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经济学 号红冰s比汝2016年第5期 大国市场开拓的 * 国际政治经济学 一模式比较及对“一带一路”的启示 黄琪轩 李晨阳 【内容提要】近年来,中国政府启动了“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开拓周边国家 市场。世界历史上,四种曾经出现过的大国市场开拓模式可以从不同角度为中国“一 带一路”建设提供经验参考。作为世界政治中的两个后来者一德国与日本,19世纪 末期至20世纪初期德国“抢占守成大国的市场开拓模式”是危险的,因为它损害了霸 权国英国国内的产业利益,推动英德经济竞争升级到军事竞争;20世纪后半期日本 “依赖霸权国家的市场开拓模式”是脆弱的,因为它损害了霸权国美国国内的产业利 益,促使美国选择限制日本产品进入美国市场,阻断了日本的市场开拓之路。作为世 界政治中的两个霸权国一英国和美国,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后期英国“倚靠边缘 国家的市场开拓模式”是摇摆的,因为面临产业损害的边缘国家逐渐出现强大的产业 集团反对英国的市场渗透时,这一模式的不可持续性逐步显现;19世纪末开始美国 “基于国内开发的市场开拓模式”是稳固的,它让边缘国家国内出现日益依赖美国的 产业集团,为美国撬动海外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战略工具和更大的回旋余地。中国的市 场开拓需要避免前三类模式的困境,优先开发国内市场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获得 成功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市场规模;市场开拓;国内市场;国家战略工具;“一带一路” 【作者简介】黄珙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李晨阳,上海 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研究生。(上海邮编:200030) 【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550(2016) 05-0103-28 ·本文受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科研基金项目(项目号:12JCY04)资助。感谢李俊久、陈平以及《世界经济 与政治》杂志匿名评审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文中可能的疏漏由笔者负责。 ·103· ?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
lal ' iiS -ifgligH 省孓 合+方 U诘 20 1 6 年 第 5 期 大 国 市 场 开 枯 的 国 际 政 治 经 务 学 * — 模 式 比 较 及对 “ 一 带 一 路 ” 的 启 示 黄琪轩 李晨阳 【 内 容提要 】 近年 来 , 中 国 政府启 动 了 “ 一 带 一 路” 建设 , 积极推动 开拓周 边 国 家 市 场 。 世界历 史 上 , 四种 曾 经 出 现过的 大 国 市 场 开拓模式 可 以 从不 同 角 度为 中 国 “ 一 带 一 路” 建设提供 经验参考 。 作为 世界政治 中 的 两 个后 来者— 德 国 与 日 本 , 1 9 世 纪 末期 至 20 世 纪初期德 国 “ 抢 占 守 成 大 国 的 市 场 开拓模式 ” 是危险 的 , 因 为 它 损 害 了 霸 权 国 英 国 国 内 的 产 业 利 益 , 推动 英德 经 济竞 争升级到 军 事 竞 争 ; 20 世 纪 后 半 期 日 本 “ 依赖 霸权 国 家 的 市 场 开拓模式 ” 是脆弱 的 , 因 为 它 损 害 了 霸权 国 美 国 国 内 的 产 业 利 益 , 促使 美 国 选择 限制 日 本产 品进入 美 国 市 场 , 阻 断 了 日 本 的 市 场 开拓之路。 作为 世 界政 治 中 的 两 个霸权 国 — 英 国 和 美 国 , 1 8 世 纪后 期 至 1 9 世纪后 期 英 国 “ 倚靠 边缘 国 家 的 市 场 开拓模 式 ” 是摇摆的 , 因 为 面 临 产 业 损 害 的 边缘 国 家 逐渐 出 现强 大的 产 业 集 团 反对英 国 的 市 场 渗 透时 , 这一 模式 的 不 可持 续 性 逐步 显 现 ; 1 9 世 纪末 开 始 美 国 “ 基于 国 内 开发 的 市 场 开拓模 式 ” 是稳 固 的 , 它 让 边缘 国 家 国 内 出 现 日 益依 赖 美 国 的 产 业 集 团 , 为 美 国 撬动 海外 市 场提供 了 强 大 的 战略工具 和更大 的 回 旋余地。 中 国 的 市 场 开拓 需要避免前三 类 模式的 困 境 , 优先 开发 国 内 市 场 是 中 国 “ 一 带 一 路” 战 略获得 成功 的 重要基石 。 【 关键词 】 市 场 规模 ; 市 场 开拓 ; 国 内 市 场 ; 国 家 战略 工 具 ; “ 一 带一 路” 【 作者简介 】 黄 琪轩 , 上 海 交通大 学 国 际 与 公共 事 务 学 院 副 教授 ; 李 晨 阳 , 上 海 交通 大 学 国 际 与 公共 事务 学 院 硕 士研究 生 。 ( 上海 邮 编 : 200030 ) 【 中 图 分类号 】 D8 1 5 【 文 献 标识码 】 A 【 文章 编 号 】 1 006 - 9 5 50 ( 20 1 6 ) 05 - 0 1 03 - 28 * 本文受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科研基金项 目 ( 项 目 号 : 1 2JC Y04 ) 资助。 感谢 李俊久 、 陈平 以 及《 世 界经济 与 政治》 杂志 匿 名 评审 专家的 意见和建议 。 文中 可 能的 疏漏 由 笔者负 责。 ? 1 0 3 ?
