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①实现我国的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 ②实现我国的体育目的目标的要求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 (2)难点是体育的目的与目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体育过程(2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过程概述: ①体育过程的本质 ②体育过程的目标 ③体育过程的特点 (2)体育过程的要素: ①体育人 ②体育中介 ③体育学习者 (3)体育过程的结构与控制: ①体育过程的结构 ②体育过程控制 (4)体育过程与相关过程的关系: ①体育过程与健身过程 ②体育过程与竞技过程 ③体育过程与娱乐过程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教育、竞技运动与健身休闲过程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发展趋势。 (2)难点是体育过程的控制原则、方法和途径。 第五章体育手段(2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手段概述: ①体育手段的概念 ②的分类 (2)身体运动与体有运动技术: ①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及其分析 ②体育运动技术 (3)与体育运动项目: ①体育基本手段(途径) ②体育运动项目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和体育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以及体育运动技术动作质 量和效果的综合评定。 (2)难点是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的分析和体育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以及体育运动技术 动作质量和效果的综合评定的运用。 第六章体育科学(2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①体育科学的概念 ②近代体育科学的形成 ③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 ④新中国体育科学发展状况 (2)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3
3 (3) 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① 实现我国的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 ② 实现我国的体育目的目标的要求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 (2)难点是体育的目的与目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体育过程(2 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过程概述; ① 体育过程的本质 ② 体育过程的目标 ③ 体育过程的特点 (2)体育过程的要素; ① 体育人 ② 体育中介 ③ 体育学习者 (3)体育过程的结构与控制; ① 体育过程的结构 ② 体育过程控制 (4)体育过程与相关过程的关系; ① 体育过程与健身过程 ② 体育过程与竞技过程 ③ 体育过程与娱乐过程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教育、竞技运动与健身休闲过程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发展趋势。 (2)难点是体育过程的控制原则、方法和途径。 第五章 体育手段(2 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手段概述; ① 体育手段的概念 ② 的分类 (2)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 ① 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及其分析 ② 体育运动技术 (3)与体育运动项目; ① 体育基本手段(途径) ② 体育运动项目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和体育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以及体育运动技术动作质 量和效果的综合评定。 (2)难点是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的分析和体育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以及体育运动技术 动作质量和效果的综合评定的运用。 第六章 体育科学(2 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① 体育科学的概念 ② 近代体育科学的形成 ③ 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 ④ 新中国体育科学发展状况 (2) 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①体育科学的生物学视角 ②体育科学的心理学视角 ③体育科学的社会视角 ④现代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3)体育科学体系: ①体育科学体系概述 ②体育科学体系的学科分类 ③体育科学的属性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科学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视角及其价值。 (2)难点是体育科学体系的辨别。 第七章体育文化(2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文化的概念、本质属性 (2)奥林匹克文化和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3)传统体育文化和现代体育文化。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文化的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奥林匹克文化和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创 新的讨论。 (2)难点是传统体育文化和现代体育文化理解和认识。 第八章体育体制(1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体制的概念及其构成: ①体制的概念 ②体育体制的概念 ③体育体制的构成 (2)体育体制的特点与作用: ①体育体制的特点 ②体育体制的作用 (3)国外体育体制: ①美国、德国的体育体制 ②英国、日本等国的体育体制 (4)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①国家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 ②关于“举国体制” ③我国体育体制改革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体制的构成、特点与作用。 (2)难点是国外体育体制的共性和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第九章体育发展趋势(1学时) 1.教学内容 (1)从人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①体育在人的可持续过程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②新世纪将呈现以人为本、追求健康幸福生活的新的体育观 ③生活方式的巨变加快体育生活化的进程 ④体育运动将更加有效地促进人的现代化 ⑤休闲体育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②)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①老年人体育方兴未艾 ②融入全球化势必促使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4
