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语文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9.5 、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们正面临一个膨食化的阅读时代。时代所能挤出的一点点脑汁,多陷入学 理的臃肿系统中 ,多少 的繁文,一旦脱去了泡沫,真实有用的信息大概仅 几十字或一句话 A.毋庸置喙不能自己洋洋万言B.毋庸讳言不能自己鸿篇巨制 C.毋庸置喙不能自拔鸿篇巨制D.毋庸讳言不能自拔洋洋万言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保护湿地的众多标题和字眼中,我只看到“保护”湿地,而始终未见“敬畏”湿地: ①当保护湿地的动作和欣赏、敬畏的情感牵手时 ②在精神上却对湿地无动于衷 ③我只看到湿地对于人类安全重要性的列举 ④这样的保护才真正深入人心 ⑤而始终未见对湿地的生命审美 ⑥人类的关切只是出于利己的安保考虑 A.③②⑥⑤①④B.③⑤⑥②①④C.⑥②①④3⑤D.⑥⑤④①③② 3.下列两段文字中都包含的意蕴是(3分)() ①浪迹天涯的游子最终又会思念故土,并在自己的茅屋内,在妻子的怀抱里,在儿女们 的簇拥下,在为维持生计的忙碌操劳中,找到他在广大的世界上不曾寻得的快乐 歌德(德国) ②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知道把 一家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浸透在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中 一德莱塞(美国) A.和睦的家庭氛围能培养人美好的天性B.游子走到天涯也终会思念故土和亲人 C.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带给人幸福快乐D.家庭是这世界上最温柔最甜蜜的地方 下列括号中对联用途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种杏成林,怀仁益寿(医院联)滋兰树蕙,种李栽桃(花店联) B.落处惊风雨,挥来泣鬼神(笔店联)看书狂欲脱,得志喜频弹(帽店联) C.鹤影随云杳,鹃声带月寒(挽联)大椿常不老,丛桂最宜秋(寿联) D.一联佳句随流水,百合香车动画桥(婚联)与阶前兰桂齐芳,应堂上椿萓并茂 (宅第联)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上赵阁老书 (明)归有光
2019 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语 文 (满分 16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019.5 一、 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________,我们正面临一个膨食化的阅读时代。时代所能挤出的一点点脑汁,多陷入学 理的臃肿系统中________,多少________的繁文,一旦脱去了泡沫,真实有用的信息大概仅 几十字或一句话。 A. 毋庸置喙 不能自己 洋洋万言 B. 毋庸讳言 不能自己 鸿篇巨制 C. 毋庸置喙 不能自拔 鸿篇巨制 D. 毋庸讳言 不能自拔 洋洋万言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在保护湿地的众多标题和字眼中,我只看到“保护”湿地,而始终未见“敬畏”湿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当保护湿地的动作和欣赏、敬畏的情感牵手时 ②在精神上却对湿地无动于衷 ③我只看到湿地对于人类安全重要性的列举 ④这样的保护才真正深入人心 ⑤而始终未见对湿地的生命审美 ⑥人类的关切只是出于利己的安保考虑 A. ③②⑥⑤①④ B. ③⑤⑥②①④ C. ⑥②①④③⑤ D. ⑥⑤④①③② 3. 下列两段文字中都包含的意蕴是(3 分)( ) ①浪迹天涯的游子最终又会思念故土,并在自己的茅屋内,在妻子的怀抱里,在儿女们 的簇拥下,在为维持生计的忙碌操劳中,找到他在广大的世界上不曾寻得的快乐。 ——歌德(德国) ②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知道把 一家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浸透在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中。 ——德莱塞(美国) A. 