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九章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关系41第一节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41.41、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41二、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三、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42第二节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42..42一、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42二、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42三、经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42..42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二、加入WTO是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跨越..42三、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43..43四、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考核要求.43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43二、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43...43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复习与思考题.43..43参考文献目录第十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44第一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44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特征.44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44..44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44二、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45..46三、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46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46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46考核要求..47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47.47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47复习与思考题..47参考文献目录..47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49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9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必然性.49.49二、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功能..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和基本框架.50四、在市场经济基础上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506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6 第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关系 . 41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 41 一、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 41 二、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 41 三、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 . 42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 42 一、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 42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 42 三、经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 42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 42 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 42 二、加入 WTO 是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跨越 . 42 三、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 . 43 四、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 . 43 考 核 要 求 . 43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 43 二、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 43 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 43 复习与思考题 . 43 参考文献目录 . 43 第十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 . 4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 44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特征 . 44 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 . 4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 44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44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 45 三、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 . 4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 46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 . 4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 46 考 核 要 求 . 47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 4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 4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 47 复习与思考题 . 47 参考文献目录 . 47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 4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49 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必然性 . 49 二、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功能 . 49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和基本框架 . 50 四、在市场经济基础上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 . 5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50五、我国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50..50一、市场和市场功能...50二、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51四、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社会信用体系..51..51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51一、建立宏观调控体系的必要性..51二、宏观调控的目标三、宏观调控的手段,..52四、宏观调控的政策.....52..53第四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社会保障的内涵和作用..53二、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53.53考核要求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3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53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53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54复习与思考题..54参考文献目录..54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55..55第一节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一、企业和企业组织形式.55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55第二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5.55一、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非兼容性二、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的国有企业改革..55: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55四、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56五、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56..56六、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第三节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56..56一、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弊端...56二、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考核要求..56一、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56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6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57复习与思考题57参考文献目录.57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7 五、我国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 5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 50 一、市场和市场功能 . 50 二、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 5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 . 51 四、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 5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 51 一、建立宏观调控体系的必要性 . 51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 . 51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 . 52 四、宏观调控的政策 . 52 第四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53 一、社会保障的内涵和作用 . 53 二、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53 考 核 要 求 . 5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5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 5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 53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54 复习与思考题 . 54 参考文献目录 . 54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 55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 55 一、企业和企业组织形式 . 55 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 55 第二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55 一、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非兼容性 . 55 二、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的国有企业改革 . 55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 55 四、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 . 56 五、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 . 56 六、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 56 第三节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56 一、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弊端 . 56 二、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56 考 核 要 求 . 56 一、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 56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56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57 复习与思考题 . 57 参考文献目录 . 57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前言一、课程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教育部规定的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各专业必修必考的公共课。它有双重的历史和社会作用:第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这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观察、认识和分析我国深化改革的发展道路,从而正确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各种社会经济问题,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理论:第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我国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因而这门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立场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深刻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二、设置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以及它们的本质区别,认清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同时也使学生在当代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中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认识在这一趋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新问题,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灭广和社会主义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必然历史进程,从而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和增强捍卫、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更有效地为社会为人民工作,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能后继有人,代代相传。