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融合新闻的发展受到了哪些制约? 第二章报道主体与融合新闻流程 自学内容:融合新闻记者的基 2.1融合新闻记者的转型与技能 本技能实践 2.2融合新闻编辑的职能转变与基本素质 课堂作业: 2.3媒体流程的再造 本章节无课堂作业 2.4组织系统及运作方式的改变 知识点: 1.融合新闻记者与传统记者相比,应该具备哪些技能? 2.融合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3.媒体流程发生了哪些根本性改变? 4、融合媒体的组织系统及管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三章融合新闻报道基础 自学内容:视觉编辑软件、数 3.1信息采集 据可视化软件 3.2网络新闻制作与改写 课堂作业: 3.3视觉呈现 1.网络新闻标题的制定改写 3.4视听元素的处理 2.视听元素分析 3.5现场新闻报道 3.数据新闻可视化制作 3.6数据新闻与数据可视化 课外作业:信息来源的寻找 知识点: 1.网络新闻的再生产 2.现场新闻报道 3.数据新闻及其可视化制作 第四章传统媒体的融合新闻转型 无自学内容 4.1纸媒转型 课堂讨论:寻找传统媒体转型 4.2广电视听重构 的案例,并进行案例梳理,讨 知识点: 论传统媒体转型是否能成功, 1.媒介融合背景下,纸媒如何转型?转型能够成功? 如何转型才可能成功? 2.广播电视媒体如何进行视听重构,发展出自身的优势? 第五章融合新闻的发展趋势 自学内容: 5.1工作方式改变 本章节无自学内容 5.2传媒规制强化 课堂作业: 5.3伦理道德规范 本章节无课堂作业 5.4教育内容改革 知识点: 融合新闻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 习题课 小 验 计 媒介融合与融合新闻 2 0 0 2 目标1 33
33 2. 融合新闻的发展受到了哪些制约? 第二章 报道主体与融合新闻流程 2.1 融合新闻记者的转型与技能 2.2 融合新闻编辑的职能转变与基本素质 2.3 媒体流程的再造 2.4 组织系统及运作方式的改变 知识点: 1. 融合新闻记者与传统记者相比,应该具备哪些技能? 2. 融合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3. 媒体流程发生了哪些根本性改变? 4、融合媒体的组织系统及管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自学内容:融合新闻记者的基 本技能实践 课堂作业: 本章节无课堂作业 第三章 融合新闻报道基础 3.1 信息采集 3.2 网络新闻制作与改写 3.3 视觉呈现 3.4 视听元素的处理 3.5 现场新闻报道 3.6 数据新闻与数据可视化 知识点: 1. 网络新闻的再生产 2.现场新闻报道 3.数据新闻及其可视化制作 自学内容:视觉编辑软件、数 据可视化软件 课堂作业: 1. 网络新闻标题的制定改写 2. 视听元素分析 3.数据新闻可视化制作 课外作业:信息来源的寻找 第四章 传统媒体的融合新闻转型 4.1 纸媒转型 4.2 广电视听重构 知识点: 1. 媒介融合背景下,纸媒如何转型?转型能够成功? 2. 广播电视媒体如何进行视听重构,发展出自身的优势? 无自学内容 课堂讨论:寻找传统媒体转型 的案例,并进行案例梳理,讨 论传统媒体转型是否能成功, 如何转型才可能成功? 第五章 融合新闻的发展趋势 5.1 工作方式改变 5.2 传媒规制强化 5.3 伦理道德规范 5.4 教育内容改革 知识点: 融合新闻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自学内容: 本章节无自学内容 课堂作业: 本章节无课堂作业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 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媒介融合与融合新闻 2 0 0 2 目标 1
融合新闻的基本理论 0 0 目标1 报道主体与融合新闻流程 0 目标1 融合新闻报道基础 6 0 4 10 目标2、目标3 目标1、目标2、 5 传统媒体的融合新闻转型 4 0 0 4 目标3 6 融合新闻的发展趋势 0 0 目标1、目标2 合计 28 0 4 32 六、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有三类,具体内容包括: 1理论讲解:核心概念、基础融合新闻理论讲解 2案例分析:使用历史上发生的经典案例及近几年的新闻案例,阐述核心概念或重要理论 3随堂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进行大量新闻阅读,结合融合新闻理论完成随堂作业并提问展示。 4,多个教材及著作互相参照阅读,课后自学与课堂相结合。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作业考核、考勤考核、期未闭卷考试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按以下2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其中考勤占10%,随堂作业2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融合新闻学导论》,石长顺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版。 参考书:《融合新闻学实务》,珍妮特柯罗茨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版。 撰写人:李京丽 审核人: 4g秘在 x1s 霸溪胺酸十年州的 院分管领字(整★寄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18年7月1日 34