大国市场开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 近年来,中国政府启动了“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建设,积极推动中国开拓周边 国家市场。一般而言,大国在堀起过程中,产业逐步升级,资金更加充裕,都会面临对 广阔市场更为迫切的需求。从比较历史的视点审视今天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不 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上大国市场开拓的成败,也可以为中国实施长远的市场开拓提 供战略谋划。 一 历史上大国市场开拓的政治经济分析 大国市场开拓的相关史实主要散见于经济通史及资本主义发展史著作(如《剑桥 欧洲经济史》《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等)以及国别经济史与专题史著作(如《剑桥美 国经济史》《剑桥近代英国经济史》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的 逐步展开,尤其是当世界各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遭遇时,各方都将致力于拓展更大的 市场。对大国市场开拓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主题上:大国市场开拓的驱动 力、大国市场开拓的主体以及大国市场开拓的后果与国际影响。 第一,就大国市场开拓的驱动力问题而言,现实主义者强调大国为寻求安全、相对 收益、战略通道从而实施市场开拓;从亚当·斯密(Adam Smith)开始,自由主义者强调 自利的制造商为经济利益开拓世界市场;马克思强调,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 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列宁、约翰·霍布森(John A.Hobson)等则强调帝国主义国家 实施全球市场开拓战略以寻找原料产地以及为过剩的商品寻找销路:建构主义者宜称市 场的开拓是理念在推动。不同的理论视角审视市场开拓战略的驱动力有很大的不同。① 大国市场开拓有着政治和经济双重维度上的意义。在经济上,大国市场开拓为大 规模生产创造了外部条件。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写道:分工受 到市场规模(market extent)的限制。当市场很小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去从事比较专业 ①现实主义的文献参见Robert Gilpin,Wa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cs5,1981,p.24;罗伯特·芬德利、凯文·奥罗克著,华建光译:《强权与富足:第二个千年的贸易、战争和世界 经济》,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266一272页;黄仁伟:《建设新丝路的战略考量》,载《杜会观察》,2014年 第6期,第10页:戴长征、张中宁:《中国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的政策方略》,载《学习与实践》,2014年第1期,第 43-54页。自由主义的文献参见Edward Morse,“Transnational Economic Processe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25,No.3,1971,pp.384-395;王勇:《国际贸易的政治经济学一全球贸易关系背后的政治逻辑》,北京:中 国市场出版社2008年版,第2一25页。马克思主义对此的论述有《共产党宣言》以及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 义的最高阶段》。建构主义的相关论述参见Craig Parsons,“Showing Ideas as Causes:The Origins of the Europe- an Union,"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56,No.1,2002,pp.47-84;James Morrison,"Before Hegemony:Ad- am Smith,American Independence,and the Origins of the First Era of Globalization,"Intemational Organization, Vol.66,No.3,2012,Pp.395-428。 ·104· ?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
