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区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结构特征及通性:铬、锰、铁、钴、镍、铜、银、锌、汞等元 素的主要性质及重要离子的鉴别与分离方法。 熟悉铬(Ⅲ)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铬(Ⅲ)的还原性和铬()的氧化性以及铬 酸盐和重铬酸盐的互变性:锰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铁系元素重要化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 性及配位性:铜、银、锌、汞氧化物、氢氧化物及其重要盐类的性质:铜(I)和铜(Ⅱ)、汞 (1)和汞(Ⅱ)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了解d区元素在医学上的应用 3.敦学重点难点: 重点:铬、锰、铁、钴、镍、铜、银、锌、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难点:过度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4.教学建议: 使用多媒体授课。 第十四章:镧系、钢系、稀有气体 1.基本内容 镧系元素,钢系元素,稀有气体 2.敕学基本要求: 了解铜系、钢系元素的性质。 熟悉铜系收缩、锕系收缩及其影响 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镧系、钢系元素的性质,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镧系、钢系元素的性质的变化规律。 4.敕学建议: 使用多媒体授课。 第十五章:生命元素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1.基本内容 生命元素,生命元素的生理功能。 2.敕学基本要求: 了解生命元素的分类和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6
16 掌握 d 区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结构特征及通性;铬、锰、铁、钴、镍、铜、银、锌、汞等元 素的主要性质及重要离子的鉴别与分离方法。 熟悉铬(Ⅲ)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铬(Ⅲ)的还原性和铬(Ⅵ)的氧化性以及铬 酸盐和重铬酸盐的互变性;锰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铁系元素重要化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 性及配位性;铜、银、锌、汞氧化物、氢氧化物及其重要盐类的性质;铜(Ⅰ)和铜(Ⅱ)、汞 (Ⅰ)和汞(Ⅱ)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了解 d 区元素在医学上的应用。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铬、锰、铁、钴、镍、铜、银、锌、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难点: 过度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4. 教学建议: 使用多媒体授课。 第十四章:镧系、锕系、稀有气体 1. 基本内容: 镧系元素,锕系元素,稀有气体。 2.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镧系、锕系元素的性质。 熟悉镧系收缩、锕系收缩及其影响。 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镧系、锕系元素的性质,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 镧系、锕系元素的性质的变化规律。 4. 教学建议: 使用多媒体授课。 第十五章:生命元素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1. 基本内容: 生命元素,生命元素的生理功能。 2.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生命元素的分类和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了解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生物功能以及生命元素过量时的危害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元素的分类及生理功能。 难点: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生物功能 4.教学建议: 使用多媒体授课。 第十大章:环境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污染 1.基本内容 大气中主要无机污染物,地面水主要无机污染物,土壤中的无机污染物。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环境中常见的无机物污染。 了解无机物污染对环境、人类健康及生活的影响。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大气、地面水和土壤中的无机污染物。 难点:无机物污染对环境、人类健康及生活的影响 4.敦学建议: 使用多媒体授课 四、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 课外辅 总学 教学内容 讲课 实验 上机 其他 课外实 备注 1溶液与胶体 4 4 2电解质溶液 沉淀溶解平衡 4缓冲溶液 5化学执力学基础 6化学动力学基础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4 8原千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4 4 9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10配位化合物 4 11s区元素 12p区元素
17 了解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生物功能以及生命元素过量时的危害。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元素的分类及生理功能。 难点: 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生物功能。 4. 教学建议: 使用多媒体授课。 第十六章:环境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污染 1. 基本内容: 大气中主要无机污染物,地面水主要无机污染物,土壤中的无机污染物。 2.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环境中常见的无机物污染。 了解无机物污染对环境、人类健康及生活的影响。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大气、地面水和土壤中的无机污染物。 难点: 无机物污染对环境、人类健康及生活的影响。 4. 教学建议: 使用多媒体授课 四、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 序 号 教学内容 总学 时 其 中 课外辅 导/ 课外实 践 备 注 讲课 实验 上机 其他 1 溶液与胶体 4 4 2 电解质溶液 4 4 3 沉淀溶解平衡 4 4 4 缓冲溶液 3 3 5 化学热力学基础 6 6 6 化学动力学基础 6 6 7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4 4 8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4 4 9 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6 6 10 配位化合物 4 4 11 s 区元素 2 2 12 p 区元素 4 4
13d区元素 44 14 镧系、钢系、稀有气体1 1 15 生命元素及其在生物体 0 内的作用 自学 16 环境中常见的无机化合 物污染 0 自学 (表格内容为五号楷体】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大、实验实践内容 见《无机化学D》课程实验大纲 七、考核方式: 见《无机化学D》课程考试大纲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无机化学》第二版,谢吉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主要参考书: 《基础化学》第三版,胡琴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九、教政说明及其他:(没有请填写无) 无。 执笔人:谭春红系室审核人:肖锡林 18
18 13 d 区元素 4 4 14 镧系、锕系、稀有气体 1 1 15 生命元素及其在生物体 内的作用 0 自学 16 环境中常见的无机化合 物污染 0 自学 (表格内容为五号楷体)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无 六、实验/实践内容: 见《无机化学 D》课程实验大纲 七、考核方式: 见《无机化学 D》课程考试大纲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无机化学》第二版,谢吉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 2、主要参考书: 《基础化学》第三版,胡琴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 九、教改说明及其他:(没有请填写无) 无。 执笔人:谭春红 系室审核人:肖锡林
