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战略、大国关联利益与战后秩序 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战略与德国问题* 黄琪轩 内容提要: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对德国问题的处理导致了迥然 不同的结果,文章试图探寻这种不同结果的外部根源。文章认为,一战后由 于美国坚持要求英法等欧洲国家偿付战争债务,致使后者在德国赔款问题上 实施了过度榨取的政策,从而引发了一战后德国国内政治经济的持续动荡, 为德国国内极端政治势力的妮起提供了条件。最终,美国不仅没能如数收回 债务,反而被卷入二战。而二战结束后,美国实施的马歌尔计划为欧洲重建 提供了启动资金,帮助欧洲恢复了经济,抑制了德国国内的极端政治势力, 稳固了联邦德国的新生政权,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同时也实现了美国自身 的国家利益。通过对比类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不同对外经济战略所导致的 不同结果,文章试图闲明,随着当代世界安全结构的变迁,大国的利益半径 在扩大,与他国的关联利益日趋明显,要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就需要关照 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利益。 关键词:德国问题战争赔款美国对外经济战略关联利益 作者简介:黄琪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本文受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科研基金项目“跨国合作和与经济安全”(项目编号: 12JCY04)资助。本文曾于2014年9月在“第五届国际政治经济学论坛”上宜读,感谢张宇燕、王 正毅、朱天飚、李巍、陈拯等老师提出的意见与批评,感谢《当代亚太》匿名评审专家的意见和建 议。文中错漏由笔者负责, 《当代亚太》2016年第3期,第35~67页,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Pacific Studies (Bimonthly) —35—
对外经济战略、大国关联利益与战后秩序 ———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战略与德国问题* 黄琪轩 内容提要:两次世界大战 结 束 后,战胜国对德国问题的处理导致了迥然 不同的结果,文章试图探寻这种不同结果的外部根 源。文 章 认 为,一 战 后 由 于美国坚持要求英法等欧洲国家偿付战争债务,致使后者在德国赔款问题上 实施了过度榨取的政策,从而引发了一战后德国国内政治经济的持续动荡, 为德国国内极端政治势力的崛起提供了条件。最 终,美国不仅没能如数收回 债务,反而被卷入二战。而二 战 结 束 后,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为欧洲重建 提供了启动资金,帮助欧洲 恢 复 了 经 济,抑制了德国国内的极端政治势力, 稳固了联邦德国的新生政权,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同时也实现了美国自身 的国家利益。通过对比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不同对外经济战略所导致的 不同结果,文章试图阐明,随着当代世界安全结构的变迁,大国的利益半径 在扩大,与他国的关联利益日趋明显,要 实 现 自 身 的 国 家 利 益,就 需 要 关 照 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利益。 关 键 词:德国问题 战争赔款 美国对外经济战略 关联利益 作者简介:黄琪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 本文受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 叉 科 研 基 金 项目 “跨国合作和与经济安全”(项目 编 号: 12JCY04)资助。本文曾于2014年9月在 “第五届国际政治经济学论 坛”上 宣 读。感 谢 张 宇 燕、王 正毅、朱天飚、李巍、陈拯等老师提出的意见与批评;感 谢 《当 代 亚 太》匿名评审专家的意见和建 议。文中错漏由笔者负责。 《当代亚太》2016年第3期,第35~67页。 JournalofContemporaryAsia-PacificStudies (Bimonthly) — 53 —
口当代亚太 20世纪上半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其中,一战中有超过1500万人死 亡:二战中伤亡的人数更是惊人,有超过6000万人死亡。美国在二战中的 伤亡人数为100余万人,其中死亡人数为40余万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二 战是一战悲剧性的后续。在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看来,二战无可 补救,只能任其发展,它不过是一战不可避免的后果。①之所以这么说,是 因为在一战结束后,战胜国所重建的战后秩序没能有效地解决德国问题。 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都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即如何重建战后 秩序,尤其是如何将战败国德国纳入战后秩序。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对德国 问题的处理是失败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要对二战的爆发负责:而二战结束 后的战后安排则为德国以及战后西欧的繁荣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战后秩序与大国关联利益 为何两次世界大战后的战后安排会有如此不同的结果?为何一战结束 后,德国要用战争的方式来推翻原有的国际秩序?而二战结束后,德国却能 和其他欧洲国家乃至世界共享和平?