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研究》2016年第2期 材基本上都包含这些内容,但有意并有效仿效的国产教材却不多。唐世平教授新近 主持完成的《历史中的战略行为》教程可能是一个例外。 打破学科中心,强调自主学习,存在的更严峻挑战还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经常是 跳跃式的学习,其知识就不能保证是系统、完整和全面的,这就需要其他材料特别是 教材的补充。而要适应这种跳跃式的自我学习,教材本身也要有相应的调整。笔者 认为,尤其重要的是教材本身需要尽量保持系统性,清晰易懂地介绍必要的基础知 识。在学生的知识全部是由老师灌输的情况下,某一领域或问题的知识可以只纳入 某本专题教材,不必重复。但是,一旦学生今后要以自学为主,学生特别是自学者所 需要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最好能在这个课本里都能学到。教材内容应尽可能全面细 致,主要基础知识能够包含进去就包含进去,同时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线索,为学生提 供方便的参考,并且清晰易懂,就是自学者也能够读来引人入胜。总之,系统全面的 教材便于学生自学,特别是便于学生跳跃式地开展学习。编写这样的国际关系教材, 既有利于自身学科的人才培养,也有助于来自其他学科背景的人员掌握国际关系学 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共同壮大国际问题研究的力量。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国际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 黄琪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长期以来,大学课堂教学,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课程教学存在两大隔离的 区域。第一大隔离的区域是“人文”与“社会科学”的隔离。长期以来,阅读经典是人 文教育所重视的:而阅读前沿文献则是科学教育更看重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课 堂教学一直没有为二者的对话搭建桥梁。第二大隔离的区域,就是教学与科研的隔 离。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日常教学,往往忽视将当前的研究与方法融入课堂。当前 英文世界出版《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材,对2000年以后的研究主题和方法都不太关 注,尤其对研究方法不太关注。①这一学科的兴起也就50年左右的时间,忽略最近 20年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与方法,让这门课的教学忽略了近五分之二的内容。 ①D这些教材包括:Andrew Soble,Political Economy and Global Affairs,Washington,DC:CQ Press,20O6: John Ravenhill,Global Political Econom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Thomas Oatley,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Interests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Global Economy,New York:Pearson/Longman,2009:Theodore Cohn,Global Political Economy:Theory and Practice,New York:Longman,2012:O'Brien and Mare Williams,Glob- al Political Economy:Evolution and Dynamics,Palgrave Macmillan,2013. ·36·
材基本上都包含这些内容,但有意并有效仿效的国产教材却不多。唐世平教授新近 主持完成的《历史中的战略行为》教程可能是一个例外。 打破学科中心,强调自主学习,存在的更严峻挑战还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经常是 跳跃式的学习,其知识就不能保证是系统、完整和全面的,这就需要其他材料特别是 教材的补充。而要适应这种跳跃式的自我学习,教材本身也要有相应的调整。笔者 认为,尤其重要的是教材本身需要尽量保持系统性,清晰易懂地介绍必要的基础知 识。在学生的知识全部是由老师灌输的情况下,某一领域或问题的知识可以只纳入 某本专题教材,不必重复。但是,一旦学生今后要以自学为主,学生特别是自学者所 需要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最好能在这个课本里都能学到。教材内容应尽可能全面细 致,主要基础知识能够包含进去就包含进去,同时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线索,为学生提 供方便的参考,并且清晰易懂,就是自学者也能够读来引人入胜。总之,系统全面的 教材便于学生自学,特别是便于学生跳跃式地开展学习。编写这样的国际关系教材, 既有利于自身学科的人才培养,也有助于来自其他学科背景的人员掌握国际关系学 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共同壮大国际问题研究的力量。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国际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 黄琪轩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长期以来,大学课堂教学,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课程教学存在两大隔离的 区域。第一大隔离的区域是“人文”与“社会科学”的隔离。长期以来,阅读经典是人 文教育所重视的; 而阅读前沿文献则是科学教育更看重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课 堂教学一直没有为二者的对话搭建桥梁。第二大隔离的区域,就是教学与科研的隔 离。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日常教学,往往忽视将当前的研究与方法融入课堂。当前 英文世界出版《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材,对 2000 年以后的研究主题和方法都不太关 注,尤其对研究方法不太关注。① 这一学科的兴起也就 50 年左右的时间,忽略最近 20 年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与方法,让这门课的教学忽略了近五分之二的内容。 ·36· 《国际关系研究》2016 年第 2 期 ① 这些教材包括: Andrew Soble,Political Economy and Global Affairs,Washington,DC: CQ Press,2006; John Ravenhill,Global Political Economy,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Thomas Oatley,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Interests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Global Economy,New York: Pearson /Longman,2009; Theodore Cohn,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Theory and Practice,New York: Longman,2012; O’Brien and Marc Williams,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Evolution and Dynamics,Palgrave Macmillan,2013.