34 2 融合新闻的基本理论 4 0 0 4 目标 1 3 报道主体与融合新闻流程 8 0 0 8 目标 1 4 融合新闻报道基础 6 0 4 10 目标 2、目标 3 5 传统媒体的融合新闻转型 4 0 0 4 目标 1、目标 2、 目标 3 6 融合新闻的发展趋势 4 0 0 4 目标 1、目标 2 合 计 28 0 4 32 六、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有三类,具体内容包括: 1.理论讲解:核心概念、基础融合新闻理论讲解 2.案例分析:使用历史上发生的经典案例及近几年的新闻案例,阐述核心概念或重要理论 3.随堂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进行大量新闻阅读,结合融合新闻理论完成随堂作业并提问展示。 4.多个教材及著作互相参照阅读,课后自学与课堂相结合。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 2.考核形式 :平时作业考核、考勤考核、期末闭卷考试 3.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按以下 2 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30%;(其中考勤占 10%,随堂作业 2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7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融合新闻学导论》,石长顺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年第 1 版。 参考书:《融合新闻学实务》,珍妮特·柯罗茨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年第 1 版。 撰写人:李京丽 审核人:
《电视画面及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6425050 课程名称:电视画面及非线性编辑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16)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第二学期 建议先修课程:《摄影基础》、《电视摄像》等 适用专业(方向):广播电视学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电视画面及非线性编辑》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统 一,既强调对电视编辑理念的深入剖析,亦注重通过相应课程实践的安排对学生动手能力的 训练。课程的核心内容是探讨镜头组合的规律以及实现之方法,这需要系统阐述镜头语言表 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心理学、传播学、文学、美学和艺术学等多学科理论,从影像的 感性认知与逻辑理解两方面把握镜头组合的内涵,以帮助学生树立电视编辑的观念。同时, 课程还要全面讲解电视编辑的工作流程,让学生掌握电视编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能够熟练 地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电视画面及非线性编辑》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救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熟练运用非线性编辑软件;了解电视作品制作流程,能够独立完成电视作品 后期制作。(指标点2.3.1) 2.救学目标2.掌握电视编辑的理念与方法;能够根据电视作品制作的需要,合理运用电视 编辑的方法。(指标点2.3.2) (二)本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新闻传播学学科理论。 毕业要求2:掌握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现实需要的技术。 毕业要求3:具备吻合广播电视事业新闻、传播特征和规律的内容策划、发布及管理能力。 35
35 《电视画面及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6425050 课程名称:电视画面及非线性编辑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16)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第二学期 建议先修课程:《摄影基础》、《电视摄像》等 适用专业(方向):广播电视学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电视画面及非线性编辑》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统 一,既强调对电视编辑理念的深入剖析,亦注重通过相应课程实践的安排对学生动手能力的 训练。课程的核心内容是探讨镜头组合的规律以及实现之方法,这需要系统阐述镜头语言表 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心理学、传播学、文学、美学和艺术学等多学科理论,从影像的 感性认知与逻辑理解两方面把握镜头组合的内涵,以帮助学生树立电视编辑的观念。同时, 课程还要全面讲解电视编辑的工作流程,让学生掌握电视编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能够熟练 地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电视画面及非线性编辑》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熟练运用非线性编辑软件;了解电视作品制作流程,能够独立完成电视作品 后期制作。(指标点 2.3.1) 2.教学目标 2. 掌握电视编辑的理念与方法;能够根据电视作品制作的需要,合理运用电视 编辑的方法。(指标点 2.3.2)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1:新闻传播学学科理论。 毕业要求 2:掌握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现实需要的技术。 毕业要求 3:具备吻合广播电视事业新闻、传播特征和规律的内容策划、发布及管理能力
