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掌握沉淀理论,理解各种沉淀类型的内在联系 和区别,并学会分析沉淀池的影响因素。 2.了解各种沉淀池的适用范围,掌握其相关的工 程设计,并结合流体力学理解其设计要求
教学要求: 1.掌握沉淀理论,理解各种沉淀类型的内在联系 和区别,并学会分析沉淀池的影响因素。 2.了解各种沉淀池的适用范围,掌握其相关的工 程设计,并结合流体力学理解其设计要求。 第三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
概述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都含有大量的漂浮物与悬浮物,其进 入水处理构筑物会沉入水底或浮于水面,对设备的正常运行 带来影响,使其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必须予以去除, 物理处理的去除对象:漂浮物、悬浮物。 物理处理方法:筛滤、重力分离、离心分离 筛滤:筛网、格栅(去除漂浮物、纤维状物质和大块悬浮物) 滤池、微滤机(去除中细颗粒悬浮物) 重力分离:沉砂池、沉淀池(去除不同密度、不同粒径悬浮 物)、隔油池与气浮池(去除密度小于1或接近1的悬浮物) 离心分离:离心机、旋流分离器(去除比重大、刚性颗粒) 本章主要就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使用的格栅、沉砂池、沉淀 池进行讲授
• 概述 •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都含有大量的漂浮物与悬浮物,其进 入水处理构筑物会沉入水底或浮于水面,对设备的正常运行 带来影响,使其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必须予以去除。 • 物理处理的去除对象:漂浮物、悬浮物。 • 物理处理方法:筛滤、重力分离、离心分离。 • 筛滤:筛网、格栅(去除漂浮物、纤维状物质和大块悬浮物) 滤池、微滤机(去除中细颗粒悬浮物)。 • 重力分离:沉砂池、沉淀池(去除不同密度、不同粒径悬浮 物)、隔油池与气浮池(去除密度小于1或接近1的悬浮物)。 • 离心分离:离心机、旋流分离器(去除比重大、刚性颗粒)。 • 本章主要就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使用的格栅、沉砂池、沉淀 池进行讲授
1格栅:是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带钩的塑料栅条或金属筛网组成 安装地点:污水沟渠、泵房集水井进口、污水处理厂进水口及 沉砂池前 设置目的:根据栅条间距,截留不同粒径的悬浮物和漂浮物, 以减轻后续构筑物的处理负荷,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栅渣:被截留的污染物,其含水率70~80%,容重750kgm3。 ·分类: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又称回转式格栅) 2.平面格栅 1)格栅设计主要依靠水量大小、栅渣量多少来确定(机械清 渣、人工清渣)。机械清渣采用回转式、或栅条置于外侧耙头 抓渣适于水量大、渣多或机械程度、自动化程度较高时采用; 人工清渣适于水量小、少栅渣,当栅渣多为纤维状物质而难于 用耙清楚时,也多采用定时吊起栅渣人工清除
一、格栅 1.格栅:是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带钩的塑料栅条或金属筛网组成。 • 安装地点:污水沟渠、泵房集水井进口、污水处理厂进水口及 沉砂池前。 • 设置目的:根据栅条间距,截留不同粒径的悬浮物和漂浮物, 以减轻后续构筑物的处理负荷,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 栅渣:被截留的污染物,其含水率70~80%,容重750kg/m 3 。 • 分类: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又称回转式格栅)。 • 2.平面格栅 • 1)格栅设计主要依靠水量大小、栅渣量多少来确定(机械清 渣、人工清渣)。机械清渣采用回转式、或栅条置于外侧耙头 抓渣适于水量大、渣多或机械程度、自动化程度较高时采用; 人工清渣适于水量小、少栅渣,当栅渣多为纤维状物质而难于 用耙清楚时,也多采用定时吊起栅渣人工清除
2)设计参数 B、L、e和b的相关尺寸见p55表3-1 长度L:取决于水深,以200mm为一级增长值。当 L>l0m时,框架应加横向肋条。栅条材质为A3钢制, 栅条偏差≡1/1000,总偏差三2mm 栅条间隙e:10、15、20、25、30、40mm(细格栅);50 60、70 150mm(中或粗格栅)。 a.水泵前:人工清渣e≡20mm;对大中型泵站,采用机械 凊渣,e=20~150mm b.污水处理系统前:人工清渣e=25~40mm,机械清渣e= 15~25mm。污水处理厂前可设粗细二道格栅,粗格栅e 50~150mm,细格栅e=15~40mm;当提升泵站前格栅e ≤25mm时,泵后可不住设格栅 c格栅数量:当每日渣量>0.2m3时,一般采用机械清渣 格栅台组数不宜少于2台。若仅为1台时,应另设一条人工 清渣格栅备用
• 2)设计参数 • B、L、e和b的相关尺寸见p55表3-1。 • 长度L:取决于水深,以200mm为一级增长值。当 L>1000mm时,框架应加横向肋条。栅条材质为A 3钢制, 栅条偏差≦1/1000,总偏差≦2mm。 • 栅条间隙e:10、15、20、25、30、40mm(细格栅);50、 60、70………150mm(中或粗格栅)。 a.水泵前:人工清渣e ≦20mm;对大中型泵站,采用机械 清渣,e =20~150mm。 b.污水处理系统前:人工清渣e=25~40mm,机械清渣e= 15~25mm。污水处理厂前可设粗细二道格栅,粗格栅e= 50~150mm,细格栅e=15~40mm;当提升泵站前格栅e ≦25mm时,泵后可不住设格栅。 c.格栅数量:当每日渣量>0.2 m 3时,一般采用机械清渣, 格栅台组数不宜少于2台。若仅为1台时,应另设一条人工 清渣格栅备用
d.格栅安装角度:一般45~75°,对人工清渣,为省力一般角度 ≤60°;对机械清渣,角度一般60~75°,特殊时为90° 对回转式一般60~90° e.流速:栅前渠道流速ⅴ=04~0.9ms,过栅流速0.6~1.0m/s, 通过格栅水头损失宜采用0.08~0.15m f高度:设水深h,格栅水头损失h1,栅前渠道超高h2(一般采 用0.3m),则后槽总高度H=h1+h,+h 500 格栅工作台高度:高出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m 工作台宽度:人工清渣≡1.2m,机械清渣≡1.5m g栅条断面形状、尺寸:正方形20×20mm;圆形a=20;长方形 10×50mm,迎水面半园矩形10×50mm
d.格栅安装角度:一般45~75° ,对人工清渣,为省力一般角度 ≦60 °;对机械清渣,角度一般60~75 ° ,特殊时为90 ° ; 对回转式一般60~90 ° 。 e.流速:栅前渠道流速V=0.4~0.9m/s,过栅流速0.6~1.0m/s, 通过格栅水头损失宜采用0.08~0.15m。 f.高度:设水深h,格栅水头损失h1 ,栅前渠道超高h2(一般采 用0.3m),则后槽总高度H= h1+h2+h。 • 格栅工作台高度:高出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m • 工作台宽度:人工清渣≧1.2m,机械清渣≧1.5m。 g.栅条断面形状、尺寸:正方形20×20mm;圆形ø=20;长方形 10×50mm,迎水面半园矩形10×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