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渔薪镇龙华中学2012年优录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 天门市渔薪镇龙华中学张友筠 (将1-15小题的答案写在下面表格中) 山e 15得分 (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标注,有错误的一项是() A.缥碧pido短褐he骈死 pian B.寒噤jn仄歪ze箱箧qie C.蹒跚shan愧怍zuo轩榭xieD.殷红yan绮丽qi藩篱fa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归咎遗骸追溯长途跋涉啸聚山林 B.褶皱潮汐萌发销声匿迹风尘苦旅 C.帷幕伧俗熬头重峦叠嶂因地制宜 D.嶙峋蔷薇丘壑惟妙惟肖巧妙绝伦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谎言被拆穿之后,龟田恼羞成怒,下令将报馆查封。 B.这尊雕像具有无与伦比的美,它静静矗立在金凤广场上。 C.学习语文就是要会断章取义,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D.暴徒毁坏的是公共财产,挑战的是国家法律,我们怎能袖手旁观? 4.下列句子的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②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③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 ④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⑤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⑥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滴水来代替大海 A.①④③⑤②⑥ B.③④⑤⑥①②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②⑤⑥ 5.下面几则广告与其宣传的内容不够贴切的一项是() A.涓滴之水变海洋,颗颗爱心成希望(希望工程) B.他们惧怕病魔,可更怕冷漠(关心病痛患者) C.用你的真心,换一世的真情(诚信) 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老人) 6.下面有关《水浒传》的歇后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俊义上梁山一一不请自来 B.林冲看守草料场一一英雄有用武之地 C.黑旋风劈宋公明一一错看(砍)了人 D.李逵升堂办案一—乱打一通 7.对下面三则信息,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1)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每人写出“我虽然工作在风光旖旎的地方, 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这句话。结果,写不出或写错“旖旎”两个字的占95%,“寂” 占54%,“寞”字占65%,“槽”字占70%;书写潦草的约占70%
湖北省天门市渔薪镇龙华中学 2012 年优录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 天门市渔薪镇龙华中学 张友筠 (将 1—15 小题的答案写在下面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 答案 一、(2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标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缥.碧 piǎo 短褐.hè 骈.死 pián B.寒噤.jīn 仄.歪 zè 箱箧.qiè C.蹒跚.shān 愧怍.zuò 轩榭.xiè D.殷.红 yān 绮.丽 qǐ 藩.篱 f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归咎 遗骸 追溯 长途跋涉 啸聚山林 B.褶皱 潮汐 萌发 销声匿迹 风尘苦旅 C.帷幕 伧俗 熬头 重峦叠嶂 因地制宜 D.嶙峋 蔷薇 丘壑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谎言被拆穿之后,龟田恼羞成怒 ....,下令将报馆查封。 B.这尊雕像具有无与伦 ...比的美,它静静矗立在金凤广场上。 C.学习语文就是要会断章取义 ....,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D.暴徒毁坏的是公共财产,挑战的是国家法律,我们怎能袖手旁观 ....? 4.下列句子的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②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③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 ④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⑤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⑥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滴水来代替大海。 A. ①④③⑤②⑥ B. ③④⑤⑥①② C. ④①③⑤②⑥ D. ④①③②⑤⑥ 5.下面几则广告与其宣传的内容不够贴切的一项是( ) A.涓滴之水变海洋,颗颗爱心成希望(希望工程) B.他们惧怕病魔,可更怕冷漠(关心病痛患者) C.用你的真心,换一世的真情(诚信) 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老人) 6.下面有关《水浒传》的歇后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B.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有用武之地 C.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D.李逵升堂办案——乱打一通 7.对下面三则信息,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1)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每人写出“我虽然工作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却 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这句话。结果,写不出或写错“旖旎”两个字的占 95%,“寂”字 占 54%,“寞”字占 65%,“槽”字占 70%;书写潦草的约占 70%
(2)上海的一份“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70%-—80%。 (3)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41%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正 确、端正、整洁”的要求。 A.中国人文化素质太低 B.很多人汉字书写不正确不规范 C.现行教育制度问题不少 D.学生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8.下面对联赞颂的人物,对应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②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篙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③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④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A.屈原韩愈李清照李白B.屈原陶渊明杜甫李白 C.屈原李白诸葛亮陆游D.屈原文天祥辛弃疾岳飞 9.下面的人物形象都与名著有关,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托尔斯泰——《名人传》 B.武松——《三国演义》 C.阿龙纳斯——《海底两万里》D.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0.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三色槿、金鱼草这些只在春天才会开的花儿,也在寒冷的天气里绽开美丽的笑颜, ②四周一片寂静,我用心灵去谛听,可以听见竹枝伸展、竹叶舒张、根须蠕动的声响, A.①冬日的西湖被装点得春意盎然 ②难道不会获得精神上的无限愉悦吗? B.①将冬日的西湖装点得春意盎然。②难道不会获得精神上的无限愉悦吗? C.①冬日的西湖被装点得春意盎然。②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无限愉悦。 D.