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等 1958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体育教育专业 教学大纲 体育学院 二O一九年七月
体育教育专业 教学大纲 体育学院 二〇一九年七月
目录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6 《运动解剖学》实验大纲… .11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3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19 《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24 《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8 《体育心理学》实验及实践教学大纲.… 32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34 《体育社会学》教学大纲… .38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41 《运动技能学习与技能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44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48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 52 《体操普修》课程教学大纲, 64 《篮球》课程教学大纲, 72 《足球》课程教学大纲 78 《排球》课程教学大纲 83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 90 《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95 《体操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102 《篮球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112 《足球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119 《排球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124 《武术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131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136 《体育绘图》课程教学大纲。 140 《运动伤害防护与急救》教学大纲, 142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145 《体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148 《体有史》课程教学大纲… .151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154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58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61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164 《体育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167 《软式排球》课程教学大纲, .170 《体育游戏》课程教学大纲。 .173 《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 .176 《网球》课程教学大纲 .178 《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184 《瑜伽》课程教学大纲.… .187
1 目 录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6 《运动解剖学》实验大纲...............................................................................................................11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3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19 《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24 《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8 《体育心理学》实验及实践教学大纲...........................................................................................32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34 《体育社会学》教学大纲...............................................................................................................38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41 《运动技能学习与技能控制》课程教学大纲...............................................................................44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48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52 《体操普修》课程教学大纲...........................................................................................................64 《篮球》课程教学大纲...................................................................................................................72 《足球》课程教学大纲...................................................................................................................78 《排球》课程教学大纲...................................................................................................................83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90 《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95 《体操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102 《篮球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112 《足球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119 《排球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124 《武术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131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136 《体育绘图》课程教学大纲.........................................................................................................140 《运动伤害防护与急救》教学大纲.............................................................................................142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145 《体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148 《体育史》课程教学大纲.............................................................................................................151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154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58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161 《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164 《体育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167 《软式排球》课程教学大纲.........................................................................................................170 《体育游戏》课程教学大纲.........................................................................................................173 《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176 《网球》课程教学大纲.................................................................................................................178 《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大纲.........................................................................................................184 《瑜伽》课程教学大纲.................................................................................................................187
《跆拳道》课程教学大纲 …190 《乒乓球》课程教学大纲 194 《羽毛球》课程教学大纲… 198 《运动伤病推拿学》教课程学大纲 .202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204 《教有实习》教学大纲… .209 2
