吐白沫,双腿蜷缩成畸形,顿时明白了一切。“我不想杀死你啊, 阿文哽咽着,“这不是我的错啊!” 阿文决定绝食——为了不杀死任何动物。在弥留之际,它梦见了那个美丽的丛林,那 个树木葱茏,百鸟齐鸣,各种生物和谐相处的丛林…… 图写仆卖 、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作文。 章 作 与 修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我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推开了。 改 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 坚韧把苦难的门推开了。 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 真诚把爱的门推开了 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爱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到处是开门的声音。 生活中的“门”形形色色,有形的无形的,开放的关闭的,高贵的卑鄙的……门类多 样,内涵丰富。选择其中的一种门如“春天的门”“苦难的门”等,选取一个场景进行形 象的描述,不少于200字。 、阅读下面文字,把你的联想凝练成一段富有哲理的话。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6公顷山林。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 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找到金沙或铁 矿。他一连干了5年,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重返田纳 西 后来,当他回到故地时,发现那里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 林,就是座金矿,新主人正在挖山炼金。如今这座金矿仍在开采,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 金矿 、19世纪俄国杰出小说家契诃夫在《打赌》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个银行老板和一个年轻的律师打赌——如果年轻的律师能够连续15年深居在一间 屋子里,整天看书,闭门不出,不接待来客,老板就愿意输给他一笔巨款。年轻的律师冏 意了,于是,日复一日,春去冬来,天天坐在屋里看书,哲学、文学、历史、科学、传
记、逻……什么书都读。15年的期限很快就要满了,银行老板担心破产,顿起杀机 他在一个深夜潜入小屋 要求:为这则材料续写一个结尾。 第三节学会沟通 游题捍究额 下面是两个真实的故事。 1.第一件事发生在国外。 春天来到了巴黎,春风给巴黎抹上了一层新绿,圣马丁大教堂附近游客如云。这时, 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手托黑毡帽站在路旁,期待着游客的施舍。老人身旁立着一块牌子, 上面写道:“我是一个不幸的人,一出世就瞎了双眼……”可是游客却无动于衷,老人等 了半天,黑毡帽仍旧空空如也。 这时,一位游客走到老人身旁,饱含同情地说:“老人家,让我来替您想想办法吧。” 不等老人回答,就动手把牌子上的话改成: 春天来了,先生、太太们可以尽情享受这美妙的景色,可是我不能,因为我一出世 就瞎了双眼……” 很快,黑毡帽里就盛满了钱 的 2.第二件事发生在国内 有一位中国老人居住在长春市,他突发奇想:向世界各国退休首脑写信,要求他们每 人写一句祝愿人类创造更美好生活的精辟警语,以便他将这些題词编辑成书,假设把上述盘 内容用最简洁的方式来写,可以写成: 某某阁下: 我请求您提供一张您亲笔签名的照片并且写一句您认为应该写给世界的精辟语言,我 将编辑出版。 显然,这封信如果写成上面这个样子,肯定是不会得到回复的。实际上,这位老人的 信是这样写的 某某阁下: 13 衷心向您致以敬意。 请原谅一个异国公民贸然打扰您。 我是中国一退休老人,拟编一本《寄语世界》的书,请求各国离任的国家领导人,本
着多年工作所积累的良知,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亲笔写上一句您认为应该给世界 的精辟语言,并附签名照片寄来。我将用中、英和其他多种文字同时编辑出版。您的话将 响彻世界,成为人类社会前进的一种精神力量。恳切希望我这一美好构想,能在您的支持 下得以实现。 我深信您不会使我失望的,预先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为有幸万里书信拜见,谨奉小照一枚,以保您得见寄信人的面貌 祝您 精神愉快、健康、长寿! 结果他如愿以偿了。 想一想:内容基本相同,表达不同,效果大不一样,为什么? 修 游如识目额 文章写作与修 写作就是用书面形式传递信息。要想使这种信息传递产生预期的效果,就要学会沟 通 首先,要了解你的对象。我们在前言《写给同学们》里特别提醒你们:“写作时心中 改要有读者”然而针对你的对象写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认真对待,仔细分析。 对象决定着内容的取舍。动笔之前你应该清楚:你要表达的内容,哪些是对方已经知 道的,哪些是对方不知道需要交代清楚的;你还要清楚地意识到,根据你的意图,哪些是 你需要特别突出、强调的。