①将冬日的西湖装点得春意盎然 ②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无限愉悦。 二、(10分,每小题2分) 11.选出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赏析不当的一项(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作者直接倾述了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让读者了解和同情他的痛苦 经历 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表达了对受害战友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 C.颈联不仅是作者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而且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尾联看似平淡,其 实是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D.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λ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上海的一份“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 70%—80%。 (3)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41%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正 确、端正、整洁”的要求。 A.中国人文化素质太低 B.很多人汉字书写不正确不规范 C.现行教育制度问题不少 D.学生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8.下面对联赞颂的人物,对应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②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篙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③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④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A.屈原 韩愈 李清照 李白 B.屈原 陶渊明 杜甫 李白 C.屈原 李白 诸葛亮 陆游 D.屈原 文天祥 辛弃疾 岳飞 9.下面的人物形象都与名著有关,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名人传》 B.武松——《三国演义》 C.阿龙纳斯——《海底两万里》 D.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0.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三色槿、金鱼草这些只在春天才会开的花儿,也在寒冷的天气里绽开美丽的笑颜, ②四周一片寂静,我用心灵去谛听,可以听见竹枝伸展、竹叶舒张、根须蠕动的声响, A. ①冬日的西湖被装点得春意盎然。 ②难道不会获得精神上的无限愉悦吗? B. ①将冬日的西湖装点得春意盎然。 ②难道不会获得精神上的无限愉悦吗? C. ①冬日的西湖被装点得春意盎然。 ②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无限愉悦。 D. ①将冬日的西湖装点得春意盎然。 ②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无限愉悦。 二、(10 分,每小题 2 分) 11.选出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赏析不当的一项(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作者直接倾述了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让读者了解和同情他的痛苦 经历。 B.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表达了对受害战友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 叹。 C.颈联不仅是作者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而且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尾联看似平淡,其 实是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D.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暴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消散) B.经纶世务者(筹划)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窥谷忘反(同“返”,返回) 13.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上:横柯上敝负势竞上 B.绝:天下独绝沿溯阻绝 C.自:自康乐以来自富阳至桐庐D.其: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其真无马邪 14.下面四个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 比,看谁要爬得更高,伸得更远 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的气势好似奔流而下。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 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两文作者写景都观察极细,抓住景物特征仔细描摹,描写角度多变。 B.两文都写到了山、水以及猿鸟乱鸣的景象 C.两文结构相似,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 D.两文都表达了娱情山水的思想,后者更是表达了蔑视功名利禄,爱慕美好自然,避 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三、(10分,每小题2分) ①古老的风筝,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玩具,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风筝同样在为人 类作贡献! ②风筝又名纸鸢(一种凶猛的鸟)、纸鹞(yo雀鹰),最早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 多年历史。据说巧匠鲁班就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是风筝的前身。五代时期 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 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重大科 学发明之一。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有一块说明牌上也醒目地写着:“最早的 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③风筝的发明,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启示:1749年,美国一位名叫威尔逊 的天文学家,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空中试验仪。他用6只风筝将天文仪器吊到700多米的高 空中进行科学试验,第一次测到了大气的温度,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数据,推动了天文 学的发展。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用风筝挂上一只铁钥匙,在雷电交加时,把风 筝送上天,引来雷电,从而证明了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避雷针也由此发明。1804年, 英国的乔治格雷爵士用两只风筝作机翼,研制出了一架5英尺的滑翔机。1894年,英国科 学家设计了一只供战场观察的军用风筝,其作用犹如当今的卫星电视转播…… ④最近,科学家提出了利用风筝发电的新方法。据估计,风筝风力发电机获得每千度电 的成本仅有1.5欧元。而欧洲国家每千度电的发电成本平均为43欧元,风筝风力发电机的 成本仅是后者的三十分之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暴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晓雾将歇.(消散) B. 