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论坛 2015年第2期总第118期 No.2,2015 Total No.118 东北亚政治与外交 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 美国对俄德的经济战略及其后果 黄琪轩 【摘要】冷战结束以后,美国面临一次战略机遇,将昔日的对手俄罗斯转变为合作伙伴;二战结束以后,美 国也曾面临过类似的机逼:将欧洲最大的战争机器德国转变成盟友。美国对俄罗斯与联邦德国实施的经济 战略后果迥然不同。冷战后,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战略是失败的,它让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日益疏远;而二 战结束以后,美国对联邦德国的经济战略则取得了成功,将往日的对手转变成了盟友。本文试图指出:冷战 结束以后,美国在俄罗斯转型问题上实施了消极的对外经济战略,既没有减免俄罗斯背负的债务负担,也没 及时有效地提供援助。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导致了其国内政治困局,也使得俄罗斯民众和精英对西方国家的 认知越来越负面,美国失去了一个可能的合作伙伴。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协助昔日的对手 德国进行经济重建,并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进行大规模的国际援助。这样的经济战略最终也惠及美国。因 此,即便是相互竞争的国家,国家利益也存在关联性。随着当代世界安全结构的变迁,大国的利益半径在扩 大,关联利益日趋明显。要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就需要关照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国家利益。 【关键词】俄罗斯改革;美国对外战略;关联利益;国家安全;德国重建;马歇尔计划;现实主义政治经济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54/i.cnki.naf.2015.02.010 [文章编号]1003-7411(2015)02-0103-(13) [收稿日期]2014-12-20 【作者简介】黄琪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上海200030) 1991年末,苏联解体。在没有发生大战的情况下,国际格局出现了重大的体系变革。在 对苏联心怀畏惧长达近七十年,实施遏制政策长达四十余年以后,美国领导人面临一次全新 的战略调整:如何帮助俄罗斯政府发展市场经济,建立民主国家,这对美国外交战略而言是一 个新的契机。如果积极作为,美国就能帮助俄罗斯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将俄罗斯转变为合 作伙伴。但是,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战略却是失败的,没能把昔日的对手转变 为可靠的合作伙伴。这让美国政界、学界、新闻界不少人埋怨:谁失去了俄罗斯?美国对俄经 济战略的失败与二战后美国对联邦德国的经济战略形成鲜明对照。在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也 面临过类以的困境:如何将欧洲最大的战争机器德国转变成一个和平取向的国家?而美国的 NORTHEAST ASIA FORUM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NORTHEAST ASIA FORUM 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 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 ——美国对俄德的经济战略及其后果 黄 琪 轩 【摘 要】冷战结束以后,美国面临一次战略机遇,将昔日的对手俄罗斯转变为合作伙伴;二战结束以后,美 国也曾面临过类似的机遇:将欧洲最大的战争机器德国转变成盟友。美国对俄罗斯与联邦德国实施的经济 战略后果迥然不同。冷战后,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战略是失败的,它让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日益疏远;而二 战结束以后,美国对联邦德国的经济战略则取得了成功,将往日的对手转变成了盟友。本文试图指出:冷战 结束以后,美国在俄罗斯转型问题上实施了消极的对外经济战略,既没有减免俄罗斯背负的债务负担,也没 及时有效地提供援助。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导致了其国内政治困局,也使得俄罗斯民众和精英对西方国家的 认知越来越负面,美国失去了一个可能的合作伙伴。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协助昔日的对手 德国进行经济重建,并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进行大规模的国际援助。这样的经济战略最终也惠及美国。