和睦的家庭氛围能培养人美好的天性 B. 游子走到天涯也终会思念故土和亲人 C. 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带给人幸福快乐 D. 家庭是这世界上最温柔最甜蜜的地方 4. 下列括号中对联用途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 种杏成林,怀仁益寿 (医院联) 滋兰树蕙,种李栽桃 (花店联) B. 落处惊风雨,挥来泣鬼神 (笔店联) 看书狂欲脱,得志喜频弹 (帽店联) C. 鹤影随云杳,鹃声带月寒 (挽联) 大椿常不老,丛桂最宜秋 (寿联) D. 一联佳句随流水,百合香车动画桥 (婚联) 与阶前兰桂齐芳,应堂上椿萱并茂 (宅第联) 二、 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上赵阁老书 (明)归有光
有光自应举,连蹇不遇。常恨生当太平之盛,徒抱无穷之志,而年往岁徂,茕然无所向 往。时张文隐公知之,时时称之于人。张公垂殁,以不能荐达为恨。然有光尝侍于公,间闻 公论当世之士,独亟称明公,谓不惟于文章绝出,他时为国家建弘业者,终有赖焉。有光之 乡人在明公门下者,亦颇言鄙人姓名,为明公之所垂记。虽以文隐公之故,然士固有相知者, 则有不待付授言语相属而相契舍者矣。 会明公忤时宰,屏居西蜀者十年。有光始获举进士,在京师,思明公而不可见。徒念岷、 峨之高,江水之长,怅然而叹。幸与明公生同时,而顾无由一见;以为今世则已矣,徒若读 书而慕古人于百世之下。既而为吏越中,明公始复登朝。及入觐,以为可以得见矣,而明公 又以南迈。有光时尚在京师。一日,天子忽出手诏,还明公于朝。是时海内之士试都下者四 五千人,皆叹天子之明圣能知人如此;明公能自结于天子之知如此。有光又私自喜:道之将 行也,文隐公之知人不谬也;有光之羁穷,得所依归也。当是时,官程迫促,又不能迎拜明 公于马首。 昨春自越还,遇瞿文懿公于乡,言入朝时,与明公尝以鄙人为荐,有惑于流言者,从中 毁之,瞿公因言今世荐士之难:“吾与赵公知子深矣,力足以荐士矣,尚格而不行!”语毕, 黯然不乐者久之。 今所以复有言者,以往年为吏,差知自爱,亦自谓能使鳏寡孤独不失其所。顾不惟劳效 不得上闻,而持衡之人,用一人之言,格天下之士。使士之有志不负朝廷、为生民计者,徒 以不能诡随趋附,横被中伤,乃令腌蔽殁世而不见。使后之欲为循良者以为戒。何以厚天下 风俗,而返汉代长者之风?此尤可痛也 兹者天子特以明公为相,复改任铨部,诏旨皆从中出。天下想望丰采,士莫不鼓舞踊跃 自矜奋。有光自度已无用于世,而区区所见如此,略为明公陈之,非为一身之进退也。若身 进退,则在明公而已矣。君子伸于知己而诎于不知己,是以冒渎而忘其僭越焉。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独亟称明公 亟:屡次 B.有光之羁穷 羁:漂泊 C.格天下之士 格:阻止 D.士莫不鼓舞踊跃自矜奋矜:庄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文隐公非常赏识作者,直到去世时,张文隐公还遗憾自己未能向朝廷推荐引进作者 B.作者到京城赶考时,因赵阁老已去西蜀,作者只能怀想他如岷山、峨山般的高风亮节 C.作者在越中做官时赵阁老回朝任职,作者进京朝觐时赵阁老又南行,两人终未能相见 D.赵阁老先任宰相,又改任铨部,皇帝的诏书从该部门发出,天下学子都仰慕他的丰采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光之乡人在明公门下者,亦颇言鄙人姓名,为明公之所垂记。(5分) (2)今所以复有言者,以往年为吏,差知自爱,亦自谓能使鳏寡孤独不失其所。(5分) 作者写信给赵阁老的目的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有光自应举,连蹇不遇。常恨生当太平之盛,徒抱无穷之志,而年往岁徂,茕然无所向 往。时张文隐公知之,时时称之于人。张公垂殁,以不能荐达为恨。然有光尝侍于公,间闻 公论当世之士,独亟.称明公,谓不惟于文章绝出,他时为国家建弘业者,终有赖焉。有光之 乡人在明公门下者,亦颇言鄙人姓名,为明公之所垂记。虽以文隐公之故,然士固有相知者, 则有不待付授言语相属而相契舍者矣。 会明公忤时宰,屏居西蜀者十年。有光始获举进士,在京师,思明公而不可见。徒念岷、 峨之高,江水之长,怅然而叹。幸与明公生同时,而顾无由一见;以为今世则已矣,徒若读 书而慕古人于百世之下。既而为吏越中,明公始复登朝。及入觐,以为可以得见矣,而明公 又以南迈。有光时尚在京师。一日,天子忽出手诏,还明公于朝。是时海内之士试都下者四 五千人,皆叹天子之明圣能知人如此;明公能自结于天子之知如此。有光又私自喜:道之将 行也,文隐公之知人不谬也;有光之羁.穷,得所依归也。当是时,官程迫促,又不能迎拜明 公于马首。 