毕业要求7: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1.3.1:掌握广播电视学基础理论,并能使用广播电视学基础理论解释广播电视 事业现象和规律。 (2)指标点2.2.2:掌握摄像的基本技能、技巧。 (3)指标点2.3.l:掌握以Adobe premiere为代表的计算机视频处理软件。 (4)指标点2.3.2:掌握和具备纪录片制作、微视频制作的技能、技巧。 (5)指标点31.1:掌握吻合广播电视事业新闻、传播特征和规律的广播电视新闻的生产 策划技能、技巧。 (6)指标点7.1.1:具备人际沟通、组织传播能力。 (7)指标点7.2.1:初步具备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电视画面及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电视画面及非线性编辑 任课教师:彭涛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课程学分:3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2.3.l掌握以Adobe premiere为代 教学目标:熟练运用非线性编辑软件;了解电视作品制 表的计算机视频处理软件 作流程,能够独立完成电视作品后期制作。 3.1.1:掌握吻合广播电视事业新 达成途径:通过学习非线性编辑的基础知识、非线性编 闻、传播特征和规律的广播电视新 辑软件的基本操作、视频特效制作的原理与方法、声音 闻的生产、策划技能、技巧 与画面的配合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非线性编辑软件的 7.1.1:具备人际沟通、组织传播能 运用方法;通过安排分组进行的电视作品创作实践,帮 力 助学生了解电视作品制作的流程,知晓电视作品制作各 721:初步具备处理复杂事务的能 环节衔接配合的方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能 力 力,能够独立承担电视作品的后期制作。 评价依据:课堂提问、课堂实践、作品创作和考试。 13.1:掌握广播电视学基础理论, 教学目标:掌握电视编辑的理念与方法;能够根据电视 并能使用广播电视学基础理论解 作品制作的需要,合理运用电视编辑的方法。 释广播电视事业现象和规律 达成途径:通过学习蒙太奇理论及运用方法、景别及其 2.2.2:掌握摄像的基本技能、技巧 配合、画面连贯编辑技巧、场面转换技巧和长镜头及其 232掌握和具备纪录片制作、微 运用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电视编辑的理念和画面 视频制作的技能、技巧 表达的一般规律;通过安排分组进行的电视作品创作实 3.11:掌握吻合广播电视事业新 践,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能力,能够根 闻、传播特征和规律的广播电视新 据不同类型电视作品创作需求,合理运用电视编辑的方 闻的生产、策划技能、技巧 法,拟定电视作品策划方案,与其他环节展开紧密地配 7.11:具备人际沟通、组织传播能 合。 力 评价依据:课堂提问、课堂实践、作品创作和考试。 7.2.1:初步具备处理复杂事务的能 力 四、课程内容 36
36 毕业要求 7: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 1.3.1:掌握广播电视学基础理论,并能使用广播电视学基础理论解释广播电视 事业现象和规律。 (2)指标点 2.2.2:掌握摄像的基本技能、技巧。 (3)指标点 2.3.1:掌握以 Adobe premiere 为代表的计算机视频处理软件。 (4)指标点 2.3.2:掌握和具备纪录片制作、微视频制作的技能、技巧。 (5)指标点 3.1.1:掌握吻合广播电视事业新闻、传播特征和规律的广播电视新闻的生产、 策划技能、技巧。 (6)指标点 7.1.1:具备人际沟通、组织传播能力。 (7)指标点 7.2.1:初步具备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电视画面及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电视画面及非线性编辑 任课教师:彭涛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课程学分:3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2.3.1 掌握以 Adobe premiere 为代 表的计算机视频处理软件 3.1.1:掌握吻合广播电视事业新 闻、传播特征和规律的广播电视新 闻的生产、策划技能、技巧 7.1.1:具备人际沟通、组织传播能 力 7.2.1:初步具备处理复杂事务的能 力 教学目标:熟练运用非线性编辑软件;了解电视作品制 作流程,能够独立完成电视作品后期制作。 达成途径:通过学习非线性编辑的基础知识、非线性编 辑软件的基本操作、视频特效制作的原理与方法、声音 与画面的配合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非线性编辑软件的 运用方法;通过安排分组进行的电视作品创作实践,帮 助学生了解电视作品制作的流程,知晓电视作品制作各 环节衔接配合的方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能 力,能够独立承担电视作品的后期制作。 评价依据:课堂提问、课堂实践、作品创作和考试。 