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1.全卷分三个部分,共23题;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积累与运用(20分) (一)语言积累(12分) 1.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2分) (1)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1分) (2)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分) (3)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其一)》)(1分) (4)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分) (5)满面尘灰烟火色 。(白居易《卖炭翁》)(1分) (6)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1分)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1分) (8)北冥有鱼 。(庄子《北冥有鱼》)(1分) (9) ,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1分) (10)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1分) (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写出人事变迁之怅惘的句子是 ”。(2分) (二)语言运用(8分)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其作品《岳阳楼记》朗朗上口,千古传颂。 B.雨果是德国大文豪,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老实人》。 C.苏轼词风婉约,他使词摆脱了对音乐的依附,拓宽了词的题材、意境、手法。 D.《儒林外史》《三国演义》均为我国明清时期著名的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阅读让你的世界草长莺飞,繁花似锦:让你身居斗室,漫游广①灬mo()宇宙。通 过阅读,使你的心灵宛如秋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阅读更是写作灵感之泉不涸的秘谛 个人(甲)(A.纵然B.虽然)有支生花妙笔,(乙)(A.尽管B.倘若)没有经过阅读的 浸润②z )养,也恐怕会有江郎才尽之时 (1)文中①②处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2)选择符合语境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4-5题。(5分)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4.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写出了蒹葭茂盛繁密的状态,也点明了时令。 B.诗中的“伊人”既可以指诗人倾慕的对象,也可以指诗人渴求的理想
1 福建省厦门市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考生注意:1.全卷分三个部分,共 23 题;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 积累与运用(20 分) (一)语言积累(12 分) 1.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2 分) (1)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1 分) (2)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 分) (3)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其一)》)(1 分) (4)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 分) (5)满面尘灰烟火色, 。(白居易《卖炭翁》)(1 分) (6)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1 分) (7)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1 分) (8)北冥有鱼, 。(庄子《北冥有鱼》)(1 分) (9) ,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1 分) (10)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1 分) (11)《 酬乐天扬 州初逢 席上见 赠》中 运用典故 写出人 事变迁 之怅惘的 句子是: “ , ”。(2 分) (二)语言运用(8 分) 2.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其作品《岳阳楼记》朗朗上口,千古传颂。 B.雨果是德国大文豪,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老实人》。 C. 苏轼词风婉约,他使词摆脱了对音乐的依附,拓宽了词的题材、意境、手法。 D.