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失。 植物经历某种逆境(如低温、高温、干旱、或盐渍等)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 能力。这种对不良逆境间的相互适应作用称为植物逆境的交叉适应( cross adaptation)。交叉适 应的作用物质是ABA。ABA作为逆境的信号激素能诱导植物发生某些适应性的生理代谢变化,增 强植物的抗逆性。因此就可以抵抗其它逆境,即形成了交叉适应。 10.2植物冷害与抗冷性 10.2.1冷害与抗冷性 零度以上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叫做冷害( chilling injury)。而植物对零度以上低温的 适应能力叫抗冷性( chilling resistance)。根据植物对冷害的反应速度,可将冷害分为直接 伤害与间接伤害两类。直接伤害是指植物受低温影响后几小时,至多在一天之内即出现症状;间 接伤害主要是指引起代谢失调而造成的细胞伤害。这些变化是代谢失常后生物化学的缓慢变化而 造成的,并不是低温直接造成的 10.2.2冷害时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 主要表现为膜透性增加,细胞内可溶性物质大量外渗: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根系吸 水能力下降,水分代谢失调: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合酶活性受抑制,导致光合速率减弱;呼吸代 谢失调,呼吸速率大起大落,先上升后下降:有机物分解占优势,可溶性氮化物含量和可溶糖量, 物质代谢失调 10.2.3冷害的机理 10.2.3.1膜脂发生相变 在低温冷害下,生物膜的脂类由液晶态变化凝胶态,从而引起与膜相结合的酶解离或使酶亚 基分解失去活性。因为酶蛋白质是通过疏水键与膜脂相结合的,而低温使二者结合脆弱,易于分 离。相变温度随脂肪酸链的长度而増加,而随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增加而降低。温带植物比热
丧失。 植物经历某种逆境(如低温、高温、干旱、或盐渍等)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 能力。这种对不良逆境间的相互适应作用称为植物逆境的交叉适应(cross adaptation)。交叉适 应的作用物质是 ABA。ABA 作为逆境的信号激素能诱导植物发生某些适应性的生理代谢变化,增 强植物的抗逆性。因此就可以抵抗其它逆境,即形成了交叉适应。 10.2 植物冷害与抗冷性 10.2.1 冷害与抗冷性 零度以上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叫做冷害(chilling injury)。而植物对零度以上低温的 适应能力叫抗冷性(chilling resistance)。根据植物对冷害的反应速度,可将冷害分为直接 伤害与间接伤害两类。直接伤害是指植物受低温影响后几小时,至多在一天之内即出现症状;间 接伤害主要是指引起代谢失调而造成的细胞伤害。这些变化是代谢失常后生物化学的缓慢变化而 造成的,并不是低温直接造成的。 10.2.2 冷害时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 主要表现为膜透性增加,细胞内可溶性物质大量外渗;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根系吸 水能力下降,水分代谢失调;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合酶活性受抑制,导致光合速率减弱;呼吸代 谢失调,呼吸速率大起大落,先上升后下降;有机物分解占优势,可溶性氮化物含量和可溶糖量, 物质代谢失调。 10.2.3 冷害的机理 10.2.3.1 膜脂发生相变 在低温冷害下,生物膜的脂类由液晶态变化凝胶态,从而引起与膜相结合的酶解离或使酶亚 基分解失去活性。因为酶蛋白质是通过疏水键与膜脂相结合的,而低温使二者结合脆弱,易于分 离。相变温度随脂肪酸链的长度而增加,而随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增加而降低。温带植物比热
带植物耐低温的原因之一是构成膜脂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膜不饱和脂肪酸指数,即不饱和 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的相对比值,可成为衡量植物抗冷性的重要生理指标。 10.2.3.2.膜的结构改变 在缓慢降温条件下,由于膜脂的固化使得膜结构紧缩,降低了膜对水和溶质的透性:在寒流 突然来临的情况下,由于膜体紧缩不匀而出现断裂,因而会造成膜的破损渗漏,胞内溶质外流。 10.2.3.3.代谢紊乱 低温使得生物膜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导致植物体内新陈代谢的有序性被打破,特别是光 合与呼吸速率改变,植物处于饥饿状态,而且还积累有毒的中间物质。 10.2.4提高植物抗冷性的措施 10.2.4.1低温锻炼植物对低温的抵抗往往是一个适应锻炼过程。很多植物如预先给予 适当的低温锻炼,而后即可抗更低温度的影响,不致受害。否则就会在突然遇到低温时遭到灾难 性的损害。 10.2.4.2化学诱导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它化学试剂如细胞分裂素、脱落酸PPa、2,4-D、 抗坏血酸、油菜素内酯等可诱导植物抗冷性的提高。 10.2.4.3.合理施肥调节氮磷钾肥的比例,增加磷、钾肥比重能明显提高植物抗冷性 10.3植物冻害与抗冻性 10.3.1冻害与抗冻性 零度以下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叫冻害( freezing in jury)。植物对冰点以下低温逐渐形 成的一种适应能力叫抗冻性( freezing resistance)。冻害发生的温度限度,可因植物种类, 生育时期、生理状态以及器官的不同,经受低温的时间长短而有很大差异 植物受冻害时,细胞失去膨压,组织柔软、叶色变褐,最终干枯死亡。严格说冻害就是 冰晶的伤害。植物组织结冰可分为两种方式:胞外结冰与胞内结冰。胞外结冰(也称胞间结冰) 是指在通常温度下降时,细胞间隙和细胞壁附近的水分结成冰。胞内结冰是指温度迅速下降,除
带植物耐低温的原因之一是构成膜脂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膜不饱和脂肪酸指数,即不饱和 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的相对比值,可成为衡量植物抗冷性的重要生理指标。 10.2.3.2.膜的结构改变 在缓慢降温条件下,由于膜脂的固化使得膜结构紧缩,降低了膜对水和溶质的透性;在寒流 突然来临的情况下,由于膜体紧缩不匀而出现断裂,因而会造成膜的破损渗漏,胞内溶质外流。 10.2.3.3.代谢紊乱 低温使得生物膜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导致植物体内新陈代谢的有序性被打破,特别是光 合与呼吸速率改变,植物处于饥饿状态,而且还积累有毒的中间物质。 10.2.4 提高植物抗冷性的措施 10.2.4.1 低温锻炼 植物对低温的抵抗往往是一个适应锻炼过程。很多植物如预先给予 适当的低温锻炼,而后即可抗更低温度的影响,不致受害。否则就会在突然遇到低温时遭到灾难 性的损害。 10.2.4.2 化学诱导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它化学试剂如细胞分裂素、脱落酸、PP333、2,4-D、 抗坏血酸、油菜素内酯等可诱导植物抗冷性的提高。 10.2.4.3.合理施肥 调节氮磷钾肥的比例,增加磷、钾肥比重能明显提高植物抗冷性。 10.3 植物冻害与抗冻性 10.3.1 冻害与抗冻性 零度以下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叫冻害(freezing injury)。植物对冰点以下低温逐渐形 成的一种适应能力叫抗冻性(freezing resistance)。冻害发生的温度限度,可因植物种类, 生育时期、生理状态以及器官的不同,经受低温的时间长短而有很大差异。 植物受冻害时,细胞失去膨压,组织柔软、叶色变褐,最终干枯死亡。严格说冻害就是 冰晶的伤害。植物组织结冰可分为两种方式:胞外结冰与胞内结冰。胞外结冰(也称胞间结冰) 是指在通常温度下降时,细胞间隙和细胞壁附近的水分结成冰。胞内结冰是指温度迅速下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