因 此,即便是相互竞争的国家,国家利益也存在关联性。随着当代世界安全结构的变迁,大国的利益半径在扩 大,关联利益日趋明显。要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就需要关照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国家利益。 【关键词】俄罗斯改革;美国对外战略;关联利益;国家安全;德国重建;马歇尔计划;现实主义政治经济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54/j.cnki.naf.2015.02.010 [文章编号]1003-7411(2015)02-0103-(13) [收稿日期]2014-12-20 【作者简介】黄琪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030) 1991 年末,苏联解体。在没有发生大战的情况下,国际格局出现了重大的体系变革。在 对苏联心怀畏惧长达近七十年,实施遏制政策长达四十余年以后,美国领导人面临一次全新 的战略调整:如何帮助俄罗斯政府发展市场经济,建立民主国家,这对美国外交战略而言是一 个新的契机。如果积极作为,美国就能帮助俄罗斯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将俄罗斯转变为合 作伙伴。但是,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战略却是失败的,没能把昔日的对手转变 为可靠的合作伙伴。这让美国政界、学界、新闻界不少人埋怨:谁失去了俄罗斯?美国对俄经 济战略的失败与二战后美国对联邦德国的经济战略形成鲜明对照。在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也 面临过类似的困境:如何将欧洲最大的战争机器德国转变成一个和平取向的国家?而美国的 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 2015年第2期 总第118期 No.2,2015 Total No.118 东北亚政治与外交
104 东北亚论坛2015年第2期 对德经济战略则是成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将惩罚德国的措施转变为重建德 国,并提供马歇尔计划等大规模的国际援助,战后的欧洲才能有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这样的 安排最终也惠及美国。俄罗斯与德国同为美国昔日的竞争对手,为何美国的对外经济战略在 俄罗斯失败了,但却在德国取得了成功? 一、对德与对俄援助的不同成效:不同的视角 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战略让俄罗斯日益疏远美国:而对联邦德国实施的经济战略塑造了 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国际关系不同流派会从全然不同的视角审视这一问题。 自由制度主义者强调国际制度的力量。约翰·伊肯伯里(John Ikenberry)在其著作《大战胜 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秩序》中指出: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的霸权是不情愿的霸权;也 是民主的、开放的霸权。它在战后建立的制度对自己形成约束,并建立了一套将各大国捆绑 在一起的政府间制度安排,从而将世界各国锁定在有利的战后秩序中。因此,美国能成功地 转变德国,有赖于强大的国际制度。但是制度主义者却需要回答: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制度为 何无助于将俄罗斯转变为西方国家的可靠伙伴? 建构主义者强调理念、规范的力量。克雷格·帕森斯(Craig Parsons)认为二战结束以后,欧 洲具有“准联邦制”特点的一体化进程离不开理念的作用。在法国政治精英的推动下,从“欧 共体”到“欧盟”这样一套独特的政治理念在法国形成演变。这一理念发挥的影响越来越大, 最终推动了战后欧洲一体化,也实现了法德和解。2而泰德·霍普夫(Ted Hopf)则强调俄罗斯 普通民众的共识迫使俄罗斯领导人改变了对世界政治的看法。俄罗斯的精英要求推进自由 化、民主化、私有化,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走得更近:而俄罗斯的普通民众则持有不同的 看法。当大众的理念和精英发生分歧时,大众观念形成了巨大的阻力使俄罗斯无法走向西 方。【1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民众对走近西方还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民众态度的转 变离不开俄罗斯政治经济环境的转变。 现实主义者会宣称,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联邦德国能走到一起,有赖于一个强大的竞争对 手苏联的存在。但是,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来推演,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应该把主要精力集中 在应对日益崛起的中国,并与俄罗斯展开更多合作。