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流行病学课程名称:课程编号:v100615授课学期:2012-2013秋季学期授课班级:08预防徐应军任课教师:公共卫生学院河北联合大学
讲 稿 课程名称: 流行病学 课程编号: y100615 授课学期:2012-2013 秋季学期 授课班级: 08 预防 任课教师: 徐应军 河北联合大学 公共卫生 学院
第5周,第_1讲次课程名称:《流行病学》摘要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第一节基本概念授课题目(章、节)第二节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特性、作用、优缺点,学会病例对照对研究方法。【重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难点】偏倚来源及其控制。内容
课程名称:《流行病学》 第 5 周,第 1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特性、作用、优缺点,学会病 例对照对研究方法。 【重 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难 点】偏倚来源及其控制。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病例对照研究是流行病学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由于它的良好的可行性,倍受研究者欢迎。应该说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思想在许多方面是存在问题的,因此在问世很长时间,并不被人们看好,而被认为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但随着资料分析方法和技术的进展,一些缺陷被克服,使得这种研究方法越来越被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一度成为病因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利用病例对照研究发表的论文举不胜举。【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一节基本概念(80)一、概念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病因假说的目的一种研究方法。这里有几个关键点:1.病例:已经患病的患者,具体研究的疾病应该有明确的诊断
【本讲课程的引入】病例对照研究是流行病学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由 于它的良好的可行性,倍受研究者欢迎。应该说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思想 在许多方面是存在问题的,因此在问世很长时间,并不被人们看好,而被 认为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但随着资料分析方法和技术的进展,一些缺陷 被克服,使得这种研究方法越来越被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一度成为病 因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利用病例对照研究发表的论文举不胜举。 【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一节 基本概念(80) 一、概念 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 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各种可 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 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存 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后,再借助病 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探 索和检验病因假说的目的一种研究方法。 这里有几个关键点: 1.病例:已经患病的患者,具体研究的疾病应该有明确的诊断
2.对照: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可以是健康人,也可以是其他疾病的患者,但对照必须与病例具有可比性。3.暴露史:病例与对照既往的暴露情况。4.关联:因素之间统计学上的联系,可能是因果关系,具有生物学效应;也可能是虚假的联系,或纯粹数字上的联系,无生物学效应。二、设计思路及原理a暴露病例非暴露cb暴露对照d非暴露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特点是先选已经发生疾病的患者为病例,再去寻找可疑的病因,从因果关系的时序上看,是先发现了果,再找因。因此病例与对照的暴露史是通过回忆过去的情况获得,根据病例与对照过去的暴露史上的差异程度决定暴露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确定关联的基本思想是:如果病例与对照的暴露程度一样(a/(a+c)=b/(b+d)),可以认为暴露与疾病之间无关联;如果病例组的暴露程度大于对照组,则可以认为有关联,且是危险性的关联,即暴露有害;相反,对照组的暴露程度大于病例组(a/(a+c)<b/(b+d)),也可以认为有关联,但是保护性关联,即暴露有意。当然暴露程度的差别需要经过统计学检验后决定。三、基本特征1.观察法研究:研究的因素是自然存在的2.分析性研究:寻找证据,检验假设3.回顾性研究:由果至因4.非同质性设计:病例与对照不是同一个样本的两个部分5.单病种,多病因的研究
