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s区元素 35分值 1考试内容:碱金属、碱土金属单质的性质,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的性质,金 属氢氧化物溶解性和碱性的变化规律。 2考试要求: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第十二章:p区元素 3-5分值 1,考试内容: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 规律。 2.考试要求:掌握p区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第十三章:d区元素 8-10分值 1考试内容:过渡系元素的基本性质,Cr、Mo、Mn、Fe、Co、Ni、Pt、Cu、Ag、Au、Zn Cd、Hg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2.考试要求:掌握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构型特征及其与元素通性的关系:掌握第四周期区元 素氧化态、最高氧化态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稳定性、水和离子以及含氧酸根 颜色等变化规律。 第十四章:铜系与钢系元素 12分值 1考试内容:镧系、铜系元素的性质特点。 2.考试要求:了解镧系、锕系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第十五章:生命元素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不作为考试内容 第十六章环境中常见的无机污染物 不作为考试内容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闭卷:100分钟。 大、考试题型结构及分值分布 选择题:20-25%;判定题:10-15%:填空题:20-30% 简答题:15-20%:计算题:2540% 七、成绩综合评定办法 学生最后总成绩由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到课率10%+课堂表现10%+课后作业10%) +70%考试成绩的总和确定。 21
21 第十一章:s 区元素 3-5 分值 1.考试内容:碱金属、碱土金属单质的性质,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的性质,金 属氢氧化物溶解性和碱性的变化规律。 2.考试要求:掌握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第十二章:p 区元素 3-5 分值 1.考试内容: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 规律。 2.考试要求:掌握 p 区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第十三章:d 区元素 8-10 分值 1.考试内容:过渡系元素的基本性质,Cr、Mo、Mn、Fe、Co、Ni、Pt、Cu、Ag、Au、Zn、 Cd、Hg 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2.考试要求:掌握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构型特征及其与元素通性的关系;掌握第四周期 d 区元 素氧化态、最高氧化态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稳定性、水和离子以及含氧酸根 颜色等变化规律。 第十四章:镧系与锕系元素 1-2 分值 1.考试内容:镧系、锕系元素的性质特点。 2.考试要求:了解镧系、锕系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第十五章:生命元素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不作为考试内容 第十六章 环境中常见的无机污染物 不作为考试内容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闭卷;100 分钟。 六、考试题型结构及分值分布 选择题:20~25%; 判定题:10~15%; 填空题:20~30%; 简答题:15~20%; 计算题:25~40% 七、成绩综合评定办法 学生最后总成绩由平时成绩 30% 平时成绩(到课率 10% + 课堂表现 10% +课后作业 10%) + 70% 考试成绩的总和确定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无机化学》第二版,谢吉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主要参考书: 《基础化学》第三版,胡琴等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14年 执笔人:谭春红系室审核人:肖锡林 22
22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无机化学》第二版,谢吉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 2、主要参考书: 《基础化学》第三版,胡琴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 执笔人:谭春红 系室审核人:肖锡林
《医用物理学A》课程教学大纲 Medical Physics A 课程编号:130703006 学时:56 学分:3.5 适用对象:药学类、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该课程可以支撑能力要求第1、6条的达成。医用物理学是物理学与医学相结合所形成的交 叉学科,是高等医学教有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医用物理学A课程的学习,使药学类、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医学科学所需要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 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医疗卫生、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使药学类、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医学科学所需要的物理基 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独立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创 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在实际的科学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 能力,为后续医学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医疗卫生、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 基本要求:掌握刚体力学和流体力学的的基本原理及其运用、掌握声波、磁场、电场、电 流、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和量子物理基础:了解物理因子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规律。 三、教学内容 绪论 1.基本内容: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医学生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性。 2.教学基本要求 熟悉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了解医学生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难点: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4.教学建议:无 第一章:刚体力学基础 1.基本内容: 23
