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新练】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 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 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答案: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 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4分。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若断为“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欲 求余味而了不可得”亦可。) 2.(2009年佛山市一模)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 答案: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 子之恭。(共4分,每错划、漏划1处扣1分,扣完为止。) 3.(中山一中第二次)请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 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 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 答案: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 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错1-2处扣1分,3-4处扣2分,5—6处扣3分,7-8处扣4 分。当断而不断,不当断而断,都算错。“申”“商”之间断,不算错。) 4.(广大附中高三模拟)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语句断句 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 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答案: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 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5.(越秀区高三摸底调研测试)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第三段加“【】部分断 句 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 险詖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 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 主虽暴必容。 答案: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①之论/虽 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 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每对4处得1分) 【板块突破综练】 (一)(2008年全国卷I) 廖剛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 刚论秦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 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 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 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 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 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 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因,欲救此感菓屯田。”因献三说,将 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 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
【模拟新练】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然 天 下 之 境 涉 而 即 得 得 而 辄 尽 者 始 焉 欣 欣 继 焉 索 索 欲 求 余 味 而 了 不 可 得 而 得 之 甚 艰 且 得 半 而 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答案: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 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4 分。每错、漏 2 个断句处扣 1 分,扣完为止。若断为“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 “欲 求余味而了不可得”亦可。) 2.(2009 年佛山市一模)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 答案: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 子之恭。(共 4 分,每错划、漏划 1 处扣 1 分,扣完为止。) 3.(中山一中第二次)请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 臣 闻 李 斯 之 相 秦 也 行 申 商 之 法 重 刑 名 之 家 杜 私 门 张 公 室 弃 无 用 之 费 损 不 急 之 官 惜 日 爱 功 亟 战 疾 耕 答案: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 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错 1—2 处扣 1 分,3—4 处扣 2 分,5—6 处扣 3 分,7—8 处扣 4 分。当断而不断,不当断而断,都算错。“申”“商”之间断,不算错。) 4.(广大附中高三模拟)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语句断句。 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 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答案: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 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5.(越秀区高三摸底调研测试)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第三段加“【 】”部分断 句。 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 险 诐 之 论 虽 然 施 之 忠 臣 足 以 成 功 何 则 理 而 谕 之 主 虽 昏 必 悟 势 而 禁 之 主 虽 骄 必 惧 利 而 诱 之 主 虽 怠 必 奋 激 而 怒 之 主 虽 懦 必 立 隐 而 讽 之 主虽暴必容。 答案: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1 之论/虽 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 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 ( 每对 4 处得 1 分) 【板块突破综练】 (一)(2008 年全国卷Ⅰ)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 刚论秦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 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 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 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 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 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 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献三说,将 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 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
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 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 则兄之可乜。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 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 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 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2.下列句中用法与意义“以亲老求补外”中“以”相同的一项是 A.以母疾辞B.复以租赋 C.处以近藩 D.以绍兴十三年卒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 组是 A.顺昌民以刚为命 谓即如此,何以示 B.刚喻从盗者使反业 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C.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是欲置我何地耶 D.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奏事议论无所避忌。又 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 战时打仗。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诸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 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 刚。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5翻译和断句 (1)用“/”为文章最后一段断句。 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 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2)将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②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二)(2008年全国卷Ⅱ)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 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 祖曰:“此君并膏梁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堿,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 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 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 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剌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陵, 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 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
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 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 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 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 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 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节选自《宋史• 廖刚传》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2.下列句中用法与意义“以亲老求补外”中“以”相同的一项是 A.以.母疾辞 B.复以.租赋 C.处以.近藩 D.以绍兴十三年卒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 组是 A. 顺昌民以刚为命 谓即如此,何以示 惩 B.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 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C. 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是欲置我何地耶 D. 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奏事议论无所避忌。又 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 战时打仗。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诸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 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 刚。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5.翻译和断句 (1)用“/”为文章最后一段断句。 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 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2)将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②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二)(2008 年全国卷Ⅱ)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 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 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 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 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 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陵, 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 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
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 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將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 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 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 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 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遺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 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 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 上曰:“直是我家衰耳。”(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 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 C.乃能屈志戎旅 乃:于是 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但:只是 7.下列句子,属于宾语前置的项是 A.此处非卿而谁B.一毫不受于人 C.亦何吴郡之有D.当如直史何 8.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县首“受赏识”和“善治家”的一组是 A.昙首有识局智度 毫不受于人 B.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 妇女不得为饰玩 C.诛徐羡之等,平谢晦 闺门之内,雍雍如也 D.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9.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从军后随 高祖外出,高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 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 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 C.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拟就,但昙首婉拒不受,认为 自己虽尽微薄之力,皇上即便偏爱。也无法面对史臣。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 王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太祖打算重用昙首 未答应他的请求。昙首劝说其兄王弘让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 10.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 (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三) 岁己末,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①小数, 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 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 亟取,将焚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 不素堕于商兽乘急驾驭憔人所命照以鞭箠亦憔所加效受以终受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 所知,而欲所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 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 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 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 其不然!暴巫投魃②,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 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 空。人无复议驴。 (选自《中国古代小品精选》金·王若虛的《焚驴志》)