对方已经知道的事情要少说或者不说,否则读者会觉得啰嗦或 无动于衷;反之,对方应该知道而还不知道的事一定要说透,说明白,否则读者会一头雾 水。“瞎子看不见东西”人所共知,想用这样的话来博取同情很难,过往的游客不会产 生共鸣。要向一位曾经担任过国家首脑的人索取签名照片和名言警句是一件比较唐突的 事,如果不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不充分表明自己的诚恳态度,对方是不可能接受的。 对象决定着表达的重点。就像歌手的声音通过广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的失真一样, 书面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免不了也会出现一定的损耗。我们传递出去的信息和读者得到的信 息之间会有一定差距,对此,我们称之为“信息差”。换句话说,你说明白了,读者未必 完全明白,或者没有留下足够的印象。因此你还需要想办法使重点部分的色调更浓,使之 更加鲜明、突出。以“例文一”的三篇习作而论,呼吁书是面向社会的,慰问信是分别面 向病者和她的父母的,对象不同,写作者的身份也有一些差异,内容的取舍和表达方式自 然就应该有所区别。对于社会各界,求助者的病情当然是不可少的;对于病者自己和她的 父母,募捐的结果自然要让他们知道。然而这还不够。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努力凸显 各自的重点:要想博得广泛的同情和支援,呼吁书里的说理、抒情成分是不可少的;为了 安慰两位长辈,就要知道哪些是能够让他们安心的因素;对于病者自己,就要寻找那些能 够激起她信心和勇气的事实和话语—如果没有了这些,就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三篇习 作就会黯然失色
对象决定着措辞。我国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在她的书《说和说不一样》中记载了这样一 件事:记者就农村信息产业化问题采访一位农村分会会长。记者问:“您这个分会辐射了 多少家农户?”分会会长语塞,想了一会儿后询问:“什么叫辐射?”记者语塞,良久,翻 译出:“您现在管着多少农户?”分会会长从此对答如流。 不要认为这只是一个笑话,作者从这件事情中提出了语言运用的一条重要原则 不同的人群有自己不同的说话习惯,应该使用这些不同人群在相互交流时共同使用的 语言。”她更把这一原则升华到人际关系的高度,认为这是一种对于对方的尊重。要尊 重你的读者,当你懂得尊重读者以后,你就会注意到哪些话是应该说的,哪些是不应该 说的。 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措辞与对象的关系,并且用“得体”作为衡量语言运用的一个 重要标准。“例文一”中在以同班同学的身份写给许淑燕的信里,你可以“无话不谈”,言 语亲切而温馨;在她父母面前,你是一个晚辈,就要恭敬而关切。“你”和“您”、“你们” 和“二老”,在称呼上所体现的人际关系和传递的感情是不一样的。 我们还可以想一想,前面的两个故事里,在老人的牌子上,用语的口语色彩浓,像 是在诉说;而给各国退休首脑的信上,用语书面色彩浓,显得庄重:为什么这样措词 呢 此外,还有环境。特定的环境好像良好的导体,让你要传递的信息畅通无阻;它又像 催化剂,让你所传递的思想感情很快地在读者心中滋长。巴黎正值春天,所以老人牌子上 修改后的话语才能使游客们产生感应,如果当时不是春意盎然,修改后的语句就不会发挥 作用。让我们再看看例文二,这是一份张贴在校园里的广告。广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样 式,它要求精粹,只突出希望读者记住的语句。广告的标题用英文书写,十分活泼,走在 校园里,只要瞅一眼,人们就想往下看个究竟。正文一开头就把“欢欣”“爱意”“神驰” 成就”四个词语一气排出,自成一句,乍看朦朦胧胧,实际上是下文的主题。明里,作 者摄取了人们生活中几个有代表性的镜头,与主题遥相对应:“生日晚会” 欢欣” “恋爱婚礼”——“爱意”,“漫步自然” 神驰”,“获取学位” 成就”;暗里, 却是在介绍摄像服务的内容。作者还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把人们带到了若干年后与儿女共 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同观赏的情景中去,以激起他们跃跃欲试的兴头。最后还给了地址、电话和邮政编码。这 本是一则提供摄像服务的广告,寻遍全文,都只是点到为止,显得礼貌、含蓄、亲切。这 份广告出现在大学校园里,与环境十分融洽,但如果出现在街头或商店里,就有些格格不 入了。 最后,请你们反复揣摩丘吉尔的《圣诞节在美国的即席演讲》(例文三)。 丘吉尔(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1965)是英国保守党领袖,第二 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出任英国海军大臣,旋即担任首相。危难之中,他苦苦支撑着这个 国家直到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5 他的口才很好,能够在灾难之中给英国民众以勇气和决心,据说当时许多英国人宁肯 暂时放下手里的工作也不愿意错过他的广播演说。195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此不 无关系(他的回忆录和讲演集都是著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