《儒林外史》《三国演义》均为我国明清时期著名的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 分) 阅读让你的世界草长莺飞,繁花似锦;让你身居斗室,漫游广①mào( )宇宙。通 过阅读,使你的心灵宛如秋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阅读更是写作灵感之泉不涸的秘谛。一 个人(甲)(A.纵然 B.虽然)有支生花妙笔,(乙)(A.尽管 B.倘若)没有经过阅读的 浸润②zī( )养,也恐怕会有江郎才尽之时。 (1)文中①②处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2)选择符合语境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甲乙处,只填序号。(2 分)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 分) 二 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 4—5 题。(5 分)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4.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写出了蒹葭茂盛繁密的状态,也点明了时令。 B.诗中的“伊人”既可以指诗人倾慕的对象,也可以指诗人渴求的理想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直接而热烈地诉说了绵远悠长的思念之情 5.这首诗通过对芦苇、白露、秋水的描绘,渲染了怎样的氛围?(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 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 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乙】满井游记(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 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 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思之处未雄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e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 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袁中郎集笺校》) 【注】①膏:肥沃。②毛羽鳞鬣(lie):泛指一切动物。③堕(hui)事:耽误公事,堕, 坏,耽误。④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⑤恶(w)能:怎能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 (2)余拏一小舟拏: (3)未百步辄返辄 (4)晶晶然如镜之新开然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分) (2)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2分) 9.[甲][乙]两文都是写景的散文,请分别概括两文抒发的情感。(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2分) 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一些什么 陈思呈 ①有一天下午,我坐在村子里的一条小石头路旁边的树下刷手机。 ②用眼久了,便闭眼休息一下。四周是乡村特有的宁静。突然,我听到一阵又轻又快的 “刷、刷、刷”,不是风吹竹叶,风吹竹叶的声音高蹈一些,有猎猎之感。也不是细雨落池 塘,雨落池塘,再小的声音也有共鸣,是连成一大片的,成规模的
2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直接而热烈地诉说了绵远悠长的思念之情。 5.这首诗通过对芦苇、白露、秋水的描绘,渲染了怎样的氛围?(2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9 题。(16 分)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 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 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①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 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 也。……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② 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③,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④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 此始,恶能⑤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袁中郎集笺校》) 【注】①膏:肥沃。②毛羽鳞鬣(liè):泛指一切动物。