昨春自越还,遇瞿文懿公于乡,言入朝时,与明公尝以鄙人为荐,有惑于流言者,从中 毁之,瞿公因言今世荐士之难:“吾与赵公知子深矣,力足以荐士矣,尚格而不行!”语毕, 黯然不乐者久之。 今所以复有言者,以往年为吏,差知自爱,亦自谓能使鳏寡孤独不失其所。顾不惟劳效 不得上闻,而持衡之人,用一人之言,格.天下之士。使士之有志不负朝廷、为生民计者,徒 以不能诡随趋附,横被中伤,乃令晻蔽殁世而不见。使后之欲为循良者以为戒。何以厚天下 风俗,而返汉代长者之风?此尤可痛也。 兹者天子特以明公为相,复改任铨部,诏旨皆从中出。天下想望丰采,士莫不鼓舞踊跃 自矜.奋。有光自度已无用于世,而区区所见如此,略为明公陈之,非为一身之进退也。若身 之进退,则在明公而已矣。君子伸于知己而诎于不知己,是以冒渎而忘其僭越焉。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独亟.称明公 亟:屡次 B. 有光之羁.穷 羁:漂泊 C. 格.天下之士 格:阻止 D. 士莫不鼓舞踊跃自矜.奋 矜:庄重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张文隐公非常赏识作者,直到去世时,张文隐公还遗憾自己未能向朝廷推荐引进作者。 B. 作者到京城赶考时,因赵阁老已去西蜀,作者只能怀想他如岷山、峨山般的高风亮节。 C. 作者在越中做官时赵阁老回朝任职,作者进京朝觐时赵阁老又南行,两人终未能相见。 D. 赵阁老先任宰相,又改任铨部,皇帝的诏书从该部门发出,天下学子都仰慕他的丰采。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有光之乡人在明公门下者,亦颇言鄙人姓名,为明公之所垂记。(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今所以复有言者,以往年为吏,差知自爱,亦自谓能使鳏寡孤独不失其所。(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作者写信给赵阁老的目的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思佳容题周草窗武林旧事① 张炎 梦里瞢腾说梦华。莺莺燕燕已天涯。蕉中覆处应无鹿,汉上从来不见花。 今古事,古今嗟。西湖流水响琵琶,铜驼烟雨栖芳草,休向江南问故家 【注】①周草窗,张炎好友。《武林旧事》是其在宋亡后所写的一本笔记,记载了南宋 百余年间临安的风土人情。②《列子·周穆王》载,郑人击毙一头鹿,藏到蕉叶下,后来去 找却忘记了地方,以为是一场梦。③《韩诗外传》载,周人在汉上与二神女交谈,神女解佩 赠珠而去,不料刚走数步,珠与二神女皆不见踪影。 9.有学者认为该词“平淡中见出悲愤”,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5分) 10.简要赏析“铜驼烟雨栖芳草”和“休向江南问故家”两句的表达效果。(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l.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皇览揆余初度兮, (屈原《离骚》) 2)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咏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4)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曾子曰 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8)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偷马贼 艾芜 半夜过后,隔壁店里一些过夜的马夫,忽地吵闹起来,原因是打失一匹马。不久又听见 说:马已找回来了,贼却在山那面躺着。大家都一时嚷着高兴的声音。 这事我没兴趣,便一直睡我的。可是,我的店老板却来掀醒了我。他一面搂着披起的衣 衫,一面小声向我说 你去看看吧,不晓得哪个倒了楣,说不定就是老邓……唔,不管他是哪一个,你把这 药给他,止止痛也好。”随即将一个小纸包递给我。他的心肠倒并不见得怎样好,平日一个 落难的向他求乞,他只道:“去你的吧,我这里开店子,不是善堂!”目前他这样好善的举动, 就不免使我颇为奇异 天空没有月,到处现着密密麻麻的星点。我慢慢爬上山坡。一路伏在暗中的丛莽,轻拂 着小风,凉凉的,有些润湿,且杂着各样树叶的味道 差不多找到了天亮,草丛中有人叫我。等我从他鼻血模糊的脸上认出到底是谁时,我吃 惊得了不得。原来他并不是我们意料中的偷马贼,却是常常看见的老三,一个矮小个子,又 瘦又黄,风都吹得倒的家伙。 这时他见了我,现出很急迫的样子,问我道:“他们都知道了吗?