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两次世 界大战结束初期所建立的不同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二者存在重大区别。 首先,二战结束初期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是由美国霸权主导的。二战结 束后,美国协调了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纷争,建立了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 而一战结束后,却缺少一个稳固的霸权来建立和维系这样的国际经济秩序。 经济史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在论及二战的经济 诱因时指出了霸权的重要作用。“世界经济萧条持续时间很长,部分原因是 英国没有能力继续发挥世界经济体系保险者的作用,而美国在1936年以前 又拒绝扮演这一角色。”②现实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由此提出了霸权稳定论,指 出霸权有助于维系开放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可以说,一战结束后,美国霸 权的缺位酝酿了国际冲突与战争。 其次,二战结束初期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制度化的。制度主义者约 翰·伊肯伯里(John Ikenberry)指出,二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是不情愿 ①乔治·凯南:《美国大外交》,雷建锋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12页. ②查尔斯·金德尔伯格:《1929一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宋承先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年版,第13页, —36—
□ 当代亚太 20世纪上半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其中,一战中有超过1500万人死 亡;二战中伤亡的人数更是惊人,有超过6000万人死亡。美国在二战 中 的 伤亡人数为100余万人,其中死亡人数为40余万人。从某种意义上 说,二 战是一战悲剧性的后续。在乔治·凯南 (GeorgeKennan)看来,二战无可 补救,只能任其发展,它不过是一战不可避免的后果。① 之所以这么说,是 因为在一战结束后,战胜国所重建的战后秩序没能有效地解决德国问题。 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都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即如何重建战后 秩序,尤其是如何将战败国德国纳入战后秩序。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对德国 问题的处理是失败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要对二战的爆发负责;而二战结束 后的战后安排则为德国以及战后西欧的繁荣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战后秩序与大国关联利益 为何两次世界大战后的战后安排会有如此不同的结果?为 何 一 战 结 束 后,德国要用战争的方式来推翻原有的国际秩序?而二战结束后,德国却能 和其他欧洲国家乃至世界共享和平?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两次世 界大战结束初期所建立的不同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二者存在重大区别。 首先,二战结束初期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是由美国霸权主导的。二战结 束后,美国协调了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纷争,建立了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 而一战结束后,却缺少一个稳固的霸权来建立和维系这样的国际经济秩序。 经济史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 (CharlesKindleberger)在论及二战的经济 诱因时指出了霸权的重要作用。 “世界经济萧条持续时间很长,部分原因是 英国没有能力继续发挥世界经济体系保险者的作用,而美国在1936年以前 又拒绝扮演这一角色。”② 现实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由此提出了霸权稳定论,指 出霸权有助于维系开放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可以说,一战结束后,美国霸 权的缺位酝酿了国际冲突与战争。 其次,二战结束初期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制度化的。制 度 主 义 者 约 翰·伊肯伯里 (JohnIkenberry)指出,二战结束 后,美 国 的 霸 权 是 不 情 愿 — 63 — ① ② 乔治·凯南:《美国大外交》,雷建锋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12页。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宋承先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年版,第13页