因际关系学科发展与外交政策实践:分离与融合 我们需要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搭建桥梁,搭建沟通科研与教学的桥梁。 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课堂教学就是搭建桥梁的一项尝 试。本文主要介绍将反事实分析(Counterfactuals)、过程追踪(Process Tracing)以及 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s)引入课堂教学,进而沟通科研与课堂教学。 1.反事实分析在《国际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 “反事实分析”是研究者通过提供历史上并没有真实发生过的、与事实相反的 “可能选择”或者“替代选择”,进而探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特定结果。在日常生活 中,我们经常会问:如果裴迪南大公没有去萨拉热窝,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就不 会爆发?如果没有希特勒,那么是否就不会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1993年的诺贝 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W.Fogel)做过这样的检验“假如l9世纪 美国没有大规模建造铁路,会对美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他运用反事实分析,挑 战所谓的常识:“兴建铁路是19世纪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福格尔 向我们展示:如果当时没有修筑铁路,运河等运输手段会填补铁路的不足。铁路对美 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被高估了,铁路对美国经济增长只有轻微的影响。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世界经济萧条是被持续关注的话题。1929年的世 界经济大萧条让世界大多数国家在同一时期陷入绝望与恐慌。巴里·艾肯格林 (Barry Eichengreen).及其合作者问道:为什么这么多国家同时陷入大萧条?他指出: 这是因为当时存在“金本位”这样一项制度安排,是金本位导致这么多国家迟迟走不 出大萧条。而他做的一项“反事实分析”指出,如果当时陷入大萧条的国家果断抛弃 金本位,实施货币贬值,那么,它们就可以很快走出大萧条。因此,他称“金本位”制 度为黄金的镣铐。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向学生介绍反事实分析的研究,还可 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展开教学。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指出: 英国霸权的衰落带来了世界经济萧条。那么,如果英国霸权能继续下去,是否20世 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就可以避免?杰弗里·弗里登(Jeffry Frieden)指出,美国为何 Jack Levy "Counterfactuals and Case Studies,"in Janet Box-Steffensmeier and Henry Brady and David Colli- er,eds.,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litical Methodolog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p.627. 2 Barry Eichengreen and Peter Temin "Afterword:Counterfactual Historie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in Theo Balderston,ed..The World Economy and National Economies in the Interwar Slump,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2003,pp.211~221. Charles Kindleberger,The World in Depression,1929~1939,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of Califor- nia Press,1973. ·37·
我们需要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搭建桥梁,搭建沟通科研与教学的桥梁。 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课堂教学就是搭建桥梁的一项尝 试。本文主要介绍将反事实分析( Counterfactuals) 、过程追踪( Process Tracing) 以及 自然实验( Natural Experiments) 引入课堂教学,进而沟通科研与课堂教学。 1. 反事实分析在《国际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 “反事实分析”是研究者通过提供历史上并没有真实发生过的、与事实相反的 “可能选择”或者“替代选择”,进而探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特定结果。在日常生活 中,我们经常会问: 如果裴迪南大公没有去萨拉热窝,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就不 会爆发? 如果没有希特勒,那么是否就不会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① 1993 年的诺贝 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福格尔( Robert W. Fogel) 做过这样的检验,“假如 19 世纪 美国没有大规模建造铁路,会对美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他运用反事实分析,挑 战所谓的常识: “兴建铁路是 19 世纪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福格尔 向我们展示: 如果当时没有修筑铁路,运河等运输手段会填补铁路的不足。铁路对美 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被高估了,铁路对美国经济增长只有轻微的影响。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世界经济萧条是被持续关注的话题。1929 年的世 界经济大萧条让世界大多数国家在同一时期陷入绝望与恐慌。巴里·艾肯格林 ( Barry Eichengreen) 及其合作者问道: 为什么这么多国家同时陷入大萧条? 他指出: 这是因为当时存在“金本位”这样一项制度安排,是金本位导致这么多国家迟迟走不 出大萧条。而他做的一项“反事实分析”指出,如果当时陷入大萧条的国家果断抛弃 金本位,实施货币贬值,那么,它们就可以很快走出大萧条。② 因此,他称“金本位”制 度为黄金的镣铐。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向学生介绍反事实分析的研究,还可 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展开教学。查尔斯·金德尔伯格( Charles Kindleberger) 指出: 英国霸权的衰落带来了世界经济萧条。③ 那么,如果英国霸权能继续下去,是否 20 世 纪 30 年代的经济萧条就可以避免? 杰弗里·弗里登( Jeffry Frieden) 指出,美国为何 ·37· 国际关系学科发展与外交政策实践: 分离与融合 ① ② ③ Jack Levy,“Counterfactuals and Case Studies,”in Janet Box-Steffensmeier and Henry Brady and David Collier,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litical Methodology,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p. 627. Barry Eichengreen and Peter Temin,“Afterword: Counterfactual Historie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in Theo Balderston,ed. ,The World Economy and National Economies in the Interwar Slump,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3,pp. 211 ~ 221. Charles Kindleberger,The World in Depression,1929 ~ 1939,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of California Press,1973.