三、 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9~10 题。 思佳客·题周草窗武林旧事① 张 炎 梦里瞢腾说梦华。莺莺燕燕已天涯。蕉中覆处应无鹿②,汉上从来不见花③。 今古事,古今嗟。西湖流水响琵琶,铜驼烟雨栖芳草,休向江南问故家。 【注】① 周草窗,张炎好友。《武林旧事》是其在宋亡后所写的一本笔记,记载了南宋 百余年间临安的风土人情。② 《列子·周穆王》载,郑人击毙一头鹿,藏到蕉叶下,后来去 找却忘记了地方,以为是一场梦。③ 《韩诗外传》载,周人在汉上与二神女交谈,神女解佩 赠珠而去,不料刚走数步,珠与二神女皆不见踪影。 9. 有学者认为该词“平淡中见出悲愤”,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简要赏析“铜驼烟雨栖芳草”和“休向江南问故家”两句的表达效果。(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 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 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3) 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4) 乱石穿空,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6) 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 曾子曰:“________,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8)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________。(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4 题。 偷马贼 艾芜 半夜过后,隔壁店里一些过夜的马夫,忽地吵闹起来,原因是打失一匹马。不久又听见 说:马已找回来了,贼却在山那面躺着。大家都一时嚷着高兴的声音。 这事我没兴趣,便一直睡我的。可是,我的店老板却来掀醒了我。他一面搂着披起的衣 衫,一面小声向我说: “你去看看吧,不晓得哪个倒了楣,说不定就是老邓……唔,不管他是哪一个,你把这 药给他,止止痛也好。”随即将一个小纸包递给我。他的心肠倒并不见得怎样好,平日一个 落难的向他求乞,他只道:“去你的吧,我这里开店子,不是善堂!”目前他这样好善的举动, 就不免使我颇为奇异。 天空没有月,到处现着密密麻麻的星点。我慢慢爬上山坡。一路伏在暗中的丛莽,轻拂 着小风,凉凉的,有些润湿,且杂着各样树叶的味道。 差不多找到了天亮,草丛中有人叫我。等我从他鼻血模糊的脸上认出到底是谁时,我吃 惊得了不得。原来他并不是我们意料中的偷马贼,却是常常看见的老三,一个矮小个子,又 瘦又黄,风都吹得倒的家伙。 这时他见了我,现出很急迫的样子,问我道:“他们都知道了吗?
什么?” 我偷马的事哪。” 他现着十分嗔怪的神情。我就随口说道:“这怎么不知道?不知道,我怎会来呢?” 他才闭一闭眼睛,满足地抒一口气,好像刚完成一件大事似的 他接着药,不马上擦,又问我道:“他们说我什么没有?” “说你?没有!大家只晓得一个偷马的倒了楣就是。” “怎么?那些马哥头连我老三都不认得么?” 他脸上现出失望和不快的气色。 他咬着牙齿,忍着痛,竭力做出一个偷马贼的英雄样子。但话声却是破碎的,令人觉得 加倍可怜,亦复可笑 你为什么要干这样的事呢?…听我劝,养好伤,去做点正经事吧……偷马!不是你 我干的呀! 他听见我这番话,便笑了一笑,略带讥刺的口气说道:“噗,什么是正经事呀?……·你看 口米汤吃的,嘿,这就是要做正经事的好报应!〃·一丝丝气了,我敢打赌,也没人给你 我怎么样?一向不是饿得皮包骨了么?你倒在路上, 他的话倒有几分道理,但他的神情却激怒了我,便没好声好气地驳他道:“你要是一直这 样干下去,包你还有拳头吃的。你看看你自家吧!瘦骨朗筋的,经得起几回打?” 