经纶..世务者(筹划)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 窥谷忘反.(同“返”,返回) 13.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上:横柯上敝 负势竞上 B.绝:天下独绝 沿溯阻绝 C.自:自康乐以来 自富阳至桐庐 D.其: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其真无马邪 14.下面四个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 比,看谁要爬得更高,伸得更远。 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的气势好似奔流而下。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 衷于功 名利禄的心。 1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两文作者写景都观察极细,抓住景物特征仔细描摹,描写角度多变。 B.两文都写到了山、水以及猿鸟乱鸣的景象。 C.两文结构相似,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 D.两文都表达了娱情山水的思想,后者更是表达了蔑视功名利禄,爱慕美好自然,避 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三、(10 分,每小题 2 分) ①古老的风筝,已经不仅仅是娱乐玩具,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风筝同样在为人 类作贡献! ②风筝又名纸鸢(一种凶猛的鸟)、纸鹞(yào 雀鹰),最早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 2000 多年历史。据说巧匠鲁班就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是风筝的前身。五代时期 的李邺,曾在宫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 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的重大科 学发明之一。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中有一块说明牌上也醒目地写着:“最早的 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③风筝的发明,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启示:1749 年,美国一位名叫威尔逊 的天文学家,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空中试验仪。他用 6 只风筝将天文仪器吊到 700 多米的高 空中进行科学试验,第一次测到了大气的温度,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数据,推动了天文 学的发展。1752 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用风筝挂上一只铁钥匙,在雷电交加时,把风 筝送上天,引来雷电,从而证明了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避雷针也由此发明。1804 年, 英国的乔治格雷爵士用两只风筝作机翼,研制出了一架 5 英尺的滑翔机。1894 年,英国科 学家设计了一只供战场观察的军用风筝,其作用犹如当今的卫星电视转播…… ④最近,科学家提出了利用风筝发电的新方法。据估计,风筝风力发电机获得每千度电 的成本仅有 1.5 欧元。而欧洲国家每千度电的发电成本平均为 43 欧元,风筝风力发电机的 成本仅是后者的三十分之一
⑤据报道,俄罗斯物理学家在这方面作过探索。他们将50个巨大的风筝,放到空中从 上至下排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架通天的梯子。每个风筝伸展开来足有足球场那么大。而牵 扯这些风筝的绳索约有6000米长,路灯杆那么粗。假如风筝所在高度的风力不足的话,人 们还可以放松绳索使风筝升高。意大利科研人员计划建造发电能力在几兆千瓦范围的大型设 备,并在计算机上成功地进行了模拟计算。设想的风筝发电装置,在风力作用下能够带动固 定在地面的旋转木马式的转盘,转盘在磁场中旋转而产生电能。这种风筝重量轻,抵抗力超 强,可升至2000米的高空。一个直径1000米的巨轮便可以提供250兆瓦的发电能力。这将 是第一台发电能力和常规电站不相上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 ⑥此外,科学家还设计建造家用式的高空风力发电设备。房主可以把这样的设备安装在 自家房顶上,或许还可以替代太阳能电池。这些小型风筝梯子只需100米或者200米高,就 可以足够为一户人家提供几千瓦的电力 ⑦当今,风筝在科学试验和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更为广泛。利用风筝作海洋救生工具 利用风筝牵引船只:利用风筝传递信件:在风筝上安装无线控制照相机,进行空中摄影;在 风筝上安装喷水器,喷洒悬崖上的植物…这些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 16.概括。本文第④~⑥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17.理解。细读本文,说说风筝发电与常规电站发电相比有哪两大优势? 18.品读。第⑤段除了使用列数字的方法外,还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举例分析其作用? 19.拓展。风筝最早发源于中国,风筝的发明成为中国人的一大骄傲。请发挥你的想象,进 行一次创新之举,设想出将风筝运用于生产、生活、科研等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方法(文中提 到的除外,文字要简洁)。 20.应用。风筝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试着写一首赞美风筝的诗歌,形式不限,四句即 示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12分,每小题2分) 生命的姿势 ①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七 千米的雪山。 ②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天刚亮时 天气就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五千米 的高度。 ③然而,就在他们稍稍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 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到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 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 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了一处山洞,只好住进山洞暂时躲避风 雨
⑤据报道,俄罗斯物理学家在这方面作过探索。他们将 50 个巨大的风筝,放到空中从 上至下排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架通天的梯子。每个风筝伸展开来足有足球场那么大。而牵 扯这些风筝的绳索约有 6000 米长,路灯杆那么粗。假如风筝所在高度的风力不足的话,人 们还可以放松绳索使风筝升高。意大利科研人员计划建造发电能力在几兆千瓦范围的大型设 备,并在计算机上成功地进行了模拟计算。设想的风筝发电装置,在风力作用下能够带动固 定在地面的旋转木马式的转盘,转盘在磁场中旋转而产生电能。这种风筝重量轻,抵抗力超 强,可升至 2000 米的高空。一个直径 1000 米的巨轮便可以提供 250 兆瓦的发电能力。这将 是第一台发电能力和常规电站不相上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 ⑥此外,科学家还设计建造家用式的高空风力发电设备。房主可以把这样的设备安装在 自家房顶上,或许还可以替代太阳能电池。这些小型风筝梯子只需 100 米或者 200 米高,就 可以足够为一户人家提供几千瓦的电力。 ⑦当今,风筝在科学试验和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更为广泛。利用风筝作海洋救生工具; 利用风筝牵引船只;利用风筝传递信件;在风筝上安装无线控制照相机,进行空中摄影;在 风筝上安装喷水器,喷洒悬崖上的植物……这些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 16.概括。本文第④~⑥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17.理解。细读本文,说说风筝发电与常规电站发电相比有哪两大优势? 18.品读。第⑤段除了使用列数字的方法外,还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举例分析其作用? 19.拓展。