《无机化学D》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130805048 总学时数:5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6学时,实验或实践教学0学时) 学分:35学分 一、考试对象 修完本课程所规定的各专业学生。 二、考试目的 本课程考试目的是是使学生了解现代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必要的化学基本知识和 定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考试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溶 液的性质、化学平衡及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溶液和胶体5-8分值 1,考试内容: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分数、摩尔分数的概念及相互换算,稀溶液的 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降低和渗透压力四个依数性和变化规律:溶胶的光学性质、动 力学性质和电学性质:影响溶胶聚沉的因素。 2.考试要求:能进行溶液各种组成标度之间的换算,稀溶液依数性的判断,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 5-8分值 1考试内容: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及有关计算,酸碱理论。 2.考试要求:能进行弱酸弱碱有关pH的计算;考察影响pH的因素 第三章:沉淀溶解平衡 10-15分值 1考试内容:溶度积规则及有关计算:稀释效应、同离子效应、盐效应及对弱电解质的电离 平衡的影响:溶度积Kp,溶度积规则。 2.考试要求:能进行溶度积与溶解度相互运算,能进行沉淀反应的相关计算。 了解:分步沉淀及转化。 第四章:缓冲溶液 5-8分值 1.考试内容: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pH值计算近似公式。 19
19 《无机化学 D》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130805048 总学时数:56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56 学时,实验或实践教学 0 学时) 学分:3.5 学分 一、考试对象 修完本课程所规定的各专业学生。 二、考试目的 本课程考试目的是是使学生了解现代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必要的化学基本知识和一 定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考试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溶 液的性质、化学平衡及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溶液和胶体 5-8 分值 1.考试内容: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分数、摩尔分数的概念及相互换算,稀溶液的 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降低和渗透压力四个依数性和变化规律;溶胶的光学性质、动 力学性质和电学性质;影响溶胶聚沉的因素。 2.考试要求:能进行溶液各种组成标度之间的换算,稀溶液依数性的判断。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 5-8 分值 1.考试内容: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及有关计算,酸碱理论。 2.考试要求:能进行弱酸弱碱有关 pH 的计算;考察影响 pH 的因素。 第三章:沉淀溶解平衡 10-15 分值 1.考试内容:溶度积规则及有关计算;稀释效应、同离子效应、盐效应及对弱电解质的电离 平衡的影响;溶度积 Ksp,溶度积规则。 2.考试要求:能进行溶度积与溶解度相互运算,能进行沉淀反应的相关计算。 了解:分步沉淀及转化。 第四章:缓冲溶液 5-8 分值 1.考试内容: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pH 值计算近似公式
2.考试要求:能进行缓冲溶液有关pH的计算,考察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8-10分值 1考试内容:状态函数的概念,反应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Gm的计算:化学反应的方向 的判定:平衡常数的写法:化学平衡的移动: 2.考试要求:进行化学反应的方向的判定、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第六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8-10分值 1考试内容:反应速率的意义及速率方程表达式:浓度、温度与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 响,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2.考试要求:运用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判定浓度、温度与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七章: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8-10分值 1.考试内容: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原电池的表达方式,电极电势及其影响因素,判断氧化 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及平衡常数的计算,Nernst方程的应用,元素电势图 的应用。 2.考试要求:原电池的写法,能判断标准态下和非标准状态下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己经进 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的判定及平衡常数的计算。 第八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5-8分值 1.考试内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排布式和轨道式的书写,量子数概念及取值规 则,元素性质的周期性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考试要求:能进行电子排布式和轨道式的书写,能根据元素的电子组态确定它在元素周期 表中的位置,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第九章: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10-15分值 1考试内容:共价键的特征,杂化轨道理论,常见分子的构型,分子间力(取向力、诱导力、 色散力)和氢键。 2.考试要求:能用杂化轨道理论判定常见分子构型,能判定分子间力及氢键,以及对物理性 质的影响。 第十章:配位化合物 10-15分值 1,考试内容: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方法,配合物分子构型的判定, 配位平衡移动的主要因素及相关计算 2.考试要求:能进行配合物的命名及书写,常见配合物分子构型,以及配位平衡的相关计算。 20
20 2.考试要求:能进行缓冲溶液有关 pH 的计算,考察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8-10 分值 1.考试内容:状态函数的概念,反应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ΔrGm的计算;化学反应的方向 的判定;平衡常数的写法;化学平衡的移动; 2.考试要求:进行化学反应的方向的判定、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第六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8-10 分值 1.考试内容:反应速率的意义及速率方程表达式;浓度、温度与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 响,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2.考试要求:运用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判定浓度、温度与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七章: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8-10 分值 1.考试内容: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原电池的表达方式,电极电势及其影响因素,判断氧化 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及平衡常数的计算,Nernst 方程的应用,元素电势图 的应用。 2.考试要求:原电池的写法,能判断标准态下和非标准状态下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已经进 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的判定及平衡常数的计算。 第八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5-8 分值 1.考试内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排布式和轨道式的书写,量子数概念及取值规 则,元素性质的周期性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考试要求:能进行电子排布式和轨道式的书写,能根据元素的电子组态确定它在元素周期 表中的位置,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第九章: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10-15 分值 1.考试内容:共价键的特征,杂化轨道理论,常见分子的构型,分子间力(取向力、诱导力、 色散力)和氢键。 2.考试要求:能用杂化轨道理论判定常见分子构型,能判定分子间力及氢键,以及对物理性 质的影响。 第十章:配位化合物 10-15 分值 1.考试内容: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方法,配合物分子构型的判定, 配位平衡移动的主要因素及相关计算 2.考试要求:能进行配合物的命名及书写,常见配合物分子构型,以及配位平衡的相关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