③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 坏,耽误。 ④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 ⑤恶(wū)能:怎能。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2)余拏.一小舟 拏: (3)未百步辄.返 辄: (4)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然: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 分) (2)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2 分) 9. [甲][乙]两文都是写景的散文,请分别概括两文抒发的情感。(5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22 分) 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一些什么 陈思呈 ①有一天下午,我坐在村子里的一条小石头路旁边的树下刷手机。 ②用眼久了,便闭眼休息一下。四周是乡村特有的宁静。突然,我听到一阵又轻又快的 “刷、刷、刷”,不是风吹竹叶,风吹竹叶的声音高蹈一些,有猎猎之感。也不是细雨落池 塘,雨落池塘,再小的声音也有共鸣,是连成一大片的,成规模的
③原来,是一只小狗,在那条铺着小碎石头的路上来回地走,它厚厚的肉掌摩挲路面 的小碎石头,就发出了那种非常轻快的“刷刷”声。真好听,让人心里毛茸茸的。更重要的 是,这细微的声音,好像给我的耳朵开了光,我的耳朵仿佛瞬间有了明暗的对比,它突然听 懂了此处的安静。此处并非纯粹的安静,如果混沌一片地听着,会觉得一切本该如此,但如 果是一双新鲜的耳朵,就能听出多层次多声部。 ④首先,蝉鸣,是一片不知疲倦的背景色,连绵一片又易被忽略,但它与蓝天是多么 般配 ⑤然后一些鸟的啼叫点缀其上,勾勒出纵深。短促而干净的叫声,仿佛乐意发表意见、 但又决不饶舌,那大概是长尾缝叶莺?另一个更有底气的声音,明显它发表的意见更有分量 也更准确,那大概是黑脸噪鹛?还有一个跟班……是红耳鹎? ⑥群鸟的叫声与远远的群山唱和。而这时,低音部不可或缺,那是蛙鸣。沼蛙的声音 像狗叫,本来应该是刺耳的,但又融入了混沌的寂静,竟让人不觉突兀。还有弹琴蛙,叫起 来是“哎哎哎,哎哎哎”的发声,与悠扬的鸟声相比,像以大老粗为荣的文盲。一阵“都都 都”的声音,那是附近养的两只番鸭,它们在喝水,嘴巴碰触搪瓷碗底 ⑦各种声音被分解的过程,让我想到电影《八月迷情》。小男孩埃文有个好耳朵。第 次走出孤儿院来到街上,第一次听到街声,街上各种车子的喇叭声、车轮摩擦声、刹车声、 人们的交谈声…组成了天然又有序的乐章,他能听到很多细节,仿佛把一出演奏会中的乐 器,一件件识别出来。又想到宫崎骏的电影《借物小人艾莉斯蒂》,借物小人只有10厘米 所以在她的听觉里,人类世界无数声音被放大,她能听到水流在水管里流动的缓急,能听到 昆虫在叶子表面腾翅飞走时带动的空气气流 ⑧我们到底错过了多少声音呢?作为一个用眼过度的资深近视者,我意识到自己对听觉 的荒废。 ⑨但比大自然的声音更迷人的,还是街市巷陌中,人类的声音 ⑩那天仍然在乡村,听到有人挑着担子来卖鱼。叫卖声从远及近、由近及远地笼罩整个 村子。那是一首自创的歌谣,歌谣的内容不外是把各种鱼的鱼名,按它们的发音顺口程度连 缀起来而已。但他天生的好歌喉,加上韵律的科学搭配、鱼名的合理罗列,叫卖声悠扬远传, 高处直入云霄,低处拖曳不去,戏曲一般,竹筐里的每一片鳍翅鳞光大概都是他的底气。想 起来,有很多叫卖声都才华横溢,包括收破烂的——“旧电器旧报纸,旧电视旧摩托,旧书 旧被,旧铜沤铁”,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每一字不可调动位置。最为优雅的是卖花声, 但“卖花声过,人唱窗纱”“枕上鸣鸠唤晓睛,绿杨门巷卖花声”的情形,只在资料里得见。 ①也不是只有卖花声才诗意。几乎所有的市声都是诗意的,在某个时段。比如在老家, 天还没有亮透的时候,能听得到路口的小集市,猪肉铺老板率先排开案板,然后,有一大扇 猪,沉重地甩在案板上,“砰”一声,意味一天开始。他旁边的早点铺子,卖油条豆浆加肠 粉的,当然也没闲着。风炉烧起来,“呼呼”越来越响,碗、碟、筷,各就各位叮当恳切 间插着这一切的,是早点铺子老板娘和猪肉老板的大声聊天,他们比邻工作已经多年。 ①2这是平凡的一生中平凡的一天 (节选自《文汇笔会》,有删改) 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纯粹的安静里,我听见了小狗肉掌摩挲路面发出的“刷刷”声。 B.作者觉得比大自然的声音更迷人的,还是街市巷陌中人类的声音 C.“还有一个跟班……是红耳鹎?”句中的省略号表示话没说完 D.在乡村里,挑担子卖鱼的人都有天生好歌喉,并善于创作歌谣。 文中写道:“如果是一双新鲜的耳朵,就能听出多层次多声部”,作者在④一⑥段中
3 ③原来,是一只小狗,在那条铺着小碎石头的路上来回地走,它厚厚的肉掌摩挲路面 的小碎石头,就发出了那种非常轻快的“刷刷”声。真好听,让人心里毛茸茸的。更重要的 是,这细微的声音,好像给我的耳朵开了光,我的耳朵仿佛瞬间有了明暗的对比,它突然听 懂了此处的安静。此处并非纯粹的安静,如果混沌一片地听着,会觉得一切本该如此,但如 果是一双新鲜的耳朵,就能听出多层次多声部。 ④首先,蝉鸣,是一片不知疲倦的背景色,连绵一片又易被忽略,但它与蓝天是多么 般配。 ⑤然后一些鸟的啼叫点缀其上,勾勒出纵深。短促而干净的叫声,仿佛乐意发表意见、 但又决不饶舌,那大概是长尾缝叶莺?另一个更有底气的声音,明显它发表的意见更有分量, 也更准确,那大概是黑脸噪鹛?还有一个跟班……是红耳鹎? ⑥群鸟的叫声与远远的群山唱和。而这时,低音部不可或缺,那是蛙鸣。沼蛙的声音 像狗叫,本来应该是刺耳的,但又融入了混沌的寂静,竟让人不觉突兀。