现实主义往往宣称国家在国家利益的选 择上没有什么回旋余地,国家利益是给定的,国家的首要利益是要确保生存最大化。不过,确 保国家安全的选择却不止有一条道路。同样是为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服务,美国在二战结束 以后对德国的经济战略与冷战结束以后对俄罗斯的经济战略就大相径庭。世界政治在逐步 演化,即便从现实主义政治经济的视角来审视,也需要我们重新反思当代国际关系的新特征。 首先,现代国家并非如霍布斯描述的自然状态那样脆弱。米尔斯海默从大国都拥有进攻 能力、也难以把握他国意图等特征推出了国家生存环境极端严峻。但是,现代国家所处的国 际环境却不同于以往。国际关系史上,军事竞争跌宕起伏、异常残酷,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往往 是生存与毁灭的竞争、灭国的竞争。公元990年,欧洲存在几千个类似国家的政治实体;到公 元1550年,只剩下了500余个;到1780年还剩100个左右。1因此,为了确保国家生存,国家在 实施对外经济战略时往往无所不用其极。查尔斯·利普森(Charles Lipson)宣称国家在安全领 NORTHEAST ASIA FORUM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NORTHEAST ASIA FORUM 东北亚论坛 2015 年第 2 期 对德经济战略则是成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将惩罚德国的措施转变为重建德 国,并提供马歇尔计划等大规模的国际援助,战后的欧洲才能有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这样的 安排最终也惠及美国。俄罗斯与德国同为美国昔日的竞争对手,为何美国的对外经济战略在 俄罗斯失败了,但却在德国取得了成功? 一、对德与对俄援助的不同成效:不同的视角 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战略让俄罗斯日益疏远美国;而对联邦德国实施的经济战略塑造了 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国际关系不同流派会从全然不同的视角审视这一问题。 自由制度主义者强调国际制度的力量。约翰·伊肯伯里(John Ikenberry)在其著作《大战胜 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秩序》中指出: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的霸权是不情愿的霸权;也 是民主的、开放的霸权。它在战后建立的制度对自己形成约束,并建立了一套将各大国捆绑 在一起的政府间制度安排,从而将世界各国锁定在有利的战后秩序中。[1] 因此,美国能成功地 转变德国,有赖于强大的国际制度。但是制度主义者却需要回答: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制度为 何无助于将俄罗斯转变为西方国家的可靠伙伴? 建构主义者强调理念、规范的力量。克雷格·帕森斯(Craig Parsons)认为二战结束以后,欧 洲具有“准联邦制”特点的一体化进程离不开理念的作用。在法国政治精英的推动下,从“欧 共体”到“欧盟”这样一套独特的政治理念在法国形成演变。这一理念发挥的影响越来越大, 最终推动了战后欧洲一体化,也实现了法德和解。[2] 而泰德·霍普夫(Ted Hopf)则强调俄罗斯 普通民众的共识迫使俄罗斯领导人改变了对世界政治的看法。俄罗斯的精英要求推进自由 化、民主化、私有化,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走得更近;而俄罗斯的普通民众则持有不同的 看法。当大众的理念和精英发生分歧时,大众观念形成了巨大的阻力使俄罗斯无法走向西 方。[3] 但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俄罗斯民众对走近西方还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民众态度的转 变离不开俄罗斯政治经济环境的转变。 现实主义者会宣称,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联邦德国能走到一起,有赖于一个强大的竞争对 手苏联的存在。但是,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来推演,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应该把主要精力集中 在应对日益崛起的中国,并与俄罗斯展开更多合作。现实主义往往宣称国家在国家利益的选 择上没有什么回旋余地,国家利益是给定的,国家的首要利益是要确保生存最大化。不过,确 保国家安全的选择却不止有一条道路。同样是为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服务,美国在二战结束 以后对德国的经济战略与冷战结束以后对俄罗斯的经济战略就大相径庭。世界政治在逐步 演化,即便从现实主义政治经济的视角来审视,也需要我们重新反思当代国际关系的新特征。 首先,现代国家并非如霍布斯描述的自然状态那样脆弱。米尔斯海默从大国都拥有进攻 能力、也难以把握他国意图等特征推出了国家生存环境极端严峻。但是,现代国家所处的国 际环境却不同于以往。国际关系史上,军事竞争跌宕起伏、异常残酷,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往往 是生存与毁灭的竞争、灭国的竞争。公元 990 年,欧洲存在几千个类似国家的政治实体;到公 元 1550 年,只剩下了 500 余个;到 1780 年还剩 100 个左右。[4] 因此,为了确保国家生存,国家在 实施对外经济战略时往往无所不用其极。查尔斯·利普森(Charles Lipson)宣称国家在安全领 104