三、教学总进程课时安排本课程分两类教学进程,一类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必修课,总进程安排为54课时,共3学分:一类为经济学专业必修课,总进程安排为72课时,共4学分。8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8 前 言 一、课程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教育部规定的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各专业必修必考的公共课。它有 双重的历史和社会作用:第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这是一门基础理论 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观察、认识和分析我国深化改革的发 展道路,从而正确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各种社会经济问题,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理论;第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我国必须 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因而这门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 义的思想方法和立场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深刻理解坚 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 二、设置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 刻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以及它们的本质区别,认清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 的经济运行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同时也使学生在当代世界历史发 展潮流中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认识在这一趋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我国经济发展 中所面临的新问题,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两个必然历史进程,从而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 结合,培养和增强捍卫、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更有效地为社会为人民工作,使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能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三、教学总进程课时安排 本课程分两类教学进程,一类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必修课,总进程安排为 54 课时,共 3 学分; 一类为经济学专业必修课,总进程安排为 72 课时,共 4 学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导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深入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认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历史演变的科学规律,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历史任务,明确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课程内容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变革一、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渊源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伴随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各种经济思想也就形成和发展。在中国古、近代史上,均有丰富的经济思想。“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家庭管理的意思。在西方漫长的中世纪,经济思想较为贫乏。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的。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由。重农学派标志着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的诞生。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和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主要的代表作。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中叶,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开始,以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为基础,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资本论》是代表作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列宁对垒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社会经济制度做了科学分析,并对现实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和经济运行问题作了开创性的研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斯大林在领导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对许多问题作了新的探索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做出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重大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科学。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研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制度性、社会性和历史性上。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永远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任何物质资料生产过程都具备三个简单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人的劳动起决定作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区分是在劳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的。9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9 第一章 导 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深入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以及与其 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认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历史演变的科学规律,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历史任务,明确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课 程 内 容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变革 一、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伴随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各种经济思想也就形成和发展。在 中国古、近代史上,均有丰富的经济思想。“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家庭管理的意思。 在西方漫长的中世纪,经济思想较为贫乏。 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 成的。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重农学派标志着资产阶级古典 政治经济的诞生。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和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主要的代表作。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9 世纪中叶,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开始,以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 为基础,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资本论》是代表作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 列宁对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社会经济制度做了科学分析,并对现实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和 经济运行问题作了开创性的研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斯大林在领导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对许多问题作了新的探索。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和改革做出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重大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科学。 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研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 种统一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制度性、社会性和历史性上。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永远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任何物质资料生产过程都具备三个简单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人的劳动起决 定作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区分是在劳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的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二、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任何社会生产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生产力问题;另一方面是人们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生产关系问题。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管理也是重要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问题。劳动力所有制也是重要问题。由所有制关系和劳动力结合方式构成劳动的社会形式,是区分不同社会生产类型的主要标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三、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包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研究目的在于建立何种形式的生产关系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要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体系中揭示其发展的规律性。政治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不仅考察和分析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四个环节的关系及其表现形式,也考察和分析个人及其家庭、企业、国家和国际等各层面经济关系。四、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经济科学,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发展和演变的运动规律,即经济规律是它的根本任务。经济规律的内涵与特点。经规律的划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两个基本原则。具体方法表现为:矛盾分析法、科学抽象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规范法和实证法等手段。借鉴系统论、伦理学和心理学等现代科学的方法和范畴。二、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人文性很强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经济革命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体系;是人类知识结构的基础学科:是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社会主义信念的思想武器。考核要求一、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变革经济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发展及其理论品质。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10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0 二、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任何社会生产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生产力问题;另一方面是人们之间的关系, 反映的是生产关系问题。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科学管理也是重要的生产力。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问题。劳动 力所有制也是重要问题。由所有制关系和劳动力结合方式构成劳动的社会形式,是区分不同社会生 产类型的主要标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三、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是生产关系,包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研究目的在于建立何种形式的生产关系能更好地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 研究生产关系要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体系中揭示其发展的规律 性。政治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不仅考察和分析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四个环节的关系及其表现形 式,也考察和分析个人及其家庭、企业、国家和国际等各层面经济关系。 四、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经济科学,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发展和演变的运动规律, 即经济规律是它的根本任务。 经济规律的内涵与特点。经规律的划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 联系实际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两个基本原则。 具体方法表现为:矛盾分析法、科学抽象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运用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规范法和实证法等手段。借鉴系统论、伦理学和心理学 等现代科学的方法和范畴。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人文性很强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经济革命的 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体系;是人类知识结构的基础学科;是掌握社会发展规律, 树立科学社会主义信念的思想武器。 考 核 要 求 一、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变革 经济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发展及其理论品质。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