还有弹琴蛙,叫起 来是“哎哎哎,哎哎哎”的发声,与悠扬的鸟声相比,像以大老粗为荣的文盲。一阵“都都 都”的声音,那是附近养的两只番鸭,它们在喝水,嘴巴碰触搪瓷碗底。 ⑦各种声音被分解的过程,让我想到电影《八月迷情》。小男孩埃文有个好耳朵。第一 次走出孤儿院来到街上,第一次听到街声,街上各种车子的喇叭声、车轮摩擦声、刹车声、 人们的交谈声……组成了天然又有序的乐章,他能听到很多细节,仿佛把一出演奏会中的乐 器,一件件识别出来。又想到宫崎骏的电影《借物小人艾莉斯蒂》,借物小人只有 10 厘米, 所以在她的听觉里,人类世界无数声音被放大,她能听到水流在水管里流动的缓急,能听到 昆虫在叶子表面腾翅飞走时带动的空气气流。 ⑧我们到底错过了多少声音呢?作为一个用眼过度的资深近视者,我意识到自己对听觉 的荒废。 ⑨但比大自然的声音更迷人的,还是街市巷陌中,人类的声音。 ⑩那天仍然在乡村,听到有人挑着担子来卖鱼。叫卖声从远及近、由近及远地笼罩整个 村子。那是一首自创的歌谣,歌谣的内容不外是把各种鱼的鱼名,按它们的发音顺口程度连 缀起来而已。但他天生的好歌喉,加上韵律的科学搭配、鱼名的合理罗列,叫卖声悠扬远传, 高处直入云霄,低处拖曳不去,戏曲一般,竹筐里的每一片鳍翅鳞光大概都是他的底气。想 起来,有很多叫卖声都才华横溢,包括收破烂的——“旧电器旧报纸,旧电视旧摩托,旧书 旧被,旧铜沤铁”,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每一字不可调动位置。最为优雅的是卖花声, 但“卖花声过,人唱窗纱”“枕上鸣鸠唤晓晴,绿杨门巷卖花声”的情形,只在资料里得见。 ⑪也不是只有卖花声才诗意。几乎所有的市声都是诗意的,在某个时段。比如在老家, 天还没有亮透的时候,能听得到路口的小集市,猪肉铺老板率先排开案板,然后,有一大扇 猪,沉重地甩在案板上,“砰”一声,意味一天开始。他旁边的早点铺子,卖油条豆浆加肠 粉的,当然也没闲着。风炉烧起来,“呼呼”越来越响,碗、碟、筷,各就各位叮当恳切。 间插着这一切的,是早点铺子老板娘和猪肉老板的大声聊天,他们比邻工作已经多年。 ⑫这是平凡的一生中平凡的一天。 (节选自《文汇笔会》,有删改) 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纯粹的安静里,我听见了小狗肉掌摩挲路面发出的“刷刷”声。 B.作者觉得比大自然的声音更迷人的,还是街市巷陌中人类的声音。 C.“还有一个跟班……是红耳鹎?”句中的省略号表示话没说完。 D.在乡村里,挑担子卖鱼的人都有天生好歌喉,并善于创作歌谣。 11.文中写道:“如果是一双新鲜的耳朵,就能听出多层次多声部”,作者在④—⑥段中
是如何描述这幅“多层次多声部”的画面的?(提示:可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回答)(5分) 12.如果将文章第⑦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4分) 13.品析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5分) (1)第⑩段画线句“有很多叫卖声都才华横溢”句中“才华横溢”指什么?(2分) (2)请品析第①段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3分) 风炉烧起来,“呼呼”越来越响,碗、碟、筷,各就各位叮当恳切 14.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一些什么”的理解。(5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12分) “坐得住”方能“立得住” 吴储岐 ①无论做哪个行业,没有点钻研精神,没有股子痴迷劲儿,恐怕很难有高境界的职业体 ②一次,苏联科学家尤比契夫接受媒体采访,摄影师给他拍照时,他开了句玩笑:“要 照相不应该照脸,而应该照臀部。”这句话惹得哄堂大笑。但细细思索,大科学家这句玩笑 有弦外之音:像他那样的科学家,屁股“坐得住”是成功的关键。 ③做学问讲究坐冷板凳,历史学家韩儒林曾有一联,上联便是“板凳坐得十年冷”,另 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要有“坐冷板凳”的功夫,讲的都是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 冷清、沉得下心思。司马迁历时14年,写成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李时珍呕心沥血 近30年,成就《本草纲目》:小麦育种专家王辉40余年与土地为伴,为了看到麦子的“神 在田野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但凡大学问家,无不有超常的定力。学问的天地,无边无际, 要行走在“无人区”和“高寒区”,才能真正有所得,靠的就是一往无前的大智大勇 ④世事洞明皆学问,人行于世,做人做事也应如做学问。厨师没有精湛的刀功和对食材 的深刻了解,烹不出色、香、味、形俱全的美味佳肴。医生不钻研医术、广阅病例,难以救 死扶伤,妙手回春。芭蕾舞者的双脚没有一次次猛烈地冲击地板,也断难在舞台上划出优美 的弧线。一句话,只有那些“坐得住”的人,才能最终“立得住 ⑤在有些浮躁的当下,重申这个道理确有必要。有不少人似乎对需要“孜孜以求”的事 物缺乏耐心,总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还有一种人长着一颗“玻璃心”,稍遇挫折便“鸣 金收兵”,“咬咬牙坚持”“攥攥拳顶住”这样的恒心基本看不到 ⑥对于这些屁股“滚烫”的人来说,最合适的就是坐坐冷板凳了。“非不能也,实不为 也”。人无法选择怎么生,但可以选择如何活,当一些人沉浸于各种“成功学”“速成学” 时,另一些人早己撸起袖子加油干;当一些人虚度光阴还在抱怨时运不济时,另一些人早已 在“坐冷板凳”的修炼中“轻舟已过万重山”。 