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 105 域难以实现合作是因为在安全领域,国家遭受背叛的代价太大。巨大的风险和代价让国家之 间难以在安全领域实现合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国际关系的现实不像一个人处于 自然状态时那样污秽、野蛮和短暂。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不像自然状态的人那样脆弱。”[6]在 自然状态下,人很容易被他人伤害或者杀害,而在当代的世界政治中,国家却并非如此脆弱, 对大国而言尤其如此。连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也坦言:“在国际政治中,国家的消 亡率非常低。在19世纪下半期,仅有四个国家灭亡了,它们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 帝汶。在竞争的经济体系中,很多企业倒闭破产,而在国际体系中,却罕见国家灭亡。”即便 在安全领域,大国也并非像霍布斯描述的自然状态那样脆弱。大国间在政治经济领域长期的 互动不仅需要大国有能力报复对手的背叛行为,同时还要持有良善的、宽容的策略。【因此, 世界政治的变化促使我们要重新思考国家生存途径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 其次,大国的利益半径在扩大。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兴国家跻身大国俱乐部的成本和门 槛更高;大国对世界政治发挥的影响更为显著;大国的权力投射(power projection)在空间上得 到极大的扩展。沃尔兹用微观经济学的完全竞争来比附国际体系。沃尔兹宣称,正如完全竞 争条件下众多公司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大国在国际体系中受到一个超出 自身控制的国际结构影响。但是,现代国际结构恰恰不同于微观经济学完全竞争的结构,而 类似于寡头竞争的结构。各个寡头都可以是“价格制定者”(price maker),而不仅仅是价格接 受者(price taker)。[换句话来讲,大国的选择可以重塑世界政治;反过来,世界政治的大国也 会受到自身行为的影响。由于大国的权力投射更广,以往和自身国家利益无关的安排,包括 竞争对手的利益和地缘上遥不可及的国家的利益,现在都可能影响到国际安全和国际政治经 济格局,进而影响自身的安全。 基于当代世界政治的这两个新特点,即大国并非高度脆弱;大国利益半径在扩大。因此, 现实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在探讨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时就需要关注竞争者的生存与基本利益, 这是“关联利益”(complementary interests)。它既不同于自由主义者强调的“绝对收益”,也不同 于传统现实主义学者强调的“相对收益”。由于大国高度卷入世界政治,被其压垮的国家的利 益也很可能是它自己的利益。 本文试图指出,正是由于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在俄罗斯债务和援助问题上无所作为,加剧 了俄罗斯转型时期的经济困境。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导致了其国内政治困局,也使得俄罗斯民 众和精英对西方国家的认知越来越负面,美国失去了一个可能的合作伙伴。这与二战结束以 后,美国对联邦德国的对外经济战略形成鲜明对照。因此,即便相互竞争的国家之间的国家 利益也存在关联性。讨论国家利益的时候要超越“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的传统限制。大 国的对外经济战略需要关注与其他大国,包括竞争对手的“关联利益”。 二、背负债务负担的俄罗斯改革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政府面临诸多困境,包括外汇储备枯竭、国内通货膨张、社 会陷入恐慌等。在1991年末的冬天,俄罗斯出现粮食短缺,俄国民众开始面临挨饿的危险。【] 尽管如此,俄罗斯的领导人对改革抱有很大的信心。俄罗斯前总统鲍里斯,叶利钦(Boris Yelt- NORTHEAST ASIA FORUM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NORTHEAST ASIA FORUM 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 域难以实现合作是因为在安全领域,国家遭受背叛的代价太大。巨大的风险和代价让国家之 间难以在安全领域实现合作。