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流行病学课程名称:课程编号:v100615授课学期:2012-2013秋季学期授课班级:08预防徐应军任课教师:公共卫生学院河北联合大学
讲 稿 课程名称: 流行病学 课程编号: y100615 授课学期:2012-2013 秋季学期 授课班级: 08 预防 任课教师: 徐应军 河北联合大学 公共卫生 学院
第5周,第2讲次课程名称:《流行病学》摘要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第三节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授课题目(章、节)【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特性、作用、优缺点,学会病例对照对研究方法。【重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难点1偏倚来源及其控制。内容
课程名称:《流行病学》 第 5 周,第 2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第三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特性、作用、优缺点,学会病 例对照对研究方法。 【重 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难 点】偏倚来源及其控制。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病例对照研究是流行病学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由于它的良好的可行性,倍受研究者欢迎。应该说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思想在许多方面是存在问题的,因此在问世很长时间,并不被人们看好,而被认为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但随着资料分析方法和技术的进展,一些缺陷被克服,使得这种研究方法越来越被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一度成为病因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利用病例对照研究发表的论文举不胜举。【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三节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80一、一般步骤(一)选择研究课题1.提出问题2.查阅文献3.咨询专家4.确定意义5.科学性论证(二)研究设计1.确定目的2.研究对象选择(1)病例选择①定义:包括时间、来源、疾病、诊断标准等内容②选择程序:选择病例的过程③条件:最为研究对象的条件,或排除的条件④样本量:完成研究需要的最低样本量(2)对照选择(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照的意义十分重要,选择对照的难度多时大于选择病例,对照的代表性及可比性直接影响研究的结果,不同的对照,研究的结论是不同的。)①定义:包括时间、来源,如果是其他疾病的患者,需要注明病种及诊断标准。对照的来源有:医院、邻居、亲友、同事、社区人群等。②选择方式:成组设计的随机方法;匹配设计的匹配条件③条件:不适合为对照的条件样本量:大于或等于病例组
【本讲课程的引入】病例对照研究是流行病学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由 于它的良好的可行性,倍受研究者欢迎。应该说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思想 在许多方面是存在问题的,因此在问世很长时间,并不被人们看好,而被 认为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但随着资料分析方法和技术的进展,一些缺陷 被克服,使得这种研究方法越来越被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一度成为病 因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利用病例对照研究发表的论文举不胜举。 【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三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80) 一、一般步骤 (一)选择研究课题 1.提出问题 2.查阅文献 3.咨询专家 4.确定意义 5.科学性论证 (二)研究设计 1.确定目的 2.研究对象选择 (1)病例选择 ①定义:包括时间、来源、疾病、诊断标准等内容 ②选择程序:选择病例的过程 ③条件:最为研究对象的条件,或排除的条件 ④样本量:完成研究需要的最低样本量 (2)对照选择(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照的意义十分重要,选择对照的 难度多时大于选择病例,对照的代表性及可比性直接影响研究的结果,不 同的对照,研究的结论是不同的。) ①定义:包括时间、来源,如果是其他疾病的患者,需要注明病种及 诊断标准。对照的来源有:医院、邻居、亲友、同事、社区人群等。 ②选择方式:成组设计的随机方法;匹配设计的匹配条件 ③条件:不适合为对照的条件 ④样本量:大于或等于病例组