大 国 市 场 开拓 的 国 际政治 经济 学 近年来 , 中 国 政府启 动 了 “ 一 带 一 路” 和 “ 互联互通 ” 建设 , 积极推动 中 国 开拓周 边 国 家市场 。 一 般而言 , 大国 在崛起过程中 , 产业逐步升级 , 资 金更加充裕 , 都会 面 临 对 广 阔市场更为迫切 的需求。 从 比较历史 的 视点 审 视今天 中 国 的 “ 一 带一 路” 战 略 , 不 仅有助 于我 们理解历史上大 国市场开 拓 的成败 , 也可 以 为 中 国 实施长远 的市场开拓提 供战 略谋划 。 一 历 史 上 大 国 市 场 开拓 的 政治 经 济分析 大 国市场开拓 的相 关史实 主要 散见于经济 通史 及资本主 义发展史著作( 如 《 剑 桥 欧 洲经济史 》 《 新编 剑桥世界近 代 史》 等 ) 以 及国 别经济史与 专题史著作 ( 如 《 剑 桥 美 国 经济史》 《 剑桥近代英 国经 济史 》 等 ) 。 历史 经验告 诉我 们 , 随着世 界各 国 工业化 的 逐 步展开 , 尤其是当 世界各国 在工业化的 过程 中 遭遇时 , 各方都将致力 于拓展更大 的 市场 。 对大国 市场开拓 已有 的研究主要 集中 在 以 下三个主题上 : 大国 市场开拓的 驱 动 力 、 大国市场开拓的 主体 以及大国 市场开拓的 后果与 国 际影 响 。 第一 , 就大国 市场 开拓 的 驱动力 问 题而言 , 现实主 义者强 调 大国 为寻求安全 、 相 对 收益 、 战略通道从而实施市场开拓 ; 从亚当 ? 斯密 ( Adam Smit h ) 开始 , 自 由 主义者强调 自 利的制造商为经济利益开拓世界市场; 马克思强调 , 不断扩大产 品 销路的需要 , 驱使资 产 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列 宁 、 约翰 ? 霍 布森 ( Jo hn A. Hob so n ) 等则强调帝 国 主义 国 家 实施全球市场开拓战略以寻找原料产地以及为过剩的 商品 寻找销路; 建构主义者宣称市 场 的 开拓是理念在推动 。 不 同 的 理论视角 审视市场开拓战略的驱动力有很大的不同 。 ① 大国 市 场开拓有着 政治 和经济双重维度上的意义 。 在经济上 , 大 国市 场开拓为大 规模生产创造了外部条件。 在 1 7 7 6 年 出 版 的 《 国 富 论》 中 , 亚当 ? 斯密 写 道 : 分工受 到 市场规模 ( ma rke t e xt en t ) 的 限制 。 当 市 场很 小的 时候 , 没有 人愿意去从 事 比 较专业 ① 现 实主义 的 文献参见 Rober t Gi l p in , War tw wi Ch ange i ra Wor W Pri nce ton : P ri n cet o n Uni ver s i ty P re s s , 1 98 1 , p . 24 ; 罗伯 特 . 芬德利 、 凯文 ? 奥罗 克著 , 华建光 译 : 《 强 权与 富 足 : 第二个千 年 的 贸 易 、 战 争和 世 界 经济 》 , 北京 : 中 信 出 版社 20 1 2 年版 , 第 266 — 27 2 页 ; 黄仁伟 : 《 建设 新丝路 的战 略考量 》 , 载《 社会观 察》 , 20 1 4 年 第 6 期 , 第 1 0 页 ; 戴长征 、 张 中宁 : 《 中 国 开 拓新兴 经济体 市场的 政策 方 略》 , 载《 学 习 与 实践> , 201 4 年第 1 期 , 第 43 — 5 4 页 。 自 由 主 义 的 文献参见 E dwa rd Mor s e , “ T rans na ti onal Ec onomi c Pr oc es ses , /ret ematio rta/ V 〇1 . 25 , N o. 3 , 1 97 1 , PP . 3 84 - 3 95 ; 王勇 : 《 国 际 贸 易 的 政治经济学一 全球贸 易 关系 背后 的政 治逻辑 》 , 北 京 : 中 国市 场 出 版社 200 8 年版 , 第 2 — 25 页 。 马 克思主义 对此 的论述有《 共产 党宣 言》 以 及列 宁 的 《 帝国 主 义 是资本主 义 的最 高阶段》 。 建 构主 义的 相关论述参见 C ra i g Pa rso n s , “ S h owi ng Ide as as C au s es : The O rig i ns of t h e E u ro p e- a n Un i o n , " Int e rna ti o nal Org anizati on , Vol . 5 6 , No . l , 2002 , pp . 47 - 84 ; James Mo rri s on , ^ Befor e H egemony : Ad ? a m Smi th , Amer i c an Inde p endence , an d th e Ori gins of the Fi r s t E ra o f Glo ba li za t i on , Int ernat ional Or ganizat ion y V ol . 66 , No. 3 , 20 1 2 , pp . 3 9 5 - 428 〇 _ 1 0 4 ?