风筝最早发源于中国,风筝的发明成为中国人的一大骄傲。请发挥你的想象,进 行一次创新之举,设想出将风筝运用于生产、生活、科研等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方法(文中提 到的除外,文字要简洁)。 20.应用。风筝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试着写一首赞美风筝的诗歌,形式不限,四句即 可。 示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12 分,每小题 2 分) 生命的姿势 ①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七 千米的雪山。 ②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天刚亮时 天气就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五千米 的高度。 ③然而,就在他们稍稍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 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到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 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 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了一处山洞,只好住进山洞暂时躲避风 雨
④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重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 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 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小,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饿死。 ⑤丈夫阻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冻死。然而不给孩子 喂奶,孩子很快就会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⑥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 能受到严重的损耗 ⑦由于没有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 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⑧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 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 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一点地消逝 ⑨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一那位伟大的母 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 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 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⑩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 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 21.阅读全文,说说“生命的姿势”这一标题中“生命”的含义 第⑧段中为什么说妻子的喂奶动作“现在却无比艰难”?(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3.第⑨段中写孩子“安然地入睡”、“脸色红润、神态安详”的目的是什么? 24.第⑧段中“一次又一次”重复了四次,对此,你如何理解? 25.结合上文,谈谈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26.从文中找出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五、(18分) 27.(8分)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古诗名句。 情思是诗。我们品味“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的落寞惆怅;也感受“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怦然 心动。情怀是诗。陆龟蒙歌咏凌波独立的白莲,“无情有恨何人觉? 杜甫高歌至死不悔的理想,“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情结是诗。龚 自珍用“ ”吟唱凄风无情、落花有意的生 命之歌:李商隐用“ ”倾诉思念不尽 泪水难干的绕指柔肠。情谊是诗。“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高适送别董大时 真诚的劝慰
④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重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 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 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小,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饿死。 ⑤丈夫阻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冻死。然而不给孩子 喂奶,孩子很快就会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⑥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 能受到严重的损耗。 ⑦由于没有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 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⑧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 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 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一点地消逝。 ⑨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 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 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 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⑩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 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 恒。 21.阅读全文,说说“生命的姿势”这一标题中“生命”的含义。 22.第⑧段中为什么说妻子的喂奶动作“现在却无比艰难”?(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3.第⑨段中写孩子“安然地入睡”、“脸色红润、神态安详”的目的是什么? 24. 第⑧段中“一次又一次”重复了四次,对此,你如何理解? 25.结合上文,谈谈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26.从文中找出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五、(18 分) 27.(8 分)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古诗名句。 情思是诗。我们品味“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的落寞惆怅;也感受“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怦然 心动。情怀是诗。陆龟蒙歌咏凌波独立的白莲,“无情有恨何人觉? ”; 杜甫高歌至死不悔的理想,“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情结是诗。龚 自珍用“ , ”吟唱凄风无情、落花有意的生 命之歌;李商隐用“ , ”倾诉思念不尽、 泪水难干的绕指柔肠。情谊是诗。“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高适送别董大时 真诚的劝慰