对外经济战略、大国关联利益与战后秩序☐ 的霸权,但同时也是民主的、开放的霸权。美国在战后建立的制度对自己形 成约束,并建立了一套将各大国捆绑在一起的政府间制度安排。这样的制度 安排将世界各国锁定在有利的战后秩序中。①即便是霸权国美国的利益改变 了,它仍然受原有制度的约束。例如,在二战结束初期,美国设计了农产品 贸易保护制度,创建了特殊例外条款。美国此举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农业利 益。但是,当美国农业变得具有竞争力,希望扩大海外市场时,欧洲、日本 等国家却利用该制度来保护自己的农业,抵制美国的农产品。②可见,制度 不仅约束弱者,也约束强者。由于制度化的约束,相比一战后变动不居的国 际秩序,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更为稳固和有序。 最后,二战结束初期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受到了“嵌入式自由主义” (embedded liberalism)理念的影响。一战后重建的国际经济秩序试图恢复英 国霸权时期的古典自由主义秩序,英国试图重建以金本位制为代表的国际货 币秩序。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指出,一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危机的 根源在于国际经济体系的崩溃,因为这个体系严重依赖于金本位制。在金本 位体制下,由于各国政府需要把国际经济联系置于国内需求之上,以推动本 国在全球市场的扩张,因此,即便国内民众不愿意,也不得不节制消费,削 减工资。持续的国际市场扩张对国内社会造成了损害,引起了国内社会的反 弹,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就是这种反弹的典型表现。③金本位制也因此被 称为“黄金镣铐”,它加剧了一战结束后的经济危机,④世界经济由此走向恶 性循环。全球经济崩溃导致各国相继发生危机,诱发了国内的经济民族主 义、军国主义和战争。 与一战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理念不同,二战结束后,“嵌入式自由主义” ①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秩序》,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Judith Goldstein."Creating the GATT Rules:Politics,Instituions.and American Policy". in John Guggie,ed.,Multilateralism Matters:The Theory and Praxis of an Institutional Form.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3,pp 201-232. Karl Polanyi.The Great Transformation: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Boston:Beacon Press,1944.pp 21-32. Barry Eichengreen,Golden Fetters:The Gold Standard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1919- 1939,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pR 3-28. —37—
对外经济战略、大国关联利益与战后秩序 □ 的霸权,但同时也是民主的、开放的霸权。美国在战后建立的制度对自己形 成约束,并建立了一套将各大国捆绑在一起的政府间制度安排。这样的制度 安排将世界各国锁定在有利的战后秩序中。① 即便是霸权国美国的利益改变 了,它仍然受原有制度的约束。例如,在二战结束初期,美国设计了农产品 贸易保护制度,创建了特殊例外条款。美国此举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农业利 益。但是,当美国农业变得具有竞争力,希望扩大海外市场时,欧洲、日本 等国家却利用该制度来保护自己的农业,抵制美国的农产品。② 可见,制度 不仅约束弱者,也约束强者。由于制度化的约束,相比一战后变动不居的国 际秩序,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更为稳固和有序。 最后,二战结束初 期 国 际 经 济 秩 序 的 建 立 受 到 了 “嵌入式自由主义” (embeddedliberalism)理念的影响。一战后重建的国际经济秩序试图恢复英 国霸权时期的古典自由主义秩序,英国试图重建以金本位制为代表的国际货 币秩序。卡尔·波兰尼 (KarlPolanyi)指 出,一 战 后 国 际 政 治 经 济 危 机 的 根源在于国际经济体系的崩溃,因为这个体系严重依赖于金本位制。在金本 位体制下,由于各国政府需要把国际经济联系置于国内需求之上,以推动本 国在全球市场的扩张,因此,即便国内民众不愿意,也不得不节制消费,削 减工资。持续的国际市场扩张对国内社会造成了损害,引起了国内社会的反 弹,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就是这种反弹的典型表现。③ 金本位制也因此被 称为 “黄金镣铐”,它加剧了一战结束后的经济危机,④ 世界经济由此走向恶 性循环。全球经济崩溃导致各国相继发生危机,诱发了国内的经济民族主 义、军国主义和战争。 与一战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理念不同,二战结束后,“嵌入式自由主义” — 73 — ① ② ③ ④ 约翰·伊肯伯里: 《大战胜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秩序》,门 洪 华 译,北 京 大 学 出 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JudithGoldstein,“CreatingtheGATTRules:Politics,Instituions,andAmericanPolicy”, inJohnGuggie,ed.,Multilateralism Matters:TheTheoryand PraxisofanInstitutionalForm, 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93,pp.201-232. KarlPolanyi,TheGreat Transformation:ThePoliticaland Economic Originsof Our Time,Boston:BeaconPress,1944,pp.21-32. BarryEichengreen,GoldenFetters:TheGoldStandardandtheGreatDepression,1919- 1939,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2,pp.3-28.