号济点收治2016年第5期 的职业。①二战以后,生产向大规模生产演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巨大成本,只 有足够庞大的市场、足够多的购买力,才能支撑大规模生产。钢铁、汽车、飞机等产业 在狭小的市场空间是难以实现发展的。例如,二战后大多数拉美国家都努力发展汽车 产业,但是它们的努力无法突破市场规模限制。在20世纪60年代,车辆装配厂的最 小生产规模必须达到年产20万辆。当时世界上只有7家公司的年产量能超过100万 辆,它们是通用、福特、克莱斯勒、雷诺、大众、菲亚特以及丰田。20世纪50年代,阿根 廷每年售出的新车数量为5万辆;到了20世纪60年代,阿根廷最大的汽车公司年产 也不过5.7万辆。和其他拉美国家一样,由于受制于狭小的市场规模,阿根廷汽车产 业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它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美国的2.5倍。②有研究将澳大利 亚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进行对比,二者在19世纪有着类似的起点,但是国内市场狭 小使得澳大利亚无法享受规模经济的好处,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是一个开放的经济 体,它可以直接面对美国其他各州组成的庞大的市场。③因此,现代产业发展需要规 模经济,大国市场开拓为现代产业成长创造了外部条件。 在政治上,大国市场开拓既需要政治权力做支撑,也是国家权力的重要构成。罗 纳德·芬德利(Ronald Findlay)和凯文·奥罗克(Kevin H.O'Rourke)在其合作的有关 贸易政治经济史的著作《强权与富足》中指出,迄今为止,亚当·斯密及其追随者们都 认为大部分的军事开支是浪费之举,因为它们挤出了更有效率的私人投资。而亚当· 斯密的这种观点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即私人部门所依靠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始终存 在。④但是,这样的假定往往在现实世界中遭遇挑战。就国内市场而言,它的形成需 要国家。正如卡尔·波拉尼(Karl Polanyi)所说:经济史向我们揭示,全国性市场的形 成,不是靠政府逐步放松对经济控制的结果;相反,它需要政府有意识、强有力地干预 才能实现。⑤美国甚至用最为激烈的内战的方式完成了国内市场的统一。就海外市 场而言,国家权力是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支撑。英国的海外市场开拓离不开其强大的 海军。在1714年到1739年间,英国海军已经取得了无可匹敌的优势地位。@有了这 Adam Smith,The Wealth of Nations,Hampshire:Harriman House,2007,pp.12-13. ②罗伯特·艾伦著,陆译:《全球经济史》,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年版,第129页。 ③伊恩·麦克莱、艾伦·泰勒:《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长:加利福尼亚州的视角》,载丹尼·罗德里克主编,张 宇译:《探索经济繁荣:对经济增长的描述性分析》,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第32一35页。 ④罗伯特·芬德利、凯文·奥罗克:《强权与高足:第二个千年的贸易、战争和世界经济》,第379页。 5 Karl Polanyi,The Great Transformation: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Boston:Beacon Press,1944,p.258. Jan Glete,Navies and Nations:Warships,Navies and State Building in Europe and America,1500-1860, Vol./,Stockholm:Almqvist and Wiksell Intemational,1993,p.257. ·105· ?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
