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外初中部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月考(1)语文试题 积累与运用(26分) 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8分,每空1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②酒困路长惟睡, ,载不动许多愁。(4) ,西北望,射天狼 (5)苏轼《江城子》中“ ?”表现诗 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 (6)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新一任总统时,美国正陷于金融危机当中,他的就任可 中 谓 ”需要有相当的勇气与胆略。(用《出师表》 中的句子填写) 2.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嶙峋(lin)猝然(cui) 童稚(zhi)掐花(qia) B.肥硕(shuo)酿蜜( niang) 星宿(xi) 滑稽(j) C.聘请(pin)确凿(z60 怪癖(p) 摩挲(suo) D.弧形(hu)澄清( cheng) 着落(zho)祈祷(q1)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 觉 B.爸爸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多年不写东西了 C.学员们长期生活在实事求是的氛围中,耳濡目染。逐渐养成了求真务 实的习惯。 D.这些豆蔻年华的小伙子,也许在没有喝酒前想也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 天害理的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他的那个寂静的世界里。他像一头牛、一块石头、一弯清澈明净的 溪水坦荡地流着… 梨B.江西的瓷器是全国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
厚外初中部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月考(1)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 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8 分,每空 1 分) ⑴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_______。⑵酒困路长惟睡, 。 ⑶_______________ ,载不动许多愁。⑷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⑸苏轼《江城子》中“ , ?”表现诗 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 ⑹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新一任总统时,美国正陷于金融危机当中,他的就任可 谓“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有相当的勇气与胆略。(用《出师表》 中的句子填写) 2.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嶙.峋(lín) 猝.然(cuì) 童稚.(zhì) 掐.花(qiā) B.肥硕.(shuò) 酿.蜜(niàng) 星宿.(xiù) 滑稽.(jī) C.聘.请(pìn) 确凿.(záo) 怪癖.(pì) 摩挲.(suō) D. 弧.形(hú) 澄.清(chéng) 着.落(zháo) 祈.祷(qí)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 ....的感 觉。 B.爸爸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 ....地抖动起来,多年不写东西了。 C.学员们长期生活在实事求是的氛围中,耳濡目染 ....。逐渐养成了求真务 实的习惯。 D.这些豆蔻年华 ....的小伙子,也许在没有喝酒前想也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 天害理的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在他的那个寂静的世界里。他像一头牛、一块石头、一弯清澈明净的 溪水坦荡地流着…… B.江西的瓷器是全国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 学校: 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装 O O 订 O O 线 O
C.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 很熟悉的。 D.作者着力刻画了两位主要人物,这两位主要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 动都体现了作者对这两类不同女性的深刻理解和深切同情。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一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 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 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B.①③②⑤④C.⑤③④②①D.⑤④②③① 6.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上文句子的话题、 句式、修辞手法相同。(2分)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 没有一本书的家, ;没有一本书的家, 7、品读下列名言,用简明连贯的一句话概括这三则名言的用意。(2分) (1)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古今一切 民族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一一高尔基 (2)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益友 臧克家 (3)任何一个有学问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都阅读过大量的书。一一列宁 8.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 材料一下面是某省教育厅公布的该省学生体质状况最新监测结果。箭头代表 升降幅度)
C.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 很熟悉的。 D.作者着力刻画了两位主要人物,这两位主要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 动都体现了作者对这两类不同女性的深刻理解和深切同情。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 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 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6.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上文句子的话题、 句式、修辞手法相同。(2 分)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 没有一本书的家,_______________;没有一本书的家,__________________。 7、品读下列名言,用简明连贯的一句话概括这三则名言的用意。(2 分) (1)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古今一切 民族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高尔基 (2)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益友。 ——臧克家 (3)任何一个有学问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都阅读过大量的书。 ——列宁 8.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答题。(6 分) 材料一下面是某省教育厅公布的该省学生体质状况最新监测结果。箭头代表 升降幅度)
监测项目升降幅度监测项目 升降幅度 身高 肺活量 体重 视力 胸围 男子1000米、女子800 米 材料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军区新兵训练,55%的新兵怕跑步, 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新兵一连进行站军姿训练,不到20分钟,全 连117名新兵中,竟有9人晕倒。 材料三据《河南日报》报道,为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群 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们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 锻炼,成长为共和国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全国亿 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河南省千万学生 阳光体育运动”也随之启动。 (1)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青少年体质状况呈现出什么特点?(2分) 答 (2)“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2分) 答 (3)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 答 、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李清照《渔家傲记梦》,完成第9~10题。(4分) 渔家傲·记梦李清照 天接云,连晓雾,星河ρ欲转干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问天语④, 殷③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⑦惊人句。九万里 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③去