他竭力微笑着,现出诚恳的样子。“我请问你,是你老板叫你拿药来的吧?他为啥要这 样讨好呢?黑更半夜也叫你来?……我告诉你,就是因为这里有个偷马贼呀!如果是什么抬 滑竿的,他肯管这笔闲账么?” 我见他太高兴,心里起着反感,便冷冷地说道:“我觉得,一个偷马贼应该硬朗,结实, 个子高大……像你是不行的!” 他一点也不生气,只是微笑道:“你说得对!……可是,我会再干第二次么?” 他顺手搔一搔头,乏力地笑着:“我问你,老邓、大老杨他们,在你们店子里又吃又喝 会过账没有?……原因在哪里呢?……这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偷马贼处处可以逞狠 这一来,我如梦初醒,明白我老板的善举了。同时,却又不服老三这种先知一般的神气, 便抵一抵他的肋巴骨 处处逞狠?为什么你又挨打了? “不是那样说呀!”他略微窘迫地笑,“俗话说得好,人多为强,狗多为王。我一个人, 怎么能敌住那许多牛呢?要是我也人多,那就开抢了,还用得着偷?就该改成抢马贼了,嘿 嘿。”他又拿手摸一摸他的衣襟口。 随后,他见我沉默着,就自言自语地,现出盘算的神气 你想想我们这辈子人,一落下娘胎,就连针尖大的地方也没有。……妈的,这世道简 直岩石一样,总是容不下你我干鸡子!……你想,我该怎么样呢?那还消说,只要裂出一条 逢,我就要钻进去。我呢,你看三分不像人,七分不像鬼。可是,从明天起,在这几百里内 吃吃喝喝,谁敢不赊我老三的账呢?这就是我老三寻着一条裂缝,钻进去了。” 好的,你钻进去了。一旦人家把裂缝补好,那你又怎么办呢?” 补好?那一定要把它捶得更开些,更宽些!”他突然现出狞恶的样子。 这时,我蓦地感到这个弱小人物的高傲了。我蹲在他的身边,替他擦药,还对他有些同 情,现在才觉得,在他身上升腾起了强烈的争生存的欢乐感情,是用不着任何人的怜悯的 后来,等我要离开这个山谷时,他已吃得油光满面,变成矮壮的汉子了,并且常常骑在 没鞍子的马上,往来山中。对我也不再称老哥,只轻佻地叫道 “老弟,老蹲在一个地方,会发霉呀!去找找裂缝吧!
“什么?” “我偷马的事哪。” 他现着十分嗔怪的神情。我就随口说道:“这怎么不知道?不知道,我怎会来呢?” 他才闭一闭眼睛,满足地抒一口气,好像刚完成一件大事似的。 他接着药,不马上擦,又问我道:“他们说我什么没有?” “说你?没有!大家只晓得一个偷马的倒了楣就是。” “怎么?那些马哥头连我老三都不认得么?” 他脸上现出失望和不快的气色。 他咬着牙齿,忍着痛,竭力做出一个偷马贼的英雄样子。但话声却是破碎的,令人觉得 加倍可怜,亦复可笑。 “你为什么要干这样的事呢?……听我劝,养好伤,去做点正经事吧……偷马!不是你 我干的呀!” 他听见我这番话,便笑了一笑,略带讥刺的口气说道:“噗,什么是正经事呀?……你看 我怎么样?一向不是饿得皮包骨了么?你倒在路上,一丝丝气了,我敢打赌,也没人给你一 口米汤吃的,嘿,这就是要做正经事的好报应!” 他的话倒有几分道理,但他的神情却激怒了我,便没好声好气地驳他道:“你要是一直这 样干下去,包你还有拳头吃的。你看看你自家吧!瘦骨朗筋的,经得起几回打?” 他竭力微笑着,现出诚恳的样子。“我请问你,是你老板叫你拿药来的吧?他为啥要这 样讨好呢?黑更半夜也叫你来?……我告诉你,就是因为这里有个偷马贼呀!如果是什么抬 滑竿的,他肯管这笔闲账么?” 我见他太高兴,心里起着反感,便冷冷地说道:“我觉得,一个偷马贼应该硬朗,结实, 个子高大……像你是不行的!” 他一点也不生气,只是微笑道:“你说得对!……可是,我会再干第二次么?” 他顺手搔一搔头,乏力地笑着:“我问你,老邓、大老杨他们,在你们店子里又吃又喝 会过账没有?……原因在哪里呢?……这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偷马贼处处可以逞狠 呢?” 这一来,我如梦初醒,明白我老板的善举了。同时,却又不服老三这种先知一般的神气, 便抵一抵他的肋巴骨。 “处处逞狠?为什么你又挨打了?” “不是那样说呀!”他略微窘迫地笑,“俗话说得好,人多为强,狗多为王。我一个人, 怎么能敌住那许多牛呢?要是我也人多,那就开抢了,还用得着偷?就该改成抢马贼了,嘿 嘿。”他又拿手摸一摸他的衣襟口。 