4 嘛合? 铽洛 20 1 6 年 第 5 期 的 职业。 ? 二战 以后 , 生产向 大规模生产演进 , 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 巨 大成本 , 只 有足够庞大的市场 、 足够多 的 购 买力 , 才能 支撑大规模生产 。 钢铁 、 汽车 、 飞机等产业 在狭小 的 市场空 间 是难 以实 现发展的 。 例 如 , 二战后大多数拉美国 家都努力 发展汽 车 产业 , 但是它 们的 努力 无法突破市场规模限制 。 在 20 世纪 60 年代 , 车 辆装配厂的 最 小生产规模必须达到年产 20 万辆 。 当 时世界上只有 7 家公 司 的 年产量能超过 1 00 万 辆 , 它们 是通用 、 福特 、 克莱斯勒、 雷诺 、 大众 、 菲亚特 以 及丰 田 。 20 世纪 5 0 年代 , 阿 根 廷每年售 出 的新车数量为 5 万辆 ; 到 了 20 世纪 60 年代 , 阿 根廷最大的 汽车 公 司 年产 也不过 5 . 7 万辆 。 和其他拉美 国 家 一 样 , 由 于受制 于 狭小 的 市 场规模 , 阿根廷汽车 产 业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 , 它生产 一 辆汽车 的 成本是美 国 的 2. 5 倍 。 ? 有研究将澳大利 亚和美国 的 加利福尼亚州进行对 比 , 二者在 1 9 世纪有着类似的起点 , 但是 国 内 市 场狭 小使得澳 大利亚无法享受规模经济 的 好处 , 而美国 的加利福尼 亚州 是一 个开 放的经济 体 , 它可 以 直接面对美国 其他各州 组成的庞大 的 市场。 ? 因 此 , 现代产业发展需要规 模经济 , 大国市场开拓为现代产业成长创造 了外部条件。 在政治上 , 大国 市场开拓既需要政治权力做支撑 , 也是 国 家权力 的 重要构成。 罗 纳德 ? 芬德利 ( Ronal d Fi ndl ay ) 和凯文 ? 奥罗 克( Ke vi n H. O ’ Rourke ) 在 其合作的 有关 贸 易政治经济史 的 著作《 强 权与富 足》 中指出 , 迄今为 止, 亚 当 ? 斯密及其追 随者们都 认为 大部分 的军事开 支是浪费 之举 , 因 为它们 挤出 了更有效率的 私人投资 。 而亚当 ? 斯密的 这种 观点 建立在 一 个前 提之上 , 即 私人部 门 所依靠 的 市场和 原料供应始终存 在 。 ? 但是 , 这样的 假定往往在现实世界 中 遭遇 挑战 。 就 国 内 市场而言 , 它 的 形成需 要 国 家。 正如卡 尔 ? 波拉尼 ( Ka rf Pol a ny i ) 所说 : 经济史向 我们揭 示 , 全国 性市场的形 成 , 不是靠政府逐步放松对经济控制 的结果 ; 相反 , 它需要政府有意识 、 强有力地 干预 才能实现。 ? 美国甚至用最为 激烈的 内 战 的 方式完 成 了 国 内 市场 的 统一 。 就海外市 场而言 , 国家权力 是开拓海外市 场的重要支撑。 英国 的海外市场开拓离不开其强大 的 海军。 在 1 7 1 4 年到 1 7 3 9 年间 , 英国 海军 已经取得 了无 可匹 敌的优势地位。 ? 有 了 这 ① Adam Smith , TT ie Ha mp s hi re : Harriman House , 2007 , pp . 1 2 - 1 3 . ② 罗 伯 特 ? 艾伦著 , 陆赞译 : 《 全球经济史》 , 南京 : 译林 出版社 20 1 5 年版 , 第 1 29 页 。 ③ 伊恩 ? 麦克莱 、 艾伦 ? 泰勒 : 《 澳大利 亚的 经济增长 : 加利福尼 亚州 的 视角 》 , 载丹尼 ? 罗 德里 克主 编 , 张 宇译 : 《 探索经济繁荣 : 对经济增长的 描述性分析》 , 北京 : 中信 出 版社 200 9 年版 , 第 3 2 — 3 5 页 。 ④ 罗伯 特 ? 芬德利 、 凯文 ? 奥罗 克 : 《 强权与 富足 : 第二个 千年 的 贸 易 、 战 争 和世界经济》 , 第 37 9 页。 ⑤ Kul Po lmy i , The Great Tramfo rmat ion : TT ie Po litical and Economic Or igins of Our Time, B osto n : B ea co n Pres s , 1 944 , p . 258 . ⑥ i 肌 Glele , Navies and Nat io m : Wars hips , Navies and State Building in Europ e and America , 1 500 - 1 860 , Vol . l , St ock ho lm : Al mq v i s t and Wi k s el l Inte rna ti onal , 1 993 , p . 257 . . 1 05 ?
大国市场开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 样的政治前提,英国的海外市场才能有效拓展。一位旅居英国的法国人写道:“众所 周知,这十年中(1804至1813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得到英国的同意, 就做不成生意。”① 汉斯·摩根索(Hans J.Morgenthau)在《国家间政治》一书中指出:地理、自然资 源、工业能力、战备、人口、民族性格、国民士气、外交素质以及政府素质等是国家权力 的重要构成。②同时,庞大的市场也是国家权力的重要构成。苏珊·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指出美国依靠对庞大而富裕的国内市场的控制获得了讨价还价的力量。对其 他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进入美国的市场是极其重要的。而对于那些没有讨价 还价能力的国家而言,它们面临的只有暗淡的前景和十分有限的机会。③因此,对规 模庞大的市场的掌控构成了一项重要的国际权力,规模庞大的市场可以成为大国重要 的对外政策工具。 第二,就大国市场开拓的实施主体而言,世界大国往往动员多元的主体以实施市 场开拓战略,这些主体主要可以分为两类:非官方的行为主体与官方的行为主体。