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15分) 文学是美好的。它如纯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它似清澈的甘泉,zrun干涸的心 田 。读文学,我们可以领略到绮丽的自然风光:可以赏读 到 juan yong的诗词歌赋:可以聆听到 rui zhi的人生思考-同学们,何不漫步文学丛林 赏读名家作品,让文学充实你们的精神世界口这样你们一定会感到,读文学真是一件快乐的 事情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结合语境,在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2分) 3.给口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分) 4.长江中学将举行“亲近文学”系列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9分) (1)出版一期校刊,请你为本期校刊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2分) (2)学校学生会决定于1月5日下午2点在学校礼堂举行全体学生参加的“读文学,说经典” 阅读展示会,请你为学校学生会拟写一则通知。(4分) 3)李华同学觉得文学名著内容枯燥,难以理解,所以一直不愿阅读文学名著。请你结合《格 列佛游记》中的某一个情节来劝说他。(3分)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2)蒹葭凄凄, 。(《蒹葭》) (3)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晏殊《浣溪沙》中“ ”两句 无奈与欣慰交织,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6)《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2017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2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4 题。(15 分) 文学是美好的。它如纯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它似清澈的甘泉,zī rùn 干涸的心 田; , 。读文学,我们可以领略到绮丽的自然风光;可以赏读 到 juàn yǒng 的诗词歌赋;可以聆听到 ruì zhì的人生思考┅┅同学们,何不漫步文学丛林, 赏读名家作品,让文学充实你们的精神世界□这样你们一定会感到,读文学真是一件快乐的 事情。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 分) 2.结合语境,在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2 分) ▲ , ▲ 。 3.给□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 (1 分) 4.长江中学将举行“亲近文学”系列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9 分) (1)出版一期校刊,请你为本期校刊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2 分) ▲ ▲ ▲ (2)学校学生会决定于 1 月 5 日下午 2 点在学校礼堂举行全体学生参加的“读文学,说经典” 阅读展示会,请你为学校学生会拟写一则通知。(4 分) (3)李华同学觉得文学名著内容枯燥,难以理解,所以一直不愿阅读文学名著。请你结合《格 列佛游记》中的某一个情节来劝说他。(3 分) ▲ ▲ ▲ 5.用课文原句填空。(8 分) (1) ▲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2)蒹葭凄凄, ▲ ▲ 。(《蒹葭》) (3) ▲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伤心秦汉经行处, ▲ ▲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5)晏殊《浣溪沙》中“ ▲ ▲ , ▲ ▲ ”两句, 无奈与欣慰交织,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 6 )《 岳 阳 楼 记 》 中 范 仲 淹 借 鸟 欢 鱼 跃 描 绘 晴 明 之 景 的 句 子 是 : ▲
二(6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6分) 春泛若耶溪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①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②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③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④ 【注】这首诗是诗人归隐后的作品。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 ①“偶”即“遇”。②际夜-:到了夜晚。③潭烟:水气。④持竿叟:严子陵曾在若耶溪附近 地域的富春江隐居垂钓。 6.诗中划线句展现了幽美而寂静的夜景,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3分) 7.首句中哪个词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并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曹玮用兵 曹玮知①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③, 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④。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⑤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生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 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玮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 马,少选⑥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 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 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知:主管。②虏兵:敌军。③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④部伍: 兵士的队伍行列。⑤縻:東缚。⑥少选:一会儿。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一处)。(2分) 蕃军远来必甚疲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 , ▲ ▲ 。 二(62 分) (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6—7 题。(6 分) 春泛若耶溪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①。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②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③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④。 【注】这首诗是诗人归隐后的作品。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 ①“偶”即“遇”。 ②际夜 :到了夜晚。③潭烟:水气 。④持竿叟:严子陵曾在若耶溪附近 地域的富春江隐居垂钓。 6.诗中划线句展现了幽美而寂静的夜景,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3 分) ▲ ▲ ▲ 7.首句中哪个词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并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 分) ▲ ▲ ▲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17 分) 曹玮用兵 曹玮知①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③, 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④。