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 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 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 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 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 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 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 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 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 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 C.乃.能屈志戎旅 乃:于是 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但:只是 7.下列句子,属于宾语前置的项是 A. 此处非卿而谁 B. 一毫不受于人 C. 亦何吴郡之有 D. 当如直史何 8.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昙首“受赏识”和“善治家”的一组是 A.昙首有识局智度 一毫不受于人 B.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 妇女不得为饰玩 C.诛徐羡之等,平谢晦 闺门之内,雍雍如也 D.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9.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从军后随 高祖外出,高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 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 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 C.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拟就,但昙首婉拒不受,认为 自己虽尽微薄之力,皇上即便偏爱。也无法面对史臣。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 D.王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太祖打算重用昙首, 未答应他的请求。昙首劝说其兄王弘让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 10.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三) 岁己末,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①小数, 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 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 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 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 所知,而欲所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 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 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 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 其不然!暴巫投魃②,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 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 空。人无复议驴。 (选自《中国古代小品精选》 金·王若虚的《焚驴志》)
注释】①厌禳(ra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②暴巫投魃(bω):指令巫婆神汉在太 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求诸人,不委诸天 委:推卸、推脱 B.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 愆:罪过 C.杀我而有利人,吾何爱一死?爱:爱惜 D.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 B.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C.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 D.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13.下列各句中,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迩焦然(百姓)无主赖。 B.命亟取(柴草),将焚之 C.冤哉焚(我)也! D.杀我而有利(于)人 14.下列对原文的表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品,通过一头遭受不白之冤的白驴给镇阳帅托梦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了当 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世情的激愤和对执权者的鄙薄 B.白驴在梦中陈词中引用了四个典故,其目的是为了说明“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 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的道理 C.白驴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正面形象,在它身上,既有忍辱负重的勤劳品质,又有敢 于牺牲的献身精神,更有桀骜不驯的反抗精神 D.为了勾画白驴的形象,作者将白驴与不辨是非、荒唐昏庸的“镇阳帅”,与无知妄测 随声附和的“众人”,与胆小怕事的“属某”分别进行了对比,写出白驴的胆识和斗争精神。 15.断句和翻译。 (1)请用“/”线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 译文 ②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四)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 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 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蟀哉?”太子曰:“然则何由 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 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 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 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悟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 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 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 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注释】①厌禳(rǎ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②暴巫投魃(bá):指令巫婆神汉在太 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求诸人,不委.诸天 委:推卸、推脱 B.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 愆:罪过 C.杀我而有利人,吾何爱.一死? 爱:爱惜 D.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弥:满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 B.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C.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 D.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13.下列各句中,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迩焦然(百姓)无主赖。 B.命亟取(柴草),将焚之。 C.冤哉焚(我)也! D.杀我而有利(于)人 14.下列对原文的表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品,通过一头遭受不白之冤的白驴给镇阳帅托梦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了当 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世情的激愤和对执权者的鄙薄。 B.白驴在梦中陈词中引用了四个典故,其目的是为了说明“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 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的道理。 C.白驴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正面形象,在它身上,既有忍辱负重的勤劳品质,又有敢 于牺牲的献身精神,更有桀骜不驯的反抗精神。 D.为了勾画白驴的形象,作者将白驴与不辨是非、荒唐昏庸的“镇阳帅”,与无知妄测、 随声附和的“众人”,与胆小怕事的“属某”分别进行了对比,写出白驴的胆识和斗争精神。 15.断句和翻译。 (1)请用“/”线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 也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 译文: ②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四)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 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 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 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 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 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 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 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 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 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 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鸢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 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 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亡:逃亡 B.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灭口:杀死 C.太子避席而请 避:离开 D.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却:后退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樊将军亡秦之燕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①谓其太傅鞫武曰②其孰能讥之乎 C.①然后乃可图也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①光不敢以乏国事也②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1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太子丹重视贤士的一组是() ①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②避席而请③心悟然,恐不能须臾 ④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⑤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⑥愿因先生得交于 荆轲,可乎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⑤⑥ D.④③⑤ 1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 奴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B.太子知道有位田光先生,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因此就请他并和他商量国家大事 C.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并拒绝了太傅将他送往匈奴的主张 D.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 田光觉得自己已老,无能为力,就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3)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五) 王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 之役,帝问于众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日:“责在元帅。”帝怒日:“司马欲委罪 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 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 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辄到墓曰:“裒 在此。”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 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者,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知旧 有致遺者,皆不受。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 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屬,送所役生到 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牢旁,磬折而立,云: “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因执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表知名裒独以为影自达拔而友之男女惫始失便共许为婚。彦后为西夷 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妺皆
出见田光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 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 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 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亡:逃亡 B.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灭口: 杀死 C.太子避.席而请 避:离开 D.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却:后退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樊将军亡秦之.燕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①谓其.太傅鞫武曰 ②其.孰能讥之乎 C.①然后乃.可图也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①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②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1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太子丹重视贤士的一组是( ) ①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 ②避席而请 ③心惛然,恐不能须臾 ④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⑤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⑥愿因先生得交于 荆轲,可乎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④③⑤ 1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 奴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B.太子知道有位田光先生,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因此就请他并和他商量国家大事。 C.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并拒绝了太傅将他送往匈奴的主张。 D.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 田光觉得自己已老,无能为力,就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3)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五) 王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 之役,帝问于众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日:“责在元帅。”帝怒日:“司马欲委罪 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 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 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辄到墓曰:“裒 在此。”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 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者,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知旧 有致遗者,皆不受。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 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屩,送所役生到 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牢旁,磬折而立,云: “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因.执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彦后为西夷 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