监测项目 升降幅度 监测项目 升降幅度 身高 ↑ 肺活量 ↓ 体重 ↑ 视力 ↓ 胸围 ↑ 男子 1000 米、女子 800 米 ↓ 材料二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军区新兵训练,55%的新兵怕跑步, 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新兵一连进行站军姿训练,不到20分钟,全 连117名新兵中,竟有9人晕倒。 材料三 据《河南日报》报道,为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群 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们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 锻炼,成长为共和国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全国亿 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河南省千万学生 阳光体育运动”也随之启动。 (1)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青少年体质状况呈现出什么特点?(2 分) 答: 。 (2)“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2 分) 答: 。 (3)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 分) 答: 。 二、古诗文阅读(14 分) (一)阅读李清照《渔家傲 记梦》,完成第 9~10 题。(4 分) 渔家傲·记梦 李清照 天接云涛①连晓雾,星河②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③,问天语④, 殷⑤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⑦惊人句。九万里 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⑧去
注释:①云涛:云彩铺在天空里像起伏的波浪。②星河:天河。③帝所: 天帝住的宫殿。④天语:天帝的话语。⑤殷勤:关心地。⑥报:回答。嗟: 悲叹。⑦漫有:空有。⑧三山:相传渤海之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 这里指幸福之境。 9、词的上片描绘一个神奇的梦境,梦境中有_ 等景象。(2分) 10、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志向?(2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回答11-14题:(10分 周舍事赵简子① 昔者周舍事赵简子①,立赵简子之门,三日三夜。简子使人出,问之日 “夫子将何以应我?″周舍曰:“愿为谔谔之臣,墨笔③操牍,随君之后 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月有效也,岁有得也。”简子悦之,与处。居 无几何而周舍死,简子厚葬之。三年之后,与诸大夫饮,酒酣,简子泣。诸 大夫起而出曰:“臣有死罪,而不自知也。”简子日:“大夫反,无罪。昔者 吾友周舍有言日:(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③。)众人之唯唯,不如周舍 之谔谔。昔纣昏昏而亡,武王谔谔而昌。自周舍之死后,吾未尝闻吾过也 故人君不闻其非,及闻而不改者亡,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泣也。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时晋国的卿,周舍是他的家臣。②谔谔:e,直言 劝谏的样子。③墨笔:即拿着墨笔。④腋:指狐狸腋间的白色毛皮,很珍贵 ⑤唯唯:应诺的声音。 11、用“|”标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正确停顿。(1分) 居无几何而周舍死 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3分) )司:( 反:( 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日有记也,月有效也,岁有得也
注释:①云涛:云彩铺在天空里像起伏的波浪。②星河:天河。③帝所: 天帝住的宫殿。④天语:天帝的话语。⑤殷勤:关心地。⑥报:回答。嗟: 悲叹。⑦漫有:空有。⑧三山:相传渤海之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 这里指幸福之境。 9、词的上片描绘一个神奇的梦境,梦境中有 等景象。(2 分) 10、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志向?(2 分) 答: 。 (二)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回答 11—14 题:(10 分) 周舍事赵简子① 昔者周舍事赵简子①,立赵简子之门,三日三夜。简子使人出,问之曰: “夫子将何以应我?”周舍曰:“愿为谔谔②之臣,墨笔③操牍,随君之后, 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月有效也,岁有得也。”简子悦之,与处。居 无几何而周舍死,简子厚葬之。三年之后,与诸大夫饮,酒酣,简子泣。诸 大夫起而出曰:“臣有死罪,而不自知也。”简子曰:“大夫反,无罪。昔者 吾友周舍有言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④。)众人之唯唯⑤,不如周舍 之谔谔。昔纣昏昏而亡,武王谔谔而昌。自周舍之死后,吾未尝闻吾过也。 故人君不闻其非,及闻而不改者亡,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泣也。”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时晋国的卿,周舍是他的家臣。②谔谔:e,直言 劝谏的样子。③墨笔:即拿着墨笔。④腋:指狐狸腋间的白色毛皮,很珍贵。 ⑤唯唯:应诺的声音。 11、用“|”标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正确停顿。(1 分) 居 无 几 何 而 周 舍 死 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3 分) 事:( ) 司:( ) 反:( ) 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日有记也,月有效也,岁有得也
14、概括说说简子“泣”的原因。(2分) 15、结合全文意思,分析赵简子引用周舍的话“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所揭示的道理。(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共17分) 生命的声音 余飞鱼 ①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①事件中的故事。 ②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 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③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④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干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 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⑤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 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⑥-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殷都是 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⑦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 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⑧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 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 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 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⑨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⑩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 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 天动地 ⑩1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⑩2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 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 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14、概括说说简子“泣”的原因。(2 分) 15、结合全文意思,分析赵简子引用周舍的话“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所揭示的道理。(2 分) 三、现代文阅读 (共 3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19 题。(共 17 分) 生命的声音 余飞鱼 ①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①事件中的故事。 ②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 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③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④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 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⑤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 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⑥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 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⑦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 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⑧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 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 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 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⑨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⑩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 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 天动地。 ⑾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⑿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 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 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