4 ① 体育科学的生物学视角 ② 体育科学的心理学视角 ③ 体育科学的社会视角 ④ 现代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3) 体育科学体系; ① 体育科学体系概述 ② 体育科学体系的学科分类 ③ 体育科学的属性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科学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视角及其价值。 (2)难点是体育科学体系的辨别。 第七章 体育文化(2 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文化的概念、本质属性 (2)奥林匹克文化和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3)传统体育文化和现代体育文化。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文化的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奥林匹克文化和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创 新的讨论。 (2)难点是传统体育文化和现代体育文化理解和认识。 第八章 体育体制(1 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体制的概念及其构成; ① 体制的概念 ② 体育体制的概念 ③ 体育体制的构成 (2)体育体制的特点与作用; ① 体育体制的特点 ② 体育体制的作用 (3) 国外体育体制; ① 美国、德国的体育体制 ② 英国、日本等国的体育体制 (4) 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① 国家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 ② 关于“举国体制” ③ 我国体育体制改革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体制的构成、特点与作用。 (2)难点是国外体育体制的共性和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第九章 体育发展趋势(1 学时) 1.教学内容 (1)从人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① 体育在人的可持续过程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② 新世纪将呈现以人为本、追求健康幸福生活的新的体育观 ③ 生活方式的巨变加快体育生活化的进程 ④ 体育运动将更加有效地促进人的现代化 ⑤ 休闲体育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① 老年人体育方兴未艾 ② 融入全球化势必促使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③体育终身化趋势日益明显 (3)从体育全球化的角度看体育的发展趋势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从人、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2)难点是从体育全球化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七、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章目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绪论 1 体育概念 二 体育的功能 2 三 体育的目的 2 四 体育手段 2 五 体育过程 2 六 体育科学 2 七 体育文化 2 八 体育体制 1 九 体育发展趋势 1 总计 16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2.成绩构成:成绩构成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作业、 小论文、课堂提问等内容。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体有概论》,杨文轩,杨霆编.,高等教有出版社,北京,2005年: [2]《体有基本理论教程》,周西宽编,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2004年: [3]《体育概论》,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2005年: 撰稿人:李俊明审核人:张杰审定人:李吉慧
5 ③ 体育终身化趋势日益明显 (3)从体育全球化的角度看体育的发展趋势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从人、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2)难点是从体育全球化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七、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绪论 1 一 体育概念 1 二 体育的功能 2 三 体育的目的 2 四 体育手段 2 五 体育过程 2 六 体育科学 2 七 体育文化 2 八 体育体制 1 九 体育发展趋势 1 总计 16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2.成绩构成:成绩构成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作业、 小论文、课堂提问等内容。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体育概论》,杨文轩,杨霆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5 年; [2]《体育基本理论教程》,周西宽编,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2004 年; [3]《体育概论》,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2005 年; 撰稿人:李俊明 审核人:张杰 审定人:李吉慧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考试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16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 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学习《运动解剖学》可促进 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能力。全面认识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的构造和分布,有利于更好分析 和创造提高关节幅度和肌肉力量的练习方法,系统掌握人体运动规律和锻炼方法,有利于学 好专业技术,提高运动技能和水平。 二、课程教学要求 1.根据运动技术上的要求,本课程内容侧重在与体有有关的运动系统,同时适应健康教 育的发展,对内脏、感官和脉管系统的有关内容也有较多要求。 2.在教学重点的安排上,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教学,应坚持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统一、遗传与进化 相联系的观,点,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蝶体、自学讨论、作业等 方法和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课程的讲授,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和机能以及体有运动对人 体形态结构的影响。掌握人体运动器官的运动规律与体育技术动作的关系。学会运用本学科 知识,分析体有技术动作、鉴别其合理性。掌握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素质练习的解剖学依据, 科学地训练或锻炼,预防运动损伤。 三、先修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动解剖学概念、正常人体解剖学姿势,骨、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关节的分 类和运动,肌肉的作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组成和结 构。 难点:运动解剖学概念、骨、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关节的分类和运动,肌肉的作用, 脉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实践操作、自学、讨论、案例教学、 作业等方法,要求通过多种学习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 技能,并用以解决体育实践中的问题,救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图表、录像、课件、 以及网络等辅助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运动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任务以及学习 方法。 (2)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 (3)解剖学定位术语(解剖学姿势:人体基本轴和基本面:常用术语)。 6