《国际关系研究》2016年第2期 在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以后,仍长期坚持孤立主义的国际战略?他指出:美联 储、国务院代表了国际主义集团一背后利益集团是金融银行业和出口产业:而美国 国会则代表了孤立主义集团—背后的利益集团是受国际竞争威胁、以国内市场为 主的制造业。由于传统的孤立主义集团一直占据上风,因此,美国维系了很长时期的 孤立主义政策。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萧条重创了孤立主义集团的经济基础, 国际主义集团才有机会主导政治权力,使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在经济萧条以后改弦更 张,推行国际主义的经济政策。①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事实分析的课堂问题:如果 没有大萧条,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是否还会继续下去? 在1975年,波音公司占据了全球商用飞机67%的市场份额,麦道公司占有33% 的市场份额,而“空中客车”在全球商用飞机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为0%。随着“空中客 车”的发展,到1985年空中客车”在全球商用飞机的市场占有率上升到17%:到了 1990年“空中客车”的市场占有率上升至30%:在2005年至2007年间,“空中客 车”的市场占有率上升至49.2%。我们可以通过反事实分析来检验战略贸易理论。 我们需要回答:没有欧洲国家的“重商主义”补贴,空中客车是否能抢占接近半壁江 山的全球大型商用飞机的市场份额? 2.《国际政治经济学》教学中使用“过程追踪” “过程追踪”这个词来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心理学。过程追踪强调按时 间次序展开叙事,探析从原因到结果经历的中间步骤,展示事件发生的过程如何一步 步展开,如何导致结果的出现,以此更清晰地展示因果机制。因此,过程追踪就像多 米诺骨牌,如果桌面上有50张多米诺骨牌,过程追踪要展示出由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倒下怎么会传导下去,导致最后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过程追踪法不同于历史学家 对事件顺序的细节描述,而是需要展示关键步骤如何导致事件的结果。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过程追踪的名篇是《展示理念作为原因》。$欧 洲的经济一体化是二战以后的重大问题。二战结束以后,在具有共同体意识的政治 精英一时任法国外长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等共同体派的推动下,“欧共 Jeffry Frieden "Sectoral Conflict and Foreign Economic Policy,"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42,No. 1,1988 2 Andrew Bennett and Jeffrey T.Checkel "Process tracing:From Philosophical Roots to Best Practices,"in Andrew Bennett and Jeffrey T.Checkel,eds.,Process Tracing:From Metaphor to Analytic Tool,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5,p.6. Craig Parsons "Showing Ideas as Causes:The Origins of the European Union,"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dl.56,No.1,2002,Pp.47~84. ·38·
在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以后,仍长期坚持孤立主义的国际战略? 他指出: 美联 储、国务院代表了国际主义集团———背后利益集团是金融银行业和出口产业; 而美国 国会则代表了孤立主义集团———背后的利益集团是受国际竞争威胁、以国内市场为 主的制造业。由于传统的孤立主义集团一直占据上风,因此,美国维系了很长时期的 孤立主义政策。20 世纪 30 年代的世界经济萧条重创了孤立主义集团的经济基础, 国际主义集团才有机会主导政治权力,使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在经济萧条以后改弦更 张,推行国际主义的经济政策。①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事实分析的课堂问题: 如果 没有大萧条,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是否还会继续下去? 在 1975 年,波音公司占据了全球商用飞机 67% 的市场份额,麦道公司占有 33% 的市场份额,而“空中客车”在全球商用飞机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为 0% 。随着“空中客 车”的发展,到 1985 年,“空中客车”在全球商用飞机的市场占有率上升到 17% ; 到了 1990 年,“空中客车”的市场占有率上升至 30% ; 在 2005 年至 2007 年间,“空中客 车”的市场占有率上升至 49. 