随后,他见我沉默着,就自言自语地,现出盘算的神气。 “你想想我们这辈子人,一落下娘胎,就连针尖大的地方也没有。……妈的,这世道简 直岩石一样,总是容不下你我干鸡子!……你想,我该怎么样呢?那还消说,只要裂出一条 缝,我就要钻进去。我呢,你看三分不像人,七分不像鬼。可是,从明天起,在这几百里内, 吃吃喝喝,谁敢不赊我老三的账呢?这就是我老三寻着一条裂缝,钻进去了。” “好的,你钻进去了。一旦人家把裂缝补好,那你又怎么办呢?” “补好?那一定要把它捶得更开些,更宽些!”他突然现出狞恶的样子。 这时,我蓦地感到这个弱小人物的高傲了。我蹲在他的身边,替他擦药,还对他有些同 情,现在才觉得,在他身上升腾起了强烈的争生存的欢乐感情,是用不着任何人的怜悯的。 后来,等我要离开这个山谷时,他已吃得油光满面,变成矮壮的汉子了,并且常常骑在 没鞍子的马上,往来山中。对我也不再称老哥,只轻佻地叫道: “老弟,老蹲在一个地方,会发霉呀!去找找裂缝吧!
(原载1936年6月29日《大公报文艺》,有删节)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店老板叫“我”送药给偷马贼的情节,表现了他对偷马贼的畏惧,为老三通过做偷马 贼成功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埋下伏笔 B.小说中老三被打后的惨状和日后的油光满面,“我”对他的怜悯和他的洋洋得意都形 成巨大的反差,具有强烈的艺术张力 C.老三信奉“钻裂缝”的哲学,就是面对生活的困境,不与其正面抗争,先钻进“裂缝” 躲避,等形势变化之后再谋求改变。 D.老三做偷马贼,不但不掩饰,还惟恐别人不知道:被别人知道后他反而活得更滋润。 老三这一形象是当时畸形社会的一个缩影。 13.简要分析“我蓦地感到这个弱小人物的高傲了”这句话。(6分) 14.小说以“我”和老三的对话为主体有哪些好处?(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群体的道德 【法】古斯塔夫·勒庞 ①如果“道德”一词指的是持久地尊重某些社会习俗,不断抑制私心的冲动,那么,过 于多变和冲动的群体显然不能被认为是有道德的。相反,如果我们把某些一时表现出来的优 点,如舍己为人、不计名利、献身精神和对平等的渴望等,也算作“道德”的内容,我们则 可以说,群体经常会表现出很高的道德境界 ②研究过群体的少数心理学家,只是从群体犯罪的角度去研究。看到他们如此频繁地犯 罪,心理学家们都认为他们的道德水平十分低劣。 ③这种情况当然经常存在。但为什么这样呢?这不过是因为残忍与破坏的本能是与生俱 来的,它蛰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个人独处时,要满足这种本能是很危险的,而一旦加入了 某个群体,因为很清楚不会受到惩罚,他便会彻底放纵这种本能。通常,我们不能向同类发 泄这种破坏性本能,只妤把它发泄在动物身上。群体捕猎的热情与凶残,有着同样的根源。 群体慢慢杀死手无寸铁的受害者,表现出一种十分懦弱的残忍。但在哲学家看来,这种残忍, 与几十个猎人聚集成群用猎犬追捕和杀死一只不幸的鹿时表现出的残忍,没有什么不同。 ④群体可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也可以表现出忠诚、勇于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即 孤立的个人根本做不到的极崇高的行为。以名誉、光荣等作为号召,最有可能影响到组成群 体的个人,而且经常可以达到使他慷慨赴死的地步。像十字军远征和193年的志愿者的例子, 历史上比比皆是。只有集体能够表现出伟大的不计名利和献身的精神。多少群体为了信仰、 主张和自己只有一知半解的只言片语而英勇就义!不断举行示威的人群,更有可能是为了服 从一道命令,而不是为了增加一点养家糊口的薪水。私人利益几乎是孤立的个人惟一的行为 动机,却很少成为群体的强大动力。在群体的智力难以理解的那些战争中,支配着群体的肯 定不是私人利益——在这种战争中,他们甘愿献出生命,就像是被猎人施了催眠术的小鸟。 ⑤即使是一群罪大恶极的坏蛋也如此,他们仅仅因为是群体中的一员,便会严格遵守道 德原则。1848年革命期间,在占领杜伊勒里宫时呼啸而过的群众,并没有染指那些让他们兴 奋不已的物品,而其中的任何一件都意味着多日的面包。 ⑥群体对个人的这种道德净化作用,当然不是一条永恒的规则,然而它却是一种常态