1.3.1:掌握广播电视学基础理论, 并能使用广播电视学基础理论解 释广播电视事业现象和规律 2.2.2:掌握摄像的基本技能、技巧 2.3.2 掌握和具备纪录片制作、微 视频制作的技能、技巧 3.1.1:掌握吻合广播电视事业新 闻、传播特征和规律的广播电视新 闻的生产、策划技能、技巧 7.1.1:具备人际沟通、组织传播能 力 7.2.1:初步具备处理复杂事务的能 力 教学目标:掌握电视编辑的理念与方法;能够根据电视 作品制作的需要,合理运用电视编辑的方法。 达成途径:通过学习蒙太奇理论及运用方法、景别及其 配合、画面连贯编辑技巧、场面转换技巧和长镜头及其 运用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电视编辑的理念和画面 表达的一般规律;通过安排分组进行的电视作品创作实 践,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能力,能够根 据不同类型电视作品创作需求,合理运用电视编辑的方 法,拟定电视作品策划方案,与其他环节展开紧密地配 合。 评价依据:课堂提问、课堂实践、作品创作和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电视编辑概论 1.1课程介绍(课程总体框架、章节概述) 课外作业: 1.2电视作品制作流程概述 1.观看讨论作品清单中的影视作品。 1.3电视编辑的特点与工作内容 2.观看讨论本专业学生作品。 知识点: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影视作品进行赏析。 1.电视作品创作的流程 2.电视编辑的特点 3.电视编辑的工作内容 第二章电视编辑平台及运用 课堂作业: 2.1电视编辑平台概述 1.滚动字幕的制作。 2.2电视编辑的基础概念 2.运动特效的运用。 2.3非编软件Premiere的基础操作 3.卡拉OK字幕效果的制作。 2.4非编软件Premiere的特效控制 4.局部马赛克效果的制作。 2.5非编软件Premiere的作品输出 5.电视画面的颜色校正。 知识点: 1.电视编辑平台的构成 课外作业: 2.像素、分辨率、帧率、色彩显示、视频格 1.观看讨论电视广告中的特效制作。 式等基础概念 2.观看讨论电影中的特效制作,比如《变 3.Premiere的基本操作要领 形金刚》系列 4.关键帧、蒙版等特效控制概念及运用 3.观看讨论不同影视作品中的颜色风格。 5.Premiere作品输出的方法及兼容度 第三章电视编辑的素材整合 课堂作业: 3.1电视编辑中画面与声音的配合 1.画面与声音的配合练习。 3.2电视编辑中的节奏控制 2.节奏控制练习。 3.3口述短片制作 知识点: 实验项目: 1.声音与画面的特性 1.口述短片制作。 2.声音与画面配合的方式及效果 课外作业: 3.节奏控制的概念 1.收集声音与画面配合的有趣段落,分析 4.节奏控制的方法 5.口述短片的概念 其实现的机制与方法。 6.口述短片的制作要领 2.观看讨论典型的节奏影片《Baby driver》 分析其节奏控制的方法。 第四章蒙太奇理论及实践 课堂作业: 4.1蒙太奇理论概述 1.蒙太奇段落分析 4.2蒙太奇理论的运用 2.蒙太奇段落设计 4.3蒙太奇片段赏析 3.蒙太奇效果的讨论 知识点: 1.蒙太奇的概念 课外作业: 2.蒙太奇理论的发展与变化 1.收集不同类型的蒙太奇段落,分析其效 3.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果及实现方法。 4.蒙太奇段落构造的方法 2.观看讨论短片《老男孩》和电影《太阳 37
37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电视编辑概论 1.1 课程介绍(课程总体框架、章节概述) 1.2 电视作品制作流程概述 1.3 电视编辑的特点与工作内容 知识点: 1. 电视作品创作的流程 2. 电视编辑的特点 3. 电视编辑的工作内容 课外作业: 1. 观看讨论作品清单中的影视作品。 2. 观看讨论本专业学生作品。 3.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影视作品进行赏析。 第二章 电视编辑平台及运用 2.1 电视编辑平台概述 2.2 电视编辑的基础概念 2.3 非编软件 Premiere 的基础操作 2.4 非编软件 Premiere 的特效控制 2.5 非编软件 Premiere 的作品输出 知识点: 1. 电视编辑平台的构成 2. 像素、分辨率、帧率、色彩显示、视频格 式等基础概念 3. Premiere 的基本操作要领 4. 关键帧、蒙版等特效控制概念及运用 5. Premiere 作品输出的方法及兼容度 课堂作业: 1. 滚动字幕的制作。 2. 运动特效的运用。 3. 卡拉 OK 字幕效果的制作。 4. 局部马赛克效果的制作。 5. 电视画面的颜色校正。 课外作业: 1. 观看讨论电视广告中的特效制作。 2. 观看讨论电影中的特效制作,比如《变 形金刚》系列 3. 观看讨论不同影视作品中的颜色风格。 第三章 电视编辑的素材整合 3.1 电视编辑中画面与声音的配合 3.2 电视编辑中的节奏控制 3.3 口述短片制作 知识点: 1. 声音与画面的特性 2. 声音与画面配合的方式及效果 3. 节奏控制的概念 4. 节奏控制的方法 5. 口述短片的概念 6. 口述短片的制作要领 课堂作业: 1. 画面与声音的配合练习。 2. 节奏控制练习。 实验项目: 1. 口述短片制作。 课外作业: 1. 收集声音与画面配合的有趣段落,分析 其实现的机制与方法。 2. 观看讨论典型的节奏影片《Baby driver》, 分析其节奏控制的方法。 第四章 蒙太奇理论及实践 4.1 蒙太奇理论概述 4.2 蒙太奇理论的运用 4.3 蒙太奇片段赏析 知识点: 1. 蒙太奇的概念 2. 蒙太奇理论的发展与变化 3. 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4. 蒙太奇段落构造的方法 课堂作业: 1. 蒙太奇段落分析 2. 蒙太奇段落设计 3. 蒙太奇效果的讨论 课外作业: 1. 收集不同类型的蒙太奇段落,分析其效 果及实现方法。 2. 观看讨论短片《老男孩》和电影《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