2 《跆拳道》课程教学大纲.............................................................................................................190 《乒乓球》课程教学大纲.............................................................................................................194 《羽毛球》课程教学大纲.............................................................................................................198 《运动伤病推拿学》教课程学大纲.............................................................................................202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大纲.................................................................................................204 《教育实习》教学大纲.................................................................................................................209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体育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体育概论的学习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体育本质的理解与认识,掌握体育的基本规律,提高 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提高学生分析具体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加热爱自己的 职业,明确自己未来的使命。同时通过学习掌握体育的本质、特点、作用、体育的基本手段 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明确我国社会主义体育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制度,培养学生 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辩证分析体育有关问题的能力。结合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 专业思想教育。 二、课程教学要求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体育概论的研究, 可使我们对体育整体、体育与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体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分 析,从而能从纷繁复杂的体育现象中概括出体育的本质特征,掌握其发展规律,加深对体育 的认识。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育概论课程是在研究各种体育现象一一体育实践活动的 基础上形成的,丰富多彩的体育实践是体有概论内容的主要源泉。体育概论对各种体育现象 进行综合的具体的分析,抽象概括,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 揭示这些现象的共性特征和规律。 3.处理好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体育概论课程内容有很多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 理论知识,因此在体育概论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运用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深刻认识和阐明 各种复杂的体有现象之间的关系。 4.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处理好继承和创新、批判和吸收的关系。 在建设和发展体有概论课程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国内外的体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动态,了解 并研究体育科学研究中的新课题、新动向、新成果。把一切好的、有益的经验和理论,特别 是新理论、新方法都吸取过来,为我所用,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概论》课 程服务。 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课程教学重点是对体育概论相关理论概念的理解、特点的掌握和对体育概论学科地位的 认识。 课程教学的难,点是对体育概论相关概念在实践当中的应用。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教学活动中,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同时辅以专题讨论等形式,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1学时) 教学内容 体育概论学科介绍.建立体育概论的目的意义,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体育概论的学科 性质。学习体育概论的方法与要求。 第一章体育概念(1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概念的演变: ①学习和理解体育概念的重要意义 1
1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体育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 16 学时 1 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体育概论的学习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体育本质的理解与认识,掌握体育的基本规律,提高 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提高学生分析具体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加热爱自己的 职业,明确自己未来的使命。同时通过学习掌握体育的本质、特点、作用、体育的基本手段 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明确我国社会主义体育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制度,培养学生 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辩证分析体育有关问题的能力。结合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 专业思想教育。 二、课程教学要求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体育概论的研究, 可使我们对体育整体、体育与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体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分 析,从而能从纷繁复杂的体育现象中概括出体育的本质特征,掌握其发展规律,加深对体育 的认识。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育概论课程是在研究各种体育现象——体育实践活动的 基础上形成的,丰富多彩的体育实践是体育概论内容的主要源泉。体育概论对各种体育现象 进行综合的具体的分析,抽象概括,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 揭示这些现象的共性特征和规律。 3.处理好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体育概论课程内容有很多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 理论知识,因此在体育概论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运用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深刻认识和阐明 各种复杂的体育现象之间的关系。 4.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处理好继承和创新、批判和吸收的关系。 在建设和发展体育概论课程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国内外的体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动态,了解 并研究体育科学研究中的新课题、新动向、新成果。把一切好的、有益的经验和理论,特别 是新理论、新方法都吸取过来,为我所用,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概论》课 程服务。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课程教学重点是对体育概论相关理论概念的理解、特点的掌握和对体育概论学科地位的 认识。 课程教学的难点是对体育概论相关概念在实践当中的应用。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教学活动中,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同时辅以专题讨论等形式,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1 学时) 教学内容 体育概论学科介绍.建立体育概论的目的意义,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体育概论的学科 性质。学习体育概论的方法与要求。 第一章 体育概念(1 学时) 1.教学内容 (1) 体育概念的演变; ① 学习和理解体育概念的重要意义
②近代体育概念演变的主要脉络 ③中、日、美等几个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 (2)体育的基本概念: ①体育概念界定的逻辑学法则 ②体育概念的定义 ③体育概念的分类 ④体育的相关概念 (3)体育的本质: ①体育本质的概念 ②对体育本质认识的演进 ③身心关系与体育本质 ④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本质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概念。 (2)难点是掌握运用逻辑学的法则给体育概念下定义的方法和能分析与评价我国现有 的体育概念。 第二章体育功能(2学时) 1.教学内容 (1)体育功能概述: ①我国对体育功能研究的简要回顾 ②体育功能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③体育功能的流动性和变化性 ④系统理论中的结构一功能分析方法对我们的启示 ⑤体育功能的层次性 (2)体育的自然质功能: ①提高人体血管系统技能水平 ②调适和保持心理健康 ③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 ④促进少年儿童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⑤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功能 (3)体育的结构质功能: ①体育的教育功能 ②体育的娱乐功能 (4)体育的系统质功能: ①体育的经济功能 ②体育的政治功能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的健身、教育、休闲娱乐功能和政治、经济功能。 (2)难点是体育功能的构成要素及特点。 第三章体育目的(2学时) 1.教学内容 (1)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 ①社会发展水平 ②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③人们的体育需求 (2)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 ①目的与目标概述 ②我国的体育目的 ③我国的体育目标 ④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的关系 2
2 ② 近代体育概念演变的主要脉络 ③中、日、美等几个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 (2) 体育的基本概念; ① 体育概念界定的逻辑学法则 ② 体育概念的定义 ③ 体育概念的分类 ④ 体育的相关概念 (3)体育的本质; ① 体育本质的概念 ② 对体育本质认识的演进 ③ 身心关系与体育本质 ④ 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本质 2.重、难点提示 (1) 重点是体育概念。 (2) 难点是掌握运用逻辑学的法则给体育概念下定义的方法和能分析与评价我国现有 的体育概念。 第二章 体育功能(2 学时) 1.教学内容 (1) 体育功能概述; ① 我国对体育功能研究的简要回顾 ② 体育功能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③ 体育功能的流动性和变化性 ④ 系统理论中的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对我们的启示 ⑤体育功能的层次性 (2) 体育的自然质功能; ① 提高人体血管系统技能水平 ② 调适和保持心理健康 ③ 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 ④ 促进少年儿童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⑤ 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功能 (3)体育的结构质功能; ① 体育的教育功能 ② 体育的娱乐功能 (4)体育的系统质功能; ① 体育的经济功能 ② 体育的政治功能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体育的健身、教育、休闲娱乐功能和政治、经济功能。 (2)难点是体育功能的构成要素及特点。 第三章 体育目的(2 学时) 1.教学内容 (1) 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 ① 社会发展水平 ② 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③ 人们的体育需求 (2) 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 ① 目的与目标概述 ② 我国的体育目的 ③ 我国的体育目标 ④ 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