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⑤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 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玮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 马,少选⑥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 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 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知:主管。②虏兵:敌军。③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④部伍: 兵士的队伍行列。⑤縻:束缚。⑥少选:一会儿。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一处)。(2 分) 蕃 军 远 来 必 甚 疲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尝出战小捷( (2)虏方苦疲甚( (3)玮又使人谕之( (4)比其复来( 10.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乃止以待之 A.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B.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11.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意思。(4分)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曹刿和曹玮用兵有什么不同之处。(4分)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 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7分)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鲁云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呆起来可不 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 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呆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 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 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 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 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 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 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 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 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 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 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 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呆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 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
(1)尝.出战小捷 ( ▲ ) (2)虏方苦.疲甚( ▲ ) (3)玮又使人谕.之( ▲ ) (4)比.其复来 ( ▲ ) 10.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例句:乃止以.待之 A.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B.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11.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意思。(4 分)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 ▲ ▲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曹刿和曹玮用兵有什么不同之处。(4 分)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 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 ▲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6 题。(17 分)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鲁云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呆起来可不 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 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呆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 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 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 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 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 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 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 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 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 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 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 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 余年造林 5 万多亩。来访的记 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呆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 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
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招之即来,要想 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 “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 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 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 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 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 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本文有删改) 13.文章第①段写了几个年轻人静心做茶的事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4.文中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5.请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第⑦段的划线句。(4分) 16.第⑤段中“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意是什么?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请分条概括。(5分)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22分) 窗外有只啄木鸟 邓迎雪 失明后,他的记忆反倒越来越清晰鲜明 他常想起生病前的那个春天,他正坐在桌前看书,忽然窗前飞来一只灰褐色的小鸟,站 在窗台上,机敏地四处张望,它的嘴巴又尖又长,像一支坚硬的铁钩,翅膀和尾巴上的羽毛 是黑白相间的条状花纹,非常漂亮 好可爱的鸟,他赞叹不已,眼睛一眨不眨,完全被吸引住了,直到鸟儿飞到不远处的果 园里。 母亲笑说:“啄木鸟来咱家果园当医生呢,看来今年要大丰收啊。” 如今,往事还历历在心,现实却早己物是人非。他的世界坍塌了,他喜爱的啄木鸟也不 知飞向了哪里? 想到这里,他又悄悄落泪。母亲在他身边坐下,也不说话,只是帮他擦去泪水,用粗糙 的手温柔地捋顺他的头发 一天,他正躺在床上发呆,母亲忽然喜滋滋地告诉他:“啄木鸟飞来了,正在咱家的窗 台上
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招之即来,要想 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 “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 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 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 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 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 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 本文有删改) 13.文章第①段写了几个年轻人静心做茶的事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 ▲ ▲ 14.文中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 ▲ ▲ 15.请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第⑦段的划线句。(4 分) ▲ ▲ ▲ 16.第⑤段中“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意是什么?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请分条概括。(5 分) ▲ ▲ ▲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7—21 题。(22 分) 窗外有只啄木鸟 邓迎雪 失明后,他的记忆反倒越来越清晰鲜明。 他常想起生病前的那个春天,他正坐在桌前看书,忽然窗前飞来一只灰褐色的小鸟,站 在窗台上,机敏地四处张望,它的嘴巴又尖又长,像一支坚硬的铁钩,翅膀和尾巴上的羽毛 是黑白相间的条状花纹,非常漂亮。 好可爱的鸟,他赞叹不已,眼睛一眨不眨,完全被吸引住了,直到鸟儿飞到不远处的果 园里。 母亲笑说:“啄木鸟来咱家果园当医生呢,看来今年要大丰收啊。” 如今,往事还历历在心,现实却早已物是人非。他的世界坍塌了,他喜爱的啄木鸟也不 知飞向了哪里? 想到这里,他又悄悄落泪。母亲在他身边坐下,也不说话,只是帮他擦去泪水,用粗糙 的手温柔地捋顺他的头发。 一天,他正躺在床上发呆,母亲忽然喜滋滋地告诉他:“啄木鸟飞来了,正在咱家的窗 台上
他“腾”地一下坐起来,这真是一个意外惊喜,好像是故友重逢。 他悄悄地问母亲:“和从前的那只一样吗?”母亲压低声音说:“一样,说不定就是以 前的那只 他脸扭向窗子,努力地倾听,可什么声音也没有 母亲解释:“今天它心情不好,不想唱歌呢。” 自从他生病,母亲变得越来越坚强、幽默,他被母亲的话逗乐了 第二天,他果真听到了啄木鸟的叫声。那清脆的“昂一昂一”的叫声,在他耳边萦绕 其实,啄木鸟的叫声一点也不悦耳,但在他听来宛若天籁 啄木鸟好像知道他的心事,隔三岔五就停落在他窗前唱歌,好像是和他进行着简短的对 话。每次鸟儿来,他的内心都充满了喜悦。他想象着鸟儿站在窗前四处张望的模样:阳光洒 在它身上,给它披上一件金色的纱衣,它犀利的嘴巴随着它的小脑袋,来回变动着方向,像 是随时准备出诊的医生……想到这里,他的脸上露出轻轻的微笑 母亲也喜欢这只啄木鸟。每次小鸟飞来,母亲就静静地坐在他的对面,一句话也不说 他想,母亲肯定是看呆了 当人生天地变得越来越狭小的时候,陪伴在他身边的除了亲情,还有一只像老朋友一样 的啄木鸟,这让他非常欣慰 后来,母亲又带着他四处求医,他终于复明了! 、眼煎的母紊菴煮了迕多,秋风吹来,一缕自发飘在她瘦削的上,似妥想掩住她饱贪挠 泪的眼睫。但那眼溳最终没有藏住,顺惹她汋滅裐的颊溳瓷下来 他牵起母亲枯瘦的手,哽咽难言。 回到家,他走到窗前,想看看窗外有没有那只啄木鸟 然而,外面的一切让他目瞪口呆,以前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果园,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 是一片简易的铁板房 “你生病那年我就把果园卖了。”母亲充满歉意地说。 那一定是给他看病用了,母亲一直对他说,看病都是家里以前攒的钱,原来是瞒着他。 想到这里,他又纳闷,啄木鸟又是从哪来的? 母亲笑:“没有啄木鸟……那是为让你开心,俺自个搞的发明,放的录音哩。” 他的眼泪缓缓地流了下来,母亲已经60多岁,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放 录音”也许是她这辈子最厉害的发明吧。 他没有再见过那只啄木鸟,但他心里一直有只美丽的小鸟 只用母爱绘成的鸟儿, 永远飞翔在他的生命里。(选自《当代文萃》2016年第8期) 17.本文有一条叙事线索,也有一条感情线索。阅读全文后,分别指出来。(4分) 18.阅读划 线的两个句子,结合语境,分析他两次流泪的原因。(4分 (1)想到这里,他又悄悄落泪。 (2)他的眼泪缓缓地流了下来。 19.划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他 “腾”地一下坐起来,这真是一个意外惊喜,好像是故友重逢。 他悄悄地问母亲:“和从前的那只一样吗?”母亲压低声音说:“一样,说不定就是以 前的那只。” 他脸扭向窗子,努力地倾听,可什么声音也没有。 母亲解释:“今天它心情不好,不想唱歌呢。” 自从他生病,母亲变得越来越坚强、幽默,他被母亲的话逗乐了。 第二天,他果真听到了啄木鸟的叫声。那清脆的“昂―昂―”的叫声,在他耳边萦绕。 其实,啄木鸟的叫声一点也不悦耳,但在他听来宛若天籁。 啄木鸟好像知道他的心事,隔三岔五就停落在他窗前唱歌,好像是和他进行着简短的对 话。每次鸟儿来,他的内心都充满了喜悦。他想象着鸟儿站在窗前四处张望的模样;阳光洒 在它身上,给它披上一件金色的纱衣,它犀利的嘴巴随着它的小脑袋,来回变动着方向,像 是随时准备出诊的医生……想到这里,他的脸上露出轻轻的微笑。 母亲也喜欢这只啄木鸟。每次小鸟飞来,母亲就静静地坐在他的对面,一句话也不说, 他想,母亲肯定是看呆了。 当人生天地变得越来越狭小的时候,陪伴在他身边的除了亲情,还有一只像老朋友一样 的啄木鸟,这让他非常欣慰。 后来,母亲又带着他四处求医,他终于复明了! 眼前的母亲苍老了许多,秋风吹来,一缕白发飘在她瘦削的脸上,似乎想掩住她饱含热 泪的眼睛。但那眼泪最终没有藏住,顺着她沾满幸福的脸颊滑落下来。 他牵起母亲枯瘦的手,哽咽难言。 回到家,他走到窗前,想看看窗外有没有那只啄木鸟。 然而,外面的一切让他目瞪口呆,以前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果园,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 是一片简易的铁板房。 “你生病那年我就把果园卖了。”母亲充满歉意地说。 那一定是给他看病用了,母亲一直对他说,看病都是家里以前攒的钱,原来是瞒着他。 想到这里,他又纳闷,啄木鸟又是从哪来的? 母亲笑:“没有啄木鸟……那是为让你开心,俺自个搞的发明,放的录音哩。” 他的眼泪缓缓地流了下来,母亲已经 60 多岁,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放 录音”也许是她这辈子最厉害的发明吧。 他没有再见过那只啄木鸟,但他心里一直有只美丽的小鸟――一只用母爱绘成的鸟儿, 永远飞翔在他的生命里。(选自《当代文萃》2016 年第 8 期) 17.本文有一条叙事线索,也有一条感情线索。阅读全文后,分别指出来。(4 分) ▲ ▲ ▲ 18.阅读划 线的两个句子,结合语境,分析他两次流泪的原因。(4 分) (1)想到这里,他又悄悄落泪。 ▲ ▲ ▲ (2)他的眼泪缓缓地流了下来。 ▲ ▲ ▲ 19.划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