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8150024 课程名称:现代经济学 英文名称:Labor 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统计学等 二、课程简介 《现代经济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经济类专业均将《现 代经济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主要讲授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技能,使 学生学会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现象与问题,以适应经济管理工作 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今后更好地从事本职工作和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奥 定良好的基础。 《现代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继续和深化,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 可以在更广阔、更深入的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经济学关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观点 和政策。该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内容极为广泛而深度有限。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 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系统 地学习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化、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动、生产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化、 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和变化、一般均衡过程以及福利经济等问题,并进而说明社会资 源如何实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这一核心问题,从而能够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
1 《现代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8150024 课程名称:现代经济学 英文名称:Labor 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 48 学 分: 3 适用对象: 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统计学等 二、课程简介 《现代经济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经济类专业均将《现 代经济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主要讲授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技能,使 学生学会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现象与问题,以适应经济管理工作 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今后更好地从事本职工作和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奠 定良好的基础。 《现代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继续和深化,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 可以在更广阔、更深入的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经济学关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观点 和政策。该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内容极为广泛而深度有限。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 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系统 地学习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化、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动、生产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化、 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和变化、一般均衡过程以及福利经济等问题,并进而说明社会资 源如何实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这一核心问题,从而能够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
问题,并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提供可用 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了解本课程在解决资源配置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理解本课程理论知识和 经济实践的关系。 (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培养学生解释和分析经济现象的基本能力。 2
2 问题,并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提供可用 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了解本课程在解决资源配置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理解本课程理论知识和 经济实践的关系。 (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培养学生解释和分析经济现象的基本能力
一、引论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从而 正确认识和对待西方经济学。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第三节正确认识和对待西方经济学 第四节有关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几点建议 重点与难点: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问题及方法。 课程思政:西方经济学具有科学属性,对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参 考借鉴作用。但也要意识到它将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抽离,强调人与物的在 稀缺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一般生产关系,易产生片面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领学生正 确理解“理性人假设”,思考“人性假设和人性判断”的区别,应将个人追求与社会 价值认可相互结合,向同一方向努力奋斗,这才能使得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和美好。 (三)思考与实贱 什么是理性人假定?人类历史上的资源配置方式有哪几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 二、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目的与要求 介绍基于买方行为的需求和基于卖方行为的供给这两个概念,以及在市场上由买 卖双方的供求行为相互作用决定的均衡价格理论。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需求
3 一、引论 (一) 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从而 正确认识和对待西方经济学。 (二)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第三节 正确认识和对待西方经济学 第四节 有关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几点建议 重点与难点: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问题及方法。 课程思政:西方经济学具有科学属性,对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参 考借鉴作用。但也要意识到它将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抽离,强调人与物的在 稀缺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一般生产关系,易产生片面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领学生正 确理解“理性人假设”,思考“人性假设和人性判断”的区别,应将个人追求与社会 价值认可相互结合,向同一方向努力奋斗,这才能使得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和美好。 (三)思考与实践 什么是理性人假定?人类历史上的资源配置方式有哪几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二、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目的与要求 介绍基于买方行为的需求和基于卖方行为的供给这两个概念,以及在市场上由买 卖双方的供求行为相互作用决定的均衡价格理论。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需求
第三节供给 第四节均衡价格 第五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六节运用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事例 重点与难点:需求、供给和价格对经济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以及经济社会的资源配 课程思政:运用需求的价格弹性原理解释谷贱伤农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可采取哪些 措施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三)思考与实践 均衡价格的形成以及均衡价格的变动?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三、消费者选择 (一)目的与要求 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并从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需 求曲线。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效用论概述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第四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第五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六节市场需求曲线 重点与难点: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课程思政:从效用最大化理论的角度,了解消费心理面面观、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 者,从而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 第三节 供给 第四节 均衡价格 第五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六节 运用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事例 重点与难点:需求、供给和价格对经济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以及经济社会的资源配 置。 课程思政:运用需求的价格弹性原理解释谷贱伤农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可采取哪些 措施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三)思考与实践 均衡价格的形成以及均衡价格的变动?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三、消费者选择 (一)目的与要求 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并从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需 求曲线。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 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第四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第五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六节 市场需求曲线 重点与难点: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课程思政:从效用最大化理论的角度,了解消费心理面面观、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 者,从而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思考与实践 使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分析春晚危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四、生产技术 (一)目的与要求 从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供给曲线。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厂商和生产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短期生产函数 第三节长期生产函数 重点与难点:短期生产技术规律及不同生产阶段的特点。 课程思政: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查询资料、发表观点、参与讨论的过程,激发学生 们主动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意识。 (三)思考与实践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对经济现实有哪些启示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五、成本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由生产技术决定的厂商的生产成本。 5
5 (三)思考与实践 使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分析春晚危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四、生产技术 (一)目的与要求 从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供给曲线。 (二)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 厂商和生产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重点与难点:短期生产技术规律及不同生产阶段的特点。 课程思政: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查询资料、发表观点、参与讨论的过程,激发学生 们主动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意识。 (三)思考与实践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对经济现实有哪些启示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五、成本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由生产技术决定的厂商的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