传 教士、移民、企业家、银行家等非官方的行为主体积极参与了大国市场开拓战略。而国 家作为强有力的国际关系行为体,也积极动员地方政府、外事部门、军队等官方行为主 体参与市场开拓战略。④ 第三,就大国市场开拓的国际影响而言,以往的研究指出,大国之间实施市场开拓 会加剧大国间市场争夺、恶化大国关系、引发国际冲突和战争;⑤依附理论学者往往认 为,世界大国的市场开拓会固化边缘国家对中心国家的依附关系,也让发展中国家陷 人长期的不发达。⑤ ①费尔南·布罗代尔著,顾良、施康强译:《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北京:三 联书店1992年版,第670页。 ②汉斯·摩根索著,徐昕等译:《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 148-188页。 ③苏珊·斯特兰奇著,杨宇光等译:《国家与市场》,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195一196页。 ④关于非官方行为体参与的市场开拓,参见Gary Magee and Andrew Thompson,Empire and Clobalization: Networks of People,Goods and Capital in the British World,1850-1914,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关于官方行为体参与的市场开拓,参见Geofr年eyV.Scammell,The First Imperial Age:European Overseas Expansion c.1400-1715,New York:Routledge,1989. ⑤关于大国市场开拓引发的国际冲突,参见Nazli Choucri and Robert North,Nations in Conflict:National Growth and International Violence,San Francisco:W.H.Freeman,l975,p.l;黄琪轩:《大国经济成长模式及其国 际政治后果一海外贸易、国内市场与权力转移》,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9期,第107一130页。 ⑥关于大国市场开拓引发的依附关系,参见Samir Amin,Unequal Development:An Essay on the Social Formations of Peripheral Capitalism,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1976,pp.198-385;Theotonio Dos Santos, "The Structure of Dependenc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60,No.2,1970,pp.231-236. 106· ?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
大 国 市场 开拓 的 国 际 政治 经 济 学 样的 政治前提 , 英 国 的 海外市 场才能有效拓展 。 一位旅居英 国 的法 国 人写道 : “ 众所 周知 , 这十年 中 ( 1 804 至 1 8 1 3 年 ) , 世界上任何一个 国 家 , 如果 没有得到 英 国 的 同 意 , 就做不成生意 。 ” ? 汉斯 ? 摩 根索 ( Ha ns J . Mo rg ent h au ) 在《 国 家间 政治 》 一 书 中 指 出 : 地理 、 自 然资 源、 工业能力 、 战备 、 人 口 、 民 族性格、 国 民 士气 、 外交素 质 以及政府素 质等是 国 家权力 的 重要构成 。 ? 同 时 , 庞大 的市 场也是国 家权力 的重要构成 。 苏珊 ? 斯特兰 奇 ( Su s an St ra nge ) 指出 美 国依靠对庞大而 富裕的 国 内 市场的控制获得了 讨价还价的力量 。 对其 他工业 国 家和 发展中 国 家而言 , 进人美 国 的 市场是极其重 要的 。 而对于那些没有讨价 还价能力 的 国 家而 言, 它们 面临 的 只 有暗淡 的 前景和 十 分有 限 的 机会 。 ? 因 此 , 对规 模庞 大的市场的掌控构 成了 一 项 重要的 国 际权力 , 规模庞大的市 场可 以 成为大 国 重要 的对外政策工具。 第二 , 就大国市场开拓的 实施主体而言 , 世界大国 往往动员 多元 的主 体 以 实施市 场开拓战 略, 这些主体主要可 以分为两 类 : 非 官 方的 行 为主 体与 官方的行为 主 体。 传 教士 、 移 民 、 企业家 、 银行家等非官方的 行为 主体积极参与了 大 国市场开拓战 略。 而 国 家作为 强有力 的 国 际关系行为体 , 也积极动 员地方政府 、 外事部 门 、 军队等官方行为 主 体参与市场开 拓战略 。 ? 第三 , 就大 国市场开拓的 国 际影响而言 , 以 往的 研究指 出 , 大国 之间 实施市场开拓 会加剧 大国 间 市场争夺 、 恶化大国 关系 、 引 发国 际冲 突 和战 争 ; ?