3.确定研究因素(1)一般因素: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等(2)暴露因素:假设的危险因素(3)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有干扰作用的因素4.设计调查表(原则有用的一项不能少,无用的尽量不涉及;应用前应预调查,修改完善)5.资料收集方法(1)访谈(2)信函(3)电话(4)档案(5)实验室检测(6)临床查体6.资料整理即分析方法7.质量控制分析研究的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通常是针对三大偏倚采取的措施。8.时间及经费预算(三)资料收集1.培训调查员,按照设计方案及调查手册进行调查员培训,掌握调查要领、技术和注意事项。2.小规模预调查,调查员培训合格后,进行小规模调查,发现问题进行修改、完善。3.开展现场调查,经过预调查后,严格按照修改过的调查表及设计要求进行,调查员之间必须统一方式、方法;病例与对照之间必须同一调查表、相同方法、方式;每个调查员调查的病例与对照的壁立基本相同。(四)资料整理及分析1.检查、核实调查表内容,发现问题现场补救。2.数据录入,将调查表的内容录入计算机,并核实录入的准确性
3.确定研究因素 (1)一般因素: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等 (2)暴露因素:假设的危险因素 (3)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有干扰作用的因素 4.设计调查表(原则有用的一项不能少,无用的尽量不涉及;应用前 应预调查,修改完善) 5.资料收集方法 (1)访谈 (2)信函 (3)电话 (4)档案 (5)实验室检测 (6)临床查体 6.资料整理即分析方法 7.质量控制 分析研究的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通常是针对三大 偏倚采取的措施。 8.时间及经费预算 (三)资料收集 1.培训调查员,按照设计方案及调查手册进行调查员培训,掌握调查 要领、技术和注意事项。 2.小规模预调查,调查员培训合格后,进行小规模调查,发现问题进 行修改、完善。 3.开展现场调查,经过预调查后,严格按照修改过的调查表及设计要 求进行,调查员之间必须统一方式、方法;病例与对照之间必须同一调查 表、相同方法、方式;每个调查员调查的病例与对照的壁立基本相同。 (四)资料整理及分析 1.检查、核实调查表内容,发现问题现场补救。 2.数据录入,将调查表的内容录入计算机,并核实录入的准确性
3.制分析表格4.选择统计方法进行资料分析(五)撰写论文二、样本量估计(一)为什么要估计样本量1.样本小抽样误差大,结果不稳定。2.样本小在得到P>0.05的结果时不能做出结论,因为统计量(卡方或t值)均随样本量的增大而增大。3.样本量过大,增加工作负担,同时工作不易做细,系统误差增大。合适的样本量时满足统计学需要的起码样本量。当然,如果有能力还是尽量开展大样本研究。(二)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1.研究因素的人群暴露率,一般以对照的为参考2.预期的RR或OR3.显著性检验的水平,通常为0.054.检验的把握度,一般为0.10(三)估计方法1.成组设计n=2pq(U。 +UB) /(p+po)通常情况下,式中U0.05=1.96,U0.10=1.28;P1是病例的暴露率,PO是人群的暴露率,P=(P1+PO)/2。在实际中,PO是依据文献,或以前的发现而获得,P, = PoRR/1+ Po(RR -1)RR是预期的危险度,也是通过文献,或以往的经验获得。例如研究吸烟与非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查文献得吸烟的RR=2.0,人群吸烟率P0=20%,由此可计算所需的病例样本量为232人,对照可以等于或大于232人
3.制分析表格 4.选择统计方法进行资料分析 (五)撰写论文 二、样本量估计 (一)为什么要估计样本量 1.样本小抽样误差大,结果不稳定。 2.样本小在得到 P>0.05 的结果时不能做出结论,因为统计量(卡方或 t 值)均随样本量的增大而增大。 3.样本量过大,增加工作负担,同时工作不易做细,系统误差增大。 合适的样本量时满足统计学需要的起码样本量。当然,如果有能力还 是尽量开展大样本研究。 (二)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 1.研究因素的人群暴露率,一般以对照的为参考 2.预期的 RR 或 OR 3.显著性检验的水平,通常为 0.05 4.检验的把握度,一般为 0.10 (三)估计方法 1.成组设计 2 1 0 2 n 2 pq(U U ) /( p p ) = a + B + 通常情况下,式中 U0.05=1.96,U0.10=1.28;P1 是病例的暴露率,P0 是人群的暴露率, p =(P1+P0)/2。在实际中,P0 是依据文献,或以前 的发现而获得, /1 ( 1) p1 = p0RR + p0 RR − RR 是预期的危险度,也是通过文献,或以往的经验获得。 例如研究吸烟与非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查文献得吸烟的 RR=2.0, 人群吸烟率 P0=20%,由此可计算所需的病例样本量为 232 人,对照可 以等于或大于 232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