口当代亚太 理念逐渐胜出,①取代了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这一理念融合了自由贸易和 对国内社会保护的理念,维系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秩序。二战结束 初期建立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形成了新的共识,即固定汇率、资本管制以及 政府参与到经济生活中。“嵌入式自由主义”理念使国内政治更加稳定,而 稳定的国内环境为有序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创造了前提条件。② 综上,与一战结束初期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同,二战结束初期,建立了由 美国霸权主导的、制度化的、受“嵌入式自由主义”理念影响的国际经济秩 序。在此过程中,权力、制度与理念都在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需要 注意到,权力、制度与理念本身的存续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 就权力而言,美国自19世纪末就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但大国 拥有权力和如何运用权力二者之间存在重大差别。拥有足够权力的国家对国 家利益的不同理解会导致不同的权力运作方式,也会导致不同的国际政治后 果。尽管在二战结束后,美国为欧洲国家的重建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但 是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政策则不同,迟迟没有兑现对外援助达到其国民生 产总值Q.7%的承诺。③可见,具备权力的国家在不同的情况下会选择性地 运用权力一有时候会积极地运用其经济权力以服务于构建繁荣稳定的国际 经济秩序,而有时候则会消极地运用其经济权力。 就制度而言,即便建立了相应的国际制度安排,也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 环境以及大国的妥协,才能维持下去。当遭到强大的外在力量反对时,国际 制度就难以形成有效的正反馈并维持下去。一战结束后建立的国际联盟就饱 受诟病。战败的德国不接受国际联盟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并不断尝试颠覆这 一制度安排。而二战结束后,战败国却能在当时的制度框架内追求自身的国 家利益。 就理念而言,一战结束后,和平与反战理念一度出现,非战公约的签署 意味着此类理念的短暂胜利。1929年,时任法国外长阿里斯蒂德·白里安 1 John Ruggie,"International Regimes.Transactions,and Change:Embedded Liberalism in the Postwar Economic Order".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 36,Na 2.1982,pp 379-415. 2 Rawi Abdelal,"Constructivism as an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in Mark Blyth.ed..Routledge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9,pp 62-76. Jeffery Sachs,The End of Poverty:Economic Possibility of Our Times,New York:The Penguin Press,2005.p 304. —38—
□ 当代亚太 理念逐渐胜出,① 取代了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这一理念融合了自由贸易和 对国内社会保护的理念,维系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秩序。二战结束 初期建立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形成了新的共识,即固定汇率、资本管制以及 政府参与到经济生活中。“嵌入式自由主义”理念使国内政治更加稳定,而 稳定的国内环境为有序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创造了前提条件。② 综上,与一战结束初期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同,二战结束初期,建立了由 美国霸权主导的、制度化的、受 “嵌入式自由主义”理念影响的国际经济秩 序。在此过程中,权力、制度与理念都在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需要 注意到,权力、制度与理念本身的存续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 就权力而言,美国自19世纪末就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但 大 国 拥有权力和如何运用权力二者之间存在重大差别。拥有足够权力的国家对国 家利益的不同理解会导致不同的权力运作方式,也会导致不同的国际政治后 果。尽管在二战结束后,美国为欧洲国家的重建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但 是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政策则不同,迟迟没有兑现对外援助达到其国民生 产总值0.7%的承诺。③ 可见,具备权力的国家在不同的情况下会选择性地 运用权力———有时候会积极地运用其经济权力以服务于构建繁荣稳定的国际 经济秩序,而有时候则会消极地运用其经济权力。 就制度而言,即便建立了相应的国际制度安排,也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 环境以及大国的妥协,才能维持下去。当遭到强大的外在力量反对时,国际 制度就难以形成有效的正反馈并维持下去。一战结束后建立的国际联盟就饱 受诟病。战败的德国不接受国际联盟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并不断尝试颠覆这 一制度安排。而二战结束后,战败国却能在当时的制度框架内追求自身的国 家利益。 就理念而言,一战结束后,和平与反战理念一度出现,非战公约的签署 意味着此类理念的 短 暂 胜 利。1929年,时任法国外长阿里斯蒂德·白 里 安 — 83 — ① ② ③ JohnRuggie, “InternationalRegimes,Transactions,andChange:EmbeddedLiberalismin thePostwarEconomicOrder”,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Vol.36,No.2,1982,pp.379-415. RawiAbdelal,“ConstructivismasanApproachto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y”,inMark Blyth,ed.,Routledge Handbook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9,pp.62-76. JefferySachs,TheEndofPoverty:EconomicPossibilityofOurTimes,New York:The PenguinPress,2005,p.304.