2% 。我们可以通过反事实分析来检验战略贸易理论。 我们需要回答: 没有欧洲国家的“重商主义”补贴,空中客车是否能抢占接近半壁江 山的全球大型商用飞机的市场份额? 2.《国际政治经济学》教学中使用“过程追踪” “过程追踪”这个词来自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心理学。过程追踪强调按时 间次序展开叙事,探析从原因到结果经历的中间步骤,展示事件发生的过程如何一步 步展开,如何导致结果的出现,以此更清晰地展示因果机制。因此,过程追踪就像多 米诺骨牌,如果桌面上有 50 张多米诺骨牌,过程追踪要展示出由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倒下怎么会传导下去,导致最后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② 过程追踪法不同于历史学家 对事件顺序的细节描述,而是需要展示关键步骤如何导致事件的结果。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过程追踪的名篇是《展示理念作为原因》。③ 欧 洲的经济一体化是二战以后的重大问题。二战结束以后,在具有共同体意识的政治 精英———时任法国外长罗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 等共同体派的推动下,“欧共 ·38· 《国际关系研究》2016 年第 2 期 ① ② ③ Jeffry Frieden,“Sectoral Conflict and Foreign Economic Policy,”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 42,No. 1,1988. Andrew Bennett and Jeffrey T. Checke,l “Process tracing: From Philosophical Roots to Best Practices,”in Andrew Bennett and Jeffrey T. Checkel,eds. ,Process Tracing: From Metaphor to Analytic Tool,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5,p. 6. Craig Parsons,“Showing Ideas as Causes: The Origins of the European Union,”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56,No. 1,2002,pp. 47 ~ 84.
因际关系学科发展与外交政策实践:分离与融合 体”、“欧盟”这样一套独特的政治理念在法国逐渐形成发展。这一理念像滚雪球那 样,影响的人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乃至改变了原本持有强硬立场的查尔斯· 戴高乐等法国政治领导人。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战后欧洲最终实现了一体化。因 此,过程追踪很好地展示了法国国内的共同体派的理念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形成,理 念有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研究用过程追踪展示历史上英国重大的政策调整:从重商主义转向自 由贸易。英国的贸易政策转变离不开自由主义的关键人物即亚当·斯密。斯密和英 国决策圈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积极影响英国政策制定者。在斯密的影响下,大英帝 国的政策制定者如谢尔本伯爵(Earl of Shelburne)所秉持的理念也在发生转变。谢 尔本伯爵原本是坚定的重商主义者,他宣称不愿意失去美洲,并认为和其他国家缔结 自由贸易的商业条约是荒谬之举。在斯密的积极推动和影响下,包括谢尔本伯爵在 内的英国决策圈的思想开始转变。在谢尔本伯爵担任英国首相以后,他开始按照斯 密的自由主义理念进行改革,不仅允许了美国独立,还尝试和欧洲国家和解。在贸易 政策上,谢尔本伯爵开始推动英国和世界各国展开自由贸易。①过程追踪展示了像斯 密这样的思想家积极行动起来,推动其理念付诸实施,影响决策层理念的变迁,也推 动了世界开启了自由贸易时代。 而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锻炼学生完成“过程追踪”的小组作业,比如:美元如何取 代英镑成为国际关键货币?这一重大的国际货币秩序调整有哪些关键参与者?他们 有什么偏好?他们如何认识和评估当时的国际货币秩序?他们掌握什么信息,有怎 样的预期?这些人如何一步一步地推动了结果的出现?此外,众所周知,尽管发展中 国家常常遭遇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测波动,那么发展中国家怎么会在20世纪八九十年 代纷纷解除对国际资本的管制?让学生寻找这些国际政治经济学事件与现象发生过 程中的参与者及其行动,他们的想法、预期以及行动如何逐步推动了结果的出现。 3.“自然实验”与《国际政治经济学》教学 社会学科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实验研究。⑧自然实验是实验研究的一种,不过自然 实验却不这么“自然而然”的。首先,社会和政治的因素会影响我们的研究对象;其 次,自然实验不是实验室的实验,而是观察研究,它不需要研究者去控制实验。因此, James Morrison "Before Hegemony:Adam Smith,American Independence,and the Origins of the First Era of Globalization,"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66,No.3,2012. ②黄琪轩《比较政治经济学与实验研剂,《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39·