(原载 1936 年 6 月 29 日《大公报·文艺》,有删节)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店老板叫“我”送药给偷马贼的情节,表现了他对偷马贼的畏惧,为老三通过做偷马 贼成功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埋下伏笔。 B. 小说中老三被打后的惨状和日后的油光满面,“我”对他的怜悯和他的洋洋得意都形 成巨大的反差,具有强烈的艺术张力。 C. 老三信奉“钻裂缝”的哲学,就是面对生活的困境,不与其正面抗争,先钻进“裂缝” 躲避,等形势变化之后再谋求改变。 D. 老三做偷马贼,不但不掩饰,还惟恐别人不知道;被别人知道后他反而活得更滋润。 老三这一形象是当时畸形社会的一个缩影。 13. 简要分析“我蓦地感到这个弱小人物的高傲了”这句话。(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小说以“我”和老三的对话为主体有哪些好处?(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论述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17 题。 群体的道德 【法】古斯塔夫·勒庞 ①如果“道德”一词指的是持久地尊重某些社会习俗,不断抑制私心的冲动,那么,过 于多变和冲动的群体显然不能被认为是有道德的。相反,如果我们把某些一时表现出来的优 点,如舍己为人、不计名利、献身精神和对平等的渴望等,也算作“道德”的内容,我们则 可以说,群体经常会表现出很高的道德境界。 ②研究过群体的少数心理学家,只是从群体犯罪的角度去研究。看到他们如此频繁地犯 罪,心理学家们都认为他们的道德水平十分低劣。 ③这种情况当然经常存在。但为什么这样呢?这不过是因为残忍与破坏的本能是与生俱 来的,它蛰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个人独处时,要满足这种本能是很危险的,而一旦加入了 某个群体,因为很清楚不会受到惩罚,他便会彻底放纵这种本能。通常,我们不能向同类发 泄这种破坏性本能,只好把它发泄在动物身上。群体捕猎的热情与凶残,有着同样的根源。 群体慢慢杀死手无寸铁的受害者,表现出一种十分懦弱的残忍。但在哲学家看来,这种残忍, 与几十个猎人聚集成群用猎犬追捕和杀死一只不幸的鹿时表现出的残忍,没有什么不同。 ④ 群体可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也可以表现出忠诚、勇于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即 孤立的个人根本做不到的极崇高的行为。以名誉、光荣等作为号召,最有可能影响到组成群 体的个人,而且经常可以达到使他慷慨赴死的地步。像十字军远征和 1793 年的志愿者的例子, 历史上比比皆是。只有集体能够表现出伟大的不计名利和献身的精神。多少群体为了信仰、 主张和自己只有一知半解的只言片语而英勇就义!不断举行示威的人群,更有可能是为了服 从一道命令,而不是为了增加一点养家糊口的薪水。私人利益几乎是孤立的个人惟一的行为 动机,却很少成为群体的强大动力。在群体的智力难以理解的那些战争中,支配着群体的肯 定不是私人利益——在这种战争中,他们甘愿献出生命,就像是被猎人施了催眠术的小鸟。 ⑤ 即使是一群罪大恶极的坏蛋也如此,他们仅仅因为是群体中的一员,便会严格遵守道 德原则。1848 年革命期间,在占领杜伊勒里宫时呼啸而过的群众,并没有染指那些让他们兴 奋不已的物品,而其中的任何一件都意味着多日的面包。 ⑥群体对个人的这种道德净化作用,当然不是一条永恒的规则,然而它却是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