[5]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国际关系的现实不像一个人处于 自然状态时那样污秽、野蛮和短暂。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不像自然状态的人那样脆弱。”[6] 在 自然状态下,人很容易被他人伤害或者杀害,而在当代的世界政治中,国家却并非如此脆弱, 对大国而言尤其如此。连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也坦言:“在国际政治中,国家的消 亡率非常低。在 19 世纪下半期,仅有四个国家灭亡了,它们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 帝汶。在竞争的经济体系中,很多企业倒闭破产,而在国际体系中,却罕见国家灭亡。”[7] 即便 在安全领域,大国也并非像霍布斯描述的自然状态那样脆弱。大国间在政治经济领域长期的 互动不仅需要大国有能力报复对手的背叛行为,同时还要持有良善的、宽容的策略。[8] 因此, 世界政治的变化促使我们要重新思考国家生存途径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 其次,大国的利益半径在扩大。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兴国家跻身大国俱乐部的成本和门 槛更高;大国对世界政治发挥的影响更为显著;大国的权力投射(power projection)在空间上得 到极大的扩展。沃尔兹用微观经济学的完全竞争来比附国际体系。沃尔兹宣称,正如完全竞 争条件下众多公司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大国在国际体系中受到一个超出 自身控制的国际结构影响。但是,现代国际结构恰恰不同于微观经济学完全竞争的结构,而 类似于寡头竞争的结构。各个寡头都可以是“价格制定者”(price maker),而不仅仅是价格接 受者(price taker)。[9] 换句话来讲,大国的选择可以重塑世界政治;反过来,世界政治的大国也 会受到自身行为的影响。由于大国的权力投射更广,以往和自身国家利益无关的安排,包括 竞争对手的利益和地缘上遥不可及的国家的利益,现在都可能影响到国际安全和国际政治经 济格局,进而影响自身的安全。 基于当代世界政治的这两个新特点,即大国并非高度脆弱;大国利益半径在扩大。因此, 现实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在探讨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时就需要关注竞争者的生存与基本利益, 这是“关联利益”(complementary interests)。它既不同于自由主义者强调的“绝对收益”,也不同 于传统现实主义学者强调的“相对收益”。由于大国高度卷入世界政治,被其压垮的国家的利 益也很可能是它自己的利益。 本文试图指出,正是由于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在俄罗斯债务和援助问题上无所作为,加剧 了俄罗斯转型时期的经济困境。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导致了其国内政治困局,也使得俄罗斯民 众和精英对西方国家的认知越来越负面,美国失去了一个可能的合作伙伴。这与二战结束以 后,美国对联邦德国的对外经济战略形成鲜明对照。因此,即便相互竞争的国家之间的国家 利益也存在关联性。讨论国家利益的时候要超越“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的传统限制。大 国的对外经济战略需要关注与其他大国,包括竞争对手的“关联利益”。 二、背负债务负担的俄罗斯改革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俄罗斯政府面临诸多困境,包括外汇储备枯竭、国内通货膨胀、社 会陷入恐慌等。在 1991 年末的冬天,俄罗斯出现粮食短缺,俄国民众开始面临挨饿的危险。[10] 尽管如此,俄罗斯的领导人对改革抱有很大的信心。俄罗斯前总统鲍里斯·叶利钦(Boris Yelt⁃ 105
106 东北亚论坛2015年第2期 s)向民众许诺一切将会变好:大家会发现在近六个月的时间里,生活会变得更加艰难。不 过,我们能迅速渡过难关。此后,物价会下跌,市场上将摆满商品。在1992年秋季的时候,俄 罗斯的经济将会稳定下来。]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人的确有理由保持乐观的心态。叶利钦是支持民主政治的 力量,他积极支持市场化改革,和西方保持良好的关系。叶利钦还提拔了一批年轻的、锐意进 取的改革派进入政府。盖达尔等改革派具有美国式的自由主义信仰,他们认为俄罗斯的战略 利益和西方是一致的。他们还希望通过改革,让俄罗斯融入欧洲,转向市场经济,建立西方的 民主价值观。他们认为俄罗斯长达几个世纪的帝国和苏联时期的经历仅仅是偏离了轨道,现 在是回到正轨的时候了。不仅精英阶层持这样的想法,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俄罗斯民众也 希望建立像西方那样的“正常的国家”。]俄罗斯开始积极寻求和西方国家合作,和美国与欧 洲保持良好的关系,和周边国家和平相处。【]西方的政策顾问被邀请到俄罗斯。几乎所有的 俄罗斯政府部门都有西方顾问的身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员为俄罗斯制定全面的经济 改革计划,美国的军事专家协助俄罗斯销毁核武器。