依 附理论学者往往认 为 , 世界大 国 的市场开拓会固 化边缘国 家对中 心 国 家 的依 附关 系 , 也让发展 中 国 家陷 入长期 的不发达。 ? ① 费 尔南 ? 布罗 代尔著 , 顾 良 、 施康强译 : 《 1 5 至 1 8 世纪的 物质文 明 、 经济和 资本主义》 ( 第三卷 ) , 北京 : 三 联 书店 1 992 年版 , 第 67 0 页 。 ② 汉斯 ? 摩根索 著 , 徐 昕 等译 : 《 国 家 间 政 治 : 权 力 斗 争 与 和 平 》 , 北 京 : 北 京大 学 出 版社 2006 年 版 , 第 1 48 — 1 8 8 页 。 ③ 苏珊 ? 斯特 兰奇著 , 杨宇 光等译 : 《 国 家与 市场》 , 上海 : 上 海世 纪出 版集 团 2〇〇6 年 版 , 第 1 95 — 1 96 页 。 ④ 关 于非 官方行为体参 与 的市场 开拓 , 参见 Ga ry Ma g e e a nd Andrew Thomp s on , Empir e and G/o fcaZiz atio n : Networ ks of Peop le , Goo ds and Cap ital in the Bri tis h Wo rld t 1 850 - 1 91 4 1 New Yo rk : Cambri dg e Un i ve rs i ty P re s s , 20 1 0 D 关于 官方行为 体参与 的 市 场开 拓 , 参见 Geofre y V. Sca mmel l , 77i e Fi rs t /mperi oZ Europ ean Overseas Expans i o n c. 1 400 - 1 715 f Ne w York : Rout le dge , 1 9 89 〇 ⑤ 关 于大 国 市场开拓 引发 的 国 际 冲突 , 参见 Nazl i C h ouc ri and Ro be rt No rth , A nio ns i n yVa ti ona i Gr owth and Inte rnat ional Viole nce t Sa n F ranc i s co : W. H . Fr eeman , 1 975 , p . l ; 黄琪轩 : 《 大国 经济成长模式及其 国 际政治后果— 海外贸 易 、 国 内 市场与权力 转移》 , 载《 世界经济与 政治》 , 20 1 2 年第 9 期 , 第 1 07 — 1 3 0 页 。 ⑥ 关于大 国 市场 开拓 引 发 的 依 附 关 系 , 参见 Sami r Ami n , t /neg uaZ / Jew/ op mcrU : An o n t/i e So cio/ Fo rmat io ns of Perip her al Cap it al ism ^ New Yor k : Mo nthl y Rev i ew Press , 1 976 , pp . 1 98 - 3 85 ; Theo to ni o Do s Sant os , ** The Structur e of De pe ndence , " A mer ican Eco nomic Rev iew ^ Vol . 60 , No . 2 , 1 970 , pp . 23 1 - 23 6〇 . 1 0 6 ?
¥号济与k沾2016年第5期 首先,从国家规模上看,大国的市场开拓明显有别于小国的市场开拓。大国的市 场开拓具有更为显著的经济与安全的外部性,无论市场开拓带来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 负面的,大国对其他国家包括其他大国的影响更显著。在经济方面,小国往往是国际 市场的“价格接受者”,而大国往往是“价格制定者”。大国参与全球经济活动更容易 改变全球市场价格,例如美国可以对毛里求斯开放其国内市场而不会影响其国内价 格,却无法在对中国开放市场的情况下保持国内市场价格不变。在安全方面,乔安 尼·高瓦(Joanne Gowa)等人指出:贸易产生经济资源,而经济资源能转化成军事实 力,因此贸易具有安全外部性。①从海外市场开拓中获益的大国会将其经济收益转化 为军事潜力。因此,大国的市场开拓对其他国家而言会带来更多的影响,引发更多的 关注,激起更多的反应。 其次,从市场开拓目标方向上看,国内市场开拓和海外市场开拓的政治意涵有着 显著差异。吉恩·格罗斯曼(Gene Grossman)和埃尔赫南·赫尔普曼(Elhanan Help- man)研究认为,对创新者而言,面临市场的逐步扩大会产生两个效应:大市场意味着 创新者有更多的潜在利润,同时也意味着会出现更多的竞争者。②对国家而言,这两 个相互竞争的效应也同样存在。在这两个相互竞争的效应下,国内市场开拓的收益能 实现内部化,而海外市场的开拓则存在收益不对等以及收益归属权的问题。大国实施 海外市场开拓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潜在收益,但是被他国进行市场渗透的国家则可能会 遭遇产业依附、去工业化、经济风险增大等问题。此外,海外市场开拓会导致更多的竞 争者涌现,只要有竞争,就有获胜者和失败者,在国际关系的无政府状态下,跨国竞争 使得失败者难以获得补偿,竞争所带来的收益也难以在国家间分配。 总的来看,学术界关于大国市场开拓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积累,其中许多成果富有 新意和启发性。本文在此基础上试图总结出大国市场开拓的四种模式并进行比较,以 期对中国当前的市场开拓提供借鉴。