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指标 教学课题 第一章课程简介与第一节随机事件 课的类型新知识课 教学重点 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 教学难点事件间的关系 与坛算 教学要求 了解随机试验、样本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间的关系 运算 教 必 基 本 $ 容 预备知识: 排列组合知识小结: 一计数原理 1.加法原理:分类计数。 2.乘法原理:分步计数。 二排列组合 1.排列数(与顺序有关): A=nn-10(n-2).(n-m+1,(m≤m) 4=4=14= 如:4=7×6×5×4×3=2520,5=5×4×3×2×1=120 上.组合数(与顺序无关): C2-C- :G-5-75,g-=-2-1 4!4×3×2×1 一、随机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1.事件的包含 设A,B为两个事件,若A发生必然导致B发生,则称事件B包含于A,记作BCA 2.和事件 事件“A,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为事件A与B的和事件,记作AUB或A+B 性质:1)AEAUB,BCAUB:
教 学 基 本 指 标 教学课题 第一章 课程简介与第一节 随机事件 课的类型 新知识课 教学重点 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 教学难点 事件间的关系 与运算 教学要求 了解随机试验、样本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间的关系 与运算。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预备知识: 排列组合知识小结: 一、计数原理 1.加法原理:分类计数。 2.乘法原理:分步计数。 二、排列组合 1.排列数(与顺序有关): A n(n 1)(n 2) (n m 1),(m n) m n = − − − + A n! n n = , An = An = n 0 1 1, 如: 7 6 5 4 3 2520 5 A7 = = ,5!= 54321= 120 2.组合数(与顺序无关): m! A C m m n n = , n m n m Cn C − = 如: 35 4 3 2 1 7 6 5 4 4! 4 4 7 7 = = = A C , 21 2 1 2 7 6 7 7 5 7 5 7 = = = = − C C C 一、随机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1.事件的包含 设 A,B 为两个事件,若 A 发生必然导致 B 发生,则称事件 B 包含于 A,记作 B A 。 2.和事件 事件“A,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为事件 A 与 B 的和事件,记作 A B 或 A + B 性质:(1) A A B,B A B ;
(2)若ACB,则AUB=B 3.积事件:事件A,B同时发生,为事件A与率件B的积事件,记作A∩B或AB 性质:(1)ABCA,ABCB: (2)若ACB,则AB=A 1.差事件:事件A发生而B不发生为事件A与B事件的差事件,记作A-B(AB)。 性质:(1)A-BCA: (2)若AcB,则A-B=中 5。互不相容事件:若事件A与事件B不能同时发生,即AB=D,则称事件A与事件 是互不相容的两个事件,筒称A与B互不相容(或互斥)。 .对立事件:称事件A不发生为事件A的对立事件,记作A。 性质:(1)A=A:(2)互=,币=2: (3)A-B=AB=A-AB 设事件A,B,若AB=中,A+B=,则称A与B相互对立.记作B=A。 7.事件的运算律 (1)交换律:AUB=BUA,AB=BA (2)结合律:AU(BUC)=(AUB)UC An(BnC)=(AnB)∩C (3)分配律:AU(BnC)=(AUB)n∩(AUC) An(BUC)=(ANB)U(AnC) (4)对偶律:AUB=AB,AB=AUB
(2)若 A B ,则 A B = B 3.积事件:事件 A,B 同时发生,为事件 A 与事件 B 的积事件,记作 A B 或 AB 。 性质:(1) AB A AB B , ; (2)若 A B ,则 AB = A 4.差事件:事件 A 发生而 B 不发生为事件 A 与 B 事件的差事件,记作 A B AB − ( ) 。 性质:(1) A − B A ; (2)若 A B ,则 A − B = 5.互不相容事件:若事件 A 与事件 B 不能同时发生,即 AB = ,则称事件 A 与事件 B 是互不相容的两个事件,简称 A 与 B 互不相容(或互斥)。 6.对立事件:称事件 A 不发生为事件 A 的对立事件,记作 A 。 性质:(1) A = A ; (2) = , = ; (3) A − B = AB = A − AB 设事件 A,B,若 AB=Φ,A+B=Ω,则称 A 与 B 相互对立.记作𝐵̅ = 𝐴。 7.事件的运算律 (1)交换律: A B = B A, AB = BA (2)结合律: A (B C) = (A B) C A (B C) = (A B) C (3)分配律: A (B C) = (A B) (AC) A (B C) = (A B) (AC) (4)对偶律: A B = AB, AB =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