这与后来形成鲜明对照。到了21世纪初 期,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日趋紧张,美国的新闻界、学界、政界都在谈论:“谁失去了俄 罗斯”?[事实上,这很大程度上要从美国自身的对外经济战略上寻找根源。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国内面临高度的政治经济不稳定。即便在卢布不可自由兑换的情 况下,俄罗斯每年的资本外逃达到200亿美元,超过西方国家给俄罗斯提供的援助资金。此 外,俄罗斯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在苏联解体以前,苏联就欠下了西方国家高达600亿到 850亿美元的债务。1其中,欠美国的债务数额并不高,为28亿美元。【1但是,此时美国的态度 对西方各国的影响却十分重要。如果此时美国与西方国家一道对俄罗斯进行债务减免与经 济援助,将有助于恢复俄罗斯国内与国际社会的信心,帮助俄罗斯政治经济走上正轨。此时 的俄罗斯领导人认为,现在他们和西方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西方国家会为俄罗斯 提供实质的帮助,乃至可以和二战结束后的马歇尔计划媲美。【51在1991年秋季,美国国务院官 员丹尼斯·罗斯(Dennis Ross)就建议召开援助会议。罗斯指出:我们不能以纯粹的经济眼光 看待俄罗斯,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此时此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如果我们 放任不管,或者对俄罗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支持,那么我们将蒙受重大损失。俄罗斯的改 革对资金需求巨大,需要外界提供帮助,【不过,俄罗斯领导人和罗斯的希望很快就落空了。 在这一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让人百思不得其解。1991年到1992年 间,西方社会对俄罗斯遭受的困难无所作为。此时的西方国家目光短浅,一门心思考虑如何 让俄罗斯偿还苏联所欠的债务。【61 在苏联解体前夕,美国国务卿访问莫斯科,他告诉戈尔巴乔夫,只有偿还苏联的债务,西 方才会提供援助。【]1991年10月,由于苏联无法偿付西方债务,西方国家立刻做出反应,宣布 西方国家将不再提供新的贷款,还会中断食品援助。这些举措把苏联经济推向崩溃之路。在 1990年到1991年间,解体前夜的苏联接受了156亿美元的援助,而还债就用了131亿美元。因 此除了还债,苏联的盈余所剩无几。【在苏联解体之前,人们还可以理解西方国家对债务减免 和援助的重重顾虑。但是到1991年末,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对外经济战略就让 NORTHEAST ASIA FORUM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NORTHEAST ASIA FORUM 东北亚论坛 2015 年第 2 期 sin)向民众许诺一切将会变好:大家会发现在近六个月的时间里,生活会变得更加艰难。不 过,我们能迅速渡过难关。此后,物价会下跌,市场上将摆满商品。在 1992 年秋季的时候,俄 罗斯的经济将会稳定下来。[11]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俄罗斯人的确有理由保持乐观的心态。叶利钦是支持民主政治的 力量,他积极支持市场化改革,和西方保持良好的关系。叶利钦还提拔了一批年轻的、锐意进 取的改革派进入政府。盖达尔等改革派具有美国式的自由主义信仰,他们认为俄罗斯的战略 利益和西方是一致的。他们还希望通过改革,让俄罗斯融入欧洲,转向市场经济,建立西方的 民主价值观。他们认为俄罗斯长达几个世纪的帝国和苏联时期的经历仅仅是偏离了轨道,现 在是回到正轨的时候了。不仅精英阶层持这样的想法,在 20 世纪 90 年代早期,俄罗斯民众也 希望建立像西方那样的“正常的国家”。[12] 俄罗斯开始积极寻求和西方国家合作,和美国与欧 洲保持良好的关系,和周边国家和平相处。[13] 西方的政策顾问被邀请到俄罗斯。几乎所有的 俄罗斯政府部门都有西方顾问的身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员为俄罗斯制定全面的经济 改革计划,美国的军事专家协助俄罗斯销毁核武器。这与后来形成鲜明对照。到了 21 世纪初 期,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日趋紧张,美国的新闻界、学界、政界都在谈论:“谁失去了俄 罗斯”?[10] 事实上,这很大程度上要从美国自身的对外经济战略上寻找根源。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国内面临高度的政治经济不稳定。即便在卢布不可自由兑换的情 况下,俄罗斯每年的资本外逃达到 200 亿美元,超过西方国家给俄罗斯提供的援助资金。此 外,俄罗斯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在苏联解体以前,苏联就欠下了西方国家高达 600 亿到 850 亿美元的债务。[14] 其中,欠美国的债务数额并不高,为 28 亿美元。