体”、“欧盟”这样一套独特的政治理念在法国逐渐形成发展。这一理念像滚雪球那 样,影响的人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乃至改变了原本持有强硬立场的查尔斯· 戴高乐等法国政治领导人。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战后欧洲最终实现了一体化。因 此,过程追踪很好地展示了法国国内的共同体派的理念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形成,理 念有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研究用过程追踪展示历史上英国重大的政策调整: 从重商主义转向自 由贸易。英国的贸易政策转变离不开自由主义的关键人物即亚当·斯密。斯密和英 国决策圈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积极影响英国政策制定者。在斯密的影响下,大英帝 国的政策制定者如谢尔本伯爵( Earl of Shelburne) 所秉持的理念也在发生转变。谢 尔本伯爵原本是坚定的重商主义者,他宣称不愿意失去美洲,并认为和其他国家缔结 自由贸易的商业条约是荒谬之举。在斯密的积极推动和影响下,包括谢尔本伯爵在 内的英国决策圈的思想开始转变。在谢尔本伯爵担任英国首相以后,他开始按照斯 密的自由主义理念进行改革,不仅允许了美国独立,还尝试和欧洲国家和解。在贸易 政策上,谢尔本伯爵开始推动英国和世界各国展开自由贸易。① 过程追踪展示了像斯 密这样的思想家积极行动起来,推动其理念付诸实施,影响决策层理念的变迁,也推 动了世界开启了自由贸易时代。 而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锻炼学生完成“过程追踪”的小组作业,比如: 美元如何取 代英镑成为国际关键货币? 这一重大的国际货币秩序调整有哪些关键参与者? 他们 有什么偏好? 他们如何认识和评估当时的国际货币秩序? 他们掌握什么信息,有怎 样的预期? 这些人如何一步一步地推动了结果的出现? 此外,众所周知,尽管发展中 国家常常遭遇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测波动,那么发展中国家怎么会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 代纷纷解除对国际资本的管制? 让学生寻找这些国际政治经济学事件与现象发生过 程中的参与者及其行动,他们的想法、预期以及行动如何逐步推动了结果的出现。 3.“自然实验”与《国际政治经济学》教学 社会学科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实验研究。② 自然实验是实验研究的一种,不过自然 实验却不这么“自然而然”的。首先,社会和政治的因素会影响我们的研究对象; 其 次,自然实验不是实验室的实验,而是观察研究,它不需要研究者去控制实验。因此, ·39· 国际关系学科发展与外交政策实践: 分离与融合 ① ② James Morrison,“Before Hegemony: Adam Smith,American Independence,and the Origins of the First Era of Globalization,”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 66,No. 3,2012. 黄琪轩: 《比较政治经济学与实验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 年,第 2 期
《国际关系研究》2016年第2期 自然实验往往是研究者难以控制的,研究者难以改变研究对象的政体形式,也难以对 研究对象实施殖民统治。但是,社会和政治的变迁却让研究者可以观察评估事件发 生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自然实验源自自然科学。在19世纪中期,约翰·索尔(Jon Sow)展开了一项关于伦敦霍乱的研究。当时伦敦流行霍乱,由于人们不知道霍乱 的传播途径,因此对此一筹莫展。索尔发现,伦敦有两家自来水公司。第一家是南华 克&沃克斯豪尔公司(Southwark&Vauxhall company.),它在泰晤士河的下游取水。 第二家是兰贝斯公司(Lambeth company),它在泰晤士河上游取水。索尔发现,饮用 兰贝斯自来水公司的伦敦居民大部分没得霍乱:霍乱患病率为3.7%;而饮用南华克 &沃克斯豪尔自来水公司的居民患病率为31.5%。①因此,自来水公司的选址为当 时索尔的自然实验研究提供了观察的机会。这让索尔能据此推断:取水管在下游的 公司饮用水,被伦敦的排水污染了。索尔判定霍乱是通过饮水而不是空气传播。 贾雷德·戴蒙德在其畅销书《枪炮、病菌与钢铁》中也运用了自然实验的方法。 在1835年,有500名毛利人登陆查塔姆群岛,灭掉了那里的莫里奥里人。事实上,毛 利人和莫里奥里人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在一千年前分道扬镳,分别定居在不同的两 个小岛。这样的定居为自然实验的研究提供了机会。为何定居在不同的小岛,会导 致两个族群不同的后果呢?2 在比较政治学中,自然实验研究比较有名的案例是有关赞比亚和马拉维族群冲 突的研究。这两个国家都有相同的两个族群。