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路漫漫,不妨下点慢功夫,先谋“坐得住 再取“立得住”,方能行得远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0日19版,有删改) 15.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尤比契夫所说玩笑话意思是:“坐得住”就能获得成功。 这显没水,再换个地方控1 B.只要内心有超强的定力,就一定能够成为大学问家。 C.各行各业要有所成就,都应该要有“坐得住”的精神 D.前路漫漫,不妨在“成功学”“速成学”上下点功夫 16.文中“坐得住”和“立得住”分别指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4分) 17.你认为右图所反映现象能否作为本文论据?请说明理由。(5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10分)
4 是如何描述这幅“多层次多声部”的画面的?(提示:可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回答)(5 分) 12.如果将文章第⑦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4 分) 13.品析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5 分) (1)第⑩段画线句“有很多叫卖声都才华横溢”句中“才华横溢”指什么?(2 分) (2)请品析第⑪段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3 分) 风炉烧起来,“呼呼”越来越响,碗、碟、筷,各就各位叮当恳切。 14.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一些什么”的理解。(5 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5—17 题。(12 分) “坐得住”方能“立得住” 吴储岐 ①无论做哪个行业,没有点钻研精神,没有股子痴迷劲儿,恐怕很难有高境界的职业体 验。 ②一次,苏联科学家尤比契夫接受媒体采访,摄影师给他拍照时,他开了句玩笑:“要 照相不应该照脸,而应该照臀部。”这句话惹得哄堂大笑。但细细思索,大科学家这句玩笑 有弦外之音:像他那样的科学家,屁股“坐得住”是成功的关键。 ③做学问讲究坐冷板凳,历史学家韩儒林曾有一联,上联便是“板凳坐得十年冷”,另 一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要有“坐冷板凳”的功夫,讲的都是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 冷清、沉得下心思。司马迁历时 14 年,写成 52 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李时珍呕心沥血 近 30 年,成就《本草纲目》;小麦育种专家王辉 40 余年与土地为伴,为了看到麦子的“神”, 在田野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但凡大学问家,无不有超常的定力。学问的天地,无边无际, 要行走在“无人区”和“高寒区”,才能真正有所得,靠的就是一往无前的大智大勇。 ④世事洞明皆学问,人行于世,做人做事也应如做学问。厨师没有精湛的刀功和对食材 的深刻了解,烹不出色、香、味、形俱全的美味佳肴。医生不钻研医术、广阅病例,难以救 死扶伤,妙手回春。芭蕾舞者的双脚没有一次次猛烈地冲击地板,也断难在舞台上划出优美 的弧线。一句话,只有那些“坐得住”的人,才能最终“立得住”。 ⑤在有些浮躁的当下,重申这个道理确有必要。有不少人似乎对需要“孜孜以求”的事 物缺乏耐心,总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还有一种人长着一颗“玻璃心”,稍遇挫折便“鸣 金收兵”,“咬咬牙坚持”“攥攥拳顶住”这样的恒心基本看不到。 ⑥对于这些屁股“滚烫”的人来说,最合适的就是坐坐冷板凳了。“非不能也,实不为 也”。人无法选择怎么生,但可以选择如何活,当一些人沉浸于各种“成功学”“速成学” 时,另一些人早已撸起袖子加油干;当一些人虚度光阴还在抱怨时运不济时,另一些人早已 在“坐冷板凳”的修炼中“轻舟已过万重山”。 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路漫漫,不妨下点慢功夫,先谋“坐得住”, 再取“立得住”,方能行得远。 (选自《 人民日报 》2018 年 11 月 20 日 19 版,有删改) 15.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尤比契夫所说玩笑话意思是:“坐得住”就能获得成功。 B.只要内心有超强的定力,就一定能够成为大学问家。 C.各行各业要有所成就,都应该要有“坐得住”的精神。 D.前路漫漫,不妨在“成功学”“速成学”上下点功夫。 16.文中“坐得住”和“立得住”分别指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4 分) 17.你认为右图所反映现象能否作为本文论据?请说明理由。(5 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8-20 题。(10 分)