[10] 但是,此时美国的态度 对西方各国的影响却十分重要。如果此时美国与西方国家一道对俄罗斯进行债务减免与经 济援助,将有助于恢复俄罗斯国内与国际社会的信心,帮助俄罗斯政治经济走上正轨。此时 的俄罗斯领导人认为,现在他们和西方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西方国家会为俄罗斯 提供实质的帮助,乃至可以和二战结束后的马歇尔计划媲美。[15] 在 1991 年秋季,美国国务院官 员丹尼斯·罗斯(Dennis Ross)就建议召开援助会议。罗斯指出:我们不能以纯粹的经济眼光 看待俄罗斯,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此时此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如果我们 放任不管,或者对俄罗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支持,那么我们将蒙受重大损失。俄罗斯的改 革对资金需求巨大,需要外界提供帮助。[10] 不过,俄罗斯领导人和罗斯的希望很快就落空了。 在这一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让人百思不得其解。1991 年到 1992 年 间,西方社会对俄罗斯遭受的困难无所作为。此时的西方国家目光短浅,一门心思考虑如何 让俄罗斯偿还苏联所欠的债务。[16] 在苏联解体前夕,美国国务卿访问莫斯科,他告诉戈尔巴乔夫,只有偿还苏联的债务,西 方才会提供援助。[10] 1991 年 10 月,由于苏联无法偿付西方债务,西方国家立刻做出反应,宣布 西方国家将不再提供新的贷款,还会中断食品援助。这些举措把苏联经济推向崩溃之路。在 1990 年到 1991 年间,解体前夜的苏联接受了 156 亿美元的援助,而还债就用了 131 亿美元。因 此除了还债,苏联的盈余所剩无几。[14] 在苏联解体之前,人们还可以理解西方国家对债务减免 和援助的重重顾虑。但是到 1991 年末,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对外经济战略就让 106
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 107 人费解了。当愿意和西方国家和解的俄罗斯政府需要轻装上阵时,美国领导的西方世界却让 俄罗斯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负重前行。 三、虚幻的国际援助与改革的失败 1992年是俄罗斯进行大规模经济改革的第一年,也是稳定政治经济局势非常关键的一 年。在1992年1月底,俄罗斯代表告诉美国负责欧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托马斯·奈尔斯 (Thomas Niles):如果没有西方国家实实在在的援助,那么俄罗斯的改革只有50%的胜算。因 此,现在是关键时刻,我们需要在明天就看到俄罗斯往好的方面转变,而不是拖到几年以 后。【]到1992年2月,叶利软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戴维营指出:如果俄罗斯改革失败了,那么美 国和俄罗斯将可能重蹈军备竞赛和冷战的覆辙。在此次会议上,叶利钦希望获得更多的食品 援助。为表示诚意,他甚至还提到可以把俄罗斯的高浓缩铀卖给美国。但叶利钦却受挫了, 他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的援助。叶利钦抱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总是说得好听,但却对俄 罗斯的请求无动于衷。【] 在美国国内,有一批政界和学界人士希望把握好这次历史机遇,加大对俄罗斯的援助。 在1992年春,美国总统候选人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以及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Richard Nixon)敦促布什政府为新生的俄罗斯政权和改革派提供大规模经济援助。尼克松指 出:西方对俄罗斯的援助有利于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这将会减少美国的国防开支,降低美 国面临的核威胁和核武器扩散的风险,通过展开和平的商贸活动,美国可以获得俄罗斯丰富 的资源,也可以为美国的商品开拓一个广阔的新兴市场。【哈佛教授杰弗里·萨克斯leffery Sacs)指出:只有国际社会给予慷慨的和富有远见的帮助,俄罗斯才可能转变。即便每年提供 150亿美元的援助,这也只是冷战时期军备开支的一个零头。如果能够确保冷战结束,这些花 费只是和平红利的一小部分,是值得的。「]但是,美国政府却迟迟没有行动。相反,财政部副 部长尼古拉斯·布雷迪(Nicholas Brady)还集中精力让俄罗斯偿还债务。【o1外部援助的匮乏,沉 重的债务负担让俄罗斯的改革步履维艰。 1991年11月,叶利钦任命叶戈尔·盖达尔(Yegor Gaidar)为负责经济改革的副总理。1992 年3月盖达尔出任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在同年6月就任代总理。以盖达尔为代表的改革派推 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盖达尔看到,由于俄罗斯外汇储备枯竭,因此需要尽快获得外国援 助以推动改革。