6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考试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64 学时 4 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16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 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学习《运动解剖学》可促进 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能力。全面认识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的构造和分布,有利于更好分析 和创造提高关节幅度和肌肉力量的练习方法,系统掌握人体运动规律和锻炼方法,有利于学 好专业技术,提高运动技能和水平。 二、课程教学要求 1.根据运动技术上的要求,本课程内容侧重在与体育有关的运动系统,同时适应健康教 育的发展,对内脏、感官和脉管系统的有关内容也有较多要求。 2.在教学重点的安排上,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教学,应坚持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统一、遗传与进化 相联系的观点,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讨论、作业等 方法和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课程的讲授,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和机能以及体育运动对人 体形态结构的影响。掌握人体运动器官的运动规律与体育技术动作的关系。学会运用本学科 知识,分析体育技术动作、鉴别其合理性。掌握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素质练习的解剖学依据, 科学地训练或锻炼,预防运动损伤。 三、先修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动解剖学概念、正常人体解剖学姿势,骨、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关节的分 类和运动,肌肉的作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组成和结 构。 难点:运动解剖学概念、骨、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关节的分类和运动,肌肉的作用, 脉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实践操作、自学、讨论、案例教学、 作业等方法,要求通过多种学习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 技能,并用以解决体育实践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图表、录像、课件、 以及网络等辅助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2 学时) 1.教学内容 (1)运动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任务以及学习 方法。 (2)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 (3)解剖学定位术语(解剖学姿势;人体基本轴和基本面;常用术语)
2.教学提示 (1)重点是正常人体解剖学姿势、运动解剖学的定义、解剖学定位术语。 (2)难点是运动解剖学定义。 第一章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2学时) 1.教学内容 (1)细胞的形态。 (2)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结构),组织的概念、分类。 (3)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的结构特点。 2.重、难点教学提示 (1)重点是细胞和组织的结构特点。 (2)难点是组织的结构特点 第二章运动系统(30学时) 1.教学内容 (1)骨的形态、结构(骨膜、骨质和骨髓结构)和理化性质,附肢骨(上肢骨、下肢 骨)和中轴骨的形态结构、体表标志,体育运动对骨的影响。 (2)关节的结构、分类和运动,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上肢的关节(肩关节、肘 关节和腕关节)的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下肢的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结构 特点和运动形式,中轴骨关节的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体育运动的关节的影响。 (3)骨骼肌的分类、结构、理化特性,肌肉的起止和工作条件:运动上肢的作用肌(使 肩胛骨、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运动的肌群),运动下肢的作用肌(使髋关节、膝关,体 育运动对骨、关节和肌肉的影响。 2.重、难点教学提示 (1)重点是骨、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关节的运动。 (2)难点是肌肉的作用。 第三章消化系统(2学时) 1.教学内容 (1)消化管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和主要结构。 (2)消化腺(睡液腺、肝和胰)的主要结构。 (3)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2.重、难点教学提示 (1)重点是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难点是消化腺(睡液腺、肝和胰)的主要结构。 第四章呼吸系统(1学时) 1.教学内容 (1)呼吸道(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和肺的位置和结构特点。 (2)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2.重、难点教学提示 (1)重点是鼻、咽、喉、气管和肺的结构特点。 (2)难点是肺泡的结构。 第五章泌尿系统(1学时) 1.教学内容 (1)泌尿系统的组成、位置和主要结构。 (2)肾的结构特点,输尿管和膀胱的结构特点。 (3)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7 2.教学提示 (1)重点是正常人体解剖学姿势、运动解剖学的定义、解剖学定位术语。 (2)难点是运动解剖学定义。 第一章 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2 学时) 1.教学内容 (1)细胞的形态。 (2)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结构),组织的概念、分类。 (3)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的结构特点。 2.重、难点教学提示 (1)重点是细胞和组织的结构特点。 (2)难点是组织的结构特点 第二章 运动系统(30 学时) 1.教学内容 (1)骨的形态、结构(骨膜、骨质和骨髓结构)和理化性质,附肢骨(上肢骨、下肢 骨)和中轴骨的形态结构、体表标志,体育运动对骨的影响。 (2)关节的结构、分类和运动,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上肢的关节(肩关节、肘 关节和腕关节)的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下肢的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结 构 特点和运动形式,中轴骨关节的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体育运动的关节的影响。 (3)骨骼肌的分类、结构、理化特性,肌肉的起止和工作条件;运动上肢的作用肌(使 肩胛骨、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运动的肌群),运动下肢的作用肌(使髋关节、膝关,体 育运动对骨、关节和肌肉的影响。 2.重、难点教学提示 (1)重点是骨、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关节的运动。 (2)难点是肌肉的作用。 第三章 消化系统(2 学时) 1.教学内容 (1)消化管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和主要结构。 (2)消化腺(唾液腺、肝和胰)的主要结构。 (3)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2.重、难点教学提示 (1)重点是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难点是消化腺(唾液腺、肝和胰)的主要结构。 第四章 呼吸系统(1 学时) 1.教学内容 (1)呼吸道(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和肺的位置和结构特点。 (2)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2.重、难点教学提示 (1)重点是鼻、咽、喉、气管和肺的结构特点。 (2)难点是肺泡的结构。 第五章 泌尿系统(1 学时) 1.教学内容 (1)泌尿系统的组成、位置和主要结构。 (2)肾的结构特点,输尿管和膀胱的结构特点。 (3)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