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二期末考试迎考复习专题一古诗文阅读 白阅读《逍遥游》(节选),完成12~16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 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 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 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 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 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 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怪异的事物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形容迅速往上升 C.野马也,尘埃也 游动的雾气 D.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很饱的样子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鹏之徙于南冥也 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 相当于“的” B.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示选择,是……还是… C.而后乃今培风 然后才开始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用得 着……呢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后乃今将图南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 笃 15.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莫之夭阏者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访风景于崇阿 C.南冥者,天池也。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6.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之二虫又何知!
2012 年高二期末考试迎考复习专题---古诗文阅读 ㈢ 阅读《逍遥游》(节选),完成 12~16 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 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 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 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 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 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 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⒓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怪异的事物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形容迅速往上升 C.野马也,尘埃也 游动的雾气 D.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很饱的样子 ⒔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鹏之徙于南冥也 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 相当于“的” B.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表示选择,是……还是…… C.而后乃今培风 然后才开始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用得 着……呢” ⒕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后乃今将图南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 笃 ⒖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莫之夭阏者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访风景于崇阿 C.南冥者,天池也。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⒗ 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 之二虫又何知!
Ⅲ诗歌鉴赏与古诗文款写(10分,2小题)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捣衣 南朝梁·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是脍炙人口的写景佳句。它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 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18.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①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 去来兮辞》) 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 去来兮辞》)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 王阁序》) ④雁阵惊寒, 王 勃《滕王阁序》) 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12、B(旋风) 13、A(主谓之间) 14、C-名词活用如动词(A意动BD名词作状语) 15、A-宾语前置 16、①振翅奋飞(或“鼓起翅膀飞翔”),它的翅膀好像悬挂在天边的云。(整 体意思1分,“怒”“垂”各0.5分) ②这两种动物又知道什么呢?(“之”“二虫”各0.5分,宾语前置1分) 17、这两句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前一句实写眼前所见之景,后 句想像“游人”所处之境(1分),表达了思妇对滞于风波而行役不归的亲人的 思念之情(2分) 18、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潦水净而寒潭漬,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④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萤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 情表》)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10分,共19 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 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
Ⅲ 诗歌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0 分,2 小题) 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 分) 捣 衣 南朝梁•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是脍炙人口的写景佳句。它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 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⒙ 古诗文默写。(6 分,每空 1 分) ①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 去来兮辞》) ② ,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 去来兮辞》) ③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 王阁序》) ④雁阵惊寒, 。(王 勃《滕王阁序》) 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12、B(旋风) 13、A(主谓之间) 14、C-名词活用如动词(A 意动 BD 名词作状语) 15、A-宾语前置 16、①振翅奋飞(或“鼓起翅膀飞翔”),它的翅膀好像悬挂在天边的云。(整 体意思 1 分,“怒”“垂”各 0.5 分) ② 这两种动物又知道什么呢?(“之”“二虫”各 0.5 分,宾语前置 1 分) 17、这两句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1 分),前一句实写眼前所见之景,后一 句想像“游人”所处之境(1 分),表达了思妇对滞于风波而行役不归的亲人的 思念之情(2 分)。 18、①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 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 潦水净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④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李密《陈 情表》)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翻译 10 分,共 19 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 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
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 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 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 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 私情,则告诉不迕。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 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 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 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 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 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 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 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鲜:没有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除:授予官职 C.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矜:怜惜D.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诚:诚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鹏之徙于南冥也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去以六月息者也 D.且臣少仕伪朝。 若属皆且为所虏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首先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幼年时期的悲惨遭遇,落笔酸楚,奠定了文章悲 凉的基调。 B.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如果说第 段侧重叙述祖孙之情的话,此段则推进到君臣之义上,突出尽忠与尽孝这一矛 盾,表达了自己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 C.第三段陈述了祖母刘氏的病情以及与之血肉相连不可须臾分开的密切关系。 而祖母已经“朝不虑夕”,由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 年”的关系,让他“区区不能废远”,至此才明确而语气和婉地摆出自己的真实 态度 D.最后一段明确恳求“听臣微志”,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表达对祖母的 尽孝之情。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4分) 答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分
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 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 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 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 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 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 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 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 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 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 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 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鲜:没有 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除:授予官职 C.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矜:怜惜 D.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诚:诚 心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鹏之徙于南冥也 B.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去以六月息者也 D. 且臣少仕伪朝。 若属皆且为所虏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文章第一段首先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幼年时期的悲惨遭遇,落笔酸楚,奠定了文章悲 凉的基调。 B. 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如果说第 一段侧重叙述祖孙之情的话,此段则推进到君臣之义上,突出尽忠与尽孝这一矛 盾,表达了自己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 C. 第三段陈述了祖母刘氏的病情以及与之血肉相连不可须臾分开的密切关系。 而祖母已经“朝不虑夕”,由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 年”的关系,让他“区区不能废远”,至此才明确而语气和婉地摆出自己的真实 态度。 D. 最后一段明确恳求“听臣微志”,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表达对祖母的 尽孝之情。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4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 分)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3分) 答 古诗鉴赏与名句名篇默写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采桑子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髙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4分) 答 15、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鸟倦飞而知 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辞》 烟光凝而暮山 紫 访风景于崇阿。(《滕王阁序》) (3)渔舟唱晚, ;雁阵惊 寒 。(《滕王阁序》 10.答案:C(矜:自夸) 11、答案:A(A中两个“之”字均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比/向C 因为/凭借D、况且/将要) 12、答案:D(“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表达对皇帝的感激与尽忠之情。) 13(1)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 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四、古诗鉴赏与名句名篇默写。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4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5、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6 分) (1) ,鸟倦飞而知 还。 ,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辞》) (2) ,烟光凝而暮山 紫。 ,访风景于崇阿。(《滕王阁序》) (3)渔舟唱晚, ;雁阵惊 寒, 。(《滕王阁序》) 10.答案:C (矜:自夸) 11、答案:A( A 中两个“之”字均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比/向 C、 因为/凭借 D、况且/将要) 12、答案:D(“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表达对皇帝的感激与尽忠之情。) 13(1)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 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4 分)
2)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 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3分 (3)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 度过她的余生。(3分) 14.(1)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 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因高楼的雁 叫而惊梦。(答出任四点给4分) (2)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隙缝,惨白 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②运用衬托手法,以 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拟人的 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15、(1)云无心以出岫景翳翳以将入 (2)潦水尽而寒潭清俨 骖騑于上路(3)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 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粱①曰:“江 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 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②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 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 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 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 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 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 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 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 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为王,异 军苍头特起。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 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 谓其军吏曰:“顼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 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亦以兵 属焉。凡六七万人,军下邳。 (摘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梁:项梁,是项羽(籍)的叔父。②眴:目动,眨眼。 5.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是
2)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 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3 分 (3)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 度过她的余生。(3 分) 14.(1)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 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因高楼的雁 叫而惊梦。(答出任四点给 4 分) (2)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隙缝,惨白 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②运用衬托手法,以 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拟人的 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答出两点即可得 4 分) 15、(1)云无心以出岫 景翳翳以将入 (2)潦水尽而寒潭清 俨 骖騑于上路(3)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9 分,每小题 3 分;简答题 4 分;翻译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粱①曰:“江 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 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②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 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 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 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 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 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 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 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 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为王,异 军苍头特起。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 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 谓其军吏曰:“顼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 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亦以兵 属焉。凡六七万人,军下邳。 (摘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梁:项梁,是项羽(籍)的叔父。②眴:目动,眨眼。 5.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