在马拉维,两个族群所占的人口比重 比较大,因此在政治竞争中,各方都是政治联盟争取的对象。两个族群被动员起来, 相互敌视和竞争,引发持续的冲突;而在赞比亚,由于两个族群所占的人口比重比较 小,因此这两个族群在政治上被忽视了,幸运的是他们没有动员起来,反而双方能安 享太平。$非洲疆界的武断划分把两个族群划分到两个不同的国家,这为自然实验的 研究提供了观察的对象。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基斯·达登(Keith Darden).从苏联解体提供的机会展开了 自然实验的研究。由于苏联解体,把以往原本在一起的政治实体划分为不同的国家。 解体以后,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对世界贸易组织抱有迥然不同的态度。它们的经济 Thad Dunning,Natural Experiments in the Social Science:A Design-Based Approach,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p.13. 2 Jared Diamond,Guns,Germs and Steel: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New York:Norton Company,1999, Chp.2. Daniel Posnes "The Political Sali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Why Chewas and Tumbukas are Allies in Zam- bia and Adversaries in Malawi,"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riew,Vol.98,No.4,2004,pp.529~545. ·40·
自然实验往往是研究者难以控制的,研究者难以改变研究对象的政体形式,也难以对 研究对象实施殖民统治。但是,社会和政治的变迁却让研究者可以观察评估事件发 生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自然实验源自自然科学。在 19 世纪中期,约翰·索尔( John Snow) 展开了一项关于伦敦霍乱的研究。当时伦敦流行霍乱,由于人们不知道霍乱 的传播途径,因此对此一筹莫展。索尔发现,伦敦有两家自来水公司。第一家是南华 克 & 沃克斯豪尔公司( Southwark& Vauxhall company) ,它在泰晤士河的下游取水。 第二家是兰贝斯公司( Lambeth company) ,它在泰晤士河上游取水。索尔发现,饮用 兰贝斯自来水公司的伦敦居民大部分没得霍乱: 霍乱患病率为 3. 7% ; 而饮用南华克 & 沃克斯豪尔自来水公司的居民患病率为 31. 5% 。① 因此,自来水公司的选址为当 时索尔的自然实验研究提供了观察的机会。这让索尔能据此推断: 取水管在下游的 公司饮用水,被伦敦的排水污染了。索尔判定霍乱是通过饮水而不是空气传播。 贾雷德·戴蒙德在其畅销书《枪炮、病菌与钢铁》中也运用了自然实验的方法。 在 1835 年,有 500 名毛利人登陆查塔姆群岛,灭掉了那里的莫里奥里人。事实上,毛 利人和莫里奥里人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在一千年前分道扬镳,分别定居在不同的两 个小岛。这样的定居为自然实验的研究提供了机会。为何定居在不同的小岛,会导 致两个族群不同的后果呢?② 在比较政治学中,自然实验研究比较有名的案例是有关赞比亚和马拉维族群冲 突的研究。这两个国家都有相同的两个族群。在马拉维,两个族群所占的人口比重 比较大,因此在政治竞争中,各方都是政治联盟争取的对象。两个族群被动员起来, 相互敌视和竞争,引发持续的冲突; 而在赞比亚,由于两个族群所占的人口比重比较 小,因此这两个族群在政治上被忽视了,幸运的是他们没有动员起来,反而双方能安 享太平。③ 非洲疆界的武断划分把两个族群划分到两个不同的国家,这为自然实验的 研究提供了观察的对象。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基斯·达登( Keith Darden) 从苏联解体提供的机会展开了 自然实验的研究。由于苏联解体,把以往原本在一起的政治实体划分为不同的国家。 解体以后,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对世界贸易组织抱有迥然不同的态度。它们的经济 ·40· 《国际关系研究》2016 年第 2 期 ① ② ③ Thad Dunning,Natural Experiments in the Social Science: A Design-Based Approach,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p. 13. Jared Diamond,Guns,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New York: Norton & Company,1999, Chp. 2. Daniel Posner,“The Political Sali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Why Chewas and Tumbukas are Allies in Zambia and Adversaries in Malawi,”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 98,No. 4,2004,pp. 529 ~ 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