2.对照: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可以是健康人,也可以是其他疾病的 患者,但对照必须与病例具有可比性。 3.暴露史:病例与对照既往的暴露情况。 4.关联:因素之间统计学上的联系,可能是因果关系,具有生物学效 应;也可能是虚假的联系,或纯粹数字上的联系,无生物学效应。 二、设计思路及原理 a 暴露 病例 c 非暴露 b 暴露 对照 d 非暴露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特点是先选已经发生疾病的患者为病例,再去寻 找可疑的病因,从因果关系的时序上看,是先发现了果,再找因。因此病 例与对照的暴露史是通过回忆过去的情况获得,根据病例与对照过去的暴 露史上的差异程度决定暴露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确定关联的基本思想是:如果病例与对照的暴露程度一样 (a/(a+c)=b/(b+d)),可以认为暴露与疾病之间无关联;如果病例组的暴露 程度大于对照组,则可以认为有关联,且是危险性的关联,即暴露有害; 相反,对照组的暴露程度大于病例组(a/(a+c)<b/(b+d)),也可以认为有关联, 但是保护性关联,即暴露有意。当然暴露程度的差别需要经过统计学检验 后决定。 三、基本特征 1. 观察法研究:研究的因素是自然存在的 2. 分析性研究:寻找证据,检验假设 3. 回顾性研究:由果至因 4. 非同质性设计:病例与对照不是同一个样本的两个部分 5. 单病种,多病因的研究
四、偏倚与控制由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决定了这种研究极易出现偏倚,因此必须对可能出现的偏倚有足够的认识,而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并估计措施的效果。这是流行病学重要的思想和技术。目前将偏倚归纳为三大类,即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一)选择偏倚(selectionbias)是由于选择研究对象不当引起的,这种偏倚主要影响研究样本的代表性。因为研究对象选择是在研究的设计阶段决定的,因此选择偏倚主要发生在设计阶段。常见的选择偏倚有1.入院率偏倚利用医院的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时,由于就诊者不是患者的100%,而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能否代表患病的群体是可想而知的。控制入院率偏倚的方法是尽量采取人群的研究,对入院率高的病种,可在多家医院选病例。2.现患病例偏倚对于病期较长的疾病,如果选用存活的现患病例为研究对象,那么他们的某些特征是有特殊性的,不能代表所有的患者。因此在研究时应该尽量选择新发病例开展研究。3.检出症候偏倚由于某些暴露引起某些症状,而这些症状与疾病无关,但容易导致病人就医,从而提高了某些疾病的早期检出率,致使产生暴露与检出疾病过高的联系。避免的方法时选用中晚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4.无应答偏倚计划的研究对象,因为各种原因未得到答案,未无应答者,在一次研究中如果无应答者较多,仅依靠应答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显然代表性较差。因此在研究中尽量减少无应答比例,一般认为不能超过5%。(二)信息偏倚(informationbias)由于收集到的资料存在误差而引起的偏倚,这种偏倚主要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发生在资料的收集的过程中
四、偏倚与控制 由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决定了这种研究极易出现偏倚,因此必须 对可能出现的偏倚有足够的认识,而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并估计措 施的效果。这是流行病学重要的思想和技术。目前将偏倚归纳为三大类, 即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 (一)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是由于选择研究对象不当引起的,这种偏倚主要影响研究样本的代表 性。因为研究对象选择是在研究的设计阶段决定的,因此选择偏倚主要发 生在设计阶段。常见的选择偏倚有: 1.入院率偏倚 利用医院的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时,由于就诊者不是患者的 100%, 而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能否代表患病的群体是可想而知的。 控制入院率偏倚的方法是尽量采取人群的研究,对入院率高的病种, 可在多家医院选病例。 2.现患病例偏倚 对于病期较长的疾病,如果选用存活的现患病例为研究对象,那么他 们的某些特征是有特殊性的,不能代表所有的患者。因此在研究时应该尽 量选择新发病例开展研究。 3.检出症候偏倚 由于某些暴露引起某些症状,而这些症状与疾病无关,但容易导致病 人就医,从而提高了某些疾病的早期检出率,致使产生暴露与检出疾病过 高的联系。避免的方法时选用中晚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4.无应答偏倚 计划的研究对象,因为各种原因未得到答案,未无应答者,在一次研 究中 如果无应答者较多,仅依靠应答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显然代表性较 差。因此在研究中尽量减少无应答比例,一般认为不能超过 5%。 (二)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 由于收集到的资料存在误差而引起的偏倚,这种偏倚主要影响结果的 准确性,发生在资料的收集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