23 《医用物理学 A》课程教学大纲 Medical Physics A 课程编号:130703006 学时:56 学分:3.5 适用对象:药学类、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该课程可以支撑能力要求第 1、6 条的达成。医用物理学是物理学与医学相结合所形成的交 叉学科,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医用 物理学 A 课程的学习,使药学类、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医学科学所需要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 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医疗卫生、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使药学类、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医学科学所需要的物理基 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独立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创 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在实际的科学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 能力,为后续医学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医疗卫生、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 基本要求:掌握刚体力学和流体力学的的基本原理及其运用、掌握声波、磁场、电场、电 流、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和量子物理基础;了解物理因子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规律。 三、教学内容 绪论 1. 基本内容: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医学生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性。 2. 教学基本要求: 熟悉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了解医学生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性。 3. 教学重点难点: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4. 教学建议:无 第一章:刚体力学基础 1. 基本内容:
刚体运动学;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刚体定轴转动动能定理: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角动 量守恒定律。 2.教学基本要求: 熟悉刚体的概念、影响转动惯量的因素: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及其运用:掌握刚 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3.教学重点难点 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4.教学建议:无 第二章:物体的弹性 1.基本内容: 应变和应力:弹性模量:骨骼和肌肉的力学特性。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描述物体弹性的基本概念:熟悉应力与应变的关系了解骨酪和肌肉的力学特性 3.教学重点难点: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骨骼和肌肉的力学特性。 4.教学建议: 与人体力学性质相联系。 第三章:流体的运动 1.基本内容: 理想流体,稳定流动: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粘性流体的流动:粘性流体的运动规律。 2.教学基本要求: 熟悉理想流体和稳定流动的概念:掌握连续性方程、理想流体伯努利方程和牛顿粘滞定律 及其应用: 理解粘性流体伯努利方程、层流和湍流的概念和香诺数:了解血液的特性、血流速度在血 管中的分布。 3.教学重点难点: 伯努利方程及应用、粘性流体的运动规律 4.教学建议:无 第四章:机械振动 24
24 刚体运动学;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刚体定轴转动动能定理;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角动 量守恒定律。 2. 教学基本要求: 熟悉刚体的概念、影响转动惯量的因素;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及其运用;掌握刚 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3. 教学重点难点: 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4. 教学建议:无 第二章:物体的弹性 1. 基本内容: 应变和应力;弹性模量;骨骼和肌肉的力学特性。 2.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描述物体弹性的基本概念;熟悉应力与应变的关系;了解骨骼和肌肉的力学特性。 3. 教学重点难点: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骨骼和肌肉的力学特性。 4. 教学建议: 与人体力学性质相联系。 第三章:流体的运动 1. 基本内容: 理想流体,稳定流动;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粘性流体的流动;粘性流体的运动规律。 2. 教学基本要求: 熟悉理想流体和稳定流动的概念;掌握连续性方程、理想流体伯努利方程和牛顿粘滞定律 及其应用; 理解粘性流体伯努利方程、层流和湍流的概念和雷诺数;了解血液的特性、血流速度在血 管中的分布。 3. 教学重点难点: 伯努利方程及应用、粘性流体的运动规律。 4. 教学建议:无 第四章:机械振动
1.基本内容: 简诰振动:简诺振动方程:简诰振动的矢量图示法:简诰振动的能量:简谐振动的合成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规律:熟悉简诰振动表达式:了解简谐振动的合成求法。 3.教学重点难点: 简诺振动的基本规律及其表达式、简诰振动表达式。 4.教学建议:无 第五章:机械波 1.基本内容: 机械波的基本概念:简谐波:波的能量:波的干涉:声波:多普勒效应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机械波的传播规律和波函数:熟悉波的干涉现:了解声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声强级和 响度级。 3.教学重点难点: 简谐波的波函数、简谐波的图象。 4.教学建议: 与超声波在医学上的应用相联系。 第六章:静电场 1.基本内容: 电场,电场强度:高斯定理:电势:电偶极子,电偶层:静电场中的电介质:静电场的能 量。 2.教学基本要求: 熟悉场度和电势:掌握静电场的叠加原理、高斯定理:理解静电场与电介质的相互作用规 律。 3.教学重点难点: 电场的叠加原理、高斯定理、静电场与电介质的相互作用规律。 4.教学建议: 与人体心电规律相联系。 第七章:稳恒磁场 25
25 1. 基本内容: 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方程;简谐振动的矢量图示法;简谐振动的能量;简谐振动的合成 2.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规律;熟悉简谐振动表达式;了解简谐振动的合成求法。 3. 教学重点难点: 简谐振动的基本规律及其表达式、简谐振动表达式。 4. 教学建议:无 第五章:机械波 1. 基本内容: 机械波的基本概念;简谐波;波的能量;波的干涉;声波;多普勒效应。 2.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机械波的传播规律和波函数;熟悉波的干涉现;了解声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声强级和 响度级。 3. 教学重点难点: 简谐波的波函数、简谐波的图象。 4. 教学建议: 与超声波在医学上的应用相联系。 第六章:静电场 1. 基本内容: 电场,电场强度;高斯定理;电势;电偶极子,电偶层;静电场中的电介质;静电场的能 量。 2. 教学基本要求: 熟悉场度和电势;掌握静电场的叠加原理、高斯定理;理解静电场与电介质的相互作用规 律。 3. 教学重点难点: 电场的叠加原理、高斯定理、静电场与电介质的相互作用规律。 4. 教学建议: 与人体心电规律相联系。 第七章:稳恒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