本文试图对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的四种外部 市场开拓模式进行分析并展示:大国市场开拓并非单向的过程,无论是抢占守成大国 的市场、依赖霸权国家的市场还是依靠边缘国家的市场,单纯渗透、冲击他国既有市场 的市场开拓模式会激起其他国家国内集团的反对与抵触,从而遭遇种种障碍,难以持 续下去。同时,本文通过美国的案例展示了大国国内市场开拓和海外市场开拓并非两 个孤立的方向和过程,开发并利用庞大国内市场的市场开拓模式能更有效地利用或改 Joanne Gowa and Edward Mansfield,"Power Politics and Intemational Trade,"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87,No.2,1993,pp.408-420. Gene Grossman and Elhanan Helpman,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Cambridge:MIT Press,1991,pp.242-246. .107· ?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
4 2 0 1 6 年 第 5 期 首先 , 从国 家规模上看 , 大国 的市场开拓明 显有别于 小国 的市 场开拓。 大 国 的 市 场开 拓具有更为显 著的经济与安全 的外部性 , 无论市场开拓带来 的影响是正面 的还是 负 面的 , 大国对其他 国家包括其他大国 的影响更显著。 在经济方面 , 小 国 往往是国 际 市场的 “ 价格接受者 ” , 而大国 往往是“ 价格制 定者 ” 。 大国 参与 全球 经济活动 更容易 改变全球市场价格 , 例如 美 国 可 以 对毛 里求斯开 放其国 内 市 场而不会影响 其 国 内 价 格 , 却 无法在对 中 国 开放市 场的 情况下保持 国 内 市场价格不 变。 在安全方 面 , 乔安 尼 ? 高 瓦 ( J oa nne Gowa ) 等人指 出 : 贸 易产生 经济资源 , 而经济资源 能 转化成军事实 力 , 因 此贸易具有安全外部性 。 ? 从海外市场开拓 中获益的 大国 会将其经济收益转化 为军事潜力 。 因 此 , 大国 的市场开拓对其他 国 家而言 会带来更多 的 影响 , 引 发更 多 的 关注 , 激起更多 的反应 。 其次 , 从市场开拓 目 标方向 上看 , 国 内市场开拓和海外市场开拓 的政治 意涵 有着 显著差异 。 吉恩 ? 格罗 斯曼( Gene Gros s man ) 和埃尔赫南 ? 赫尔普曼 ( El ha nan H el p - man ) 研究认为 , 对创新者而言 , 面 临市场的逐步扩大会产生两个效应 : 大市 场意味 着 创 新者有更多 的潜在利 润 , 同 时也意味 着会 出 现更多的 竞争者 。 ? 对 国 家而言 , 这两 个相互竞争的效应也同 样存在。 在这两个相互竞争的效应下 , 国 内 市场开拓的 收益能 实现 内部化 , 而海外市场的 开拓则 存在收益不对等以及收益归 属权的 问题 。 大国 实施 海外市场开拓是为 了 获得更多 的潜在收益 , 但是被他国 进行市场渗透的 国 家则可 能会 遭遇产业依附、 去工业化、 经济风险增大等问 题。 此外 , 海外市 场开拓会导致更多 的 竞 争者涌现 , 只要有竞争 , 就有获胜者和失败者 , 在 国 际关 系 的无政府状态下, 跨 国 竞争 使得失败者难 以获得补偿 , 竞争所带来的收益也难以 在国 家间 分配。 总 的来看 , 学术界关于大国 市场开拓的研究 已有 一 定的 积累 , 其 中 许多成果 富有 新意和启发性。 本文在此基础上试图 总 结出 大国市场开拓的 四种模式并进行 比较 , 以 期对中 国 当 前的 市场开拓提供借鉴。 本文试 图 对德国 、 日 本 、 英国 和 美 国 的 四 种外部 市场开拓模式进行分析并展示 : 大国 市场开拓并非单 向 的过程 , 无论是抢 占守成大 国 的市场 、 依赖霸权 国家的市 场还是依靠边缘 国 家的市 场 , 单纯渗透 、 冲击他国 既有市场 的市场开拓模式会激起其他 国家 国 内 集团 的 反对与抵触 , 从而遭遇种种障碍 , 难 以 持 续下 去 。 同 时 , 本文通过美国 的案例展示了 大国 国 内 市场开拓和海外市场开拓并非两 个孤立的方 向 和过程 , 开发并利用庞大国 内 市场的市场开拓模式能更有效地利用或改 ① Jo anne Gowa a nd Edward Mansfie ld , “ P owe r P ol i ti cs and I nt ernati o na l Tr ade , ” American Scienc e Review f Vo l . 8 7 , No . 2 , 1 99 3 , pp . 40 8 - 4 20 . ② Gene Gr os sman a nd Elha nan H elp man , /muwari ort and Growi /i in t/i e Gio 6a/ Economy , C amb ridge : MIT Pr es s , 1 991 , pp . 242 - 246 . ? 1 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