他指出:如果两三个月后我们还如此被动,就会发生严重的经济和政治的灾 难,出现全面的崩溃乃至内战。【1经济改革面临巨大的阻力。政府内阁成员、俄罗斯杜马领导 人以及盖达尔后来的继任者维克托·切尔诺梅尔金(Viktor Chemomyrdin)等都对经济改革展 开了攻击。年轻的盖达尔在政坛上刚崭露头角,因此他迫切需要西方支持为其改革提供国内 的正当性,也让俄罗斯议会和总统能认可其改革方案。因此,在这一时期,西方的债务减免和 援助对改革派非常重要。为了稳定卢布,俄罗斯的改革者希望西方政府能提供援助,为卢布 的自由兑换提供卢布稳定基金。这在1990年的波兰曾经有过成功的尝试。由于俄罗斯经济 体量大,萨克斯预计俄罗斯的改革需要比波兰等国更多的援助。因此,在1992年,俄罗斯共需 要150亿到200亿美元。世界银行也进行了类似的估算,认为在1992年俄罗斯需要230亿美元 NORTHEAST ASIA FORUM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NORTHEAST ASIA FORUM 从大国间关联利益看国家安全 人费解了。当愿意和西方国家和解的俄罗斯政府需要轻装上阵时,美国领导的西方世界却让 俄罗斯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负重前行。 三、虚幻的国际援助与改革的失败 1992 年是俄罗斯进行大规模经济改革的第一年,也是稳定政治经济局势非常关键的一 年。在 1992 年 1 月底,俄罗斯代表告诉美国负责欧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托马斯·奈尔斯 (Thomas Niles):如果没有西方国家实实在在的援助,那么俄罗斯的改革只有 50%的胜算。因 此,现在是关键时刻,我们需要在明天就看到俄罗斯往好的方面转变,而不是拖到几年以 后。[10] 到 1992 年 2 月,叶利钦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戴维营指出:如果俄罗斯改革失败了,那么美 国和俄罗斯将可能重蹈军备竞赛和冷战的覆辙。在此次会议上,叶利钦希望获得更多的食品 援助。为表示诚意,他甚至还提到可以把俄罗斯的高浓缩铀卖给美国。但叶利钦却受挫了, 他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的援助。叶利钦抱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总是说得好听,但却对俄 罗斯的请求无动于衷。[17] 在美国国内,有一批政界和学界人士希望把握好这次历史机遇,加大对俄罗斯的援助。 在 1992 年春,美国总统候选人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以及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Richard Nixon)敦促布什政府为新生的俄罗斯政权和改革派提供大规模经济援助。尼克松指 出:西方对俄罗斯的援助有利于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这将会减少美国的国防开支,降低美 国面临的核威胁和核武器扩散的风险,通过展开和平的商贸活动,美国可以获得俄罗斯丰富 的资源,也可以为美国的商品开拓一个广阔的新兴市场。[18]哈佛教授杰弗里·萨克斯(Jeffery Sachs)指出:只有国际社会给予慷慨的和富有远见的帮助,俄罗斯才可能转变。即便每年提供 150 亿美元的援助,这也只是冷战时期军备开支的一个零头。如果能够确保冷战结束,这些花 费只是和平红利的一小部分,是值得的。[19] 但是,美国政府却迟迟没有行动。相反,财政部副 部长尼古拉斯·布雷迪(Nicholas Brady)还集中精力让俄罗斯偿还债务。[10] 外部援助的匮乏,沉 重的债务负担让俄罗斯的改革步履维艰。 1991 年 11 月,叶利钦任命叶戈尔·盖达尔(Yegor Gaidar)为负责经济改革的副总理。1992 年 3 月盖达尔出任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在同年 6 月就任代总理。以盖达尔为代表的改革派推 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盖达尔看到,由于俄罗斯外汇储备枯竭,因此需要尽快获得外国援 助以推动改革。他指出:如果两三个月后我们还如此被动,就会发生严重的经济和政治的灾 难,出现全面的崩溃乃至内战。[20] 经济改革面临巨大的阻力。政府内阁成员、俄罗斯杜马领导 人以及盖达尔后来的继任者维克托·切尔诺梅尔金(Viktor Chernomyrdin)等都对经济改革展 开了攻击。年轻的盖达尔在政坛上刚崭露头角,因此他迫切需要西方支持为其改革提供国内 的正当性,也让俄罗斯议会和总统能认可其改革方案。因此,在这一时期,西方的债务减免和 援助对改革派非常重要。为了稳定卢布,俄罗斯的改革者希望西方政府能提供援助,为卢布 的自由兑换提供卢布稳定基金。这在 1990 年的波兰曾经有过成功的尝试。由于俄罗斯经济 体量大,萨克斯预计俄罗斯的改革需要比波兰等国更多的援助。因此,在 1992 年,俄罗斯共需 要 150 亿到 200 亿美元。世界银行也进行了类似的估算,认为在 1992 年俄罗斯需要 230 亿美元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