【材料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日前在中国“火”了一把,起因是特朗普 访华期间,向习近平主席夫妇展示了她用中文演唱歌曲、背《三字经》和古诗的视频。 事实上,不只是阿拉贝拉在学习中文,英国乔治小王子、西班牙莱昂诺尔公主,都在上 汉语课。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少年儿童加入到学汉语的大潮中,海外汉语学习者的低龄化渐 成趋势,汉语教学从大学向中小学延伸。 在英国某公立小学汉语课上,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表达学习汉语的愿望 “学了汉语,这样去中国餐馆吃饭就可以用中文点菜啦。 “因为很多人都说中文,如果我也会说的话,就可以和更多的人交流。 “我的爸爸妈妈要我来学,说是为了以后好 【材料二】 (单位:万)四国中小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 20.0 15.0 10.0 ■2007年■2017年 5.0 0.0 美国 俄罗斯 英国 【材料三】 “汉语热”背后是“中国热”。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影响扩大、 国际地位提高,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显著增强。世界各国普遍看好中国发 展前景,汉语在国际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过程中作用凸显,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不断提升 国际社会对学习汉语的需求越来越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汉语热”。 18.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3分) A.特朗普外孙女阿拉贝拉的做法惹火了中国人 B.各国“汉语热”的主要群体都集中在中小学 C.2007年以前,法国学习汉语的人数是最少的。 D.“汉语热”说明各国普遍看好中国发展前景。 19.阅读【材料二】,你从图表中得出什么结论,请简要概括。(3分) 20.【材料一】中,英国小学生说“我的爸爸妈妈要我来学,说是为了以后好”,这里 的“好”可能指哪些方面?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4分) (六)名著阅读(5分) 2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水浒传》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 体小说。() (2)林冲安分守己,却一再遭到陷害,无奈之下大闹野猪林,成了下层人物被逼上梁 山的典型。() (3)武松富有血性,无论是拳打镇关西还是醉打蒋门神,都能看出他崇尚忠义、嫉恶
5 【材料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日前在中国“火”了一把,起因是特朗普 访华期间,向习近平主席夫妇展示了她用中文演唱歌曲、背《三字经》和古诗的视频。 事实上,不只是阿拉贝拉在学习中文,英国乔治小王子、西班牙莱昂诺尔公主,都在上 汉语课。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少年儿童加入到学汉语的大潮中,海外汉语学习者的低龄化渐 成趋势,汉语教学从大学向中小学延伸。 在英国某公立小学汉语课上,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表达学习汉语的愿望: “学了汉语,这样去中国餐馆吃饭就可以用中文点菜啦。” “因为很多人都说中文,如果我也会说的话,就可以和更多的人交流。” “我的爸爸妈妈要我来学,说是为了以后好。” …… 【材料二】 【材料三】 “汉语热”背后是“中国热”。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影响扩大、 国际地位提高,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显著增强。世界各国普遍看好中国发 展前景,汉语在国际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过程中作用凸显,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不断提升, 国际社会对学习汉语的需求越来越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汉语热”。 18.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3 分) A.特朗普外孙女阿拉贝拉的做法惹火了中国人。 B.各国“汉语热”的主要群体都集中在中小学。 C.2007 年以前,法国学习汉语的人数是最少的。 D.“汉语热”说明各国普遍看好中国发展前景。 19.阅读【材料二】,你从图表中得出什么结论,请简要概括。(3 分) 20.【材料一】中,英国小学生说“我的爸爸妈妈要我来学,说是为了以后好”,这里 的“好”可能指哪些方面?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4 分) (六)名著阅读(5 分) 2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 分) (1)《水浒传》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 体小说。( ) (2)林冲安分守己,却一再遭到陷害,无奈之下大闹野猪林,成了下层人物被逼上梁 山的典型。( ) (3)武松富有血性,无论是拳打镇关西还是醉打蒋门神,都能看出他崇尚忠义、嫉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