对外经济战略、大国关联利益与战后秩序☐ (Aristide Briand)曾向德国提议建立欧洲经济与政治联盟。①但是,由于德 国对赔款问题极度不满,和平、反战以及欧洲一体化的理念不能像二战结束 后那样发挥持续的影响并逐渐演化成为欧洲的规范。二战结束后,在具有共 同体意识的政治精英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等共同体派的推动 下,建立“欧共体”和“欧盟”这种政治理念在法国形成和发展。这种理念 发挥的影响越来越大,乃至改变了原本持强硬立场的查尔斯·戴高乐 (Charles de Gaulle)等法国政治领导人的立场,最终推动了战后欧洲的一体 化,也实现了法德和解。②对比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种理念的影响,可以 看出,共同体理念的成长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 两次世界大战后不同的战后安排建立了不同的战后秩序,也导致了不同 的国际政治后果。这与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实施了不同的对外经济战略 相关。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理论都预期国家试图从其他国家身上实现自 身利益的最大化。③但是,即便面临相同的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实现国家利 益的途径却不是唯一的。一战结束后,美国把国家利益与追讨战争债务绑定 在一起,罔顾大国国家利益之间的关联性:而二战结束后,美国却把免除战 争债务、实施大规模援助视为国家利益。可见,在两次战后安排中,美国政 府对国家利益的理解以及对自身权力的运用是不同的。 现实主义往往宣称国家在国家利益的选择上没有什么回旋余地,认为国 家利益是给定的,国家的首要利益是要确保生存安全。不过,确保国家安全 的选择却不止一个。同样是为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服务,美国在两次世界大 战后就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世界政治在逐步演化,即便从现实主义政治经济 的视角来审视,也需要我们重新反思当代国际关系的三个新特征。 首先,现实主义强调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是无政府状态,而现代国家并 非如霍布斯描述的自然状态那样脆弱。米尔斯海默(John J.Mearsheimer) 从大国都拥有进攻能力,且每个大国都难以把握他国的意愿等特征出发,得 出了国家生存环境极端严峻的结论。但是,现代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已不同 1Conan Fischer.Europe Between Democracy and Dictatorship:1900-1945,Malden:Wiley- Blackwell,2011,p 178 2 Craig Parsons."Showing Ideas as Causes:The Origins of the European Uni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 56,Na 1,2002.pp.47-84. ③戴维·菜克:《国际关系中的等级制》,高婉妮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26页。 —39—
对外经济战略、大国关联利益与战后秩序 □ (AristideBriand)曾向德国提议建立欧洲经济与政治联盟。① 但是,由于德 国对赔款问题极度不满,和平、反战以及欧洲一体化的理念不能像二战结束 后那样发挥持续的影响并逐渐演化成为欧洲的规范。二战结束后,在具有共 同体意识的政 治 精 英 罗 伯 特 ·舒 曼 (RobertSchuman)等 共 同 体 派 的 推 动 下,建立 “欧共体”和 “欧盟”这种政治理念在法国形成和发展。这种理念 发挥的 影 响 越 来 越 大,乃至改变了原本持强硬立场的查尔斯 · 戴 高 乐 (CharlesdeGaulle)等法国政治领导人的立场,最终推动了战后欧洲的一体 化,也实现了法德和解。② 对比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种理念的影响,可以 看出,共同体理念的成长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 两次世界大战后不同的战后安排建立了不同的战后秩序,也导致了不同 的国际政治后果。这与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实施了不同的对外经济战略 相关。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理论都预期国家试图从其他国家身上实现自 身利益的最大化。③ 但是,即便面临相同的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实现国家利 益的途径却不是唯一的。一战结束后,美国把国家利益与追讨战争债务绑定 在一起,罔顾大国国家利益之间的关联性;而二战结束后,美国却把免除战 争债务、实施大规模援助视为国家利益。可见,在两次战后安排中,美国政 府对国家利益的理解以及对自身权力的运用是不同的。 现实主义往往宣称国家在国家利益的选择上没有什么回旋余地,认为国 家利益是给定的,国家的首要利益是要确保生存安全。不过,确保国家安全 的选择却不止一个。同样是为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服务,美国在两次世界大 战后就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世界政治在逐步演化,即便从现实主义政治经济 的视角来审视,也需要我们重新反思当代国际关系的三个新特征。 首先,现实主义强调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是无政府状态,而现代国家并 非如霍布斯 描 述 的 自 然 状 态 那 样 脆 弱。米 尔 斯 海 默 (JohnJ.Mearsheimer) 从大国都拥有进攻能力,且每个大国都难以把握他国的意愿等特征出发,得 出了国家生存环境极端严峻的结论。但是,现代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已不同 — 93 — ① ② ③ ConanFischer,EuropeBetweenDemocracyandDictatorship:1900-1945,Malden:Wiley- Blackwell,2011,p.178. Craig Parsons,“Showing Ideas as Causes: The Origins of the European Union”, 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Vol.56,No.1,2002,pp.47-84. 戴维·莱克:《国际关系中的等级制》,高婉妮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